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自版,2004)。
王錦堂,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東華書局,1992)。
史尚寬,親屬法論,1980。
吳庚,行政法理論與實務,(作者自印,增訂七版,2001)。
吳小成,婚姻法-適用與審判實務,中國法制出版社。
林秀雄,家族法論集(一)(二)夫妻財產制之研究,漢興書局。
林秀雄,民法親屬、繼承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林秀雄,夫妻財產統一之可能性,載:氏著家族法論集(一)夫妻財產制之研究一。
林菊枝,親屬法新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
林菊枝,美國婚姻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5)。
林菊枝,親屬法專題研究(二),(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林誠二,民法總則講義下冊,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1997)。
法務部印行,民法親屬篇研究修正實錄(上)(下)夫妻財產制部分。
徐美貞,親屬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書局,1998)。
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釋義,(法律出版社,2001)。
胡長清,中國親屬論,(台灣商務,1986)。
許彭華,常風,大陸婚姻、繼承法,(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
許澍林,親屬法新論,(詮豐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郭欽銘,親屬繼承(案例式),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棋炎,親屬、繼承法基本問題,(著者發行,1980)。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1987。
陳惠馨,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
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
楊大文,親屬法,(法律出版社,1997)。
楊大文,新婚姻法釋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楊芳婉,兩岸婚姻法輿情,(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
蔡輝龍,論海峽兩岸親屬法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
鄭沖、賈紅梅,德國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
謝哲勝,中國民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2007。
戴東雄,親屬法論集,(三民書局,2003)。
戴東雄,親屬法實例解說,(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2000)。
戴東雄,論夫妻財產制之立法準則,(氏著親屬法論文集,1993年12月2版)。
戴東雄,親屬法論集,(東大出版,三民總經銷,1988)。
戴東雄,以妻名義登記不動產所有權之溯及效力與適用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關係,(司法院出版,1998)。
戴東雄,民法親屬篇修正後之法律疑問,(元照出版公司,2000)。
戴東雄、戴炎輝,親屬法別冊,(2002)。
戴炎輝、戴東雄,中國親屬法,三民書局,1998年。
藍瀛芳,法國民法典之修正研究,司法行政部,1978。
二、 論文
林宗霖,兩岸婚姻制度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學碩士論文,2004。林信旭,聯合財產制之研究,以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論文,1995。
武燕琳,通常法定財產制之研究-以相關草案為中心,私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第35頁。秦青山,婚姻法的修改與夫妻財產制的完善,私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張聖傳,我國通常法定財產制之檢討與前瞻,私立東海大學論文,2001年7月。
蔡如琪,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修正之芻議,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論文,1999年1月。周煥勛,論夫妻間之財產關係-以法定財產制為中心,國立管理學院法學碩士論文,1999年。魏大喨,從各國立法趨勢及社會之進化檢討我國法定夫妻財產聯合財產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博士論文,1993。
三、 期刊
王千維,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第256頁至第264頁。
王千維,論可分債務、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8期,2002年7月,第34頁。王如玄,海峽兩岸夫妻財產制之實踐與比較,全國律師,1992年10月,第56-70頁。王如玄,新修正夫妻財產制介紹,月旦法學雜誌,第88期,2002年9月,第281-282頁。
王育珍,論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合併請求,法令月刊,第52卷,第2期,2001年2月,第29-35頁。伍偉華,民法第1018條之1自由處分金規定之研究,法令月刊,第55卷第8期。
李玲玲,從男女平等之觀點論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之修正,軍法專刊,41卷第12期,1995年1月,第26頁。余瑞龍,配偶一方死亡應不發生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問題之我見,法令月刊,第50卷,第12期,1999年12月,第15-17頁。林秀雄,剩餘財產之分配與不真正溯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0期,2002年1月,第61-77頁。
林秀雄,修正前夫妻勞力所得之報酬與剩餘財產之分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2年11月,第16期,第158頁。
林秀雄,民法1017條溯及適用之意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0年8月,第13期,第45頁。
林秀雄,我國法定財產制之檢討,家族法論文集(一),漢興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10月,第266-267頁。
林秀雄,我國通常法定財產制之修正,法學講座,第9期,2002年9月,第1-15頁。林秀雄,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六條之一溯及效之意義,月旦法學雜誌,第40期,1998年9月,第11頁。
林秀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再造,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第8頁至第20頁。施慧玲,從男女平等原則談新修正之法定夫妻財產制,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1月,第120-134頁。梅仲協,比較夫妻財產制緒論,台灣大學社會科學論叢,第2輯,1951年1月,第27頁。郭玲惠,新論夫妻財產關係之本質-合夥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0期,1996年2月,第94-102頁。郭玲惠,民法修正條文關於自由處分金之初探,全國律師,2002年10月,第17-34頁。郭欽銘,論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政大法學評論,第69期,2002年3月,第203-244頁。郭欽銘,論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夫妻財產制之比較與準據法適用之研析,軍法專刊,第51卷第2期,2005年2月,第44-63頁。郭振恭,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條之一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第161-166頁。
許澍林、鄧學仁,夫妻財產制修正相關問題探討,研討會發言錄,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9月。
陳惠馨,民法親屬編之修正與社會變遷,律師通訊,第195期,第39-48頁。陳惠馨,夫妻財產制修正相關問題探討,研討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 第38期,2002年9月。
陳鵬光,夫妻於民國74年6月4日前取得之財產應否納入剩餘財產分配之範圍內,萬國法律,第126期,第26-40頁。彭鳳至,論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之適用與誤用,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1月,第68-92頁。
黃茂榮,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之規定的溯及效,植根雜誌,第17卷第9期,2001年9月,第17-64頁。黃淑琳,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概述,全國律師,2002年10月,第44-54頁。葛克昌,剩餘財產權分配請求與遺產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8期,第35-55頁。
雷文玫,自由處分金之性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年11月,第123-128頁。
鄧學仁,新法定財產制之抉擇,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1997年10月,第81-87頁。鄧學仁,聯合財產制與男女平等權之落實,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月旦出版社,1997年5月,第81-87頁。
謝銘洋,連帶債務與不真正連帶債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月,第119-122頁。
戴東雄,論民國九十一年法定財產制修正後剩餘財產分配之請求權,萬國法律,第126期,2002年12月,第2-15頁。戴東雄,論民國91年新法定財產制之財產種類,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2期,2002年12月。戴東雄,民法親屬編修正後法律解釋之基本問題-民法第1030條之1剩餘財產之分配,法學叢刊,第137期,1990年1月,第38-58頁。戴東雄,論聯合財產制所有權之歸屬,法學叢刊,第96期,1995年8月,第15頁。戴東雄,民法親屬編修正後法律解釋之基本問題,法學叢刊,第134期,1989年4月,第18頁。
戴東雄,中國大陸婚姻法之夫妻關係,中國大陸法制研究(第七輯),1997年6月,第127頁。
魏大喨,自由處分金之法律疑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第31-39頁。魏大喨,聯合財產關係消滅時之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軍法專刊,第32卷第7期,1986年7月,第26頁。
魏大喨,我國通常法定財產制之現在與展望,政大法學評論,第5、6期,2001年3月,第87-130頁。魏大喨,法定夫妻財產制修正案之商榷-以所得分配制與勞力所得共同制為中心,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1999年12月,第217-247頁。貳、 外國文獻
Harris,Barbara.“English Aristocratic Women?”1450-1550:
“Marrige and Family,property and Care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Krause.Harry,D,Family law 2.ED,NS,(1986)。
Pace.P.J,Family Law,London (1992)。
佐藤良雄著,夫婦財產契約論,(千倉書房,199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