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11: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中本
研究生(外文):Lu, CHUNG-PEN
論文名稱:海岸工程演變與生命週期關聯因素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Coastal Engineering Revolution and Life-Cycle
指導教授:王文清王文清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海岸工程生命週期海岸管理
外文關鍵詞:Coastal EngineeringLife-CycleCoastal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以時間數列探討海岸工程之政策、工法及天然災害之演變,在台東縣172 公里海岸線範圍內歷年已施作之海岸主體工程、以及後續衍生之修(維)護的45 件案例主工程,依投入之工程經費分析海岸工程生命週期表現、以及影響生命週期之關聯因子。由時間序列分析顯示,海岸工程從早期以海岸利用之海埔地開發政策、至西元1981 年演變以混凝土材料為主之剛性海岸防護工程,2000 年後則受生態概念影響,海岸工程之施作漸朝低堤頂、以自然材料為主之軟性保護工程及環境營造為目的遞演。在工程生命週期表現上,在探討分析的45 件主工程中,並無達生命終期案例;在影響因素上,各工程影響最重要因素為天然災害及地質地形條件,其影響方式則以修(維)護方式表現。在經費關聯性分析,則顯示海岸工程經費中修(維)護經費高於新建工程,惟現階段已依「維持自然海岸不再降低」之基本原則,預期數年後,海岸工程維護總經費將超過新建總經費,著重於維護管理機制、朝自然保育為主要海岸策略。
The paper study on the coastal engineering change in time series with policies,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natural disaster by the cases of 45 major coastal engineering built in Taitung county in length 172 kilometer coastlin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period of post coast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tidal l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up till 1981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became the primary material used in coas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After year 2000, due to the influencing of the ecology concept, the goal of coas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hanged gradually towards Soft Engineering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in using low dike, and natural materials as the mainstream technique. The performance of life cycle shows that none of the 45 case projects have reached their end of life.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fe cycle reveals that natural disaster and geologic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each project, as shown by the level of maintenance. Relative expenditure analysis reveals that within coastal engineering undertakings, repair and maintenance expenses exceed new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future years.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0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02
第四節 研究範圍……………………………………………… 03
第五節 論文架構……………………………………………… 0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05
第一節 公共預算與工程經濟………………………………… 05
第二節 工程生命週期………………………………………… 07
第三節 海岸工程工法………………………………………… 09
第四節 海岸侵蝕原因與工程維護管理………………………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3
第四章 案例工程調查與工法演變………………………………………… 36
第一節 案例工程調查統計…………………………………… 36
第二節 案例工程經費結構分析……………………………… 42
第三節 海岸工程生命週期與防護歷程……………………… 49
第四節 案例工程工法演變…………………………………… 60
第五章 影響案例工程關聯因素探討……………………………………… 78
第一節 臺東海岸地質地形…………………………………… 79
第二節 劇烈天氣影響………………………………………… 85
第三節 海岸工法與維護週期關聯分析……………………… 94
第四節 海岸保護公共政策…………………………………… 9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2
第一節 結論…………………………………………………… 102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5
中文文獻…………………………………………………………… 105
英文文獻…………………………………………………………… 108
中文文獻

公共建設工程經費估算編列手冊(2001)。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內政部(2007)。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核定本。
內政部消防署(2005)。2005全球環境永續指數(ESI)-降低天然災害傷害指數分析與建議。
中華民國海洋及水下技術協會(2005)。台灣沿海觀光遊憩資源與防災地理資訊系統之建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0)。專題研究計畫-永續台灣的評量系統(第二年度報告)。
行政院(2005)。「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
石再添(1995)。台灣地理概論。台灣中華書局,頁214。
石再添、張瑞津、林雪美、張政亮、劉明錡、陳政典(1995) 。台灣東部河口地區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4期,頁38。
何春蓀(1981)。普通地質學。國立編譯館主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
何春蓀(1986)。臺灣地質概論-臺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
李維峰、郭耀禎、廖惠菁(2004)。生命週期維護管理工程,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所年報。
林明志(1998)。學校建築生命週期履歷表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鍾沂(1991)。「國會與預算」。台北:商鼎文化事業。
徐仁輝(2002)。「公共財務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徐鐵良(1956)。台灣東部海岸山脈地質。台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第八號,頁15-41。
許民陽(1993)。台灣海岸的地形景觀與景觀保育。生活中的地球科學。網址:http://www.geoscience.tmue.edu.tw/
許民陽(1997)。海岸後退研究的概觀。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5期,頁89~102。
許民陽、高慶珍、高鵬飛、鄭紹龍(1999)。花東海岸後退研究-長濱以南至台東段。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26期,頁75~97。
許榮中(2005)。台灣海岸保護的轉型與生態工法實施之謅議。
許榮中(2008)。海岸防護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頁38。
許榮中、蔡清標(2008)。海岸開發與保育。《工程小叢書─鑽石海岸系列》,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頁82。
孫宕越(1982)。地理學辭典。台北:正中書局。
陳崇華(2004)。台十一線海岸公路邊坡崩塌災害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屏甫(2005)。國道預力混凝土橋與鋼橋生命週期成本評估個案之研究。碩士論文。
郭一羽等(2001)。水域生態工程,中華大學水域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郭金棟(2003)。海岸整治與生態工法應用之案例介紹。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3 年生態工法人材培訓講習會》教材,頁9-1至9-35。
郭金棟(2004)。海岸保護:海岸環境創造序論。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清和、蔡立宏、林東廷(2006)。生態型海岸保護工法研究,建國科大學報第二十五卷第四期。
黃議德(2002)。海岸巨人-消波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簡訊第18 期。
曾宏陽(2001)。台灣海岸地區規劃開發法治化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石角(1993)。臺灣海岸之自然環境與國土資源評估。工程環境會刊,第13期,頁3-17。
張金機、王慶福、單誠基、劉文雄、曾文傑、馬維倫(1994)。海岸及港灣構造物設計基準,頁7-62。
張智強、 林利國、程金龍(2004)。營建創新科技研討會,營建生命週期管理之探討。
張智原(2000)。台灣西北部海岸變遷之研究-淡水河口至新竹頭前溪口。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棟、何崇華(2002)。台灣東部異常水位分析。第24 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頁437~444。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2002)。台東海岸防護工作檢討。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2007)。海岸環境營造計畫總檢討及改善策略研究(1/2)。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2008)。海岸環境營造計畫總檢討及改善策略研究(2/2)。
鄭允翔(2003)。颱風暴潮與颱風特性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達才(1999)。設備維護管理現在與未來。中國生產力中心。
蔡慧敏、江進富(2002)。台灣海岸管理政策的永續性。「永續指標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永續發展委員會。台北。
劉平妹、王鑫、許民陽(1990)。台灣海岸地區之地形演變。台灣大學地質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委託計畫,頁104。
劉健雄(1985)。工程經濟投資評估(初版)。台北:淡江書局。
謝信良、王時鼎、鄭明典、葉天降(1998)。百年侵臺颱風路徑圖集及其應用(第二階段之三)。中央氣象局專題研究報告,CWB86- 1M-01,頁497。
謝定亞、郭斯傑、許凱麟(2002)。應用生命週期成本分析提高公共建設效益之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台灣營建研究院研究專案。
魏嘉雄(1993)。建築物更新計畫之生命週期管理探討-以國際觀光旅館為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Chou, Y. W., and H. S. Yu (2002). “Structural Expressions of Flexural Extension in the Arc-Continent Collisional Foredeep of Western Taiwan.”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358, pp.1-12.
Gares,P.A, Sherman,D.J, Nordstrom.K.F(1994). Geomorphology and natural hazard, Geomorphology, 10, pp.1-18.
Goldin, D. & Kanellakis(1995). P. “On similarity queries for time-series data:constraint specif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st.
Kercecioglu, D.(1995).“Maintainability, Availability, & Operational Readiness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PTR.
Liu, T. K., Y. G. Chen, W. S. Chen, and S. H. Jiang(2000). “Rates of Cooling and Denudation of the Early Penglai Orogeny, Taiwan, as Assessed by Fission-Track Constraints.” Tectonophysics, 320, pp.69-82.
Liu, T. K., S. R. Hsieh, Y. G. Chen and W. S. Chen(2001). “Thermo-Kinematic Evolution of the Obliquely Collisional Taiwan Mountain Belt as Revealed by Fission Track Ages for Detrital Zircon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86, pp.45-56.
Pham, H. and Wang, H.(1996).”Optimal Maintenance Policies for Several Imperfect Maintenance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to appear).
Periklis, A.(2002). “Data Clustering Techniques”, March 2002.URL: http://www.cs.toronto.edu/~periklis/pubs/depth.pdf
Rosenfeld,C.L,(1994). The geomorphological dimensions of natural disaters , Geomorpgology,10, pp.27-36.
Suppe, J.(1986).“Reactivated Normal Faults in the Western Taiwan Fold-Thrust Belt.” Memoir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7, pp.187-200.
Tiong, L. K. R. (1995). Risks and guarantees in BOT tender.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21(2), pp.183-188.
Tou J. T., Gonzalez R. C.(1974). Pattern Recognition Principles, Addison-Wesley,Reading, pp.94-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