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站:
社會工作師法:載於
http://www.president.gov.tw/paper/pdf/6780-3.pdf
二、中文文獻:
方永泉譯(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Freire, Paulo著,1968。台北:巨流
王增勇、陶蕃瀛(2006) 專業化=證照=專業自主?應用心理研究,30,201-224。王金永譯(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Deborah K. Padgett著。洪葉出版社。
方昱(2002)妹妹-社會工作與政治的處女情結,東海大學:全國社會學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公民社會的觸發:台北社子-台北社子地區教學與服務經驗-「改善本土化社會工
作教學服務」(第三年計畫),2008,東吳大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96年
度成果報告書。
王佳琦(2007)徘徊在聽與說之間─ㄧ個社會工作學習者在自我與專業間的差異對話。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傳文(2007)「良師」和或「益友」:從辯證觀點看「優良教學」的教學實踐。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教育資料與研究,20,36-44。
安後暐(2000)從歷史人物看傳統師生關係。人文即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第1期。
杜永泰(2005)華人師生關係測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杜宜儒(2006)愛與勇氣-一位國小男性教師的敘說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林邦文譯(2008)解放教育學:轉化教育對話錄,Ira Shor & Paulo Freire著。巨流圖書公司。
林廷華(2006)我和學生之間-以布伯的吾汝哲學思想論述師生關係,菁莪,第18卷,第2期。
林家正(2009)尋找永恆-從死亡到親密關係。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宗派(2005)探討美國社會工作之教育政策與立案標準。發表於「九十四年度實踐大學民生學院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舉辦,12月9、10號。
沈敏,2008存在主義教育視野下的師生關係及其現實意義。現代教育科學,第二期。
李雅鈴(2008)一位師資培育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李憶微(1989)助人專業者專業自我的發展與學習歷程之探討。台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沈慶鴻(2002)專業工作抉擇與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歷程之研究-以實踐大學為例。實踐學報,33期。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宗賢(1977) 學生個人品質與教師期待及喜愛的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輯,27-76頁。
吳靖國(2005)從海德格Einspringen與Vorausspringen的區別論師生關係。師大學報教育類,50(2)。
卓春英(2005)香港社會工作教育之發展。發表於「九十四年度實踐大學民生學院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舉辦,12月9、10號。
周月清(2002)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危機與轉機。社區發展季刊,99。
周淑卿(2002)師生與學生在課程發展歷程中的處境-系統論與概念重建論的觀點。教育研究集刊,48,1。周燦德(1997)我國大學師生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范信賢(2001)「文本」:後現代思潮下對「教材」概念的省思。 國教學報,13。施教裕(1993)社會福利事業之變遷與社會工作教育之因應,社區發展季刊,61。徐震、李明政(2004)社會工作思想與倫理。松慧出版社。
張紉(2003)世界各國社會工作專業制度之比較及國內社工人力需求、運用、困境因應之調查評估研究。內政部社會司之委託研究計畫。
張振東(1982)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台北,問學出版社,。
夏林清(2002)尋找一個對話的位置:激進教育與社會學習歷程。應用心理研究,第16期,冬。夏林清譯(2004)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遠流出版社。
秦屹安(2005)徘徊在複製與社會轉化之間:教改脈絡下國小教師意識覺醒的條件與可能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祖維(2007)解構「專業」:社工系大學畢業生離開設會工作的歷程。國立暨南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埔里,台灣。陳火城(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出版社。
陳美玉(2000)師生合作反省的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15期。陳金英、湯誌龍(2006)專業生涯認同:影響社會工作系學生生涯選擇之相關因素。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十卷,第一期。郭惠瑜(2007)右腳告白-一位肢體障礙社會工作學習者的生命書寫與主體實踐。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信二(1999)《禮記.學記篇》之教育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26卷,1期。黃俊傑(2000)論大學的知識社群特質,通識教育,7(4): 1-17>
黃源協(2007)專業主義、新管理主義與最佳價值-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挑戰與回應。社區發展季刊,120。黃義良(2000)布伯的教育思想及其啟示。教育哲學專題研究學期論文集,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莫藜藜(2006)台灣社會工作教育的省思。發表於「台灣社會工作實務與社會工作教育之對話與省思國際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台北校區舉辦,6月10日。
傅定濤(2008)文化生態視野中大學師生關係新構。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1期。
曾華源(2002)二十一世紀台灣社會工作學校專業教育課程應有之走向,社區發展季刊,99。曾慶台(2002)面面俱到?處處保留?一位國小男性教師的自我敘說。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楊林國(2006)教育中的師生關係及其疏離。南京曉庄學院學報,第三期,5月。
楊瑞員(2003)孔子的教育哲學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秀華(2007)籠中鳥的飛越-家暴奮戰者的自我敘說。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碩士論文。萬心蕊(2007)「破牆」的分離與重返:台灣精神醫療社工返回根本的一種路線。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論文。賈廷詩(2005)台灣社工教育之現況與發展。發表於「九十四年度實踐大學民生學院國際社會工作教育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舉辦,12月9、10號。
鄭怡世(2006)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分析:1949-1982。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萬育維、陳秋山譯(2006),社會工作實務的全球觀點,Chathapuram S. Ramanathan &Rosemary J. Link 著。洪葉出版社。
劉惠琴(2002)性別與心理學的相遇。應用心理研究,第十六期。劉鎔毓(2007)大學生課業學習相關經驗分析:一般生與技職生之比較課程研
究。2:2.03。
劉曉春(1999)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上冊,許臨高主編,洪葉出版社。
劉曉春(2009)重返實務--談本土化社會工作實務知識之建構,發表於「2009年華人社會工作與兒少權益國際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舉辦, 5月1號、2號。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敏玲、余小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台北:心理。
龍煒璿(2006)臺灣社會工作概論課本對社會工作專業形象的描繪。
謝艾美(2005)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一個研究團隊的團體動力分析。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羅寶鳳(2003)超越方法的教學:學習過程中的關係建立。課程與教學季刊,6(4)。羅曉瑩(2004)研究者社工認同的形塑、探索與掙扎一種過程取向的差異對話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蘇景輝(2003)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巨流圖書。
三、外文文獻:
Barretti, Marietta Anne(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of our student?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40,2
Barretti, Marietta Anne(2007) Teachers and Field Instructors as Student Role Models: A Neglected Dimension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 ,Vol.27(3/4)
Bennett, S. & Saks L.V. (2006) A conceptual application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to the social work student-field instructor supervisory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42,3
Bernie S Newman, Paul L Dannenfelser, Valarie Clemmons, Sharon Webster.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Washington: Fall 2007. Vol. 43, Iss. 3; p. 513 (16 pages)
Boostrom, R. (1998). Safe spaces: Reflections on an educational metaphor.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0, 397-408.
Cooper, Lesley(2006) Reflection: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發表於「台灣社會工作實務與社會工作教育之對話與省思國際研討會」,實踐大學台北校區舉辦,6月10日。
Dore, Martha M.(1993) The practice-teaching parallel in education the micropractioner.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Falck,H.S.(1980) On going public: Reflections of a stud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of Social Work,16,4.
Garcia, B., & Van Soest, D. (1997). Changing perceptions of diversity and oppression: MSW students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 required course.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3,119-129.
Holly, Lynn C. & Stenier, Sue(2005)Safe space: Student perspectives on classroom environment.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vol.41, No.1,winter.
Holman, S., & Freed, P. (1987). Learning social work practice: A taxonomy. The Clinical Supervisor, 5(1), 3-21.
James Herbert Williams(2005)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United State:examining current trend & future directions. 發表於「台灣社會工作實務與社會工作教育之對話與省思國際學術研討會」,實踐大學台北校區舉辦,6月10日。
Knowles, M.S.(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Kreuger, Larry W. (1997) The end of social work.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3(1)
Kurland, Roselle(1995)Great Teacher:Norris Clas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 ,Vol2.(1/2)
Lai Ching Leung(2007)Reflective Practices: Challenges to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Hong Kong.Social work education, vol.26. No.6 , Sept.
Lewis, H.(1987) Teaching ethis through ethical teaching . 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 ,Vol.1
Lynne E Anderson, John Carta-Falsa(2002). Factors that make faculty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s effective College Teaching. Washington. Vol. 50, Iss. 4; pg. 134, 5 pgs
Mishna, F. &Rasmussen, B.(2001) The teaching-learning relationship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las,John.(1990))Effective Teaching As Construed By Social Work Students.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Vol.26, Issue2.
Towle, C. (1954) The learner in education for the profess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an Soest .D.(1996) Impact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on student attititudes and behavior concerning oppression,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2
VanSoest, D., & Garcia, B.(2003). Diversity education education on stude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 forsocial justice: Masteringte aching skills. Alexanconcerning oppressio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dria, VA: 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Varley, B. K.(1963) Socialization 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Social Work, 8,102-109.
Wood,G.G.,& Middleman, R.R.1991 A different approach: principles that guide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ing in Social Work ,Vol.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