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8: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宣佑
研究生(外文):Hsuan-Yu Hsu
論文名稱:我國產銷履歷制度規劃與執行面探討:以風險社會理論為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The Agriculture and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in Taiw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Society Theory
指導教授:周桂田周桂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ei-Tien C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風險社會貝克食品安全產銷履歷農業結構信任
外文關鍵詞:Risk SocietyBeckFood safetyAgriculture and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Trus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8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信心及農產品銷售常造成重大打擊,由於我國食品追溯系統尚未完全實施,食品風險事件發生後,常因而無從追究源頭,找出風險製造者,因此對農產品市場形成重大打擊。本研究從產銷履歷制度概念的理論基礎,風險社會理論重要概念架構出發,分析我國近年來媒體揭露之重大食品風險事件;並探究履歷制度的根源,歐洲狂牛症疫情與基因食品爭議,歸納概念上食品風險治理與產銷履歷制度之概念根源。
在應然面方面,現代農業與食品生產方式由於常涉及高度科學不確定性之風險爭議,必須透過強化風險治理及風險溝通機制,以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並同時強化農作物生產的風險控管,以保障守法農民;此外,產銷履歷制度於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情況下,若不推行產銷履歷制度將使我國農產品出口形成阻礙,因此我國亟需產銷履歷制度的施行。其次,在實然面方面,本研究訪談消費者、小農及政府官員之後,顯示產銷履歷制度若能貫徹實施,對消費信心、食品風險治理有一定成效,然而履歷制度對於我國以小農、一公頃以下小型耕地為主的農業型態,具有社會結構面的限制,形成無法達到導入制度之生產規模的推行困難。再者,由於履歷制度必須投入資訊設備的投資,若銷售售價未提升,或產銷結構並未因此更加平衡,將連帶影響農業生產者的制度參與意願;而生產成本增加所造成的糧食價格上升,對於消費者購買意願亦構成影響。
建議履歷制度能以非大宗作物做為先行實施對象,建構充足配套措施之後,再逐步推廣到其他糧食大宗作物,以避免糧價進一步推升,並針對農地整合、導入高素質年輕農業生產者方得以解決我國農業結構面問題。
The recent incidence of food safety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consumers’ confidence toward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ue to the imperfective Agriculture and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TAFT) in Taiwan, it is difficult to track down the origi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reveal the problems of TAFT and current policies on food safety in Taiwan. I analyzed several cases that revealed the problems of food safety in Taiwan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Risk Theory,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regarding these cases with consumers, individual farmers, and administra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 in food production has raised the uncertainty level of food safety. Hence,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TAFT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many years, so, an imperfective TAFT system will be an obstacle for exporting ou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these countries. Furthermore, the interviews reveal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FT will definitely raise the consumers’ confidence level towa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Moreover, it will facilitate the progres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aiwan.
Therefore, I suggest that we should employ TAFT to agricultural goods with limited or small quantity of production first. Once a complete system has been set up, we will be able to expand such system to goods with large production. This will prevent further raise in food price and it will solv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e.g. the involvement of younger generation in the industry, the conjunction of farming fields…etc.) as well.
目次
第一章、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5
第二節 文獻回顧............................................. 7
一、產銷履歷制度的一般性介紹...............................8
二、以經濟利益為考量觀點的研究.............................9
三、實施經驗的分析與檢討..................................10
四、以單一農產品做為產銷履歷制度適用的研究................12
第三節 研究觀點、方法及架構..................................14
一、研究觀點:風險社會理論.................................14
二、研究方法............................................. 28
三、研究架構與流程........................................3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2
第五節 章節安排.............................................34
第二章、現代食品的跨境與在地風險問題......................37
第一節 從食品安全事件看風險特徵.............................37
一、農業..................................................37
二、漁業..................................................40
三、畜牧業................................................43
四、小結:全球跨境風險與資本主義生產典範批判..............45
第二節 從食品生產流程區分風險特質...........................47
一、生產流程的風險........................................47
二、不確定性的風險........................................51
第三章、產銷履歷制度的興起及我國推動目標與策略............61
第一節 狂牛症事件與食品追溯制度.............................61
一、事件的發生與處理過程..................................61
二、風險在官僚知識壟斷及科學不確定性中產生................64
三、全球化下跨境式風險治理問題............................67
四、食品追溯制度的興起....................................68
五、小結:產銷履歷源自於狂牛症的蔓延.......................70
第二節 基因食品爭議與風險資訊揭露...........................72
一、基因食品的優點與目前的發展............................72
二、基因食品以及科學不確定性..............................73
三、信任原則以及歐洲食品安全社會運動......................77
四、生物安全議定書與風險標示及揭露制度....................78
五、小結:風險資訊揭露緣起於基因食品的爭議.................80
第三節 世界各國實施產銷履歷的現況...........................83
一、歐盟..................................................84
二、日本..................................................85
三、美國..................................................88
四、英國..................................................89
第四節 我國實施產銷履歷的目標與策略.........................91
一、實施目標..............................................91
二、實施策略..............................................92

第四章、科學不確定性與信任結構斷裂下的食品風險治理機制....98
第一節 有機風潮的興起與啟示.................................98
一、有機、生態及食品安全風潮的興起.........................98
二、有機社群信任基礎建立於傳統式的面對面信任結構.........100
三、小結:有機產業的啟示..................................103
第二節 資訊揭露對消弭不確定性的風險溝通效果................104
一、從基因食品看科學不確定性.............................104
二、資訊揭露對不確定性的消弭............................ 106
三、小結:資訊揭露可消弭不確定性......................... 109
第三節 制度信任問題與標準值的多元觀點...................110
一、政策執行與政策持續性的信任斷裂.......................110
二、科學標準值呈現出不同於政府立場的多元觀點.............114
第四節 信任斷裂與制度公信力:認驗證機制的建立..............116
一、消費者對於制度公信力的不信任.........................116
二、政府角色的中立化修正與認驗證機構的建立...............118
三、確立政府與認證機制的中立角色需墊基於完備的法規制度...123
四、小結:制度公信力建立於驗證制度的中立性與精確性.......126
第五章、產銷履歷制度在我國農業社會結構的執行面問題分析...128
第一節 農民勞力剝削以及產銷失衡問題........................128
一、農民低收入與導入制度成本的矛盾.......................128
二、「食品安全」與「產銷失衡」之間的期望落差................129
三、小結:履歷制度需考量在地社會結構設計配套措施..........135
第二節 小農多數及農地零碎的高齡化農村結構..................136
一、生產規模小、種類多樣化對制度推行的困難................136
二、高齡化農村勞力結構對於制度施行的障礙.................139
三、小結:農地規模小是制度推廣的主要障礙..................140
第三節 對於農業結構面問題的因應之道........................141
一、以產銷班方式整合、解決農地零碎問題....................141
二、提升農產品價格與降低制度成本的問題...................145
三、小結:制度推廣需徹底進行農業結構面的改革..............148
第六章、本文結論....................................... 150
一、風險理論的啟發與現行推動策略的批判...................150
二、建立透明公開的風險溝通網絡與平台.....................154
三、進行農業結構的改革...................................155
四、後記:對於產銷履歷制度的批判與疑慮....................157
附件................................................... 159
參考文獻............................................... 162
一、中文
(一)專書
王武發編譯,德,烏爾里西 貝克著
2005,〈從工業社會到風險社會:關於人類生存、社會結構和生態啟蒙等問題的思考〉,收錄於《全球化與風險社會》,薛曉源、周戰超主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田禾譯,紀登斯著
2000,《現代性的後果》,中國北京:三聯書局。
安部司,陳玉華譯
2007,《恐怖的食品添加物》,台北:世潮。
吳明敏
2004,《走出台灣農業的新路》,台北:晨星。
汪浩譯,周桂田校對,德,烏爾里西 貝克著
2003,《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巨流出版社。
周紅云編譯,安東尼•記登斯著
〈失控的世界:風險社會的肇始〉,收錄於《全球化與風險社會》,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桂田
2001,〈科學風險〉,收錄於,顧忠華主編《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台北市:巨流。
徐元玲、孟毓煥、徐玲等翻譯,哈里•奧特來 著
2005,〈公眾的智慧,專家的誤差:風險的語境理論〉,收錄於,《風險的社會理論學說》,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
路國林編譯,烏爾里西•貝克、威廉姆斯著
2004,《自由與資本主義-與社會學大師貝克對談》,台北:先覺。
陳其邁譯,紀登斯著
2001,《失控的世界》,台北市:時報文化。
楊玉齡譯,Belinda Martineau著
2002,《蕃茄一號》,台北市:遠流。
路國林編譯,烏爾里西•貝克、威廉姆斯著
2005,〈關於風險社會的對話〉,收錄於《全球化與風險社會》,薛曉源、周戰超主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路國林譯,烏爾里希•貝克與約翰內斯•威爾姆斯著
2004,《自由與資本主義-與社會學大師貝克對談》,台北:先覺。
趙文書譯,貝克、紀登斯、拉什著
2001,〈生活在後傳統社會〉,收錄於《自發性現代化》,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蔡承志譯,Charles Perrow著
2001,《當科技變成災難》,台北市:城邦文化。
薛曉源、劉國良
2005,〈全球風險社會:現在與未來: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風險社會理論創始人烏爾里希•貝克教授訪談錄〉,《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中國北京,第1期。
蘇遠志
2000,《基因食品面面觀》,台北市:元氣齋。
顧忠華
2001,《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台北市:巨流。
(二)期刊
丁彥伶
2006,〈天天食蔬果,吃進多少毒〉,《常春月刊》,11月號。
牛惠之
2003,〈生物科技之風險議題之省思-兼論GMO與基因治療之科技風險管理與規範體系〉,《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5卷1期。
2005,〈管理基因改造產品之規範模式與制度設計〉,《農科新世紀》。
王旭昌
2005,〈養豬產生產履歷制度建立之介紹〉,《飼料工業》。
王明來
2004,〈消費者對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問題關切原因之探討〉,《畜牧半月刊》,72卷11期。
2005,〈歐盟基因改造產品之發展政策與管理法規〉,《國際農業科技新知》。
王聞淨
2007,〈農產品驗證機構管理辦法草案總說明〉,《農政與民情》,181期。
史安
2002,〈普利子疾病的新進展:談談狂牛症(一)〉,《中國畜牧雜誌》,34卷(02)第3期。
白裕彬
2005,〈狂牛症與核電廠〉,《新新聞》,958期。
吳雪鴻
2004,〈臺灣禽肉銷日品質獲肯定生產履歷追蹤系統宜速建置〉,《貿協商情周報》,126卷。
吳寶芬
2005,〈推動芒果外銷追溯系統〉,《農政與農情》,10月號。
宋華聰
2001,〈當前我國對牛海綿狀腦並入侵之防範措施〉,《農政與民情》,5月號。
李崇僖
2006,〈各國對基因改造產品之管理法規與政策比較〉,《科技發展政策報導》。
李淵百
2005,〈法國的紅標雞-成功的農產品履歷制度〉,《國際農業科技新知》,第27期。
沈維明
2005,〈稻米生產履歷制度之發展〉,《農業世界雜誌》,265期。
周桂田
2000,〈生物科技產業與社會風險—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台灣社會研究》。
2001,〈科學風險〉,收錄於《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顧忠華主編,台北市:巨流。
2002,〈基因科技的全球化與在地社會風險〉,《科學發展》,354期。
2004,〈獨大的科學理性與隱沒(默)的社會理性之「對話」-在地公眾、科學專家與國家的風險文化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
林宜靜譯
2001,〈狂牛症引發全球貿易大戰〉,《商業週刊》,692卷。
林貞
2006,〈農會不做,要等何時?從生產履歷的推動談農會在資訊連結上的角色〉,《農訓》,3月號。
侯惠茹
2006,〈用銀川米寫米寫歷史-農產品生產履歷首次發表〉,《豐年》,第54卷第23期。
南方朔
2001,〈狂牛症恐慌迅速蔓延,全球風險社會逐漸成形〉,《新新聞》,728期。
施宗偉
〈基因改造生物議題:標示與消費者的選擇〉,《生物產業》,Vol. 17 No.3(2006)。
柯欣瑋
2005,〈日本海洋牧場實施生產履歷制度之情形〉,《國際漁業資訊》,第155期。
柳建龍
2006,〈肉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技術架構〉,深圳:《肉類研究》9期。
胡忠一
2005,〈日本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概況〉,《中國畜牧雜誌》,第37卷7-11期。
2005,〈日本實施食品產銷履歷制度與我國推動示範計畫辦理現況〉,《農政與農情》,4月號。
徐源泰、方國運
2000,〈生物安全議定書與其影響〉,《生物產業》,No.4(2000)。
徐鳳美
2005,〈生產履歷表,要打開水產品市場大門〉,《網路通訊雜誌》,10月號。
馬漢武、王善霞
2006,〈食品安全環境下的肉類食品可追溯系統的構建〉,北京:《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06,〈食品安全環境下的肉類食品可追溯系統的構建〉,鎮江:《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6卷11期。
高永謀
2006,〈「惘惘」或是「威脅」:基改生物之爭議與其歷史〉,《當代》,230期。
高旅
2005,〈畜產品安全的可追溯性監控〉,北京:《動物保健》,第5期。
高源豐
2005,〈日本開發牛乳產銷履歷制度之探討〉,《酪農天地》,第70期。
2005,〈你知道食品履歷嗎?可看到產地到餐桌的全貌〉,《鄉間小路》,11月號。
張正明、楊劍東、冉繁華
2006,〈建立水產品之生產履歷〉,《食品工業》,4月號。
張有擇
2005,〈小農也能博外洋-斗南鎮農會推動產銷履歷階段性成果〉,《農訓雜誌》,8月號。
張靜文
2004,〈制訂我國基因改造食品管理規範之研議〉,《台灣金融經濟月刊》,40卷2期。
許家偉
2006,〈狂牛症源自於人類:英國與印度學者攻防戰〉,《科學月刊》,37卷4期。
許輔
2004,〈借鏡日本食品產銷履歷制度〉,《農政與農情》,10月號。
2005,〈從開放水果輸中,看我國生產履歷與食品追溯體系的重要性〉,《農業世界雜誌》,265期。
郭慶老
2005,〈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推動貝類生產履歷追蹤系統之指導方針〉,《漁業推廣》,第225期。
陳正和
2001,〈狂牛症的引發原因、影響層面和有效管制之道〉,《雜糧與畜產》,332卷。
陳昭��
2006〈2005年基因改造作物最新研究〉,《烘焙工業》,125期。
陳祈睿
2007,〈新農業運動—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農政與民情》,179期。
2007,〈農產品驗證標章正式啟動 安全農業邁入新紀元〉,《農政與民情》,181期。
陳樹功
2002,〈國內基因食品改造之標示及管理〉,《雜糧與畜產》,頁14。
喬娟、韓楊、李秉龍
2007,〈中國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與限制因素分析〉,北京:《中國畜牧雜誌》,43卷6期。
黃培訓
2004,〈日本食品生產履歷制度對台灣的啟示〉,《農政與農情》,7月號。
黃惠如
2004,〈怎麼吃,才安心〉,《康健雜誌》64期。
葉執東
2004,〈建構台灣農產品生產履歷資訊系統〉,《農政與民情》,149期。
路巧雲
2004,〈從田間到餐桌,生產履歷讓您吃得更安心〉,《美食天下》,12月號。
農委會
2008,〈產銷履歷驗證機構作業要點簡介〉,《農政與民情》,187期。
廖安定、魏碧珠
2006,〈推動農業經營企業化,建立農業中衛體系之思維及作法〉,《農政與民情》,174期。
劉俐、張宇峰
2007,〈我國食用農產品供應鏈優化與控制關鍵因素分析〉,北京:《物流技術》第26卷第5期。
劉凱翔、郭華仁
2007,〈歐盟有機農業法新草案的內涵〉,《農政與民情》,176期。
劉麗飛
2001,〈基因改造作物安全嗎?〉,《國際農業科技新知》,頁5。
2003,〈永續作物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未來〉,《中華傳統獸醫協會會刊》,7卷1期。
潘子明
2006,〈基因改造食品二十問〉,《生物產業》,Vol. 17 No. 3,頁217。
滕淑芬
2005,〈為外銷做保證-生產履歷制度〉,《光華月刊(中英文國內版)》,6月號。
謝和霖
2003,〈基因改造食品與強制標示〉,《看守台灣》,5卷1期。
羅文傑、許燿東、林健群
1998,〈庫賈氏病〉,《國防醫學》,卷26。
蘇嘉全
2006,〈「新農業運動」發表會蘇主任委員嘉全致詞〉,《農政與民情》,169期。
2006,〈新農業運動-台灣農業亮起來〉,《農政與民情》,169期。
蘇遠志
2001,〈國際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制度的發展趨勢(下)〉,《農業世界雜誌》。
(三)論文
溫師翰
2005,《網路服務見至射頻識別相容的海鱺產銷履歷系統》,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詹正中
2006,《台灣畜產品導入生產履歷制度之研究-以豬隻生產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
蕭元魁
2006,《採行生產履歷措施對台灣芒果產業之影響評估》,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久隆
2004,《台灣豬肉流通構造下衛生安全管制電子化之研究》,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 。
羅倩薇
2006,《產銷履歷系統在水產養殖應用之初探-以海鱺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四)政府文件及學術研討會文章
周桂田
2003/11/29,〈全球在地化風險下之風險溝通與風險評估—以SARS為case分析〉,宣讀於 2003 年台灣社會學年會,台北:政治大學。
林俊臣、徐阿里、傅瀅濱
〈日本為防範狂牛病對飼料中動物性蛋白質所進行之檢驗、監控及管制措施〉,出國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胡忠一
2005,〈考察日本安全農業實施策略極具體作法〉,出國報告,行政院農委會。
張和中、陳家猷
2004/12,〈英國處理狂牛症之經驗與現況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三年度自行研究計畫。
張國慧
〈赴英國參加家畜普里昂疾病國際研討會〉,出國報告,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
黃玉瓊、蔡右任、陳隆鐘
2006/9/4,〈日本安全農業-茶葉安全產銷體系之建構〉,出國報告,農委會農糧署。
(五)報紙
2003.05.08,〈從SARS 風暴看台灣的風險管理〉,《臺灣新聞報》。
2001/02/28,「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現代的弔詭」,中央日報。
2003/06/25,「布希:歐洲打壓基因食品,以戰勝飢荒為名,促銷美生物科技」,蘋果日報。
2003/11/01,「毒豬肉大量流入市面,含傷腎磺胺劑標準150倍」,蘋果日報。
2003/11/01,「美禁致癌藥在台濫用」,蘋果日報。
2004/04/12,「黑心山渣,吃出玻璃碎片」,蘋果日報。
2004/05/13,「38萬噸毒蔬菜流入市面」,蘋果日報。
2004/05/25,「硫磺洗鳳爪,製成毒鳳爪,摻過量防腐劑保鮮,銷往廣州餐廳」,蘋果日報。
2004/06/07,「椰果沒椰味,雙氧水漂白,黑心場蚊蠅四處飛,成品銷往內地製果凍」,蘋果日報。
2004/06/10,「廣海鹹魚進農藥防蚊蟲,每天賣掉千斤魚貨,蒼蠅飛過都被毒死」,蘋果日報。
2004/11/25,「16項農產品有身分證產銷履歷制將追上日本」,民生報。
2004/12/22,「驗出蛾幼蟲,我禁美蘋果,千箱銷毀或退運,零售價將漲3成」,蘋果日報。
2005/02/03,「大陸致癌蜜餞竄金門」,蘋果日報,。
2005/03/30,「業者用巨毒殺狗餵大閘蟹」,蘋果日報。
2005/08/26,「人蔘、丹蔘、田七83%致癌,農藥殘流嚴重恐損生殖系統」,蘋果日報。
2005/09/16,「問題石斑,台南、屏東都驗出」,聯合報,A3版。
2005/09/17,「石斑停售下週四再上市,漁業署孔雀石綠列教材,業者批誤導」,蘋果日報。
2005/09/17,「含農藥新東洋茶葉下架,月餅也有防腐劑損肝腎」,蘋果日報。
2005/10/08/,「美國蘋果再檢出蠹蛾,我數百億蔬果產業受威脅」,蘋果日報。
2005/11/01,「恐慌無助抗禽流感」,蘋果日報。
2005/12/07,「茼蒿驗出六成農藥殘留,二成六過量,學者建議消費者自測」,蘋果日報。
2006/02/17,「學者估禽流感可殺1.4億人」,蘋果日報。
2006/10/18,「629公斤致癌大閘蟹下肚,衛署遲遲公布,消基會:草菅人命」,蘋果日報。
2006/11/01,「食品管制失敗下的大閘蟹」,蘋果日報。
2006/11/19,「比目魚含毒,港人恐慌,杭州也禁售,疑有流入台灣」,蘋果日報。
2007/01/17,「H5N1日本發威,禽鳥未輸台」,蘋果日報。
2007/01/21,「廣州爆禽流感,數十人隔離」,蘋果日報。
2007/01/28,「兩有機米,暫不下架」,蘋果日報。
2007/05/21,「蠹蟲風波,蘋果七月喊漲」,蘋果日報。
2007/07/19,「離譜,衛署不知瘦肉精禁用」,蘋果日報。
2007/07/30,「本土豬,首度驗出禁藥瘦肉精」,人間福報。
2007/08/03,「新屋鵝場,驗出首宗瘦肉精」,人間福報。
2007/08/05,「應報口蹄疫家畜歐盟禁銷」,蘋果日報。
2007/08/14,「芭里島禽流感2死」,蘋果日報。
2007/08/15,「這種食品安全把關真可惡」,蘋果日報。
2007/08/15,「瘦肉精突解禁,疑美施壓」,蘋果日報。
2007/08/16,「農委會衛生署遭批罔顧安全,諮詢專家皆不贊成,仍解禁瘦肉精」,蘋果日報。
2007/08/20,「瘦肉精一國兩制挨批,農政單位互踢皮球」, PChome新聞。
2007/08/21,「政院:瘦肉精未理解前,不作改變」,人間福報。
2007/08/21,「瘦肉精政策搖擺,緩公告」,蘋果日報。
2007/08/22,「衛署淋豬屎,允進瘦肉精」,蘋果日報。
2007/08/24,「芭里島再傳禽流感奪命」,蘋果日報。
2007/09/02,「國產鱒魚含超高致癌物,20尾已被吃下肚,民眾:乾脆吃素比較安心」,蘋果日報。
2007/09/10,「中國冷凍蝦驗出致癌物,衛署禁止進口,白蝦每公斤恐漲60元」,蘋果日報。
2007/09/14,「上游到下游應普查」,蘋果日報。
2007/09/14,「大閘蟹檢驗嚴,梧棲無蟹可賣」,蘋果日報。
2007/09/14,「黑心麵條,混發霉品重製」,蘋果日報。
2007/09/22,「烤肉架,政院揭發中國黑心品」,蘋果日報。
2007/09/29,「本土大閘蟹再驗出禁藥」,蘋果日報。
2007/09/29,「抽檢鱒魚鱸魚,也不合格」,蘋果日報。
2007/09/29,「禽流感可經由母傳胎兒,H5N1病毒擴散體內,循胎盤垂直感染」,蘋果日報。
2007/10/19,「法蘋果藏蠹蛾,禁入台」,蘋果日報。
2007/10/25,「近八成雞鴨農未打流感疫苗」,蘋果日報。
2007/12/18,「農委會:明年產銷履歷產品需佔總產量一成」,中央社新聞。
(五)網站資料
鞏榮泰
〈世界各國農畜產品積極導入產銷履歷之探討〉,財團法人中央處產會網站,http://www.naif.org.tw/livestock/20071042.doc,(下載日97/04/19)。
胡忠一
2006,〈農產品產銷履歷推動現況〉,農業貿易人才訓練班-出口實務班上課講義。http://coa.cpc.org.tw/edu/handout.htm,(下載日97/04/19)。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二、西文
Beck,Ulrich
1992a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M. Ritter, Trans.). London: Sage.
1992b From Industrial Society to the Risk Society:Question of Survival, Social Structure & Ecological Enlightement. from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vol.9. Sage Publishing,London.
Giddens,A.
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Oxford:Polity Press.
G•C•Smith,J.D.Tatum,K.E.Belk,et al.Traceability from a US Perspective[J].Meat Science ,2005,71:178∼179。轉引自馬漢武、王善霞,〈食品安全環境下的肉類食品可追溯系統的構建〉,《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年16卷,4-9頁。
J Rissler & M Mellon
The Ecolofical Risks of Engineered Crops, 27-70(2000 The MIT Press);P O’Mahony, Nature,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 Discourses of Biotechnology, 1-17(1999, Routledge),轉引自牛惠之,民92,〈生物科技之風險議題之省思〉,《東吳法律學報》,19頁。
Mary Douglas & Aaron Wildavsky
1982 Risk and Culture: an Essay on the Selection of Techn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s,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ynne, Brian & Kerstin Dressel
2001 Cultures of Uncertainty – Transboundary Risks and BSE in Europe, in Linnerooth – Bayer & Löfstedt & Sjöstedt (ed.) Transboundary Risk Management, Earthscan, p. 121-15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