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書目:
廖雯。《美國女性藝術家訪談錄:不再有好女孩》。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連德誠譯。Gregory Battcock編著。《觀念藝術》。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2。
張心龍譯。Pieere Cabanne編。《杜象訪談錄》。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1996。
唐曉蘭。《觀念藝術的淵源與發展》。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00。
李育霖譯。雷諾.博格(Ronald Bogue)。《德勒茲論文學》。台北市,麥田,2006。
喬納森.卡勒著。《索緒爾》。台北市,桂冠,1992。
佛洛依德著。《佛洛依德之性愛與文明》。霍克,2004。
關向光譯。彼得‧林得P.Lind著。《馬庫色的自由理論Marcuse and Freedom》。台北市,遠流,1995。
高宣揚著。《傅科的生存美學:西方思想的起點與終結》。台北市,五南,2004。
戚國雄譯。Jeff Collins /著。《海德格與納粹 Heidegger and The Nazis》臺北市,果實出版社,2002。
王青、陳虎譯。西川直子。《克里斯托娃︰多元邏輯 Kristeva》。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何力譯。作者:貝拉‧巴拉茲[BelaBalazs]著 。《電影美學》。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3。
龔卓軍著。《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市,心靈工坊,2006。
傑佛瑞.芮夫著。《榮格與鍊金術》。台北市,人本自然出版社,2007。
劉森堯譯。羅蘭巴特著 。《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 Par Roland Barthes》。台北市:桂冠,2002。
簡政珍著。《電影閱讀美學》。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6。
麥茨等著。凝視的快感︰電影文本的精神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朗朗書房),2005。
中文期刊論文及雜誌:
謝碧娥著,《杜象創作觀念之研究---藝術價值的反思與質疑》(A study of M. Duchamp’s Idea of Creation-Reflection and Questioning of Art Value),臺灣師大論文,1995。
謝碧娥,〈解構與杜象創作符號〉,《中外文化與文論(第15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Books:
Godfrey, Tony. Conceptual Art. London: Phaidon Press, 1988.
Janet A. Simons, Donald B. Irwin and Beverly A.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from Psychology. New York: Drinnie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L Lippard. The pink glass swan: Selected feminist essays on art. New York: New P, 1995.
Osborne, Peter ed. Conceptual Art. New York: Phaiden Press, 2002.
網路資源:
Roland Bartehes.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1977 http://www.scribd.com/doc/12733155/Barthes-Death-of-the-Author
劉明昇,《影像中的身體》
http://teacher.whjhs.tp.edu.tw/th478/article/Image%20Bod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