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依照年份排序)
張譽騰,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文哲。
秦裕傑,1992,博物館絮語,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聖亞,1993,博物館展示設計,台北,邯鄲出版社。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編輯委員會。
黃光男,1997,美術館行政,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秦裕傑,1997,博物館論述,台北,台灣省立美術館。
郭義復,1999,科學博物館展示規劃的理論基礎,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南天。
喬治‧艾里斯‧博寇著,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
漢寶德,2000 ,博物館管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漢寶德,2000 ,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田園城市。
劉芳,2001,建築空間設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Mclean K.,徐純譯,2001,如何為民眾規劃博物館的展覽,台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出版。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書局。
聶筱秋、胡中凡譯,2003,環境心理學,台北,桂冠出版社。
郭長江,2003,時空落子,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鐘山風,2003,當代展示設計理論與研究, 湖南大學出版社。
黃世輝、吳瑞楓,2005,展示設計,台北,三民書局。
胡家寧、項建華、蔡薇,2005,展示空間設計與工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大衛.迪思,蕭翔鴻譯,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馮節,2007, 展示設計,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
黃建成,2007,空間展示設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鄭曦陽,2007,展示設計技巧與禁忌,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王亞明、程宏、艾昕、樊靈燕,2008,展示設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任仲泉,2008,展示設計理念與應用,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王崢,2008,展示設計基礎與創意,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董赤,2008,陳設與展示設計,上海,中國建築工業。
齊越,2008,博物館數字資源的管理與展示,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中文論文-(依照年份排序)
黃于珊,2001,博物館展示環境與參觀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嘉義。許峰旗,2001,博物館專題特展之展示設計研究-運用設計文化符碼解析與創作設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雲林。林貞岑,2001,高雄市立美術館展示空間規劃設計之運作績效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台中。高心怡,2002,當代博物館展示的再思考,碩士論文,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台南。趙靜宜,2002,展示規劃與評估模式之研究:以工研院電子所之展示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台北。黃曉芸,2002,博物館展示空間參觀者參觀路徑與參觀行為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雲林。林宏澤,2002,從文化產業探討地方文物館的發展─高雄縣皮影戲館視覺設計規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台北。黃淑媛,2003,傳統戲曲的展示空間之再現研究--以台灣的傳統戲曲館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桃園。蘇智鋒,2004,博物館空間組構邏輯探討-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台中。
杜康生,2004,監察院文史資料陳列室規劃施工報告書,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桃園。曾于寧,2004,教育展示空間設計因子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台中。
陳裕文,2005,苗栗大湖蠶絲教育館空間設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桃園。
闕嘉鴻,2005,博物館展示形式的視覺滿意度研究—以文物展示櫃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桃園。洪瑩甄,2005,博物館空間模式場所精神構成之研究—以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桃園。黃建彰,2006,博物館參觀動線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展示空間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台北。林怡蓉,2006,博物館數位模式語言建構之初探:以台北縣永和市世界宗教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桃園。中文期刊-(依照年份排序)
陸定邦,1989,展示語言,博物館學季刊3(4),頁21-28。漢寶德,1990,多元的展示觀,博物館學季刊,4(2),頁1-2。
陳敏全,1992 ,參展時程規劃,貿易週刊, 1463,頁55-64。
張崇山,1993,博物館的展示規劃,博物館學季刊,7(3),頁55-64。劉幸真,1995,博物館展示的形成性評量, 博物館學季刊,9(1) ,頁9-18,。
吳淑華,1997,博物館展示的色彩計畫,科技博物,1(4),頁16-29。張崇山,1997,展示理念與主題規劃,科技博物,1(5,6),頁69-75。
陸定邦,1997,展示策略與方法之分析,博物館學季刊,11(2),頁11-22。
張安明,1997,大學校史檔案館--大學記憶與保存者,大學圖書館,36,頁110-126。楊中信,1997,以溝通模式為架構之系統性展示手法理論,博物館學季刊,11(2),頁1-10。陳玫岑,1998,科學博物館的展示功能,科技博物2(1),頁4-10。許功明,1998,博物館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學季刊12(4),頁3-10。吳淑華,1998,科技博物館展示形態之發展趨勢,科技博物2(1),頁17。馬佩佩,1998,博物館展示—展示方法的決定,科技博物, 2(5),頁25-32。
周家安,1999,宜蘭縣史館的過去與未來—兼談現史館定位的迷思,宜蘭文獻雜誌,41,頁33-41。李如菁,1999,科技博物館展示製作管理技術之探討-以科工館常設展示製作為例,科技博物,3(5),頁33-47。久光重夫,2000,文化設施展示設計,科技博物,4(2),頁78-90。
郭義復,2001,新博物館學展示觀,博物館學季刊,15(3),頁3-12。黃國斌、鄭雅文、劉佳琳,2001,淺論大學校史檔案館的功能與工作—以政治大學校史室為例,中華圖書資訊學會,頁155-168。
施明發,200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博物館教育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5(2),頁 25-38。馬少娟,2001,校史室管理—淡江大學圖書館的另一項任務,中華圖書資訊學會,頁113-121。
吳瑞珠,2001,我國大學校院校史室管理現況—以輔仁大學校史室為例,中華圖書資訊學會,頁146-15。
陳佳利,2001,輕鬆閱讀—談歷史博物館展示設計,博物館學季刊,15(1),頁75-80。陳玫岑,2002,從「諾貝爾」到「思想起」—談博物館展示設計概念的形成與落實,科技博物,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6(5):頁37-46。王路,2002,大國競相拓展與東協關係--國際問題研究,1,頁19。
張崇山,2002,博物館展示更新的迷思與省思,科技博物6(5),頁4-13。.王啟祥,2004,國內博物館觀眾研究知多少,博物館學季刊,18(2),頁95-103。
薛理桂、蔡宜娟、劉純芬,2004,國內大學校史室比較之研究,圖書資訊學刊,1(4),頁81-92。毛建雄,2006,江山市白鵝產業發展規劃的思考,上海畜牧獸醫通訊,4。
英文部分
Bitgood, S. (1989). School field trips: An overview. Visitor Behavior, 4(2), 3-6, 11-13.
Bitgood, S., An analysis of visitor circulation: Movement patterns and the general value principle.Curator, 49(4), 2006, p. 470.
Bitgood, S., Serrell, B. and Thompson, D.(1994),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Edcation on Visitors to Museum. In V. Crane et al., Information Science Learning: What the Research Says about Television, Science Museum, and Community-Based Projects. Dedham, Mas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Hein, G.. (1998). Learning in the Museum. London: Routledge.
Loomis, J. B., (1987)“Expanding Contingent Value Sample Estimstes to Aggregate Benefit Estimates : Current Practice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Land Economics. 63:3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