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二○○一年全球志工宣言(無日期)。2008年5月28日,取自:
http://www.tpcc.tp.edu.tw/Download/PDF/20041204-%A7%D3%C4@%
AAA%B0%C8-%A5%FE%B2y%A7%D3%A4u%AB%C5%A8%A5.pdf
伍振鷟、高強華(2001)。新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2007年4月5日,取
自:http:// www.nyc.gov.tw/
吳芝儀(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與林本炫(編),質性研
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45-188)。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志願服務法(2001)。
李淑儀(2004)。原夢.圓夢 ─原住民研究生自我實現歷程之探討。國立東
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福斯(2003)。消費者渉入、衝動性購買與自我實現關係之研究-以日本流
行消費文化在台灣克里歐化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車文博(2001)。人本主義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林秀紅(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自我實現之研究:臺北縣之個
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家興(1978)。會心團體經驗對自我實現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將(2007)。職業拳王的心路歷程---林明佳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
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大川(審譯)(1990)。A. H. Maslow, E. Fromm, G. W.
Allport, C. R. Rogers, K. Goldstein, H. A. Otto et al.著,
人的潛能和價值。台北市:結構群文化。
郝溪明(1985)。醫院志願工作者自我實現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J. A. Maxwell著,質化研究設
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An
interactive approach)。臺北市:心理。
張芬芬(譯)(2005)。M. B. Miles, & A. M. Huberman著,質性研究
資料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2nd ed.)。臺北市:雙葉。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雅清(2005)。少年犯之自我實現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以台南地方法院保
護管束少年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南市。
許金聲等(譯)(1991)。A. H. Maslow著,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許敏溶(2005,4月18日)。七海遊俠張哲禎 環球志工行。自由電子報。
2007年6月12日,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18/today-
life9.htm
連加恩(2003)。愛呆西非連加恩。臺北市:圓神。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偉睿(2001)。網際網路之流暢經驗初探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曠逸(2003)。靜坐對企業員工自我實現、心流與服務品質之影響。國立高
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彭運石(2001)。走向生命的顛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臺北市:貓頭鷹。
結構群(編譯)(1991)。A. H. Maslow著,動機與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台北市:結構群。
黃光雄(主譯)(2001)。R. C. Bogdan, & S. K. Biklen著,質性教育
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3rd ed.)。嘉義市:濤石。
黃采薇(2007,6月)。獨力送志工出國,為兒童充電希望。Cheers網站電子報。2007年6月16日,取自:
http://www.cheers.com.tw/newsletter/2007/070614.htm
黃啟泰(1992)。高峰經驗與自我實現關聯屬性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惠雯等(譯)(2003)。B. F. Crabtree, & W. L. Miller著,最新
質性方法與研究(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臺北
縣:韋伯文化。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慧真(譯)(1989)。S. W. Olds, & D. E. Papalia著,發展心理
學:人類發展(Human development, 3rd ed.)。臺北市:桂冠。
楊嘉琪(2006)。走出海島,成為世界公民─澳洲世界展望會志願服務工作側
記。展望之友,20,6。
劉千美(譯)(1989)。A. H. Maslow著,自我實現與人格成熟(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台北市:光啟。
劉安彥、陳英豪(1994)。青年心理學。臺北市:三民。
劉宗馨(1990)。家庭主婦從事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私立東吳大學社
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淑娟(1986)。護理學生自我實現、社會支持、焦慮特質與焦慮狀態之關
係。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陽萌君(1992)。資優者成年入社會後之人格適應、自我實現及其生涯歷程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潘素卿(1984)。心理綜合諮商技術對專科學生自我實現及創造力的影響。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主編)(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
育。
蕭富元(2007)。台灣公仔。天下雜誌,364,86-103。
霍莉君(1989)。醫療服務機構組織氣候與其成員自我實現感。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臥龍(主編)(2004)。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
鍾聖校(1980)。國中教師在教育工作上自我實現的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麗華(2005,10月31日)。垂死之家待17天 救活10顆心。自由電子報。
2007年6月12日,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oct/31/today-
life7.htm
蘇建文等(1998)。發展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二、英文部分
Çetinkanat, A. C. (2005). Self actualization inventory.
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 99-112.
Creswell, J. W.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Daloz Parks, L. A., Keen, C. H., Keen, J. P., & Parks
Daloz, S. (1996). Common fire: Leading lives of commitment
in a complex world. Boston: Beacon Press.
Ford, G. G., & Procidano, M. E. (1990).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actualization to social support, life stress, and
adjustment.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8(1), 41-51.
Francis, H. (1992). A cognitive-systemic reconstruction of
Maslow’s theory of self-actualization. Behavioral
Science, 37, 39-58.
Maslow, A. H. (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2nd
ed.). Princeton, N. J.: Van Nostrand.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Maslow, A. H. (1971). 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
New York: Viking Press.
Sumerlin, J. R. (1997). Self-actualization and hop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2(4), 1101-
1110.
Unesco jacques delors website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1996). Retrieved May 28, 2008, from
http://www.unesco.org/del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