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9: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雅婷
研究生(外文):Lin Ya-Ting
論文名稱:月份牌廣告畫中的親子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mages of Parent and Child in Chinese Calendar Posters
指導教授:倪明萃倪明萃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月份牌廣告畫消費文化母職教化現代兒童
外文關鍵詞:Chinese calendar postersconsumer culturemother’s duty and teachingmodern childhoo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月份牌廣告畫盛行於二十世紀二、三O年代的上海,在當時是一種特殊的商業海報。起初是以美女圖像為主軸,至三O年代開始,出現一股由年輕母親與一個至數個孩童相結合而成的家庭式親子主題。
這些親子圖像除了單純描繪親子間的情感外,也更深層的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某些社會精神與時代意義的訊息,例如新興的都會核心家庭、當時消費文化與價值觀的改變、圖像背後所潛藏著的社會對母職與教化的期盼,以及對現代兒童的定位等等。這類廣告畫需要一一挖掘與品味,方能更加了解當時大時代所透露的種種訊息與意義。
The Chinese calendar posters were popular in Shanghai in the 1920’s and 1930’s. And they were special commercial posters. In the beginning, the images in the posters were representations of beautiful women. However, from the 1930’s, the images of the posters became those of parent and child.
These pictures not only describe the emotions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ren, but disclosed some messages of the spirit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age, such as the nuclear family in the modern city, the change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values, the expectation of mother’s duty and teaching , the definition of modern childhood…etc. By exploring the images of the calendar posters, w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 time.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10

第二章  月份牌廣告畫的發展
第一節 月份牌「廣告畫」------------------------------------------------13
第二節 月份牌廣告畫的發展背景--------------------------------------16
第三節 月份牌廣告畫之美女圖-----------------------------------------22

第三章 月份牌廣告畫中的親子圖之研究
第一節 月份牌廣告畫的親子圖之圖像分析--------------------------28
一、 理想化的生活型態--------------------------------------------------------------------29
二、 對現代兒童的建構--------------------------------------------------------------------37
三、 對現代母職的期待與塑造-----------------------------------------------------------41
第二節 月份牌廣告畫的親子圖之溯原--------------------------------48


第四章 月份牌廣告畫中的親子圖所反映之時代訊息
第一節 新的消費文化--------------------------------------------------------55
第二節 「新賢妻良母」的「母職」再確立---------------------------61
第三節 獨立自主的新國民-------------------------------------------------66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男性慾望下的女性身體-------------------------------------------71
第二節 親子圖中孩童角色的作用----------------------------------------78

參考書目-----------------------------------------------------------------------------85

附錄
參考書目(依照作者姓氏筆劃)
專書:
丁亞平、《藝術文化學》,北京:文化藝術,1996年。
于醒民、唐繼無,《上海:近代化的早產兒》,臺北:九大文化,民80年。
天津楊柳青畫社,《中國楊柳靑木版年畫》,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民77年。
王樹村,《楊柳青青話年話》,臺北:三民,2006年。
王樹村、王海霞著,《年畫》,杭州:浙江人民,2005年3月。
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浙江:浙江教育,民85年3月第三次印刷。
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史圖錄上 下冊》,上海:上海人民,1991年5月。
王雅各,《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心理,1999年。
介子平,《消失的民藝-年畫》,山西:山西古籍,民93年5月。
由國慶編著,《再見老廣告》,天津:百花文藝,2003年。
左漢中,《民間木版年畫圖形》,長沙:湖南美術,2000年。
左旭初,《中國商標史話》,天津:百花文藝,2002年。
安克強,《上海妓女:19-20世紀中國的賣淫與性》,臺北:錦繡,民82年。
朱英,《近代中國商人與社會》,武漢:湖北教育,2001年。
谷忠玉,《中國近代女性觀的演變與女子學校教育》,合肥 :安徽教育 , 2006年。
巫人恕,《奢侈的女人》,臺北 :三民 , 2005年。
余之、程新國主編,《舊上海風情錄(上集)》,上海:文匯,1998年9月。
汪暉、余國良,《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
宋家麟、劉育文,《老月份牌》,上海:上海畫室,民88年。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學,2001年。
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2002年。
李子云、陳惠芬、成平主編,《百年中國女性形象》,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年。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女性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2004年。
呂芳上,《無聲之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1600-1950)》,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民92年。
吳亮,《老上海:已逝的時光》,南京:江蘇美術,1998年。
吳昊、卓伯棠、黃英、盧婉雯彙編,《都會摩登-月份牌1910-1930》,香港:三聯,1999年10月。
周敘琪,《1910-1920 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 : 以婦女雜誌為分析》,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 民85年。
林吉玲,《二十世紀中國女性發展史論》,濟南:山東人民,2001年。
邱處機主編,《摩登歲月》,上海:上海畫報,1999年。
紀文鳳,《女人今時今日》,臺北:遠流,民76年。
高福進,《近代上海的文化娛樂業》,上海:上海人民,2003年。
胡懿勳,《中國古代女性圖像譜系》,臺北:黎明,民94年。
素素編,《浮世繪影 : 老月份牌中的上海生活》,香港:三聯,2001年。
高福進,《近代上海的文化娛樂業》,上海:上海人民,2003年。
唐振常主編,《近代上海繁榮錄》,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3月。
殷偉、殷斐然著,《中國民間俗神》,昆明:雲南人民,2003年。
益斌、柳又明、甘振虎編,《老上海廣告》,上海:上海畫報,1995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2004年。
孫雲曉總主編,《百年中國兒童》,廣州:新世紀,2000年。
孫秀蕙、馮建三著,《廣告文化》,臺北:揚智,1995年。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臺北:知書房,2004年。
陳姃湲,《從東亞看近代中國婦女教育 : 知識份子對「賢妻良母」的改造》,臺北 :稻鄉,民94年。
陳映芳,《圖像中的孩子》,濟南:山東畫報,2003年。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臺北:政大歷史系,民9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仕女畫之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77年4月初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國傳統年畫術特展專輯》,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民80年。
張燕風,《老月份牌廣告(上 下冊)》,臺北:漢聲,1997年。
張錦華,《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臺北:中正,民83年。
張錦華、柯永輝合著,《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上冊》,臺北:碩仁,1995年4月初版。
郭繼生,「導論:「月份牌」的歷史、藝術與文化」,《月份牌畫藝術與文化》,臺北:天南,民90年6月。
曹意強、洪再辛,《圖像與觀念》,廣東:嶺南美術,民82年。‬
黃會林主編,《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8年。
黃光男,《流金歲月-懷舊月份牌廣告畫展》,臺北:歷史博物館,民85年。
馮建三,《廣告的符碼》,臺北:遠流,1992年。
游鑑明,《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2007年。
游鑑明,《無聲之聲. II, 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3年。
趙琛,《中國近代廣告文化》,臺北:臺灣形象策略聯盟,2002年。
鄧明、高艷編,《老月份牌年畫 : 最后一瞥》,上海:上海畫報,2003年。
劉偉志,《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革》,上海:上海人民,1994年12月。
劉芳如,《從繪本與文本的參照探索宋代幾項女性議題》,臺北:文史哲,民94年。
劉芳如、張華芝執行編輯,《群芳譜-女性的形象與才藝》,臺北:故宮,2003年。
劉慧英,《遭遇解放1890-1930年代的中國女性》,北京:中央編譯,2005年。
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學,2000年。
歐陽洁《女性與社會權利系統》,瀋陽:遼寧畫報,2001年1月。
鄭雅如,《情感與制度 : 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民90年。
鄭永福、呂美頤《近代中國婦女生活》,河南 : 河南人民 , 1993年。
鄭桂珍,《女性與家庭》,上海:上海教育,2003年。
羅蘇文,《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1996年。
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臺北:天南,1991年1月。
顧玉珍、周月英合著,《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下冊》,臺北:碩仁,1995年4月初版。
Don.Slater著;林祐聖、葉欣怡譯,《消費文化與現代性》,臺北 : 弘智,2003年。
John.Berge(約翰 伯格)著,陳志梧譯,《看的方法-繪畫與社會關係七講》,臺北:明文,民78年。
Marie-Chlaire Bregere(白吉爾)著,王菊、趙念國譯,《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5年。
Susan.Mann(曼 素恩)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 : 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民94年。
Simone de.Beauvoir(西蒙 波娃)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城邦,1999年。

碩博士論文:
王怡文,〈中國「月份牌」海報美女圖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 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86年。
孔令芝,〈從《玲瓏》雜誌看1930年代上海現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國立暨南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5年。
李天保,〈上海流行文化變遷研究-以服裝、電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2年。
阮慧敏,〈一九四九年以前上海地區月份牌所反映的市民品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0年。
沈淑綺,〈中國「月份牌」美女海報(1896-1945)之研究〉,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88年。
余芳珍,〈消閑閱讀習慣在近代中國:《良友畫報》出版體與圖畫想像空間之擴展〉,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2年。
梁妃儀,〈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清代仕女畫〉,國立藝術學院 美術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89年。
林冠瑩,〈晚清公共空間中的上海婦女-以晚清上海婦女報刊為研究中心〉,私立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5年。
高小雯,〈五四時期文學研究會與現代兒童觀的塑造〉,私立東吳大學 歷史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4年。
胡至倫,〈「自由談」刊頭女性圖像研究(1911-1935)〉,國立中央大學 藝術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3年。
柯惠鈴,〈性別與政治 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1900s-1920s〉,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博士論文,民93年。
柯小菁,〈塑造新母親:近代中國育兒知識的建構(1903-1937)〉,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5年。
陳青佩,〈城市與女人:三0年代上海都市文學中的女性想像〉,私立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3年。
陳佩榛,〈上海《申報》副刊「婦女園地」之研究(1934~1935)〉,私立佛光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5年。
喻蓉蓉,〈五四運動之中國知識婦女〉,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76年。
楊素娟,〈清代天津楊柳青年畫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82年。
薛伊君,〈中國基督教婦女生活的研究 1900-1937〉,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87年。

期刊:
王樹村,〈中國年畫探源〉,《藝術家》,第141號, 1987年2月號, 頁100-119。
王素峰,〈主編語-以「人」為中心的藝術感受與思維〉,《現代美學報》,第9期,2005年,頁4-9。
王藍亭,〈月份牌海報視覺圖像初探〉,《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22期, 民92年10月, 頁423-441。
王受之,〈大陸月份牌年畫的發展和衰落〉,《聯合文學》,第111期, 民83年1月, 頁129-144。
江勇振,〈男人是「人」、女人只是「他者」:《婦女雜誌》的性別論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2004年12月,頁39-67。
衣若蘭,〈天下之治自「婦人」始-明清時代母親訓子為政〉,《臺灣美術》,第63期,民95年1月,頁64-67
池賢婌(Jee, Hyun-sook)著、趙吉譯,〈「婦女雜誌」(1915-1931)中出現的有關兒童的論說--與「新女性」「日帝治下的朝鮮」比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 民93年12月, 頁257-277。
沈淑綺,〈從性的觀點探討中國「月份牌畫廣告畫」美女圖像〉,《現代美學報》, 第9期,2005 年,頁25-49。
沈淑綺,〈中國「月份牌」裸女海報中反映的情慾藝術(Erotic Art)〉,《現代美學報》,第3期,2005年,頁71-108。
吳相湘,〈民國初年美術月份牌的史料價值〉,《傳記文學》,第72卷第1期,民87年1月, 頁61-72
李湜,〈北京故宮藏仕女畫〉,《故宮文物月刊》,第21卷第3期, 民92年, 頁28-38。
李曉蓉,〈清末民初中國婦女形象之探討〉,《高雄師範教育研究》,第8期, 民89年, 頁205-214。
李克強,〈紳士:三十年代上海男性的摩登形象〉,《二十一世紀》,第50期, 民87年12月, 頁110-117。
李克強,〈《玲瓏》雜誌建構的摩登女性形象〉,《二十一世紀》,第60期, 民89年8月, 頁92-98。
李玉瑛,〈婦女史、性別與消費文化研究〉,《近代中國》,第144期, 民90年8月, 頁105-115。
李子云 陳惠芬,〈誰決定了時代美女?關於百年中國女性形象之變遷〉,《中國文化研究》,第33期。2001年,頁131-138。
林伯賢,〈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二):圖像研究與圖像學〉,《藝術欣賞》,第2卷第1期, 民95年1月, 頁24-27。
侯杰、曾秋雲,〈女性主體性與社會性別建構-以《大公報》副刊《家庭與婦女》為中心〉,《歷亞洲研究》,第53期,民95年7月,頁97-115。
胡懿勳,〈從仕女圖看古代女性體現的造化內外〉,《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53卷,民95年6月,頁6-13。
柯惠鈴,〈入侵閨閫--清末畫報的女子圖像(1900-1911)〉,《臺灣美術》,第63期,民95年1月,頁68-71。
約翰 貝渣著,翟宗浩譯,〈觀看的方法〉,《藝術家》,第214號,1993年3月號,頁307-321。
倪敏娜,〈中國傳統圖形文化〉,《空間》,第148期,民93年3月,頁84-87。
倪可庭,〈三零年代的娜拉哪兒去了?-從《良友》畫報看中國新女性形象〉,《輔仁大學歷史學會-史苑》,第65期,2005年7月,頁101-131。
高郁雅,〈從「良友畫報」封面女郎看近代上海的「摩登狗兒」(Modern Girl)〉,《國史館館刊》,第26期,民88年6月 ,頁57-96。
高小雯,〈中國近代兒童觀的開啟-以1910與1920年代周作人的兒童觀思想為例〉,《史轍: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學報》,民95年7月 ,頁93-115。
孫秀蕙,〈「鼓勵性別解放」或「與資本主義共謀」?反思《中國近代廣告文化》提出的廣告效用問題〉,《廣告學研究》,第20期,民92年7月 ,頁139-141。
張錦華講;陳麗光整理,〈廣告與女人-致命的說服力〉,《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第64期,民91年9月 ,頁1-3。
張娟芬,〈女性與母職-一個嚴肅的女性思考〉,《當代》,第62期,1991年6月,頁94-98。
郭常英、李釗,〈女性身體的解放--以《醒俗畫報》為中心探析清末民初的開女智〉,《亞洲研究》,第53號,民95年7月號,頁125-147。
陳英德,〈木板年畫,擦筆年畫,工筆重彩年畫與我的油繪年畫〉,《藝術家》,第153號,1988年2月號,頁156-172。
陳樹升,〈論中國年畫形式的變遷〉,《泉南文化》,第11期,民94年7月, 頁38-47。
陳樹升,〈年畫藝術形式的萌發和形成〉,《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14卷,民92年1月, 頁44-52。
陳樹升,〈中國年俗版畫-兼談年畫在臺灣的推展〉,《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4卷第4期,民83年10月, 頁24-32。
陳樹升,〈年畫藝術的視覺表現與分析〉,《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38期,民94年1月, 頁6-11。
陳慧娟、郭丁熒,〈「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第41輯,1998年7月, 頁73-101。
陳增穎,〈從女性主義觀點看中國歷史上的婚姻家庭與性別〉,《諮商與輔導》,第233期,2005年5月, 頁2-8。
陳育淳,〈女性影像的觀看與詮釋-談符號學對視覺藝術教育的應用與啟示〉,《當代教育研究》,第13卷第1期,2005年3月, 頁191-210。
陳占彪、陳占宏,〈觸我春愁偏婉轉,撩他離緒更纏綿-試論三O年代上海的月份牌〉,《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1期,2004年2月,頁85-91。
莊伯和,〈年畫與時代〉,《臺北畫刊》,第385期,民89年2月,頁16-17。
莊伯和,〈六十年前美人海報〉,《漢聲雜誌》,第42期,1992年,頁96。
莊伯和,〈民國十九年的月份牌美人畫〉,《漢聲雜誌》,第52期,1993年,頁28。
莊伯和,〈年畫-美的大觀園〉,《聯合文學》,第2卷第4期,1986年,頁16-22。
莊伯和,〈中國年畫中的仕女造型美〉,《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4卷第4期,民83年,頁33-39。
葉如芳,〈張愛玲小說中女性服飾形象與民國初年月份牌的互讀〉,《育達學報》,第18期,民93年,頁45-55。
國立歷史博物館,〈東方與西方的邂逅〉,《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2卷第8期,民91年8月,頁4-11。
彭小研,〈新女性與上海都市文化〉,《中國文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年,頁317-356。
彭小研,〈從婦女、女性、女人到陰性書寫:中國女性主義的發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3期,2005年12月,頁305-314。
黃苓嵐,〈由《婦女的屈從》看性別差異與平等〉,《哲學與文化》,第370期,民94年3月,頁157-170。
資料室,〈畫家筆下的佳人美女-中國傳統仕女畫〉,《藝術家》,第118號,1985年3月號,頁178-193。
蔣英,〈月份牌廣告畫中女性形象演變之分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第1期,2003年,頁53-56。
劉人鵬,〈「西方美人」慾望裏的「中國」與「兩萬萬女子」-晚清以迄五四的國族與「婦女」〉,《清華學報》,第三十卷第一期,民89年3月,頁1-49。
劉惠琴,〈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第6期,2000年,頁97-130。
盧錦堂,〈中國年畫的起源、發展與地方特色〉,《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4卷第4期,民83年 10月刊,頁15-23。
編輯部,〈大開記憶的門窗:流金歲月年華的月份牌海報畫〉,《藝術家》,第256號,1999年,頁525-530。
瞿孜文、王志强,〈現世的關照-民國月份牌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4卷第1期,2007年3月,頁109-110。
蕭春源,〈月份牌廣告畫拾遺〉,《澳門雜誌》,第11期, 民88年8月, 頁16-30。
蕭蘋、李佳燕,〈母職的社會建構與解構〉,《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第63期, 民91年6月, 頁10-12。
謝克,〈我國的木板年畫〉,《藝術家》,第129號,1986年2月號。
謝蕙風,〈清末上海的婦女報刊(1898-1911)〉,《興大人文學報》,第37期,2006年9月,頁295-326。
潘光哲,〈近現代中國「改造國民論」的討論〉,《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9期,1995年3 月。
顏健富,〈發現孩童與失去孩童-論魯迅對孩童屬性的建構〉,《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民91年12月,頁301-325。
藍佩嘉,〈母職-消滅女人的制度〉,《當代》,第62號,1991年6月,頁84-88。
黨芳莉、朱瑾,〈20世紀上半時月份牌廣告畫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消費文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第18卷,2005年,頁130-134 。
Susan.Weisskopf,〈性-母性性慾與母職〉,《當代》,第62期,991年6月,頁88-94。

英文專書:
Andrews, Julia Frances . A century in crisis : modernity and tradition in the ar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 New York : Guggenheim Museum , 1998.
Barnicoat, John. Concise history of posters .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1985.
Baxandall, Michael .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Laing, Ellen Johnston . Selling happiness : calendar posters and visual culture in early-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呂芳上,《無聲之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1600-1950)》,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民92年。
2. 王樹村,〈中國年畫探源〉,《藝術家》,第141號, 1987年2月號, 頁100-119。
3. 王受之,〈大陸月份牌年畫的發展和衰落〉,《聯合文學》,第111期, 民83年1月, 頁129-144。
4. 江勇振,〈男人是「人」、女人只是「他者」:《婦女雜誌》的性別論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2004年12月,頁39-67。
5. 衣若蘭,〈天下之治自「婦人」始-明清時代母親訓子為政〉,《臺灣美術》,第63期,民95年1月,頁64-67
6. 池賢婌(Jee, Hyun-sook)著、趙吉譯,〈「婦女雜誌」(1915-1931)中出現的有關兒童的論說--與「新女性」「日帝治下的朝鮮」比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2期, 民93年12月, 頁257-277。
7. 吳相湘,〈民國初年美術月份牌的史料價值〉,《傳記文學》,第72卷第1期,民87年1月, 頁61-72
8. 李湜,〈北京故宮藏仕女畫〉,《故宮文物月刊》,第21卷第3期, 民92年, 頁28-38。
9. 李克強,〈紳士:三十年代上海男性的摩登形象〉,《二十一世紀》,第50期, 民87年12月, 頁110-117。
10. 李克強,〈《玲瓏》雜誌建構的摩登女性形象〉,《二十一世紀》,第60期, 民89年8月, 頁92-98。
11. 李玉瑛,〈婦女史、性別與消費文化研究〉,《近代中國》,第144期, 民90年8月, 頁105-115。
12. 林伯賢,〈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二):圖像研究與圖像學〉,《藝術欣賞》,第2卷第1期, 民95年1月, 頁24-27。
13. 侯杰、曾秋雲,〈女性主體性與社會性別建構-以《大公報》副刊《家庭與婦女》為中心〉,《歷亞洲研究》,第53期,民95年7月,頁97-115。
14. 柯惠鈴,〈入侵閨閫--清末畫報的女子圖像(1900-1911)〉,《臺灣美術》,第63期,民95年1月,頁68-71。
15. 倪敏娜,〈中國傳統圖形文化〉,《空間》,第148期,民93年3月,頁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