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敏男(2001)。談體育教學型態。台北市:國民體育季刊,30(1),44-49。王煥琛(1994)。休閒教育從理論與實踐之研究。台北市:台灣教育,523,9-17。
方炳林(1979)。教學原理。台北市:教育文物。
白龍芽(1996)。國校體育教材教法研究。台北市:現代。
朱則剛(1997)。教學原理。台北縣:空中大學。
吳國定(1989)。內經解剖生理學。台北市: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吳鐵雄(1983)。電腦輔助教學的教育層面。台北市:臺灣。
呂萬安(2003)。佛教的養生功法噢達摩「易筋經」。佛學與科學,4(2),112-125。李文瑞(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市:心理。
李家雄(2000)。新養生操:達摩易筋經功法入門。台北市:九思。
李春芳(1998)。國民中學教學媒體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素卿(1999)。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李章智(2007)。易筋經:中國式瑜珈。台北市:明日工作室。
李榮哲(1998)。電腦多媒體輔助學習對運動學習的影響-以羽球發短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韋氏新世界電腦用詞辭典(沈俐亨譯)(1999)。台北市,正文(原著出版年:1998)。
周先樂編著(1990)。生理學。台北市:正中。
周靈山、周宏室、徐武紅(2000)。多媒體電腦輔助體育教學以Mosston 練習式為例。大專體育,51,36-45。
林伯原(1996)。中國武術史。台北市:五洲。
林珮淳(2004)。3D電腦動畫技術、視覺語言與特質之探討。美育雜誌, 62-73。
林智煌(2005)。傳統加媒體教學對國小不同年級學童踢毽學習成就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悌(2000)。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徐瑋瑩(2005)。易筋經運動對中年人心率變異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徐婉靜(1994)。體育教學與媒體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3(3),110-114。郝勤(1995)。導引養生。成都市:巴蜀。
康戈武(2003)。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台北市:五洲。
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2006)。健身氣功。北京市:人民體育。
張文榮(2004)。傳統教學與媒體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至滿(1995):體育測驗與統計。台北市:水牛。
張春興(1992)。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景媛(1991)。從認知心理學談教學媒體的功能。台北市:五南。
張廣德(2001)。導引養生功。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
張霄亭(1991)。教學媒體的基本認識。台北市:五南。
張霄亭(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台北市:心理。
張霄亭、單文經(2004)。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台北市:雙葉。
許允聖(2006)。淺談光學式動態擷取系統。藝術欣賞,2(5),98-107許紹隆(1987)。中國氣功精選。台北市:大台北。
陳智仁(2003)。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體育學院,台北市。陳淑英(1988)。在教學上視聽媒體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39(1),35-38。
陳壁清、高實枚、史堪龍、李元墩(1997)。網際網路在英文寫作之應用。
第六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80-112。
郭書欽(2005)。運用Maya軟體於3D動畫之創作研究-以《夢遊山海經》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介良(2002)。e世代養身操易筋經。台北市:聯經。
黃月嬋(2002)。運動教育學的教學理論。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181-207。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市:五南。
黃秋芳、闕月清(2002)。體育教師回饋與學習成就。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一年度 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77-85。
黃金柱(1988)。啟發性體育教法。台北市:南山堂。
黃清雲(1994)。互動式多媒體的功能及其應用-以體育教學為例。教學科技與媒體,16,21-26。黃清雲(1999)。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際。教學科技與媒體,46,2-12。黃政傑(1994)。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振球(1991)。教學媒體與學生學習成效。台北市:五南。
黃維三(1989)。針灸科學。台北市:正中。
黃懷濬(2002)。十二週踢毽訓練對年輕成人運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4-107。楊宏仁編著(1987)。刺灸心法要訣重編。台北市:世一。
喬慰萱、林泰州 譯 (2000)動畫技巧百科。台北市:遠流。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台北市:正中。
葉憲清(1998)。體育教學要素與特性(上)。學校體育,8(6), 4-14。
劉有德(2000)。電腦科技與體育教學。八十八學年度體育改革策略研討會專刊。
台北市:大專體總,10,14-18。
歐用生(1987)。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台北市:文景。
蔡雅貴(2004)。易筋經護理措施對更年期婦女健康狀態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台北市。蔡禎雄(1989)。國小體育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耀宗(2004)教學媒體的使用對運動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國小扯鈴教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鄭麗美(2003)。不同游泳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游泳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蕭天石(2002)。真本易筋經、秘本洗髓經。台北市:自由。
薛曉佩(2006)。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防通識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顏欣加(2002)。傳統教學與媒體教學對龍舟知識及動作技能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蕭筱青、陳五洲(1999)。電腦輔助教學在體育教學上的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46,36-42。闕月清(1998)。教師回饋與體育教學:運動心理學研究委員會87學年度專書。臺北市:體育學會。
闕月清、蔡宗達(2003)。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TGFU)戴於黄金柱(主編),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24-42 。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龔鵬程(2001)。達摩易筋經論考。普門學報,5,73-100。
二、英文部分
Holmberg, B. (1983). Guided didactic conversation in distace education.In D. Sewart, D. Keegan, & B. Holmberg (eds). Dista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London: Crom Helm.
Kemp, J . E. (1989). Planning producing and using instructional media. New York:Harper & Row.
McLuhan, M.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 New York: McGraw-Hill.
Mevarech, Z. R. (1985). Eff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on disadvantaged pupil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79(1), 5-10.
Scully, M. R., & Newell, K. M. ( 1985 ). Observ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motor skills:Toward a visual pertep-tio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 11, 169-186.
Siedentop, D., & Tannehill, 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alifornia: Mayfield Publishing.
三、 網頁部份
中國健身氣功協會官方網站(2008)。易筋經。線上檢索日期:2008/10/13。取自http://big5.olympic.cn/b5/jsqg.sport.org.cn/index.html。
皮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線上檢索日期:2008/10/13。取自http://www.pitotech.com.tw/c/news-p282.htm。
李振棠、鐘世凱(2003)。虛擬攝影棚的現況及未來發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線上檢索日期:2008/9/9,取自http:http://ma.ntua.edu.tw/alab/research/2003paper/A04.PDF。
陳擎文(2006)。再探針灸大成 針灸的加值創新與整合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08/09/12。取自http://tung.sin.tw/acupuncture/aboutthis.htm。
盧文琛(2006)。線上檢索日期:2008/9/5,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luis-2006/archive?l=f&id=6&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