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8 23: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云媤
論文名稱:高中生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美感判斷之研究--以宜蘭地區某高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how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judge the digital female self-portraits: example from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Yilan.
指導教授:林仁傑林仁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女性影像審美判斷網路自拍視覺文化
外文關鍵詞:female imagejudgementdigital self--portraitvisual cul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8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根據台灣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從2008年7月到12月間的調查顯示,我國網路
使用人口主要為高中職生與大專生,佔10歲以上人口的90.4%。因此,高中生的視覺經驗有很多都來自網路文化。近來,有許多網站業者推出部落格與網路相簿,讓每個人可以將照片放在網路空間,這也促使高中生熱衷於運用數位攝影設備記錄生活,然後於網路相簿中供人欣賞、相互討論。網路日誌與網路相簿已成為這世代高中生視覺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些數位影像當中,「女性自拍」影像經由我國電視綜藝節目和商業宣傳活動的推波助瀾而引起風潮。觀察這些影像會發現,其網路相簿點閱率較高者的影像往往是暴露乳溝、穿著清涼的女性自拍表現,而且影像中的女性外貌大多符合美白、纖瘦、小臉、豐胸等。高中生不一定是這些女性影像的製造者,但可能是這些女性影像的觀賞者,他們與影像的觀看關係即是對影像審美觀的實踐。

綜觀上述,本研究將以宜蘭地區某高中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法了解他們面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時如何審美判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受試者上網觀看女性自拍影像的經驗非常普遍,主要觀看動機為「無意間逛到」,而觀看女性自拍影像的管道主要是「無名小站」。在影像審美判斷上,他們傾向認為問卷中的影像具有美感,但是普遍不喜歡這些影像。在作答差異上:不同性別受試者對問卷中影像之美感判斷並無顯著差異;而在喜好判斷上有顯著差異。在質性資料部份:受試者對問卷中影像的美感判斷主要依據為「主觀偏好」;而喜好判斷主要依據為「自拍者行為」。在作答差異上,不同性別受試者對問卷影像的審美判斷之依據有顯著差異。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InsightXplorer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08 , most internet users ar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and they are 90.4 percent of the users above ten years. Therefore, most vision experien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erive from cyberculture. Many website operators supply Blog and network albums which enable everyone to show their digital photos in cyberspace; It also brings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record life by means of digital cameras and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pictures. Blog and network albums have become a part of vision cultur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epoch. In the digital images, ”female self-portraits” prevail by variety shows and advertisement activities. After observing these images, we can find that the girls in the popular pictures used to show their breast cleavage or dress light.We can not sure that al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makers of images, but we can not deny that they are viewers of the images. They judged whether the images are beautiful when they were looking at the female picture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take example from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Yilan to find out how the students judge the digital female self-portrait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most subjects has seen the digital female self portraits on ling. 2. Their major motive for seeing pictures is accident. 3. The major way of seeing pictures is Wretch. 4.They tend to consider that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but they tend to dislike those. The diversity of respondenc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are as follows: 1.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they judge whether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they express their preference. 2. 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they judge whether the pictures are beautiful, 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they express their preference. The findings of qualitative data are as follows: 1.The major reason why subjects consider the pictures beautiful is “preference”. 2.The major reason why subjects like the pictures is “author’s behavior”. 3. The reason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辭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青少年心理發展理論------------------------------------------9
第二節 審美判斷理論-----------------------------------------------16
第三節 相關研究---------------------------------------------------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方法---------------------------------------------------56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63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69
第一節 高中生觀看網路女性自拍影像的經驗---------------------------69
第二節 不同性別高中生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的描述---------------------73
第三節 不同性別高中生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的審美判斷-----------------87
第四節 不同性別高中生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審美判斷依據--------------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5

參考資料----------------------------------------------------------129
附錄----------------------------------------------------135
附錄一、網路女性自拍影像主題分類說明圖表--------------------------135
附錄二、問卷草稿--------------------------------------------------137
附錄三、問卷專家內容效度檢核表------------------------------------140
附錄四、專家效度修正意見彙整表-------------------------------------144
附錄五、 正式問卷--------------------------------------------------145
一、中文部分
Liesbet van Zoonen,張錦華、張容玫譯(2001)。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台北:遠流。
John Fiske,張錦華等譯(2002)。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
David Gautlett,彭蘭等譯 (2004)。網絡研究:數位化時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位。北京:新華。
Linda Nochlin,游惠貞譯 (1995)。女性,藝術與權力。台北:遠流。
Arthur Asa Berger,黃新生譯 (1992)。媒介分析方法。台北:遠流。
Philip & Barb. Newman,郭靜晃、吳幸玲譯 (1993)。發展心理學 : 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 。台北:揚智。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煥琛、柯華葳(2003)。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王雅各主編 (1999)。性屬關係 (下):性別與文化再現。台北:心理。
王秀雄 (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歷史博物館。
杜聲鋒(1998)。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 ,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笠原美智子(2004)。 招搖--另類人體宣言。北京:華夏。
崔光宙(1992)。 美感判斷發展研究。 台北: 師大書苑。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宏源主編(2001)。媒體視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質閱聽人。台北:亞太。
翟永明 (2008)。 天賦如此 :女性藝術與我們。北京;東方。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揚智。
劉瑞琪(2004)。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台北:遠流。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台北市:揚智。
劉秀娟、林明寬譯,Susan A.Basow (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文化。
潘慧玲(2003)。性別議題導論。台北,高等教育。
盧嵐蘭(2006)。現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礎。台北:三民。
羅清俊(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台北,威士曼。
王孟惠(2004)。台灣高中生對於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之趨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素梅( 2004)。國中學生解讀視覺影像意義之研究—以蘋果日報廣告影像為例 。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宣蘋(2007)。瘦不了的苦:網路媒體美貌迷思建構及大尺碼女裝購買者認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瑋、邱鹏(2006)。網路自拍解讀。中國青年研究,4,70-71。
白娟翠(2005)。台灣中部大學藝術系學生解讀流行廣告影像之研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亦園(1984)。當前青年次及文化的觀察。中國論壇,205,9-15。
李孟緯(2004)新移民子女詮釋流行文化影像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宜玲(2000)。女人的身體與性意識:女星寫真集的文本建構與青少女的解讀策略》。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珮琪(2003)。解讀少女廣告中的美貌迷思。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巧妤(2006)。台灣青少年對流行影像之解讀研究:以偶像歌手與電玩遊戲宣傳海報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麗珍(2000)。女性雜誌中美容美體論述的解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美感形式分析能力。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林慧琪(2006)。「無名」中-成就有名,網路相簿之閱聽人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
林秀芬(1999)。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秀蕙(2003),媒體廣告對青少年性別認同與性別刻板印象的形塑與鬆動,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
高華強(1993)。青少年次級文化的瞭解和運用。台灣教育:511,11-15。
葉惠鳳(2002)。大眾傳播媒體性別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青少年性別平等觀點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若書 (2005)。<性與不性網路自拍研究>,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淮鱗(2001)兒童對兒童圖畫書插畫的喜好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華 (2002)。廣告與女人----致命的吸引力。婦女與研究通訊:64,1-3。
張玉珮 (2008)。美麗的詛咒—男性凝視在網路相簿的權力探索。資訊社會研究:15,p249-274。
張艾湘(2004)。女性雜誌中女性形象內容產製之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琬琪(2006)。青少年與成人對於電視廣告之審美判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芬(2000)。她們的美麗與哀愁:女性雜誌的美貌建構與讀者使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陳慧玲(2003)。青少女流行音樂團體之研究:形象、身體文化與情慾流動。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文玲(2001)。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育雯(2003)。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高中女學生身體意象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宏勳(2007)。鏡像理論:網路相簿中的女性自我再認同。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怡秀(1997)。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以女性內衣廣告為例。私立銘傳管理學院傳播學系學士論文。
鄭詠文(2008)。網路相簿對於青少年身體意象影響之探究。網路社會學通訊:72。
薛秀宜(2004)。詭異的外貌情結-檢視時下青少年審美觀。國教輔導:44(2),60-63。
潘慧玲(1998)。檢視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教育研究集刊,41,1-15。
賴思蒨(2007)。北部青少年漫畫閱讀經驗深淺與其視覺圖像解讀觀點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秉陞、許瀞文(2007)。以精神分析觀點探討女性網路相簿點閱者認同位置的建構與差異。資訊社會研究:13,229-255。
謝雅欣(2007) 。台灣青少女網路自拍文化之研究。美感新勢力藝術與教育學生論壇,p143-161。
蕭蘋(2001)。新女性的形象進步的意識。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9,4-5。
龎惠潔(2004)。美麗人生:網路相簿社群的互動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玉珍(1991)。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惠英(2005)。青少年對當代女性圖像插畫作品風格審美趣味--以台灣與日本為例。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份
Berger, A. A.(2004). Media Analysis Techniques. London:Sage.
Bandura, A.(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N.J. : Prentice-Hall.
Barthes, R. (1972). Mythologies. (A. Lavers, Trans.). New York: Hill and Wang.
Bowles, G., & Klein, R. D. (Eds.) (1983). Theories of women`s studies. London: RKP.
Kaufmann, J. C. (1995). Corps De Femmes, Regards D'hommes. Paris: Nathan.
Davis, K. (1995). Reshaping the Female Body:The Dilemma of Cosmetic Surgery. New York: Routledge.
Mirzoeff, N.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ture. London:Routledge.
Abbott, P.& Tyler, M.& Wallace, C.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Third edition. New York: Routledge.
Gillian, R. (2001). Visual Methodologies. London: Sage.
Reinharz, S. (1992). Feminist methods in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Oxford.
Roberts, H. (Ed.). (1981). Doing feminist research. New York: Routledge.
Grogan, S. (1999). Body Image: Understanding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Men, Women, and Children. New York: Routledge.

四、網站資訊:
謝臥龍(2000)。解讀凝視與偷窺下的性別關係。網址:http://www.nknu.edu.tw/
~gender/vshieh/04/041.htm。2008/10/20瀏覽。
黃海榮(2007)。男性凝視與色情。網址:http://www.ln.edu.hk/mcsln/pdf/
key_004.pdf。2008/11/22瀏覽。
創市際(2009)。台灣地區網路及媒體使用基礎調查。網址:http://www.
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crossmedia_200901.html。2009/02/20瀏覽。
王甍(2002)。他者化的卡通女性。網址:http://hk.cl2000.com/?/discuss
/sjwhkj/wen19.shtml。2008/11/18瀏覽。
無名小站網路相簿,http://www.wretch.cc/album/。2008/10/21~2009/3/16瀏覽。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