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秀槐(2007)。形塑友善互動的學習環境: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54,28-41。朱文雄(1991)。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吳宗立(2002)。班級經營導論。載於吳宗立(主編),班級經營-班級社會學(頁1-26)。高雄市:復文。
吳宗立、伍至亮(2002)。班級社會互動。載於吳宗立(主編),班級經營-班級社會學(頁67-90)。高雄市:復文。
吳明隆(2006)。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3)。有效的獎懲原則。載於黃政傑(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145-164)。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4)。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7)。幫孩子訂做一個好老師。師友月刊,481,10-15。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0)。班級經營。台北市:心理。
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宋鎮照(2000)。團體動力學。台北市:五南。
李弘善(譯)(2002)。Carol Cummings著。班級經營的雙贏策略(Winning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Management)。台北市:遠流。
李永吟、單文經著(1996)。教學原理。台北市:遠流。
李佳琪(1999)。班級經營導論。載於張新仁(主編),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頁1-14)。台北市:五南。
李佳琪(1999)。有效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載於張新仁(主編),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頁257-306)。台北市:五南。
李奉儒(2004)。教育哲學:分析的取向。台北市:揚智。
李孟文(2001)。國中教師實施教訓輔合一課堂管教的策略與改進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茂興(譯)(1998)。Guy R. Lefrancois著。教學心理學(Psychology for Teaching )。台北市:弘智文化。
李祖壽(1979)。教學原理與教法。台北市:大洋。
李園會(1994)。班級經營。台北市:師大書苑。
周新富(2006)。班級經營。台北市:華騰文化。
林心茹(譯)(2004)。Jean Boreen, Mary K. Johnson, Donna Niday & Joe Potts著。啟導初任教師:貴人啟導制的引導、反思與教練方法(Mentoring Beginning Teachers)。台北市:遠流。
林生傳(1982)。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素卿(2002)。教育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復文。
林偉人(2007)。校長如何領導教師班級經營。教育研究月刊,153,62-70。林進材(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林進材(2005)。班級經營。台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7)。愛與關懷的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4,5-15。邱連煌(2000)。瓊士積極管教法。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邱錦堂(2001)。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金樹人(編譯)(1994)。C. M. Charles著。教室裡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台北市:張老師。
姚培鈴(2004)。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柳文卿(1999)。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載於張新仁(主編),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頁191-224)。台北市:五南。
柳文卿(1999)。促進良好的師生溝通。載於張新仁(主編),班級經營:教室百寶箱(頁225-256)。台北市:五南。
洪若馨(2002)。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常規建立之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Shirley F. Heck;C. Ray Williams著。教師角色(The Complex Roles of the Teacher)。台北市:桂冠。
高強華(1987)。教室管理的原則及其適用。教師天地,38,5-15。
高博銓(2007)。班級經營的哲學基礎。教育研究月刊,157,95-105。張民杰(2007)。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國松(2002)。班級團體動力。載於吳宗立(主編),班級經營:班級社會學(頁27-66)。高雄市:復文。
張新仁(1993)。教室管理的理念與實務。載於黃政傑(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251-270)。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煌熙(1993)。班級環境品質的改善。載於黃政傑(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33-42)。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鈿富(2006)。教育概論。台北市:三民。
張德銳(1993)。獎賞與懲罰的有效策略。載於黃政傑(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165-186)。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李俊達、余瑞陽、楊士賢、賴志峰、梁靜珊(2005)。人際關係與溝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市:高等教育。
教育部(2007)。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
教育部(2007)。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教育部(2007)。學校實施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須知。
教育部(2008)。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
教育部(2008)。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許清田(2002)。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許慧玲編譯(1991)。教室管理。台北市:心理。
郭明德(2001)。班級經營:理論、實務、策略與研究。台北市:五南。
郭明德等(譯)(2003)。Robert T. Tauber著。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Classroom Management:Sound Theory and Effective Practice)。台北市:華騰文化。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台北市:揚智。
陳木金(2000)。班級經營。載於洪志成(主編),教學原理(頁325-360)。高雄市:麗文。
陳木金(2006)。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的師道精神--陳木金。師友月刊,482,9-16。陳如山(1993)。班級中的師生關係。載於黃政傑(主編),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頁195-206)。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宏淑(譯)(2005)。H. Stephen Glenn;Jane Nelsen著。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培養獨立自主的七大重要特質(raising self-reliant children in a self-indulgent world)。台北市:麥田。
陳淑遙(2004)。國中教師師生衝突經驗及化解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陳湘玲(1999)。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陸世豪(譯)(2004)。Paul A. Alberto & Anne C. Troutman著。應用行為分析:行為改變技術實務(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for teachers, 6th ed.)。台北市:心理。
傅木龍(2004)。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雙月刊,93,8-37。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1995)。班級空間經營的原理與策略。臺灣教育,536,12-18。單文經、林素卿、張民杰、蘇順發、黃繼仁、高博銓、張嘉育、張如慧、王前龍、葉興華、高建民(譯)(2004)。M. Lee Manning & Katherine T. Bucher著。班級經營的理論與實務 (Classroom management : models, applications, and cases)。台北市:學富。
曾端真、曾玲珉(譯)(2000)。Tony Humphreys著。教師與班級經營(A different kind of teacher)。台北市:揚智文化。
曾端真、曾玲珉(譯)(2002)。Rudolf Dreikurs;Bernice Bronia Grunwald;Floy C. Pepper著。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Maintaining Sanity in the classroom:classroom management)。台北市:天馬文化。
黃德祥、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等著(1996)。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市:三民。
黃德祥(2006)。教師情緒智慧能力的涵養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0,5-13。溫士頌(198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詹棟樑(1999)。教育原理。台北市:五南。
劉郁梅(2000)。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之情緒智慧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歐申談(譯)(1996)。Dr. Thomas Gordon著。教師效能訓練(Teacher Effectiveness Training)。三重市:新雨。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2007)。
學校實施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須知(2007)。
戴文琪(2002)。台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貳、英文部分
Albert, L. (1996). Cooperative discipline. M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Brophy, J. (1988). Educating teachers about managing classroom and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1), 1-18.
Canter, L., & Canter, M. (1992). Assertive Discipline: Positive behavior management for today’s classrooms. Santa Monica, CA: Lee Canter & Associates.
Charles, C. M. (1999). 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6th ed.). New York: Longman.
Dreikurs, R. (1968). Children: The challenge(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Edwards, C. H. (1993). Classroom discio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Emmer, E. T., Evertson, C. M. & Clements, B. (1984).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Emmer. E. T. (1987).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M. J. Dunkin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pp.437-446). Oxford: Pergamon Press.
Freiberg, H. J. (1999). Consistency management and cooperative discipline: From tourists to citizens in the classroom. In H. J. Freiberg (Ed.), Beyond behaviorism: Changing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paradigm (pp.75-97).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inott, H. (1972). Teacher and child. New York: Macmillan.
Ginott, H. (1973). Driving children sane. Today’s Education, 62, 20-25.
Glasser, W. (1997). Anew look at school failure and school success. Phi Delta Kappan, 78(8), 597-602.
Gordon, T. (1970).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The nolose way to raise responsible children. New York: Wyden Books.
Jones, F. H. (1987). Positive classroom discipline. New York: McGraw-Hill.
Jones, V. F., & Jones, L. S. (1990).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Motivationg and managing students. Boston:Allyn and Bacon.
Mendler, A. N., & Curwin, R. L. (1983). Taking charge in the classroom: A practical guide to effective discipline. Reston, VA: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
Nelsen, J., Lott, L., & Glenn, H. (1997). Positive discipline in the classroom. Rocklin, CA: Prima.
Skinner, B. F. (1948). Walden two. New York:Macmillan.
Tauber, R. T. (1995). Classroom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