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一)書籍
王利明、陽立新,人格權與新聞侵權(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10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自版,2000年12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自版,2005年9月)。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自版,1995年)。
焦興鎧,勞工法論叢(一)(台北:元照出版社,2000年5月)。
焦興鎧,勞工法論叢(二)(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1月)。
焦興鎧,性騷擾爭議新論(台北:元照出版社,2003年2月)。
郭玲惠,男女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出版,2000年1月)。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張潤書,行政學(台北:三民出版社,2000年)。
Catherine A. MacKinnon(凱瑟琳•麥金儂)著,賴慈芸等譯,性騷擾與性別歧視(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5月)。
潘維大,英美侵權行為法案例解析(下)(台北:瑞興書局,1998年10月)。
(二)博碩士論文
王儷芬,「英國職場上促進兩性平等法制之研究-兼述我國相關法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江淑琳,「從報紙報導看性騷擾議題的社會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李秀容,「行政組織中性騷擾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林增玉,「我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林麗君,「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研究-以法院判決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馬翠華,「我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現況與未來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郭賢真,「職場性別歧視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7月)。黃登派,「信賴保護原則之信賴基礎」,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莊坤龍,「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規範之研究-美國民權法與我國立法草案之比較」,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張維裕,「就業上性別歧視之研究-從美國經驗談我國就業上性別歧視問題」,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楊錦發,「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鄧卉均,「性騷擾防治法之研究-以刑事規制為中心」,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蔡明杰,「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律問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2月)。鍾宛蓉,「處裡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以性別平等教育法為核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謝鵬翔,「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2月)。(三)研究報告
鄭津津,「淺談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相關法制-兼談我國相關立法應有之方向」,86年度補助社會團體促進男女工作平等期末檢討會專題報告(1997年6月)。
「臺北市就業歧視案例分析報告」臺北市政府勞工局(1998年6月)。
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雇主法律責任範圍之最新判決-Pennsylvania State Police V. Suders一案之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8年12月)。
「刑法強制猥褻、性騷擾防治法與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法律競合及適用問題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2008年2月)。
盧映潔、焦興鎧,「性騷擾防治立法初探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1月)。
(四)政府出版品
性騷擾防治教戰手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出版,2005年12月)。
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性騷擾宣導資料。
立法院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6期。
立法院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33期(1999年)。
職業平等與就業歧視-她=他 的新思維蔓延在隔板間(台北:台北市政府勞工局,2003年)。
臺北市政府民國97年夏字第54期公報(2008年)。
(五)期刊雜誌
王俊力,「新修正刑事訴訟法有關被告自白之證據能力及調查」,法官雜誌(2002年12月)。
王如玄,「認識性騷擾—從性騷擾防治法、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性別平等教育法談起」,檢察新論,第1期(2007年1月)。
王如玄、李晏榕,「認識『性騷擾』-從性騷擾防治法、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性別平等教育法談起」,檢察新論,第1期(2007年1月)。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上)」,月旦法學雜誌,第153期(2008年2月)。
邱琦,「工作場所性騷擾民事責任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2期(2005年3月)。
林明鏘,「論德國工作場所性騷擾保護法-兼論我國立法政策與立法草案」,律師雜誌,第212期(1995年)。林慈玲,「性別與人身安全」,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4期(2008年8月)。周世珍,「認識性騷擾防治法制-兼論刑罰手段之介入」,明新通識學報,第2卷(2006年6月)。俞惠君,「工作場所性騷擾之法律問題」,法學叢刊,第186期(2002年4月)。
施銀河,「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現況與展望」,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4期(2008年8月)。高鳳仙,「性騷擾防治之規範精神與施行願景(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9期。
高鳳仙,「性騷擾防治法立法期間爭議問題研究」,全國律師,9月號(2005年9月)。高鳳仙,「性暴力防治法規-性侵害、性騷擾及性交易相關問題」,(新學林出版公司,2005年)。
高鳳仙,「論刑法之『強制猥褻罪』與性騷擾防治法之『性觸摸罪』」,台灣法學雜誌(2008年12月)。
高鳳仙,「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第52卷第4期(2001年)。高鳳仙,「性騷擾防治法之立法問題研究」,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焦興鎧,「台北地方法院第一則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判決之解析-兼論美國制度所能提供之啟示」,中正法學集刊(1999年9月)。
焦興鎧,「性騷擾防治法與兩性工作平等法相關規定之異同」,台灣勞工雙月刊,第1期(2006年5月),頁10。
焦興鎧,「論國際組織對抗工作場所性騷擾之努力」,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2000年2月)。
焦興鎧,「工作場所性騷擾在美國所引起之法律爭議」,美國月刊,第8卷第8期(1993年8月)。焦興鎧,「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在我國之最新發展」,律師雜誌,第242期(1999年11月)。焦興鎧,「我國防治性騷擾法制之建構」,法令月刊,第57卷第2期,(2006年12月)。焦興鎧,「美國雇主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之法律責任及預防之道」,歐美研究,第27卷第4期(1997年12月)。焦興鎧,「對美國最高法院五則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判決之評析」,台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6期(2007年6月)。
焦興鎧,「歐洲聯盟勞工政策之研究:以防制工作場所性騷擾之規範為例」,歐洲聯盟:理論與政策(1997年)。
焦興鎧,「工作場所性騷擾在美國所引起之法律爭議(上)(下)」,美國月刊,第8卷第8期及第8卷第9期(1993年8月及9月)。陳燕卿,「台灣職場性騷擾防治政策之分析」,社會發展季刊,第114期(2006年6月)。
陳子平,「從『強吻案』談刑法上的猥褻概念研究報告知從強吻案談強制猥褻罪」,台灣本土法學,第42期(2003年)。
陳慈幸、林明傑、胡書原,「強制猥褻與性騷擾構成要件法律心證標準之比較研究-彰化地院96年訴字第25號判決」,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第3卷第2期(2007年12月)。張升星,「『強制猥褻罪』與『強制觸摸罪』的歷史辯證」,台灣法學雜誌,第117期(2008年12月)。
黃?莉、畢恆達,「當西方菁英碰上本土原生:校園中性騷擾的定義與申訴案件處理之社會文化脈絡」,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13期創刊1號(2002年5月)。
黃煥榮,「工作場所戀情與性騷擾關聯性之理論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第27期(2008年6月)。
黃英忠、陳淑玲、施智婷、童冠樺,「性別歧視知覺對組織承諾干擾效果之研究-以台灣南部女性主管為例」,台大管理論叢,第15卷第2期(2005年6月)。
曾?瑾,「由性騷擾防治法實施看性騷擾事件之處理與態度」,社區發展季刊,第116期。
鄭津津,「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相關法制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期(1998年9月)。
劉志鵬,「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申訴及救濟體系」,律師雜誌,第271期(2002年4月)。羅燦煐,「他的性騷擾?她的性騷擾?-性騷擾的性別化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6期(2002年9月)。
(六)網路資料
中央社網路電子報,「台灣婦女勞動率提升 職場不平等待遇改善」,2009年03月6日,http://n.yam.com/cna/society/200903/20090306608699.html。
中時電子報,「『猥褻』定義模糊 販售A片無罪」,2008年11月5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05/4/18vje.html。
中時電子報,「小叔魔爪猥褻廿年 大嫂提告逾時效」,2009年3月12日刊登,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3x112009031200164,00.html。
中華日報,「強制猥褻與性騷擾罪成立要件不同」,2008年7月25日,http://www.cdnnews.com.tw/20080727/news/gstz/T90010002008072520024182.htm。
司法院大法官網站「大法官解釋」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asp
司法判解,最高法院2008年9月11日97年度臺上字第1904號民事判決。http://www.rootlaw.com.tw/judicial/t.aspx?toid=132643植根法律網。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強行舌吻5秒 3女法官判無罪」,2008年6月27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2778/122vk.html
自由電子報,「職場性騷擾 裁罰前讓加害人答辯」,(2006年8月2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7/today-taipei6.htm。
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3月12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12/78/1fwgi.html。
自由電子報,「主管單位逕行裁罰 恐出問題」,2006年8月2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27/today-taipei6.ht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性別統計指標「性騷擾案件申訴人數及行為人數」,http://statdb.cla.gov.tw/html/sex/8180.ht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性別統計指標「性別工作平等申訴案件件數-按地區分」http://statdb.cla.gov.tw/html/sex/8180.ht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性別統計指標「公部門性騷擾申訴案件概況」http://statdb.cla.gov.tw/html/sex/8180.ht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性別統計指標「公部門性騷擾申訴案件概況-地區別分」http://statdb.cla.gov.tw/html/sex/1136190990.htm。
行政院勞委會,「歷年性別工作平等申訴案件件數-按申訴類別分」http://statdb.cla.gov.tw/html/sex/rptmenusex3.htm。
交通部人事處,「性別主流化專區」, http://www.motc.gov.tw/motchypage/hypage.cgi?HYPAGE=org_list.htm&classid=315001400&subid=84查訪日期:2009年3月23日。
旭婷聯合法律事務所/劉師婷律師撰述,奇摩知識網「性騷擾防治法之『性騷擾』與刑法上之『強制猥褻罪』」,2008年6月15日,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cheng-wen/article/view?aid=13。
性侵害防治網http://dspc.moi.gov.tw/ct.asp?xItem=1356&ctNode=567&mp=4
林志傑,「重構台灣性侵害法制 ─ 由肢體暴力到權力暴力」,引自網路http://cc.shu.edu.tw/~gndrshu/meeting/1_3.pdf
高鳳仙,「性騷擾防治法之立法問題探究」,萬國法律,第105期(1999年6月),http://www.wrp.org.tw/Conf/index7b3_c.htm。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對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雇主法律責任範圍之最新判決-Pennsylvania State Police V. Suders一案之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 2008年12月http://www.npf.org.tw/post/2/5216。
焦興鎧,「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在我國之最新發展趨勢」,國政評論,2002年8月22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1/SS-C-091-161.htm。
焦興鎧,「醫療院所性騷擾問題之預防及處理」,網址http://www.wanfang.gov.tw/ebm/ebn/news_files/problem%20solution%20semina/sexul%20disturb.doc(2001年9月),頁18。
黃瓊妙,「台北縣政府維護就業場所安全之實務運作」,2001年第六屆全國婦女國士會議,http://taiwan.yam.org.tw/nwc/nwc6/all/05.htm。
黃雅嫻,「揪出職場色狼,人人有責」,第50期女性電子報—時事評析,網址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microphone/microphone31.htm。
張貴英,「加強性騷擾防治教育與宣導工作」,全國婦女人身安全會議會議資料(2000年3月), http://www.wrp.org.tw/Conf/index7b3_a.htm。
華視新聞電子報,2009年3月12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12/69/1fxm5.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臺北市政府勞工局,http://www.bola-elife.taipei.gov.tw/big5/SubWeb/petition/petition_1-1.asp?urlID=1150。
臺北市政府於民國87年3月10日舉行之第948次市政會議修正通過後,由該府之勞工局在同年4月1日以府字第8702248500號函頒訂,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career/law/law_11.htm。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http://myweb.ncku.edu.tw/~weintsai/Doku/Art1GG.pdf
數位網路報,「性騷擾防治落實難」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_06.html,查訪日期:2009年4月9日。
數位網路報,「性騷擾防治落實難」,2007年2月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07/02/blog-post_06.html。
歐新禾,「拒絕性騷擾 姐姐妹妹站起來」,北縣人,Taipei county,第22期(2001年4月 ),http://publish.tpc.gov.tw/Book/moonbook/no.22/list-7.htm。
羅燦煐,性騷擾被害人的申訴困境與因應芻議,http://www.lean.Taipei.gov.tw。
(七)其他
21年司法院院字第650號解釋。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7年1月30日勞動三字第0970130075號令。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2年4月13日台(82)勞動二字第18711號函。
內政部74年11月30日(74)台內勞字第366681號函及行政院74年11月15日(74)人政壹字第36664號函。
內政部民國96年4月24日台內防字第0960060784號函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於1995年5月19日以84年度鑑字第7635號議決。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民國96年11月30日96年度鑑字第11053號議決書。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民國97年12月26日97年度鑑字第11320號議決書。
交通部96年至98年推動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於民國96年3月27日交人字第09600029921號函。
交通部98年1月21日交人字第0980000778號函有關交通部性別平等專案小組第7次會議紀錄。
90年度臺北縣人民團體就業場所性騷擾暨就業歧視法令研習會研討資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1簡字第851號判決書。
最高法院32年上字第67號判例意旨。
最高法院46台上字第34號。
最高法院76年度臺上字第4986號判例。
最高法院81年台上字第1975號判決。
最高法院81年台上字第2462號判決。
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1904號判決。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86年度訴字第588號判決。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87年度訴字第673號判決。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89年度訴字第424號判決。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95年勞訴字第64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87年度上易字第95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2年度上易字第30號判決。
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上易字第769號刑事判決。
臺灣台南地方法院91年度訴字第1912號判決。
大法官釋字365號解釋理由書。
大法官釋字372號解釋理由書。
大法官釋字第489、407、617號。
「性別工作平等申訴審議處理辦法」
警察暨調查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新聞處理注意要點
「交通部性騷擾防治申訴調查及懲戒處理要點」
「臺北市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設置要點」
「臺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性騷擾防治申訴及調查處理要點」
「臺北市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設置要點」
「臺北縣就業場所性騷擾防制自治條例」
「臺北縣政府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設置要點」
二、英文
Babra Lindemann and David D. Kadue ,Primer on sexual Harassment(1992)
Conte Alba ,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Workplace Law and Practice(1990).
Cleveland, J. N.and M. E. Kerest , Sexual Harassment and Perceptions of Power:An Under-Articulated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3).
Fields, J. and Wolff, E.N. , Interindustry Wage Differentials and the Dender Wage Gap.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5).
James E. Gruber & Bjorn Lars , Women’s Responses to Sexual Harassment:An Analysis of Social cultural, 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Resources Model,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86).
Powell, G.N., Workplace Romances between Senior-Level Executives and Low-Level Employees:An Issue of Work Disruption and Gender(2001).
Project the Status and Education of Women Sexual harassment:a hidden problem(1978).
Pennsylvania State Police v. Suders, 540 U.S. 1046 (2003).
Snowball v. Gardner Merchant(1987)IRLR;Wileman v. Minilec Englineering(1998).
42 U.S.C §2000(e)2(a)(1964).
42 U.S.C §2000e.5(1994)
542 U.S. 129 (2004).
29 U.S.C. §§ 151-169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