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協會(2001)。加強勞工安全衛生科技教育訓練-「高工職校老師安全衛生種子人員」訓練教材。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教育訓練規劃小組(2002)。高級急救理論與技術。台北: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保進(1999)。視窗板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坤楠(2002)。高職工科教師工業安全衛生態度之研究。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國川(1998)。台灣地區青少年非致命性事故傷害之流行病學調查。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4(6),348-356。
王國男、陳重銘(2004)。工業安全與衛生。台北:全華科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2006)。九十五年大學生打工狀況調查報告。2008年10月1日,取自http://statdb.cla.gov.tw/html/svy95/9507
menu.htm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處(2006)。事故傷害國際比較。2009年1月4日,取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
=10238&class_no=440&level_no=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2007)。勞工職業災害保險給付人次。2008年9月10日取自http://statdb.cla.gov.tw/statis/webproxy.aspx
?sys=100&kind=10&type=1&funid=q0805&rdm=JPmajVlA
伍純瑩(2006)。大專院校學生安全衛生教育評量成效與認知態度之研究-以南部大專院校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科學院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江義清(2002)。我國技專校院實驗場所安全衛生管理現況之調查。國立
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義清、陳俊瑜、賴啟中、王德修(2002)。大專院校安全衛生管理現況評估及因應。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0(4),333-344。杜婯嫥(2002)。我國大專院校學生意外災害與安全衛生認知調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吳聰智(1998)。安全文化及其研究方法。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07,30-36。吳聰智(2003)。大學院校勞工安全衛生人員對實驗室安全績效的知覺調查。醫護科技學刊,5(4),367-386。吳勝儒(2000)。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對智能障礙同懠的態度。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呂槃(1993)。台北市房屋建築業勞工安全衛生知識、態度、習慣及相關因子調查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2),61-73。李正鋼、黃金印(2001)。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前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李金泉(2001)。 非同步式網路輔助教學之研究-以技職校院工業安全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周燈春(2000)。安全衛生教育基本認知與教學技巧。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37,16-20。
林振裕(2000)。勞工工作安全與檢查。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35,16-25。林錫昭(1979)。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工場安全設施與學生安全態度、觀念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燈瑩(1994)。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工業類科機械類群實習工場教師工業安全衛生能力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侯登貴(2000)。台灣事故傷害流行病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柯煒煜(2002)。高雄市高職學生對勞工安全衛生認知程度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施政宏(2002)。現職國小教師實驗室安全衛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韋龍方(2000)。高職工科學生防火安全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胡傳道(2005)。教育訓練及宣導對勞動者安全自覺之效果研究-以台北市加油站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金柳(2006)。高中(職)化學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現況及管理人員之知識、態度與行為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洪銀忠、林孟君、許芳袖(2006)。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乙級技能檢定精析。台北縣:新文京。
桂美俊(2004)。工業安全與衛生-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全華科技。
教育部安全衛生教育網(2008)。計畫說明。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140.112.34.155/safe_1_1.php
教育部安全衛生教育網(2008)。計畫資源。2008年9月20日,取自
http://140.112.34.155/safe_2_1.php
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網(2008)。行政規則。2008年9月23日,取自
http://www.edu.tw/environmental/law_regulation_list.aspx
游柏隆(2007)。台灣東北角地區國民小學自然教師教學背景之探究。國立
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德豐、邱鈴真、薛夙君(2005)。大專院校校園網站提供環保及安全衛生管理資訊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4(2),1-13。許崑泉(2002)。南部地區國小科學教室經營理念之調查研究-以安全衛生為考量。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在職進修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康龍魁(2004)。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員工安全衛生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文龍(2001)。環境與安衛通識課程教案評估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張鳳琴、蔡益堅,吳盛良(2003)。台灣地區非致命事故傷害狀況。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2(6),492-500。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陳旭輝(1998)。實習工安全問題與對策出探。工業安全與衛生月刊,112,32-37。
陳明漢(1992)。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手冊。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陳家聲、莊仲仁、鄭伯勳(1988)。安全態度量表之建立。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社會科學論叢,36,289-340。陳順安(2004)。我國勞工對安全衛生政策與安全衛生之認知調查分析-以中華電信公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陳焜燿(1990)。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教材。台北市:千華。
陳憶良(1988)。台北市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工科(組)工場安全教育實施狀況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學院(2003)。高級中等學校實驗(習)場所安全衛生種子教師培訓教材(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生活科技)。台北市: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馮紀恩(1973)。誰會注意到安全。工業安全衛生季刊,7,23-23。
黃松元(1982)。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衛生知識調查研究。學校衛生,8,1-19。
黃松元(1993)。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台北:師大書苑。黃松元、劉淑媛、賴香如、劉貴雲(1998)。安全教育與急救。台北縣:空大。
黃清賢(2002)。職業安全管理。台北:新文京。
楊振峰、劉宏信(2006)。工業安全。台北縣:高立。
葛應欽、楊淑芬(1997)。「事故傷害防治」-公共衛生學(上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趙櫻花(1997)。不同安全衛生教育方案對工專機械科學生預防手部機械傷害知識、健康信念及行為影響之比較。私立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董育蕙、陳志傑(2002)。大專院校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系統規劃。2002年校園實驗室安全衛生國際研討會。
劉泗銘(2003)。從職業災害談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71,14-22。鄭友超、趙育玄(1998)。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學生安全性格傾向、教學環境認知與工場安全衛生態度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6(2),53-70。鄭世岳、李金泉、蕭景祥、魏榮男(2006)。工業安全與衛生。台北縣:新文京。
鄭志凱(2002)。人壽保險業業務員教育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某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鄭育發(1972)。態度與團體關係。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鍾竺均(2003)。工業衛生。台北縣:新文京。
羅文基(1989)。工業安全衛生。台北:三民。
蘇德勝(2000)。中華民國職業災害概況。工業安全衛生月刊,136,15-37。二、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35). A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Russell and Russell.
Barnett, J., & Breakwell, G. M. (2001). Risk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Hazard personality profil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1(1), 171-178.
Boyce, T., Sprunger, L. W., & Sobolewski, S. (1984). Epodemiology of injuries in a large. Urban school district, 3, 342-349.
Bloom, S. B.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David Mckay.
Cummings, P., Koepsell, T. D., & Muller, B. A. (1995).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injury prevention research. Annu Rev Public Health, 16, 381-400.
De Nike, H. R. (1956). A course of Study in safety Education for Effcient Living. New York: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Dewey, W., & Elkow, G. (1958). Education for save-living. New York:The Macmillan.
Dombrowski, J. M. (1983). Laboratory accidents-can they happen to
you?The Science Teacher, 50(5), 51-52.
Everard, B. (1994). Safety principles, codes of practice and value
statements. Journal of Adventure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 11(1), 23-24.
Eichel, J. D. S., & Goldman, L. (2001). Safety makes sense:A
program to prevent unintentional injuries in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1(5), 180-183.
Heinrich, H. W. (1931).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approach.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Heinrich, H. W. (1959).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4th Ed.).
New York:McGraw-Hill.
Jackson, D. S., & Furman, W. K. (1980). Patterns of injuries in college athletes:retrospective study of injuries sustained i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in two college over a two-year period. The Mount Sinai J Med, 47, 423-426.
Katz, D. (1967).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John Wiely&Sons.
Krech, D., & Crutchfield, R. S. (1984). Theory and problems of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McGraw-Hill.
Parnell, J. (1993). Safety is 99 percent attitude: strategies to
contain workers' compensation costs. Business Officer, 26(10),
39-41.
Stack, E. M. (1958). Education for safe living.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Towner, E., & Ward, H. (1998). Prevention of injuries to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the way ahead for the UK. Injury Prevention,
4, 17-25.
Walker, B. L., & Harrimgton, S. S. (2004). Can nursing facility staff
with minimal education be successfully trained with
computer-based training? Nurse Education Today. 24(4), 301-309.
Walton, J. (2000).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Worick, W. W. (1975). Safety education :Man, his machines, and his
environment.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Zimbardo, P. G., & Leippe, M. R. (1991).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 change a social influence. New York:McGraw-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