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丁一顧、張德銳(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
丁一顧、簡賢昌、張德銳(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8,213-239。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呂玉珍(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177-192)。台北:學富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師專業化。教育研究月刊,112,164。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林松柏(2005)。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邱錦昌(2001 )。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元照。
高雄市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高雄教育簡訊,21,8。
高雄市教育局(2001)。高雄市89學年度教師專業評鑑檢討會議記錄。高雄市各級學校實施教師教學評鑑說明會,高雄市教育局第三科。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翁福元(2005)。學校評鑑與教學績效評估。載於南投縣教育行動年校長專業成長對話(頁31-42),南投縣。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作者。
盛宜俊(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民曉(2004)。國小教師評鑑制度之調查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素偵(2004)。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研究,現代教育論壇,10,232-243。
張素偵(2006)。臺灣教育評鑑之文獻分析─以博碩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為主。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創刊號,83-134。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247-269。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五南。
張德銳、李俊達(1999)。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52,2-6。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0,417-441。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五南。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黃耀輝(2002)。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楊國賜(2007)。建立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全面提升教學品質。臺灣教育,648,37-45。葉麗錦(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臺北縣教育局(2004)。臺北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動『教學精進、專業昇華』─形成性導向之教學專業評鑑試行要點。臺北縣:作者。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劉松英(2005)。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實施教學評鑑態度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蔡怡汝(2007)。國小教師的教師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真、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謝文全(1991)。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制度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2(2),1-14。謝麗貞(2007)。國小教師參與教師評鑑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戴佑全(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意見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羅清水(2000)。教學視導在教師事業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7(2),1-9。簡紅珠(1997)。教學評鑑的內容與實施。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頁173-189)。臺北:五南。
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黃瑞榮、張敏雪(1997)。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1-13。蘇再添(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貳、英文部份
Beerens,D.R.(2000).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CA California:Crowin Press,Inc.
Darling-Hammond, L., Wise, A. E. & Pease, S. R.(1983).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3), 285-328.
Duke, D.L.(1990). Setting goal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Leader- Ship, 47(8), 71-76.
Follman,J.(1995).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upil rating if teacher effectiveness.Child Study Journal,25(1),57-58.
Greenwood, G.E. & Ramagli, H.J.(1980).Alternative to Student Ratings of College Teaching.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1(6), 673-682.
Haefele, D. L. (1981). Teacher interview. In J. Millman (Ed.),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 41-57). CA: Beverly Hills Sage.
Iwanicki, E.F.(1990).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J.Millman Bacon,& L.Darling-Hammond (Eds.),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p.158-174).
CA: Sage Publications.
McGreal, T. L. (1983). Successful teacher evalu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vo, D.(1983).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education evaluation:An analy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3(1),117-128.
Peterson, K. D.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Scriven, M.(1994). The duties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evaluation in Education ,8(2),151-184.
Stoops, E., Rafferty, M., & Johnson, R. E. (1981).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 guide for the practition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tronge, J. H. (1997). Evaluating teaching: A guide to current thinking and best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ufflebeam, D. L.(1983).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G. F. Madaus, M. S. Scriven, & Stufflebeam, D. L.(Eds.). Evaluation model(pp.117-142).
MA:Kluwer-Nijhoff Publishing.
Worthen, B. R. & Sanders, J.R.(1987). Educ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Y: Longman.
Wragg, E.C.(1988).Teacher appraisal:A practical guide. 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