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莉等(譯)(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原作者: Frost , Joe L.)。台北:五南。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駱遜(2005)。「生活課程」的教與學:以國小一年級遊戲教學為例。國教學報, 17,101-125。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幸玲(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台北:揚智文化。
邱志鵬(1997)。遊戲中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另一種形式的填鴨教育?成長季刊, 8,18-23。
孫聖和(1999)。遊戲理論及幽默感應用於設計教育之可行性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敬文、幸曼玲等(譯)(1999),幼兒團體遊戲:皮亞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台北縣:光佑文化。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郭靜晃(譯)(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 Johnson, James
E.等)。台北:揚智文化。
陳正乾(1997)。遊戲與教育。教育研究雙月刊,58,34。
陳忠傑(1999)。混齡編班中受歡迎與被拒絕幼兒社會行為及同儕互動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娟娟(1984)。學前兒童遊戲行為與社會互動--混齡與同齡編班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淑敏(1999)。幼兒遊戲。台北:心理。
劉秀娟(1994)。幼兒玩性與社會性遊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苺芋(2004)。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以幼兒遊戲與幼兒教師教學為例。台北:五南。
簡璴瑛(1993)。學前幼兒遊戲行為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 6,135-162。
Dansky, J. L. (1980). Make-beliebe: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and associative fluency. Child Development 51, 576-579.
Frost, J. L. (1992). Play and playscapes. Albany, N.Y.: Delmar Publishers Inc.
Garvey, C. (1977). Play. Cambridge, Massacji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76). 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In A.
J. J.S. Bruner, & K. Sylva (Ed.), Play : Its role 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p. 537-554). New York: Basic Books. Ward, W. C. (1974). Creativity in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8,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