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6: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傳智
研究生(外文):LIN, CHUAN-CHIH
論文名稱:轉型正義之理論與實踐—以二二八事件之處理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228 Massacre
指導教授:劉幸義劉幸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SHING-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一般生組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0
中文關鍵詞:轉型正義轉型正義溯往正義政府犯罪二二八事件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柏林圍牆射殺案人事清查
外文關鍵詞:TRANSITIONJUSTICETRANSITIONAL JUSTICEGOVERNMENTAL CRIME228 MASSACRE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DECISIONS OF BERLIN WALL SHOOTING CASESVETTING AND REMOVING ABUSIVE PUBLIC EMPLOYE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1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藉由世界各國歷史的經驗,我們可以得知民主政治有倒退回獨裁政治的可能性,之所以會如此,有部分的因素是未徹底落實全面性的轉型正義之故。目前台灣仍然在運用國家資源以紀念過往的獨裁者,以及2008年發生陳雲林事件,顯示出獨裁政治在台灣猶有復辟之可能性,有很大部分之原因即在於台灣未徹底落實全面性的轉型正義之故。因此,有必要援引轉型正義之理論來檢視我國在轉型正義方面之實踐,並針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以求轉型正義在台灣之全面落實,以防免獨裁政治捲土重來。
首先,第二章引介各家學說對於轉型正義概念之解釋,加以綜合分析,最後並提出個人見解,以求轉型正義概念內涵之初步界定,兼介紹政府犯罪與獨裁政治之概念,蓋轉型正義多是在處理以往獨裁政權所為政府犯罪後所遺留下來之問題,故先對此二種概念作一簡單說明與界定,俾供後續討論政府犯罪之追訴時效之基礎;第三章介紹國際上落實轉型正義之各種方式,諸如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德國柏林圍牆射殺案判決、德國統一條約人事清查制度等,以供我國未來進一步落實各項轉型正義之參考;第四章重點則是運用第三章所介紹轉型正義之各種方式來檢討我國對於二二八事件轉型正義之實踐,點出實踐不足之處,並提供若干改進與修法建議;最後,第五章總結全文,並提出結論認為我國未來可以效法南非與德國的模式,進行真相之調查、加害者刑事責任之追究與人事清查,以期能寬慰二二八事件受害者及其家屬和防免獨裁政治之捲土重來。
Obviously, democracy possibly returns to autocracy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orld history. The reason why it becomes so is partially because of lacking complete materialization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Nowadays the government still manipulates our national resources for the memorial of dictator in the past so that we believe the returning of autocracy is imaginable in Taiwan by the Chen Yun-Lin incident in 2008. Therefore, we must duplicate the theory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to check how it practices in Taiwan and criticize for the incompleteness to carry out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prevent the returning of autocracy.
First of all, I introdu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analyze it, and finally summarize personal opinion in chapter 2 in order to define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explain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al crime and dictatorship, because of its function of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from governmental crime with dictatorship and the prescription of prosecuting governmental crime. In chapter 3, internationall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ways of carrying out transitional justice, for example, the South African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the decisions of German Berlin Wall shooting cases, and the vetting and removing abusive public employees system in German Unification Treaty that offer us feasible reference to enforce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he future. The main point in chapter 4 is to examine the practice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he 228 massacre mentioned in chapter 3, to criticize for the incompleteness, and offer feasible and lawful suggestion. 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we could learn from the patterns which South Africa and Germany used to realize the truth investigation, the prosecution of the perpetrators, and the vetting and removing abusive public employees in chapter 5. We express condolences to the victims and their relatives in the 228 massacre and hope that autocracy will never come agai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5
第三節 預期結果 5
第四節 本文架構 6
第二章 轉型正義的意義——兼論政府犯罪 7
第一節 概念探源與類似名詞 7
第二節 學說紛陳 9
第三節 概念之釐清與界定 11
第四節 政府犯罪 16
第一項 獨裁政制 16
第二項 政府犯罪的意義 19
第三項 政府犯罪的特徵 20
第一款 實證法規範不可能性、制裁不易性 20
第二款 特殊之結構性、集團性 36
第四項 政府犯罪與一般犯罪之差異 37
第三章 轉型正義的實踐方式 39
第一節 真相的還原(歷史正義) 39
第一項 還原真相的理由 40
第一款 揭開獨裁者偽善之面紗 40
第二款 回復被害人被玷汙之名譽 42
第三款 真相作為和解之礎石 44
第四款 真相調查作為訴訟救濟途徑欠缺之替代方案 48
第五款 預防侵害人權之憾事再度發生 49
第二項 真相權建構之探討 53
第一款 真相權之起源與內容 54
第二款 國際上對於真相權之承認與依據 56
第三款 適用真相權之案件類型與享有真相權之主體 65
第四款 真相權在我國憲法上之基礎 69
第三項 還原真相之機制或程序 75
第四項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76
第一款 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理由 76
第二款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立、組織與任務 81
第二節 加害者刑事責任的追究(刑事正義) 90
第一項 柏林圍牆射殺案 91
第一款 概說 91
第二款 德國普通法院之見解 93
第三款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見解 101
第四款 歐洲人權法院之見解 108
第五款 分析討論 112
第二項 對於原東德政府犯罪之追訴時效之立法 137
第三節 人事清查(行政正義) 138
第一項 意義與源起 139
第二項 統一後德國的人事清查制度 141
第一款 制度形成背景與目的 141
第二款 判斷標準 142
第三款 組織與程序 143
第三項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之建議 144
第四項 小結 145
第四節 被害者的賠償、制度改革、和解、追思與紀念 146
第一項 被害者的賠償(賠償正義) 146
第二項 制度改革 146
第三項 和解 147
第四項 追思與紀念 147
第四章 二二八事件的經過與政府處理方式之檢討 149
第一節 二二八事件之發生背景與事件經過 149
第一項 發生背景 149
第一款 行政長官公署體制的特殊化 149
第二款 政治壟斷與接收弊端 149
第三款 經濟統制與民生困苦 150
第四款 社會動盪與文化隔閡 151
第二項 事件經過 152
第一款 導火線——天馬茶房緝菸事件 152
第二款 反抗行動與改革要求 155
第三款 鎮壓與整肅 159
第四款 國民政府調查、宣慰與長官公署改制 161
第二節 民主轉型後政府的處理方式——轉型正義之本土實踐 161
第一項 官方真相調查報告的提出 161
第二項 制定二二八事件處理與補償條例 162
第一款 制定緣由 162
第二款 立法過程中之爭執 163
第三款 二二八事件處理與補償條例之制定 167
第四款 改為二二八事件處理與賠償條例 168
第三項 追思與紀念 169
第四項 制度改革 170
第五項 和解? 172
第三節 二二八事件政府處理方式之檢討 172
第一項 真相之揭露仍未完整 172
第一款 官方版調查報告的不足 172
第二款 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以落實人民之真相權 173
第二項 賠償條例之法律定位與修法建議 173
第一款 賠償條例乃國家賠償法之特別法 173
第二款 回歸適用國家賠償法關於求償權之規定 175
第三款 求償權行使之主體與對象 176
第三項 事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追究之缺乏 179
第一款 事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之成立 179
第二款 追訴權時效 189
第四項 應建立人事清查制度 195
第四節 現階段繼續推動轉型正義的困境與展望 195
第五章 結論 199
附錄 201
參考文獻 203
壹、中文文獻

一、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Gustav Radbruch著,劉幸義譯,五分鐘法律哲學,中興法學,35期,1993年3月,第 79-84 頁。
2.申育誠,國際刑事法院之研究,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4期,2003年12月30日。
3.江宜樺,臺灣的轉型正義及省思,思想5: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臺北,聯經出版社,2007年。
4.江如蓉、翁大鈞,探論戒嚴時期國家權力濫用行為,載: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5.江玉林,東德柏林圍牆士兵射殺事件之處理與借鏡與談稿,收錄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台北,二二八基金會,2007年。
6.李建良,轉型不正義?─德國法院與歐洲人權法院關於「柏林圍牆射殺案」裁判的評析,2007年4月28日臺大法學院人權研究中心第二屆歐洲人權裁判研討會論文集。
7.李建良,為「笨總統」上一堂憲法實例課─1106圓山事件案─,臺灣法學雜誌,第117期,2008年12月1日。
8.李震山,憲法未列舉權利保障之理論與實踐,收錄於: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2007年。
9.吳志光翻譯,邊界圍牆守衛案裁定,收錄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九),臺北,司法院,2000年12月。
10.徐永明,追求臺灣的轉型正義,當代,2006年10月1日,第230期,第26頁以下。
11.翁金珠,「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立法爭議與影響的研究,收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台北,二二八基金會,2007年。
12.夏福樂,由奧地利的經驗探討臺灣的轉型正義,收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台北,二二八基金會,2007年。
13.倪子修、吳祚丞,戒嚴時期處置叛亂犯之特別實體法及程序法,載: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14.陳美伶,臺灣二二八事件的「補償」與「賠償」?收錄於:第一屆臺韓人權論壇——政黨輪替與轉型正義論文集,臺北,二二八基金會,2008年。
15.陳志龍,二二八事件屠殺行為的刑事法律責任,收錄於: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基金會,2006年。
16.陳新民,國民「抵抗權」的制度與概念,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冊),臺北,元照,1999年。
17.陳顯武,東德柏林圍牆士兵射殺事件之處理與借鏡,收錄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台北,二二八基金會,2007年。
18.莊春山,由人權與法律角度探討二二八屠殺事件究責問題與談稿,收錄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台北,二二八基金會,2007年。
19.楊長鎮,雙重轉型與待完成的正義實踐,新世紀智庫論壇,2006年10月1日,第35期,第36頁以下。
20.葛祥林(Georg Gesk),德國納粹屠殺事件之處理與借鏡,收錄於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學術論文集—,台北,二二八基金會,2007年。
21.蔡清彥、陳志龍、張天欽、王永壯,戒嚴政治刑案與補償責任,法學叢刊,第181期,第126頁以下。
22.劉幸義,由法治原則論動員戡亂法規的合法性,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1輯,1990年9月,第 29 - 62頁。
23.劉幸義,政治與刑法的關係──由雷震案看幾項有關叛亂罪的問題,載: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論文集,臺北,1992年,第38頁。
24.劉幸義,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與實務批判(上)、(下),刑事法雜誌,38卷5期 ,1994年10月,第 41-86 頁;刑事法雜誌,38卷6期,1994年12月,第 13-58 頁。
25.劉幸義,刑罰程度在刑法體系中的重要性──從槍械條例的修正談起,中國論壇,第19卷第10期,1985年2月25日,第44頁。
26.蘇俊雄,轉型正義與刑法正義,中研院法學期刊,創刊號,第63頁以下。

二、書籍(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1994年。
2.丘宏達,現代國際法,臺北,三民,1995年。
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東西德統一條約及國家條約之研析,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年。
4.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臺北,元照,2007年。
5.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2001年。
6.呂亞力,政治學,臺北,三民,1999年10月,修訂3版。
7.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臺北,作者自版,1998年增訂6版。
8.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臺北,作者自版,2008年10版。
9.林鈺雄,新刑法總則,臺北,元照,2006年9月。
10.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臺北,元照,2008年9月3版3刷。
11.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949年日內瓦公約及其1977年附加議定書的基本規則。
12.陳世宏等編,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臺北,國史館,2003年。
13.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臺北,作者自版,2006年9月3版。
14.張炎憲、黃秀政、陳儀深、陳翠蓮、李筱峰、何義麟,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基金會,2006年。
15.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實用,臺北,五南,2007年。
16.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編,暴力與詩歌 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口述史III,臺北,時報文化,1999年。
17.廖福特,歐洲人權法,臺北,學林,2003年。
18.漢斯.海因里希.耶賽克、托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譯,德國刑法教科書(總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9.德斯蒙德.屠圖著,江紅譯,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
20.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著,鄭純宜譯,變遷中的正義,臺北,商周,2001年。
21.賴澤涵等,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1994年。

三、碩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王彥評,國際刑事法院常設化之研究,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李雅麗,政府犯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3.羅詩敏,二二八事件之法律史考察,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四、網路文章(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馬英九,薪火相傳 任重道遠-永懷經國先生,2009年4月10日,http://www.cck.org.tw/me/me_article_m1.html,下載日期:2009年4月27日。
2.國際轉型正義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 簡稱ICTJ),What is Transitional Justice? 參見http://ictj.org/en/tj/,下載日期:2009年3月29日。
3.國史館,雷震案簡介,參見http://www.drnh.gov.tw/www/page/C/ray/main4-1.htm,下載日期:2009年3月3日。
4.國史館,雷震大事年表-1988年,網路電子資料請參見http://www.drnh.gov.tw/www/page/C/ray/main4-1.htm,下載日期:2009年3月3日。
5.謝聰敏發言紀錄,「回復名譽」和「補償」當然不夠!「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平反記者會新聞稿,臺灣人權促進會主辦,2004年1月17日(星期六)上午10時,http://www.tahr.org.tw/site/active/2004.01.17.htm,下載日期:2009年4月24日。
6.韓毓傑,要制定「二二八究責條例」?荒謬!2008年1月3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2/3817,下載日期:2009年6月22日。

貳、外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1.Annual Reports of the Inter-American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IACHR), 1985-1986, OEA/Ser.L/V/II.68, Doc. 8, rev. 1.
2.A/C.3/61/L.17.
3.E/CN.4/1990/13
4.E/CN.4/ 1998/53/Add.2.
5.E/CN.4/2004/88.
6.E/CN.4/2005/59.
7.E/CN.4/2005/SR.48.
8.E/CN.4/2005/102/Add.1.
9.E/CN.4/2006/91, 8 February 2006.
10.E/CN.4/Sub.2/1997/20.
11.E/CN.4/1435.
12.ECHR, case of Streletz, Kessler and Krenz v. Germany (2001).
13.ECHR, case of K. –H. W. v. Germany (2001).
14.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s 55/118, 57/105 and 57/161 and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1468 (2003), 1470 (2003) and 1606 (2005).
15.IACHR, Report No. 136/99, Case 10.488 Ignacio Ellacuría et al.
16.Press release SG/SM/9400 of 1 July 2004.
17.ST/SGB/1999/13.
18.“The rule of law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conflict and post-conflict societies”, S/2004/16.
19.Christiane Wilke, The Shield, the Sword, and the Party: Vetting the East German Public Sector, in: Mayer-Rieckh, Alexander and Pablo de Greiff eds., JUSTICE AS PREVENTION: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IN TRANSITIONAL SOCIETIES, New York: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20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