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1. Arthur Schopenhauer,《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11月。
http://tw.myblog.yahoo.com/ji-mi/article?mid=175&prev=277&next=130
2. J.Fisk&J.Hartley,《解讀電視》鄭明椿譯,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年1月。
3. Krishan Kumar著,《社會的劇變》蔡伸章譯,台北:志文出版社,民國73年2月。
4. Maria Bakardjieva,《網路社會與日常生活》邱忠融等譯,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
5. Nicholas Abercrombie,《電視與社會》陳芸芸譯,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
6. Paul Levinson,《數位麥克魯漢》宋偉航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
7. 王南溟,《藝術必須死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1月
8. 史作檉,《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台北:典藏出版社,民國97年12月。
9. 台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辭海》上、中、下冊,台灣:台灣中華書局,民國75年10月第7版。
10. 皮道堅〈筆墨無止境—藝術史邏輯與筆墨問題〉,《朵雲第五十四集—關於筆墨的論爭》。
11. 朱光潛,〈論自然美〉《山水與美學》伍蠡甫編,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12.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87年。
13. 李君毅編,〈劉國松研究文選〉,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91年。
14. 李長俊,〈談「現代藝術」的界定〉《雄獅美術》,台北:雄獅美術,151期,1983年9月。15. 李振明,〈文人畫書法性制約的再議〉
16. 李雪莉,〈如何教育你家小宅男小宅女?〉《天下雜誌—迎接宅世代》,台北,天下雜誌,2007年8月。
17. 李澤厚,〈山水花鳥的美〉《山水與美學》伍蠡甫編,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18. 沈柔堅主編,《中國美術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12月。
19. 易英,〈創造意義〉《江蘇畫刊》,江蘇,1994年1期。
20. 南方朔,〈青山繚繞疑無路〉《狂飆八零—紀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楊澤主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1.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上、下冊,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3月。
22. 高千惠,《藝種不原始》,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7月,。
23. 高木森,《自說自畫》,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8年9月。
24. 教育部指導,《全國美展專輯》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和十七屆,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民國81、84、87、91和94年。
25. 郭力昕,《新頻道—電視.傳播.大眾文化》,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26.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79年。
27. 陸蓉之,《破後現代藝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92年7月。
28. 曾肅良,《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意象構成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2月。
29.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4年。
30. 楊澤主編,〈在70與90年代之間—楊澤VS.楊照〉《狂飆80—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台北:時報出版社,1999。
31. 熊碧梧,《中國繪畫中的形與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89年3月。
32. 劉文潭,《中西美學與藝術評論》,台北: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民國72年7月。
33. 魯虹,《現代水墨二十年》,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34. 盧嵐蘭,《現代媒介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35. 蕭瓊瑞,《劉國松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87年10月。
36. 賴瑛瑛,〈西方媒材篇-複合媒體藝術〉《台灣現代美術大系》,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
37. 賴瑛瑛,《台灣前衛六零年代複合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79年。
38. 龍應台,〈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台北:中國時報。
39. 應裕康等合編,《中國文化概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7年8月。
40. 謝東山,《當代藝術批評的疆界》,台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1995年。
41. 謝東山、朱佩儀,〈前衛水墨-台灣傳統繪畫的最後出路〉,《彩墨藝術文選》。
42. 謝東山主編,《台灣當代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民國72年7月。
參考圖版
1. 王春立,《巨匠與中國名畫—關山月》,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3月。
2. 吳哲夫總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宋畫篇》,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民國74年12月。
3. 吳超然,《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水墨與書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3年12月。
4. 吳繼濤,《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文人寫意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2月。
5. 李紅,《中國繪畫全集—元》,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3月。
6. 俞建華,《中國繪畫全集—五代宋遼金》,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6月。
7. 洪文慶主編,《中國名畫賞析二—明代至清中葉繪畫》,台北:錦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
8. 郎紹君,《巨匠與中國名畫—林風眠》,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
9. 孫元明主編,《宋元明清明畫圖錄—山水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2月。
10.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名畫選粹》,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2年6月。
11.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八大石濤書畫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73年2月。
12. 陳傳席,《巨匠與中國名畫—徐悲鴻》,台北:台灣麥克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
13. 陳瓊花,《台灣現代美術大系—鄉土采風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2月。
14. 陳瓊花,《台灣現代美術大系—鄉土采風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2月。
15. 曾肅良,《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意象構成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2月。
16. 番襎,《台灣現代美術大系—寫景造境水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12月。
17. 蕭瓊瑞、林伯欣合著,《台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5月。
18. 顏娟英,《台灣美術評論全集—何懷碩》,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