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1: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世團
研究生(外文):Shyh-Twan Hwang
論文名稱: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的制度連結-以「代理孕母」為分析個案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stitutional Connection of Consensus Conference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A Case Study of Surrogate Motherhood in Taiwan
指導教授:林水波林水波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9
中文關鍵詞:公民會議審議民主公民參與民主行政代議民主代理孕母SWOT制度連結
外文關鍵詞:consensus conferencedeliberative democracycitizen participation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surrogate motherhoodrepresentative democracySWOTinstitutional conne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17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公民會議的制度價值,乃緣自於歐美審議式民主的理念,進而發展出的一種公共審議制度。近幾年來,國際間審議式民主思潮對國內學界及實務界造成影響,亦形成研究焦點的轉向,現今引進台灣不久,國內無論在政治學界或公共行政學界,已有不少之研究成果,亦嘗試使用其運作模式與理念,辦理爭論性與價值衝突相關的公民會議;惟多數研究性質屬於審議式民主相關理論的引介探討,或屬於審議式民主的實踐模式的引進、介紹或實作評估,然對審議民主與代議民主之制度連結與制度設計研究等,卻付之闕如,此空缺之研究領域,亟待補充。
本文以國內首次針對全國性公共政策議題正式舉辦之「代理孕母公民會議」 為研究案例,從「代理孕母」政策問題爭議與發展中,爬梳公民會議的影響與效用,並應用SWOT 分析方法與策略分析程序,一則有助於相關理念的建構,以及實際運用的參考外,二則從中檢視台灣發展審議式公民會議民主機制所面臨之策略環境,深入評估其策略或推廣的可行性,乃至策略選擇之道,俾便找出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制度連結最合適的操作策略。
The institutional value of consensus conference is originated from the concep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f the U.S. and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 kind of public deliberation institu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pos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oc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fields, and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researchers in Taiwan. Many researches in the political science 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fields have been conducted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he operation modes and ideolog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re also used with an attempt to hold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bothered with controversial issues and value conflict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es tend to be introductions or discussions of theories relevant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r introductions and assessments of the practical pattern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while seldom concern the institutional conne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s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e void effort spent for the aforesaid fields is urgently required for upcoming academic endeavor.
The case study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Surrogate Motherhood”, the first conference focusing on national public policy issue. It integrates the influences and effects of consensus conferences from the controversi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problems of surrogate motherhood. Also, SWOT analysis and strategy process is used for this research. It also aims to assist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concepts,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pragmatic application, inspect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 faced by Taiwan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cratic mechanism of deliberative consensus conference, further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its strategies or promotion as well as the selection of strategies to search for the most appropriate operating strategies for the institutional connection between consensus conference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Ⅰ
謝辭………………………………………………………………………………………Ⅱ
中文摘要…………………………………………………………………………………Ⅴ
英文摘要…………………………………………………………………………………Ⅶ
目錄………………………………………………………………………………………Ⅸ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陳述……………………………………………3
第三節 研究途徑、架構與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圍…………………………………………………………………12
第五節 論文結構說明……………………………………………………………13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15
第一節 民主政治的發展與代議民主弊端………………………………………15
第二節 公民參與與民主行政理論………………………………………………21
第三節 審議式民主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模式……………………………………39
第四節 公民會議…………………………………………………………………72
第五節 相關文獻回顧與評論……………………………………………………86
第三章 台灣代理孕母政策問題之爭議與發展………………………………………91
第一節 相關概念界定……………………………………………………………92
第二節 代理孕母政策之問題形成……………………………………………114
第三節 代理孕母政策之爭議…………………………………………………122
第四節 代理孕母政策之發展…………………………………………………134
第四章 台灣代理孕母公民會議之經驗評估………………………………………145
第一節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之緣起……………………………………………146
第二節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之實施情形………………………………………150
第三節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之成果評估………………………………………165
第四節 立法與行政部門對代理孕母公民會議結論之因應…………………172
第五章 連結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制度所衍生問題與對應策略…………………179
第一節 比較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之制度本質差異…………………………179
第二節 公民會議對立法部門及行政機關決策體制之影響與效應…………183
第三節 連結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制度之限制因素與問題障礙……………190
第四節 連結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制度之內、外環境分析…………………193
第五節 發展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制度連結策略分析………………………203
第六章 結論…………………………………………………………………………2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215
第二節 研究限制………………………………………………………………221
第三節 研究建議………………………………………………………………223
第四節 後續研究課題…………………………………………………………225
參考文獻………………………………………………………………………………227
附錄……………………………………………………………………………………239

表目錄

表2-1 新公共服務與傳統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的觀點比較表……………….....35
表2-2:審議式民主的運作類型圖………………………………………………….....67
表2-3 臺灣舉辦公民會議概況表……………………………………………….....80
表3-1 女性年齡與懷孕的關聯表……………………………………………... …..93
表3-2 不孕症主要原因類型表………………………………………………….....94
表3-3 人工授精與體外受精比較表…………………………………………….....102
表3-4 主要人工生殖技術特點及費用比較表………………………………….....106
表3-5 代理孕母類型表………………………………………………………….....110
表4-1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工作小組…………………………………………….....153
表4-2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執行委員會………………………………………….....153
表4-3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公民小組名單……………………………………….....156

圖目錄

圖1-1 本論文研究架構圖…………………………………………………….....9
圖1-2 SWOT矩陣策略分析組合圖………………………………………….....11
圖2-1 民主模式三大面向圖………………………………………………….....18
圖2-2 審議式民主的雙軌理論示意圖……………………………………….....55
圖2-3 輿論的類型圖………………………………………………………….....65
圖2-4 公民會議實施程序…………………………………………………….....78
圖4-1 代理孕母公民會議之實施流程…………………………………………..151
圖5-1 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的制度連結SWOT基本分析圖……………….....193
圖5-2 公民會議與代議民主制度連結之SWOT 策略分析矩陣圖………….....21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英馨,2003,〈以「政策網絡」途徑探討代理孕母政策〉,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綺華、李佳玲、許家玲、廖怡貞,1998,〈徵求子宮,待遇從優-代理孕母法律問題初探〉,《法律學刊》,第26期,頁31-63。
丘永仁,2004,〈代理孕母之立法爭議〉,《醫事廣場》,第47卷,第7期,頁33。
史勝德,1992,美國關於代理孕母契約之法律爭議〉,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杜基祥,1999,〈不孕症之研究及治驗一則〉,《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頁167。
宋永魁等,2003,《不孕症及生殖內分泌學》,台北:合記圖書公司,第2版。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
余致力,2000,〈論公共行政在民主治理過程中的正當角色:黑堡宣言的內涵、定位與啟示〉,《公共行政學報》,第4卷,頁1-29。
李尚遠,2000,〈從Seyla Banhabib 與Joshua Cohen談審議式民主的概念〉,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怡俐,2006,〈憲法修改的公民審議機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玲,2006,〈代理孕母之倫理分析:代孕契約可行性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端珺,2000,〈代理孕母法律問題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1999a,〈台灣政府再造的緊要續接:鞏固討論型決策〉,《政府再造》,林水波編著,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375-414。
林水波,1999b,《制度設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1999c,《政府再造》,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2001,《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2003,〈思辯公投與深化民主〉,「全球化與基本人權:政治學與公法學之對話」研討會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林水波,2004,〈制度移植的策略性評估-以公投法為例〉,《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1期,頁49-80。
林水波,2005a,〈解析商議式民主〉,《魏鏞教授逝世週年紀念研討會-政治文化研究的現狀與開展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林水波,2005b,〈參與治理的解析〉,「第四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暨公共事務與公共行政青年論壇」,宜蘭: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
林水波,2007,《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水波、石振國,1999,〈以直接民主改革間接民主的論述與評估〉,《立法院院聞月刊》,第27卷第3期,頁33-44。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水波、邱靖鈜,2006,《公民投票VS.公民會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祐聖,2007,〈我們沒有台上台下之分-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中的專家與常民關係〉,《臺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3期:頁1–32。
林國明,2003,〈公民會議:公民參與的民主實驗〉,台北:TSD科技、社會與民主,網址:http://tsd.social.ntu.edu.tw/whatisCC1.pdf
林國明,2004,〈公民會議突顯多元性〉,《新新聞》,第914期:頁54–55。
林國明,2007,〈行政民主之實踐:全國型議題審議民主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國明、陳東升,2003,〈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臺灣社會學》,第6期,頁61-118。
林國明、陳東升,2005,〈審議民主、科技決策與公共討論〉,《科技、醫療與社會》,第3期,頁1-49。
林啟樺,2005,〈John Keane 談民主:站在新時代 思考舊理想〉,《台灣智庫通訊》,第17期,頁14-15。
林燕翎,1999,〈夾縫中的女人?探討台灣代理孕母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明,1999,〈政府再造與民主行政〉,《民主行政與政府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吳秋瑩,2007,〈審議式民主在地方公共事務決策之實踐:以「台北市應否訂定汽機車總量管制計畫公民共識會議」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嘉苓,2003,(臺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1950-2000),《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5期,頁1-67。
吳瓊恩,2001,〈公共行政學發展的歷史〉,《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官晨怡,2002,〈代理孕母立法過程公共論述之探究:一位不孕婦女之發聲〉,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傑審訂,2006,《商議式民主》,Amy Gutmann and Dennis Thompson原著,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施能傑、謝宗學,2004,〈民主政治與信任:商議民主決策過程之研究〉,2004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
段家鋒、孫正豐、張世賢主編,2001,《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郭秋永,1999,〈強勢民主:新時代的政策參與〉,《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頁63-93。
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孫本初審訂,2002,《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John Pierre and Guy Perters原著,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效智,1997,〈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研究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頁14-16。
許立一,2001,〈公共行政的黑堡觀點及其認識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立一,2003,《慎思熟慮的民主行政》,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許世雨,2000,〈新公共行政與新政府運動之辯證與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許世雨,2001,〈公共選擇理論反思:「理性」與「自利」之迷思〉,《人事月刊》,第33 卷第1 期,頁17-26。
許國賢,2000,〈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頁61-92。
徐仁輝,1999,〈公共選擇觀點下的民主行政〉,《民主行政與政府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陳東升,2005,《審議式民主公民會議—操作手冊》,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台灣公民會議的經驗〉,《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1期,頁77-104。
陳家剛,2004,《協商民主》,上海:三言書局。
陳妙芬,1999,(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理問題),《月旦法學誌》,第52期,頁31-40。
陳佳惠,1999,〈現代夫婦的夢魘-不孕症〉,《藥學雜誌》,第15卷,第2期,第23頁 。
陳美伶,1994,〈人工生殖之立法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第9期,頁85-122。
陳俊宏,1999,〈鄰避(NIMBY)症候群,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頁97-132。
陳思賢,1994,《從王治到共和:古老習慣、自然權利、公民道德與三次英國革命》,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55-56。
陳昭姿,1999,〈翹首期盼代理孕母合法化-等待生命的轉捩點〉,《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29-31。
陳昭姿,2002,《神啊!為什麼不給我一個孩子?-陳昭姿挑戰不孕命運》,台北:原水出版社。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Amy Gutmann and Dennis Thompson原著,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敦源,2000,〈領導在憲政選擇過程中的穩定功能:從理性選擇制度論比較西班牙(1975-1978)與台灣(1988-1996)經驗〉,《政治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陳愛娥,1999,〈代議民主體制是民主原則的不完美形式?-加強、補充代議民主體制的可能途徑〉,《警大法學論集》,第4期,頁17-47。
陳慧雯,1999,〈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管制模式之法律政策分析:以代理孕母之管制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陽佳君,2003,〈論代理孕母所生子女之法律地位〉,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 靖,1999,〈理想與現實:地方政府網路公共論壇與民主行政之實現〉,《民主行政與政府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黃東益,2000,〈審慎思辯民調—研究方法的探討與可行性評估〉,《民意研究季刊》,第211期,頁123-143。
黃東益,2002,〈審慎思辯、政治資訊與政策偏好的轉變:美國全國性及地方性審慎思辯意見調查結果的探討〉,《政治學的發展:新議題與新挑戰》,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頁91-121。
黃東益,2003a,〈公共商議與地方政策參與-四種民主商議機制探討〉,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主辦,第二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論文。
黃東益,2003b,〈審慎思辯民調「全民健保公民論壇」評估報告〉,行政院二代健保規劃小組技術報告,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計畫。
黃東益,2003c。〈審慎思辯、議題資訊與政策偏好形成--核四議題意見調查結果的初探〉,《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4期,頁65–87。
黃東益,2006,〈商議式民主理論的建構與制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黃東益,2007,〈民主審議與公共政策的連結:初探公民會議的政策影響〉,《第一屆法律與政府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黃東益、陳敦源,2004,〈電子化政府與商議式民主之實踐〉,《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4期,頁1-34。
黃東益、陳敦源、陳俊明、蕭乃沂,2004,〈數位時代商議式民主的實驗原型:線上公民顧問團〉,《研考雙月刊》,第28卷第1期,頁81–91。
黃錦堂,2005,《行政組織法論》,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媺綾,2006,〈我國代理孕母政策形成之發展與爭議〉,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蕪,1999,〈對「代理孕母草案」的意見〉,《法務通訊》,第1932期,第5版。
黃曙曜譯,1997,《公共政策:設計與問題解決》,Jong S. Jun原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曾啟瑞 常玉慧,1995,《走過不孕》,台北:時報文化,初版。
游士弘、金玉堂、簡立婷、溫惠勤、王鈴琪,1997,〈人工生殖之醫學與法律〉,《當代醫學》,第24卷,第7期,頁88。
張兆恬,2006,〈從審議民主觀點試論公民投票之程序改革〉,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民,2007,〈由代孕生殖法草案論代孕者之身體自主權〉,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雷文玫,1999,〈兩對父母親的拔河─從父母子女關係之認定看近來代理孕母合法化爭議〉,《月旦法學誌》,第52期,頁46-58。
雷文玫,2004,〈強化我國健保行政決策公民參與的制度設計—二代健保先驅性公民會議的建議方案〉,《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4期,頁57-81。
楊意菁,1998,〈民意調查的理想國-一個深思熟慮民調的探討〉,《民意研究季刊》,第204期,頁63-76。
鄭興弟、胡至沛,2002,〈審慎思辯民調在我國運作模式之研究與方法論問題之探討〉,第4屆「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蔡篤堅,1998,〈代理孕母法規新探---由衛生署長之施政理念談起〉,《應用研究倫理研究通訊》,第7期,頁135-137。
蔡顯鑫,2005,〈死後人工生殖的規範與親子關係〉,《法學叢刊》,第200期,頁123。
廖怡慈,2006,〈生育政策規範的合法正當性研究─女性主義法學的觀點〉,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沅暉,2005,《新興科技發展中的民主與治理》,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賴莉婷,2003,〈政策議題論述中的價值衝突是否無解?我國代理孕母政策議題論述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宗學,2003,〈網際民主與審議民主之實踐:資訊化社會的桃花源村?〉,《資訊社會研究》,第4期,頁87-139。
謝瑞美,1999,〈不孕夫婦的另一種選擇—人工生殖術〉,《藥學雜誌》,第15卷,第2期,頁81。
顏厥安,1995,〈沒有臉龐的權利主體-由法理學檢討生物科技與人工生殖技術〉,《月旦法學雜誌》,第2期,頁13。
顏厥安,1997a,〈自由與倫理-由代理孕母的合法化問題談價值命題的論證〉,《政大法學評論》,第57期,頁237-238。
顏厥安,1997b,〈國家不應該禁止代理孕母的法哲學與憲法學根據〉,《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頁34。
韓保中,2006,〈公民社會觀點之民主行政理論-以Denhardt新公共服務論為主軸〉,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顧忠華,1998,〈民主社會中的個人與社群〉,《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頁19-54。
釋昭慧,1997,〈代理孕母的迷思─貪嗔癡眾生的角力場〉,《應用研究倫理研究通訊》,第4期,頁8-11。

英文部分
Ackerman, Bruce. & Fishkin, James S. 2004. Deliberation Day.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Blackwell Publishing).
Andersen, Ida-Elisabeth & Jager Birgit. 1999. “Scenario Workshops and Consensus Conferences: Towards More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6(5): pp. 331-340.
Aronson, Jane .1993. “Giving Consumers a Say in Policy Development: InfluencingPolicy or Just Being Heard? “ Canadian Public Policy, 19: pp.67-78.
Barber, Benjamin.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ohman, James. 1996. Public Deliberation: Pluralism, Complexity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MA: MIT Press.
Bohman, J.& Rehg, W. 1997. Deliberative Democracy: Essays on Reason and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Cohen, Joshua.1997. “Deliberation and Democracy Legitimacy.” in J. Bohman and W. Rehg(ed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Cohen, Joshua.1998. “Democracy and liberty.” in J. Elster (e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p. 185-23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oper,Terry L,Thomas Bryer and Jack W. Meek.2006. “Citizen-Centered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 pp.76-88.
Dahl, R.1999. On democra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eLeon, P.1992.“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Policy Sciences.”Public AdministrationReview ,52(2): pp.125~129.
DeLeon, P. 1995.“Democratic Values and the Policy Sciences.”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39(4): pp.886~905.
Denhardt,Robert B. and Janet Vinzant Denhardt .2000.”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60, No.6,pp.549-559.
Denhardt,Robert B. and Janet Vinzant Denhardt .2003.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Steering . New York: M.E. Sharpe.
Downs, Anthony.1957.An Economic Ther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Harper & Row.
Dryzek, P.1989.“Policy Science and Democracy”Polity,12(1): pp.97-118.
Dryzek, J.S.1990.Discursive Democracy : Politics, Policy, and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ryzek, J.S.2000.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eyond: Liberals, Critics,Contest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Durning, Dan. 1993. “Participatory PolicyAnalysis in a Social Service Agency: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 Management. 12: pp.231-57.
Elster, J.1998. Deliberative Democracy.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emia, Joseph. 1996. 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 New Directions for Democratic Refor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scher, F. 2003. Reframing Public Policy: Discursive Politics and Deliberative Practices. U. K. London: Oxford.
Fishkin,James S.,1991.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Democratic Reform.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shkin, James S.1995. The Voice of the People,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Fishkin, James S & Laslett, P.2003. Debat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Mass.: Blackwell.
Fishkin,James S and Robert Luskin.1999. “Bringing Deliberation to the Democratic Dialogue.” In Max McCombs(ed.), A Poll With a Human Face:The National Issues Convention Experiment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Mahwah,N.J.:
Lawrence E. Erlbaum Associates.
Fishkin, James S & Rober Luskin .1999. “Bringing Debating Participatory PolicyAnalysis in a Social Service Agency: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 Management. 12: pp.231-57.
Guttmann, Amy & Dennis Thompson.1996. Democracy and Disagreement.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 Press.
Gutmann,Amy and Dennis Thompson,2003.”Deliberative Democracy Beyond
Process”Debating Deliberative Democracy .London:Blackwell Publishing.
Guttmann, Amy & Dennis Thompson .2004. Wh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 Press.
Habermas, Jürgen.1998. Between Facts and Norms:Contributions on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translated by W. Rehg. Cambridge, MA:MIT Press.
Leiblum, S. R. 1997. Infertility : Psychological Issues and Counseling Strategies, N. Y. : John Wiley & Sons, Inc.
Lijphart,Arend.1993.Democracies: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New York:Yale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Arend.1997. “Unequal Participation:Democracy’s Unresolved Dilemma Presidential Addres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96.”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1(1):pp.1-14.
MacLennan,Carol.1997.“The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in Levine,Marc V. et al,The State and Democracy:Revitalizing America’s Government.London:Routledge Press.
Peters,B.Guy.1996. The Future of Governing: Four Emerging Models.Kansa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Rosenbloom & Kravchuk.2002.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Management,Politics,andLaw in thePublic Sector.Boston,MA.:McGrawHill.
Scott-Ladd, Brenda and Verena Marshall.2004.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a Matter of Context.”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Vol.25,No.7/8,pp.646-662.
Utian,W. H. et al. 1985.“Sucessful Pregnancy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from an Infertile Woman to a Surrogat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13: pp.1351-1352.
Vigoda,Eran.2000. “Internal Politic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s.”PublicPersonnel Management.Vol.29,No.2,pp.185-210.
Waldo, Dwight.1952.“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Democracy Administr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46(1): pp.81~103.
Waldo, Dwight.1984.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
Wamsley,G,R.Bacher,C.Goodsell,P.Kronenberg,J.Rohr,C.Stivers,O.White and J.Wolf.1990.Refound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London:Sage Publications.
Weihrich, H.1982.“ The SWOT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15(2): p.60.
Young, Iris M.2000,Inclusion and Democrac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網站與網路資源
丹麥科技委員會
http://www.tekno.dk/subpage.php3?page=forside.php3
TSD 科技民主與社會
http://tsd.social.ntu.edu.tw/
美國SMI(Surrogate Mothers, Inc.)代理孕母公司
http://www.surrogatemothers.com/expense.html
李茂盛婦產科-試管嬰兒臺灣資訊網
http://www.ivftaiwan.com/about/sterile_definitions.asp
高雄榮總不孕症中心
http://www.vghks.gov.tw/art/knowledge-causes.htm
長庚醫院台北院區生殖醫學中心
http://www.cgmh.com.tw
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綺華、李佳玲、許家玲、廖怡貞,1998,〈徵求子宮,待遇從優-代理孕母法律問題初探〉,《法律學刊》,第26期,頁31-63。
2. 杜基祥,1999,〈不孕症之研究及治驗一則〉,《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頁167。
3. 林水波,2004,〈制度移植的策略性評估-以公投法為例〉,《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1期,頁49-80。
4. 林水波、石振國,1999,〈以直接民主改革間接民主的論述與評估〉,《立法院院聞月刊》,第27卷第3期,頁33-44。
5. 林祐聖,2007,〈我們沒有台上台下之分-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中的專家與常民關係〉,《臺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3期:頁1–32。
6. 林國明、陳東升,2003,〈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驗〉,《臺灣社會學》,第6期,頁61-118。
7. 吳嘉苓,2003,(臺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1950-2000),《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5期,頁1-67。
8. 郭秋永,1999,〈強勢民主:新時代的政策參與〉,《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頁63-93。
9. 許世雨,2001,〈公共選擇理論反思:「理性」與「自利」之迷思〉,《人事月刊》,第33 卷第1 期,頁17-26。
10. 許國賢,2000,〈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頁61-92。
11. 陳妙芬,1999,(浮濫的平等?─談代理孕母的法理問題),《月旦法學誌》,第52期,頁31-40。
12. 陳佳惠,1999,〈現代夫婦的夢魘-不孕症〉,《藥學雜誌》,第15卷,第2期,第23頁 。
13. 陳俊宏,1998,〈永續發展與民主:審議式民主理論初探〉,《東吳政治學報》,第9期,頁85-122。
14. 陳俊宏,1999,〈鄰避(NIMBY)症候群,專家政治與民主審議〉,《東吳政治學報》,第10期,頁97-132。
15. 陳昭姿,1999,〈翹首期盼代理孕母合法化-等待生命的轉捩點〉,《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