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家通(1979),《比較教育學導論》,高雄:復文
王昉晧(2007),《我國檔案典藏單位危機管理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新全(2007),《我國憲兵處理群眾運動危機管理之個案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王珍珠(2002),〈檔案開放應用與政府資訊公開之競合〉,《檔案季刊》,台北:檔案管理局,頁87-93。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臺北:五南。
白錦門(1994),〈個案法之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臺北:台灣書店。
司馬遷‧漢(1999),《史記》,臺北:鼎文。
朱則剛(2003),《視聽媒體類檔案保存維護之研究》,台北:檔案管理局。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迷咒》,台北:五南。
行政院(2001),《國家檔案開放應用要點》第二點,台北:行政院。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2004),《行政學(一)》,台北:空大。
吳相鏞(1992a),《微縮技術學(上)》,台北:淑馨。
吳相鏞(1992b),《微縮技術學(下)》,台北:淑馨。
沈子瑋(2006),《我國消防防救災通訊系統之研究-危機管理的觀點》,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沈宗靈(1994),《法理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震山(2003),〈國家機密保護法介評〉,《月旦法學雜誌》,期97,台北:月旦,頁288-291。阮清陽(2003),《內政部警政署檔案開放應用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論文未出版。林人立、朱世康、許尹馨(2003),《檔案庫房建置》,台北:檔案管理局。
林彥宏(2005),《文書檔案數位化工作流程參考標準(第二版)》,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未出版。
林麗虹(2006),《數位典藏聯合目錄之使用者研究》,宜蘭:佛光大學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邱毅(1998),〈面對危機的因應和對策〉,《人力發展》,期54,頁1-6。邱鴻鈞(2005),《微縮片數位化與數位資料微縮化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洪一梅(2006),《紙質類文書檔案數位化作業及電子儲存媒體保存維護》,台北:檔案管理局。
胡幼慧(2004),《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宗英(2001),〈檔案開放應用之規劃與展望〉,《行政管理論文選輯》,輯15,台北:公務人員月刊社,頁211-228。
姜允明(2004),〈道德的危機─中西傳統宏觀比較〉,《93年度中國哲學會「危機時代新思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哲學會,2004年12月11至12日,頁7-17。
徐漢章譯,瀧澤正雄(1999)著,《企業危機管理》,台北:Smart管理。
曾麗媛(2004),《檔案法施行後政府文書檔案管理之研究─以經濟部水利署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凌寶華(2005),《我國國家檔案徵集政策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孫本初(1996),〈危機管理策略之探討〉,《人事月刊》,卷22期6,頁17-29。孫本初(2001),《建構我國危機管理專責機構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郭介恆(2001),〈檔案管理法制之建構〉,《檔案季刊》,創刊號,台北:檔案管理局,頁6-14。陳士伯(2000),〈檔案管理組織體系之建置〉,《檔案管理運用研討會論文》,89年7月13日。
陳士伯(2004a),〈我國檔案管理之發展與趨勢〉,《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月號,台北:國家圖書館,頁4-7。陳士伯(2004b),〈序言〉,《檔案的故事續集》,台北:檔案管理局,頁2-3。
陳東陽(2005),《組織病態與危機處理》,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陳俞妏(1995),〈淺談資料的數位轉換〉,《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卷28 期2,頁3-12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
陳珈宏(2004),《我國公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之檔案管理研究:以台鹽公司、台電公司、台灣菸酒公司、中船公司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皙烱(2003),《企業導入數位化檔案管理的影響因素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憶華(2007),《參考服務在國內檔案典藏單位應用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編譯館 (1995),《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下冊)》,臺北:漢美。
黃人傑(2009),《方法思維與人文學術》,台北:文景。
黃人傑(2004),〈政治哲學新思維–利害思維的人性基礎〉,《93年度中國哲學會「危機時代新思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12月11至12日,頁53-67。
黃惟饒(1992),《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結構》,三民主義學報(師大),期15,頁261-274。
黃新福(1992),《危機管理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錫持(2003),《我國機關檔案管理法制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隆民、蔡清華(1982),〈比較教育與世界體系分析〉,《比較教育通訊》,4期,頁20-30。
張元旭、王俊卿、宋南國(1989),〈中華民國土地登記簿縮影作業效益評估〉,《國際資訊管理學會資料及文書管理一九八九年會議論文集》,JUNE 28-30,1985。
張元鳳(2003),《紙質類檔案破損修護》,台北:檔案管理局。
張成秋(2004),〈危機的知覺與排除〉,《93年度中國哲學會「危機時代新思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哲學會,2004年12月11至12日,頁19-27。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臺北:滄海。
張聰明(2002),《檔案管理新制概述》,檔案管理局九十一年度機關檔案管理基礎實務研習班講義未出版。
陸炳文(1998),《如意雙手-公關危機處理七講》,台北:黎明。
許南雄(2000),《行政學術語》,台北:商鼎。
項潔、陳雪華、吳東如、洪淑芬等(2004),〈各國檔案數位化之探討〉, 《檔案季刊》,台北:檔案管理局,頁1-20。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葉美君(2006),《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以大學登山隊山難事件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葉俊榮、張鴻銘、王珍珠、邱玉鳳(2004),〈美國國家檔案管理制度考察報告〉,《出國報告》,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詹中原(2003),《危機管理:個案分析》,台北:神州。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聯經。
詹棟尊(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園意外事件危機管理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趙培因、陳秋枝、石樸、陳亦榮(2005),〈韓國檔案管理制度考察報告〉,《出國報告》,台北:檔案管理局。
鄧家駒(2005)。《風險管理》,版4。台北:華泰文化。
劉金標(1985),〈台灣土地登記簿縮影作業縮影與電腦科技結合之新例〉,《國際資訊管理學會一九八五年亞太地區資訊與縮影管理會議論文集》,JULY 11-13,1985。
劉昊洲(2000),《革新鼎新─進步的行政》,台北:五南。
劉東川(1993),<危機處理>《國防雜誌》,卷8期8,頁3-15。劉富宣(2006),《校園學生意外事件危機管理之研究-以醒吾技術學院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良文(1998),《行政中立與政治發展》,台北:五南。
蔡政文、楊日旭、林嘉誠、瀘瑞鍾、廖峰香(1991),《政治學─上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賴忠勤(2007),〈數位典藏建置規劃與管理〉,《佛教圖書館館刊》,期45,台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頁6-18。歐陽崇榮(2002),〈數位資訊保存之探討〉《檔案季刊》,卷1期2,頁36-47,台北:檔案管理局。歐陽崇榮、吳宜儒(2004),〈從轉置策略看電子檔案之保存〉,《檔案資訊資源管理》,台北:檔案管理局。
魏裕昌(2007),〈以資訊傳播觀點探討數位典藏之品質意識與品質溝通〉《數位典藏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台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頁1-46。
楊 春(2002),〈淺論檔案〉,《天中學刊》期6,頁123-124。
楊世平(2007),《我國國軍資訊安全政策探討:危機管理觀點》,台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收錄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廖訓詮(1999),《危機管理理論及分析之概述》,《立法院院聞》,卷27期12,台北:立法院院聞,頁83-101。
薛理桂(1998),《檔案學導論》。台北:漢美圖書。
盧美惠(2003),《知識倉儲的知識結構之研究-以某行政部門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易耿、蔡順慈(2007),〈由數位生命週期探討數位典藏工作流程之建立〉,《數位典藏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2007年11月21日。
檔案管理局(2002),《檔案管理名詞彙編》,台北:檔案管理局。
檔案管理局(2008),《檔案瑰寶守護者》,台北:檔案管理局。
簡茂發(2001),《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
羅傳賢(2005),《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出版社。
蘇恒宗(2006),《我國國家安全的危機管理─以活動管理模式探討三類危機》,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蘇倉楠(2005),《臺灣地區銀行產業檔案管理體系之研究-以國內兩家民營銀行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嚴長海、洪瀚霖(2003),〈內政部文書檔案影像處理之研究-修訂版〉,《內政部研究發展報告》,台北:內政部。
嚴長海、洪瀚霖(2005),《檔案微縮作業與保存維護》,台北:檔案管理局。
嚴長海、洪瀚霖(2006),〈從危機意識探索─檔案微縮作業與保存維護〉《檔案季刊》,卷5期1,台北:檔案管理局,頁169-174。貳、英文部份
Alastair, Buchan (1979). Crisis Management, citedin Coral Bell, “Crisis Diplomacy,” Stategic Though in the Nuclear Age. Baltmore, Md: Johns Hopkings.
Brecher, Michael (1978).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risis Behavior”, Jerusale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3, No: 2-3, pp. 5-24.
Deutsch, Karl W. (1982). Crisis Decision-Making: The Information Approach, in Daniel Frei (ed.), Managing International Crisis. Bev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
Fink, Steven.(2000),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Golembiewski, R. T. (1993).“ Cueing the reader to six orientations: An interpretive introduction. In R. T. Golembiewski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onsultation. New York:Marcel Dekker. pp1-25
Hermann, Charles F. (1969). Crisis in Foreign Policy.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Hermann, Charles F.(1972)Some Issue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risis, in Charles F. Hermann, International Crisis: Insight from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Jackson, Robert (1976). Crisis Management and Policy-Making: An Explora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 in Richard Rose (ed.), The Dynamics of Public Policy. Bev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
Morse, Edward L. (1973). Crisis Diplomacy,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ation, citedin Raymond Tanter & Richard H. Ullman, Theory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Pauchant, T. C., & Mitroff, I. I. (1992). Transforming the Crisis-prone Organization: Preventing Individual,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Tragedi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nyder, Glenn H. & Diesign, Paul (1977). Conflict Among Nations: Bargaining, Decision Making and System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Young, Oran (1967). The Intermediate: Third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Crisi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