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1.239)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21: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湘屏
研究生(外文):Hsiang-Ping Chen
論文名稱:成語的語法與修辭及角色扮演─────以康軒版國語教材所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Grammar, Rhetoric and Role of Chinese Idioms:Using the KNSH Chinese Textbooks as Example
指導教授:周慶華周慶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ou Ching-Hu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1
中文關鍵詞:成語成語語法成語修辭成語角色扮演康軒版國語教材
外文關鍵詞:Idiomidiom grammaridiom rhetoricidiom’s rolethe Kang Hsuan Chinese textboo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7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摘要

  成語是漢語特有的詞彙寶藏,精簡的格式與洗鍊的文字,保存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現今國語文教育體制中,即使文言文逐漸凋零,但成語仍在各個學習階段佔有一席之地,在教育現場是炙手可熱、歷久不衰的題材。本研究先行探討成語的相關研究,接著利用語法、修辭手法兩大面向,試著分析國小教材中成語其實際體現的不同現象,絕大多數以統計圖表加以呈現其多元面貌,並輔以文字說明圖表代表的意義,藉以歸納出成語在教材中的功能。
  有關教材中的成語研究方面,經研究者參閱了眾多期刊、論文與書籍後發現,從語法角度來探討成語的研究數量最多,從修辭手法角度探討成語的研究次之,絕大部分的研究都未涉及到關於成語所扮演的角色概念,以致於這些研究多在成語本身的表面攀爬,而未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將含有成語的文本納入一併探討,甚為可惜。基於此,本研究嘗試在成語的研究上加入角色扮演這一新觀念,並藉由語法與修辭及數量兩種不同的角度作為探討研究的主題,針對這兩種不同觀點並輔以美學的概念,提出成語在課文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期許能呈現出教材中成語更完整的面貌。
  本研究的成語本身的兩大面向分別為語法和修辭手法。因為這兩種面向涵蓋的範圍廣泛,所以本研究將其再作細項分別論述。語法部分強調成語的內部結構與外部功能;修辭手法以常見的修辭格搭配美學類型作為分析重點;以康軒版國語教材為例,藉由這兩大面向,融合語法、修辭及數量等特性來探討成語本身對文本的作用,冀能提出嶄新的成語論述。
  最後,希望藉此完整的成語剖析,帶給教學者不同於以往對於成語的認知,進而對成語教學有更深層的體會,更獨到的見解。最終研究者希冀,此論述可以影響教材的編輯更為重視成語這份寶藏,藉由教育的途徑,讓這份語言的智慧結晶不朽的傳承下去。
Abstract

  Chinese idioms, condensed and concise, are a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having preserve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lthough classical Chinese has been gradually fading away, the idioms are still a popular and long-lasting subject matter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ach learning phas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idiom-related research is explored bef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idioms in elementary school textbooks, is analyzed. The findings are mostly presented in statistical charts with explanations to conclude the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of the idioms in textbooks.
  It is found that periodicals, theses and books on Chinese idioms primarily concentrate on grammar, followed by rhetoric; the role of idioms is seldom touched upon. In other words, they mainly scratch the surface of Chinese idioms, instead of exploring the essential aspect of the idioms on a macro-scale.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Chinese idioms by investigating its role in textbooks, from the aspects of grammar, rhetoric and prevalence, along with aesthetics.
  Since both grammar and rhetoric cover a broad range of material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categories. Grammar emphasizes the inner structure and outer function of an idiom; while rhetoric emphasizes figures of speech and aesthetic styles. This study used the Kang Hsuan (KNSH) Chinese textbooks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angles of grammar, rhetoric and quantity.
  Last but not least, it is hoped that th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ill provide teachers 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Chinese idioms and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diom teaching, while also helping the editors of textbooks to value idioms more and to pass down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future generations via educa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成語的安排 13
第二節 成語的語法 15
第三節 成語的修辭 20
第四節 成語的角色扮演 23
第三章 成語的安排情況 31
第一節 出現次數及冊別分布情形 31
第二節 平衡語料庫的出現次數及詞類分布 38
第三節 小結 44
第四章 成語的語法 46
第一節 成語的語法特徵 46
第二節 內部結構分析 52
第三節 語法功能分析 77
第四節 小結 99
第五章 成語的修辭 101
第一節 成語的修辭手法 101
第二節 修辭美學分析 131
第三節 小結 159
第六章 成語的角色扮演 161
第一節 成語數量在國語教材中的角色扮演 161
第二節 成語語法與修辭在國語教材中的角色扮演 177
第三節 小結 19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99
第一節 結論 199
第二節 建議 202
參考文獻 205
附錄 211
一、語料來源 211
二、2007年康軒版國語教材成語一覽表 212
三、2007年康軒版國語教材中成語在平衡語料庫裡出現筆數及詞類統計表 217
表次
表1-4-1 四種熟語類型的詞類與解釋一覽表 10
表1-4-2 成語與諺語、歇後語、慣用語的比較分析表 12
表2-3-1 兩岸成語修辭手法的相關研究 22
表3-1-1 各年段的成語一覽表 34
表3-1-2 相同成語出現情形一覽表 36
表3-1-3 一至十二冊各課成語數量一覽表 37
表3-2-1 成語在平衡語料庫的出現情形 41
表3-2-2 成語普及化詞類一覽表 44
表4-2-1 成語內部結構分析表 63
表4-2-2 成語內部結構各類型數量表 63
表4-2-3 第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64
表4-2-4 第二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65
表4-2-5 第三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66
表4-2-6 第四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67
表4-2-7 第五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68
表4-2-8 第六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69
表4-2-9 第七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70
表4-2-10 第八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71
表4-2-11 第九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72
表4-2-12 第十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73
表4-2-13 第十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74
表4-2-14 第十二冊國語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一覽表 75
表4-2-15 各冊的成語內部結構數量表 76
表4-3-1 第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78
表4-3-2 第三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78
表4-3-3 第四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79
表4-3-4 第五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80
表4-3-5 第六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81
表4-3-6 第七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82
表4-3-7 第八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84
表4-3-8 第九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86
表4-3-9 第十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89
表4-3-10 第十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94
表4-3-11 第十二冊國語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一覽表 97
表4-3-12 各冊的成語語法功能數量表 98
表5-1-1 成語修辭手法分析表 112
表5-1-2 成語修辭手法各類型數量表 113
表5-1-3 第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3
表5-1-4 第三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4
表5-1-5 第四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4
表5-1-6 第五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5
表5-1-7 第六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6
表5-1-8 第七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7
表5-1-9 第八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19
表5-1-10 第九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21
表5-1-11 第十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24
表5-1-12 第十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27
表5-1-13 第十二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一覽表 129
表5-1-14 各冊的成語修辭手法數量表 130
表5-2-1 成語修辭美學分析表 142
表5-2-2 成語修辭美學各類型數量表 143
表5-2-3 第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3
表5-2-4 第三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3
表5-2-5 第四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4
表5-2-6 第五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5
表5-2-7 第六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6
表5-2-8 第七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7
表5-2-9 第八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48
表5-2-10 第九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50
表5-2-11 第十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53
表5-2-12 第十一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55
表5-2-13 第十二冊國語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一覽表 157
表5-2-14 各冊的成語修辭美學數量表 158

圖次
圖1-3-1 研究架構流程圖 9
圖3-1-1 各年段的成語數量分配圖 31
圖3-1-2 相同成語出現情形統計圖 34
圖3-1-3 一至十二冊各課成語數量統計圖 37
圖3-2-1 以普及化標記統計康軒版成語的詞類分布圖 42
圖4-1-1 成語的內部結構類型圖 48
圖4-2-1 康軒版教材中成語內部結構分布圖 77
圖4-3-1 康軒版教材中成語語法功能分布圖 99
圖5-1-1 康軒版教材中成語修辭手法分布圖 130
圖5-2-1 康軒版教材中成語修辭美學分布圖 158
參考文獻
一、專書
M.A.K.Halliday(2000)。《功能語法導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于丹(2007)。《于丹《莊子》心得》。臺北:聯經。
王勤(2006)。《漢語熟語學》。濟南:山東教育。
王夢鷗(1976)。《文學概論》。臺北:藝文。
王德春(1983)。《修辭學探索》。北京:北京。
王德春、陳晨(2001)。《現代修辭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辭典編輯室編(2005)。《現代漢語辭典(五版)》。北京:商務。
史式(1979)。《漢語成語研究》。重慶:四川人民。
朱祖延主編(1999)。《漢語成語辭海》。武漢:武漢。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
吳月珍、柴春華主編(1997)。《漢語修辭學研究與應用》。開封:河南人民。
吳敏而(1997)。《國語文學習的迷思》。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呂叔湘、朱德熙(1979)。《語法修辭講話》。北京:中國青年。
呂叔湘(1989)。《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
何承傳(2000)。《語海》。上海:上海文藝。
李新連、羅新芳、樊鳳珍(1997)。《成語和諺語》。鄭州:大象。
汪麗炎(1998)。《漢語修辭》。上海:上海大學。
周荐(2004)。《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
周慶華(2004)。《語文研究法》。臺北:洪葉。
周慶華(2007)。《語文教學方法》。臺北:里仁。
周祖謨(1959)。《漢語詞彙講話》。西安:人民教育。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
邵敬敏主編(2002)。《現代漢語通論參考文獻精選》。上海:上海教育。
林燿德主編(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
范曉、張豫峰等(2008)。《語法理論綱要》。上海:上海譯文。
范淑存、于云(1991)。《成語中的古漢語知識》。北京:中國經濟。
唐樞主編(2000)。《成語熟語辭海》。臺北:五南。
馬國凡(1998)。《成語》。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
馬惠玲(2007)。 《言意關係的修辭學闡釋:漢語雙重意義修辭研究》。上海:學林。
徐國慶(1999)。《現代漢語詞匯系統論》。北京:北京大學。
孫維張(1989)。《漢語熟語學》。長春:吉林教育。
張登岐(2005)。《漢語語法問題論稿》。合肥:安徽大學。
張寶勝(2007)。《語法研究論稿》。上海:學林。
曹石珠(2006)。《漢字修辭研究》。長沙:岳麓。
符淮青(2004)。《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
陳春城主編(1997)。《活用成語分類辭典》。高雄:河畔。
陳望道(2006)。《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
陳鐵君主編(2004)。《遠流活用成語大辭典》。臺北:遠流。
陳光磊(2001)。《修辭論稿》。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陳蘭香(2008)。《漢語詞語修辭》。北京:中國社會大學。
湯廷池(1981)。《語言學與語文教學》。臺北:學生。
湯廷池(1992)。《漢語詞法句法三集》。臺北:學生。
黃宣範譯(1999),Rodman原著。《語言學新引》。臺北:文鶴。
黃宣範譯(2007),Rodman原著。《語言學新引(新版)》。臺北:文鶴。
黃慶萱(2007)。《修辭學》。臺北:三民。
楊慧文(1999)。《大陸義務教育教材之研究―小學語文教材之分析》。高雄:復文。
溫端政(2005)。《漢語語匯學》。北京:商務。
溫端政、周荐(2000)。《二十世紀的漢語俗語研究》。太原:山西人民。
榮國英(2007)。《語苑探微》。北京:中國水利水電。
劉葉秋、苑育新、許振生編(1992)。《成語熟語辭典》。北京:商務。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2001)。《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商務。
劉叔新(1995)。《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
鄭清文(1998)。《三腳馬》。臺北:麥田。
駱世平(2006)。《英語習語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韓荔華(2007)。《語言應用研究論集》。北京:旅游教育。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2001)。《辭海》。上海:上海辭書。

二、期刊論文
王文松(1994)。〈漢語詞彙與漢語修辭〉。《曲靖師專學報》,14,28-33。
向玉洪(1999)。〈積累誤區―成語教學管見〉。《中學語文教學》,11,39-40。
何永清(2005)。〈成語的語法與修辭及其教學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1-24。
李振清(1987)。〈談華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華文世界》,46,7-9。
林怡佩(2007)。〈成不成!很重要!―從93~95學年國中基測談成語在基測中的重要性〉。《國文天地》,3(6),61-66。
周家雄(1996)。〈巧用成語複習文言語法〉。《語文教學語言與研究》,9,31。
姚榮松(1987)。〈語法在小學華語教學活動中的角色〉。《華文世界》,46:18-28。
孫光貴(2002)。〈慣用語的定義與熟語的分野〉。《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7(3),101-103。
徐國慶(1999)。〈試談四字格的語用差別〉。《語文建設》,2,13-15。
高齡芬(2008)。〈人生第九味―淺談譬喻修辭法〉。《中國語文》,613,34-40。
張宏(2008)。〈成語的變異運用及其修辭闡釋〉。《國文天地》,23(9),93-98。
張光宇(1987)。〈我們迫切需要一部「學校文法」〉。《華文世界》,46,10-16。
張先足(2001)。〈談成語教學的分階段複習法〉。《中學語文教學》,3,49-50。
莫彭齡(2003)。〈「四字格」與成語修辭〉。《常州工學院學報》,16(3),54-58。
陳新(2007)。〈漢語成語典故的語源本義與文化色彩及情感價值〉。《國文天地》,22(10),76-80。
陳木城(2003)。〈成語裡的比喻〉。《小作家月刊》,111,64-66。
陶原珂(2002)。〈試析漢語四字格成語的類型及其釋義方式〉。《ACADEMIC RESEARCH》,9,23-40。
黃兵(2004)。〈漢語成語修辭的文化闡釋〉。《宿州師專學報》,19(1),44-45。
黃居仁(1987)。〈現代語法理論與華文語法教學〉。《華文世界》,46,1-6。
楊全紅(1997)。〈成語諧音廣告斷想〉。《廣東商學院學報》,1,64-68。
楊如雪(1999)。〈漫談四音節熟語的結構〉。《國文天地》,15(7),76-81。
楊翠蘭(2005)。〈漢語成語的語法功能研究〉。《煙臺教育學院學報》,11(3),23-26。
楊翠蘭(2005)。〈試析漢語四字格成語的類型及其釋義方式〉。《煙臺教育學院學報》,11(3),73-76。
楊鴻銘(2003)。〈成語修辭分析(下)〉。《孔孟月刊》,41(8),42-49。
楊鴻銘(2003)。〈成語修辭分析(上)〉。《孔孟月刊》,41(7),42-49。
寧皖平(2003)。〈從成語看古代漢語語法特徵〉。《經濟與社會發展》,1(8),120-124。
劉振前、刑梅萍(2000)。〈漢語四字格成語語義結構的對稱性與認知〉。《世界漢語教學》,1,77-81。
潘曉紅(2004)。〈語文教學中妙用成語偶得〉。《語文教學與研究》,14,78-79。
鄭萍(2004)。〈成語中的語法知識教學管見〉。《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46-49。
鄭雅霞、黃居仁(1989)。〈成語的語法表達形式與自然語言分析〉。《國文天地》,5(6),58-62。
龍青然(1995)。〈成語中的隱喻格式〉。《邵陽師專學報》,4,29-31。
薛梅(2006)。〈詞語的形象功能與修辭審美〉。《平原大學學報》,23(4),84-97。
羅新芳、趙瑛(1995)。〈漢語成語四字格淺論〉。《天中學刊》,10(4),62-63。
譚汝為(1999)。〈論比喻型成語〉。《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3,412-420。

三、學位論文
王健(2002)。《漢語固定語論與英語相關範疇研究》。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部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月鳳(2004)。《國民小學本國語文審定本成語內容分析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左東琳(2002)。《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遼寧師範大學研究生部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未出版)。
安美真(2005)。《數字與漢語成語》。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部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紅芳(2004)。《論漢語成語在中學語文學科中的教學功能》。內蒙古師範大學研究生部學科教學(語文)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淑遠(2006)。《國小高年級國語教材中成語之內容分析及教學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君松(2005)。《泰國學生學習中文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玲玲(1982)。《當代常用四字成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瓊慧(2000)。《成語辭典的編纂理念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董珍蘭(2006)。《漢語體態成語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部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智敏(2001)。《學習中文四字格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以印尼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培秀(2005)。《成語語法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關冰(2004)。《形容詞性成語語法結構及功能研究》。吉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靜芳(2004)。《國中國文成語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四、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語言所詞庫小組編製(2001)。《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
料庫》(4.0版)。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sinica.edu.tw/SinicaCorpus/,
點閱日期:2008.5.30。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2005)。《96(2007)年第1次國
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題本 》。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bctest.ntnu.edu.tw/,點閱日期:2008.2.13。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輯(2005)。《教育部成語典》(正式版一版)。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 140.111.34.46/chengyu/,點閱日期:2008.4.2。
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臺灣論文(2003)。〈從語言經濟省力原則與禮貌原則看成語,兼談成語網站:成語博覽會建置理念與使用簡介〉。取自World Wide Web: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3/ -papers/ C12.pdf,點閱日期:2008.8.24。
黑嘉麗的部落格(2006)。《成語冷笑話》。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tw.myblog.yahoo.com/jw!Z_IsTiWLBRalSVZUjrVd_A--/article?mid=24300/點閱日期:2008.2.13。
臺北縣教育研究發展中心(2006)。〈臺北縣96(2007)年教材版本分析總說明〉。 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src.tpc.edu.tw/96book/,點閱日期:2008.3.12。
聯合新聞網(2007)。〈國文 天雨修屋卻放晴 無遠慮?〉。取自World Wide Web: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點閱日期:2008.6.30。
聯合新聞網(2007)。〈成語爭議―余光中:成語是文化現鈔〉。取自World Wide Web: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點閱日期:2008.6.30。

五、視聽媒體部分
張曼娟(講述者)(2008)。《張曼娟的「成語學堂」》〔學術演講DVD〕。親子天下編輯團隊製作/天下雜誌發行。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