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
M.A.K.Halliday(2000)。《功能語法導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于丹(2007)。《于丹《莊子》心得》。臺北:聯經。
王勤(2006)。《漢語熟語學》。濟南:山東教育。
王夢鷗(1976)。《文學概論》。臺北:藝文。
王德春(1983)。《修辭學探索》。北京:北京。
王德春、陳晨(2001)。《現代修辭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編(2005)。《現代漢語辭典(五版)》。北京:商務。
史式(1979)。《漢語成語研究》。重慶:四川人民。
朱祖延主編(1999)。《漢語成語辭海》。武漢:武漢。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
吳月珍、柴春華主編(1997)。《漢語修辭學研究與應用》。開封:河南人民。
吳敏而(1997)。《國語文學習的迷思》。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呂叔湘、朱德熙(1979)。《語法修辭講話》。北京:中國青年。
呂叔湘(1989)。《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
何承傳(2000)。《語海》。上海:上海文藝。
李新連、羅新芳、樊鳳珍(1997)。《成語和諺語》。鄭州:大象。
汪麗炎(1998)。《漢語修辭》。上海:上海大學。
周荐(2004)。《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
周慶華(2004)。《語文研究法》。臺北:洪葉。
周慶華(2007)。《語文教學方法》。臺北:里仁。
周祖謨(1959)。《漢語詞彙講話》。西安:人民教育。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
邵敬敏主編(2002)。《現代漢語通論參考文獻精選》。上海:上海教育。
林燿德主編(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
范曉、張豫峰等(2008)。《語法理論綱要》。上海:上海譯文。
范淑存、于云(1991)。《成語中的古漢語知識》。北京:中國經濟。
唐樞主編(2000)。《成語熟語辭海》。臺北:五南。
馬國凡(1998)。《成語》。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
馬惠玲(2007)。 《言意關係的修辭學闡釋:漢語雙重意義修辭研究》。上海:學林。
徐國慶(1999)。《現代漢語詞匯系統論》。北京:北京大學。
孫維張(1989)。《漢語熟語學》。長春:吉林教育。
張登岐(2005)。《漢語語法問題論稿》。合肥:安徽大學。
張寶勝(2007)。《語法研究論稿》。上海:學林。
曹石珠(2006)。《漢字修辭研究》。長沙:岳麓。
符淮青(2004)。《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
陳春城主編(1997)。《活用成語分類辭典》。高雄:河畔。
陳望道(2006)。《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
陳鐵君主編(2004)。《遠流活用成語大辭典》。臺北:遠流。
陳光磊(2001)。《修辭論稿》。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陳蘭香(2008)。《漢語詞語修辭》。北京:中國社會大學。
湯廷池(1981)。《語言學與語文教學》。臺北:學生。
湯廷池(1992)。《漢語詞法句法三集》。臺北:學生。
黃宣範譯(1999),Rodman原著。《語言學新引》。臺北:文鶴。
黃宣範譯(2007),Rodman原著。《語言學新引(新版)》。臺北:文鶴。
黃慶萱(2007)。《修辭學》。臺北:三民。
楊慧文(1999)。《大陸義務教育教材之研究―小學語文教材之分析》。高雄:復文。
溫端政(2005)。《漢語語匯學》。北京:商務。
溫端政、周荐(2000)。《二十世紀的漢語俗語研究》。太原:山西人民。
榮國英(2007)。《語苑探微》。北京:中國水利水電。
劉葉秋、苑育新、許振生編(1992)。《成語熟語辭典》。北京:商務。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商務。
劉叔新(1995)。《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
鄭清文(1998)。《三腳馬》。臺北:麥田。
駱世平(2006)。《英語習語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韓荔華(2007)。《語言應用研究論集》。北京:旅游教育。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2001)。《辭海》。上海:上海辭書。
二、期刊論文
王文松(1994)。〈漢語詞彙與漢語修辭〉。《曲靖師專學報》,14,28-33。
向玉洪(1999)。〈積累誤區―成語教學管見〉。《中學語文教學》,11,39-40。
何永清(2005)。〈成語的語法與修辭及其教學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1-24。
李振清(1987)。〈談華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華文世界》,46,7-9。
林怡佩(2007)。〈成不成!很重要!―從93~95學年國中基測談成語在基測中的重要性〉。《國文天地》,3(6),61-66。周家雄(1996)。〈巧用成語複習文言語法〉。《語文教學語言與研究》,9,31。
姚榮松(1987)。〈語法在小學華語教學活動中的角色〉。《華文世界》,46:18-28。孫光貴(2002)。〈慣用語的定義與熟語的分野〉。《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7(3),101-103。
徐國慶(1999)。〈試談四字格的語用差別〉。《語文建設》,2,13-15。
高齡芬(2008)。〈人生第九味―淺談譬喻修辭法〉。《中國語文》,613,34-40。張宏(2008)。〈成語的變異運用及其修辭闡釋〉。《國文天地》,23(9),93-98。張光宇(1987)。〈我們迫切需要一部「學校文法」〉。《華文世界》,46,10-16。
張先足(2001)。〈談成語教學的分階段複習法〉。《中學語文教學》,3,49-50。
莫彭齡(2003)。〈「四字格」與成語修辭〉。《常州工學院學報》,16(3),54-58。
陳新(2007)。〈漢語成語典故的語源本義與文化色彩及情感價值〉。《國文天地》,22(10),76-80。陳木城(2003)。〈成語裡的比喻〉。《小作家月刊》,111,64-66。
陶原珂(2002)。〈試析漢語四字格成語的類型及其釋義方式〉。《ACADEMIC RESEARCH》,9,23-40。
黃兵(2004)。〈漢語成語修辭的文化闡釋〉。《宿州師專學報》,19(1),44-45。
黃居仁(1987)。〈現代語法理論與華文語法教學〉。《華文世界》,46,1-6。楊全紅(1997)。〈成語諧音廣告斷想〉。《廣東商學院學報》,1,64-68。
楊如雪(1999)。〈漫談四音節熟語的結構〉。《國文天地》,15(7),76-81。楊翠蘭(2005)。〈漢語成語的語法功能研究〉。《煙臺教育學院學報》,11(3),23-26。
楊翠蘭(2005)。〈試析漢語四字格成語的類型及其釋義方式〉。《煙臺教育學院學報》,11(3),73-76。
楊鴻銘(2003)。〈成語修辭分析(下)〉。《孔孟月刊》,41(8),42-49。楊鴻銘(2003)。〈成語修辭分析(上)〉。《孔孟月刊》,41(7),42-49。寧皖平(2003)。〈從成語看古代漢語語法特徵〉。《經濟與社會發展》,1(8),120-124。
劉振前、刑梅萍(2000)。〈漢語四字格成語語義結構的對稱性與認知〉。《世界漢語教學》,1,77-81。
潘曉紅(2004)。〈語文教學中妙用成語偶得〉。《語文教學與研究》,14,78-79。
鄭萍(2004)。〈成語中的語法知識教學管見〉。《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46-49。
鄭雅霞、黃居仁(1989)。〈成語的語法表達形式與自然語言分析〉。《國文天地》,5(6),58-62。龍青然(1995)。〈成語中的隱喻格式〉。《邵陽師專學報》,4,29-31。
薛梅(2006)。〈詞語的形象功能與修辭審美〉。《平原大學學報》,23(4),84-97。
羅新芳、趙瑛(1995)。〈漢語成語四字格淺論〉。《天中學刊》,10(4),62-63。
譚汝為(1999)。〈論比喻型成語〉。《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3,412-420。三、學位論文
王健(2002)。《漢語固定語論與英語相關範疇研究》。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部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月鳳(2004)。《國民小學本國語文審定本成語內容分析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左東琳(2002)。《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遼寧師範大學研究生部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未出版)。
安美真(2005)。《數字與漢語成語》。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部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紅芳(2004)。《論漢語成語在中學語文學科中的教學功能》。內蒙古師範大學研究生部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淑遠(2006)。《國小高年級國語教材中成語之內容分析及教學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君松(2005)。《泰國學生學習中文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玲玲(1982)。《當代常用四字成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瓊慧(2000)。《成語辭典的編纂理念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董珍蘭(2006)。《漢語體態成語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部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智敏(2001)。《學習中文四字格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以印尼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鄭培秀(2005)。《成語語法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關冰(2004)。《形容詞性成語語法結構及功能研究》。吉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靜芳(2004)。《國中國文成語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四、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語言所詞庫小組編製(2001)。《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
料庫》(4.0版)。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sinica.edu.tw/SinicaCorpus/,
點閱日期:2008.5.30。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2005)。《96(2007)年第1次國
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題本 》。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bctest.ntnu.edu.tw/,點閱日期:2008.2.13。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輯(2005)。《教育部成語典》(正式版一版)。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 140.111.34.46/chengyu/,點閱日期:2008.4.2。
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臺灣論文(2003)。〈從語言經濟省力原則與禮貌原則看成語,兼談成語網站:成語博覽會建置理念與使用簡介〉。取自World Wide Web: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3/ -papers/ C12.pdf,點閱日期:2008.8.24。
黑嘉麗的部落格(2006)。《成語冷笑話》。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tw.myblog.yahoo.com/jw!Z_IsTiWLBRalSVZUjrVd_A--/article?mid=24300/點閱日期:2008.2.13。
臺北縣教育研究發展中心(2006)。〈臺北縣96(2007)年教材版本分析總說明〉。 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src.tpc.edu.tw/96book/,點閱日期:2008.3.12。
聯合新聞網(2007)。〈國文 天雨修屋卻放晴 無遠慮?〉。取自World Wide Web: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點閱日期:2008.6.30。
聯合新聞網(2007)。〈成語爭議―余光中:成語是文化現鈔〉。取自World Wide Web: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點閱日期:2008.6.30。
五、視聽媒體部分
張曼娟(講述者)(2008)。《張曼娟的「成語學堂」》〔學術演講DVD〕。親子天下編輯團隊製作/天下雜誌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