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朱汯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汯源主編,中華科技整合研究會合編,2000年9月。
2. 李念祖,司法者的憲法,五南,2001年1月。
3.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08年9月。
4. 李念祖編著,案例憲法II(下)人權保障的程序,三民,2008年1月。
5. 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元照,1999年11月。
6.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2003年4月。
7. 法治斌,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正典,2003年6月。
8.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2005年9月。
9.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三民,1993年8月。
10.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三民,1993年8月。
11.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元照,2003年。
12. 林超駿,超越繼受的憲法學,元照,2006年8月。
13. 周志宏、許志雄、陳銘祥、蔡宗珍、蔡茂寅,現代憲法論,元照,2008年10月。
14. 胡佛,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三民,1998年7月。
15. 翁岳生,法治國的行政與司法,元照,1994年。
16.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家行政,元照,2007年1月。
17.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一),元照,2006年8月。
18.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二),元照,2007年1月。
19.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元照,1990年。
20.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自版,2001年9月。
21. 陳新民,法治國家原則之檢驗,元照,2007年7月。
22. 陳慈陽,憲政體制與法治國家—憲法學基礎理論四,翰蘆,2007年3月。
23. 程明修,國家法講義(一)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新學林,2006年10月。
24. 張君勱,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台灣商務,1971年。
25.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卷一),元照,2005年4月。
26.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自版,2003年。
27. 黃維幸,務實主義的憲法,新學林,2008年10月。
28. 黃俊杰,國家緊急權之歷史經驗,傳文文化,1997年7月。
29. 黃俊杰,言論免責權,傳文文化,1998年12月。
30. 黃俊杰,法治國家之國家緊急權,元照,2001年3月。
31. 黃錦堂,行政組織法論,翰蘆出版,2005年5月。
32. 董翔飛,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自版,1994年9月。
33. 葉俊榮,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元照,2003年2月。
34. 葉俊榮主編,法治的開拓與傳承翁岳生教授的公法世界,元照,2009年1月。
35. 楊智傑,總統不該做的7件事,達人館,2006年9月。
36. 劉嘉甯,法國憲政共治之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37.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法學續論,三民,1999年。
38. 薩孟武,政治學,三民,1996年。
39. 繆全及編,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國使館印行,1989年6月。
40. 蕭文生,國家法(I)國家組織篇,元照,2008年6月。
41.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印,世界各國憲法大全,第四冊,1996年。
(二)譯書
1. 阿部照哉等編著,周宗憲譯,許志雄審訂,憲法(上)—總論篇、統治機關篇,元照,2004年12月。
2.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月旦,1995年11月。
3. 蔡墩銘譯,德日刑事訴訟法,五南,1993年7月。
4. 司法院編印,美國聯邦為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IV),司法院,2003年9月。
5. 司法院編印,美國聯邦為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V),司法院,2005年12月。
(三)專書論文
1. 李念祖,「憲政發展中我國總統權力的演變」,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高朗、隨杜卿主編,韋伯文化,2002年7月。
2. 李建良,「面對中華民國憲法—思索台灣憲改之路」,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3月。
3. 李俊俋,「國會人事同意權之探究」,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07年9月。
4.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建構雙重基準之研究」,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正典,2003年6月。
5. 吳東野,「德國聯邦總統的權力與角色」,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高朗、隨杜卿主編,韋伯文化,2002年7月。
6. 林子儀,「憲政體制與機關爭議之釋憲方法論憲政體制問題釋憲方法之應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權力分立案件之解釋方法」,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2002年9月。
7. 林明昕,「憲政改革基本原則的幾點思考」,主權、憲法與台灣的未來,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元照,2006年1月。
8. 林超駿,「如何繼受美國憲法上之憲法解釋理論,以強化大法官釋憲功能」,憲法解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中央研究院社科所,2002年9月。
9. 陳淳文,「中央政府體制改革的迷思與展望」,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3月。
10. 徐正戎,「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新探」,當代公法新論(上),元照,2002年7月。
11. 黃錦堂,「論當前的行憲政策與憲法解釋」,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3月。
12. 程明修,「論總統之刑事豁免權」,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07年9月。
13. 葉俊榮,「從全球憲法變遷的趨勢看台灣憲政改造的定位」,行政院研考會主編,憲政方向盤,2006年4月。
14. 廖達琪、許家豪,「總統擴權現象的探討」,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高朗、隨杜卿主編,韋伯文化,2002年7月。
15. 廖元豪,「論立法院調查權的界限與範圍」,陳榮傳主編,國會調查權的理論與實踐,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2006年7月。
16. 蔡志方,「資訊不公開—我國國防機密法制之研究」,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2004年5月。
17. 蔡宗珍,「從總統的憲政角色看我國憲政體制改革之選擇」,葉俊榮、張文貞主編,新興民主的憲政改革,元照,2008年7月。
18. 蔡宗珍,「關於威瑪憲法的幾點思考」,當代公法新論(上),元照,2002年7月。
19. 蘇永欽,「總統的選擇」,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高朗、隨杜卿主編,韋伯文化,2002年7月。
(四)期刊
1. 王思為,「總統之刑事豁免權與司法優遇原則—從法國經驗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40期,2007年1月。2. 石之瑜,「總統權力的文化意涵」,理論與政策,15卷4期,2001年12月。3. 汪平雲,「國務機要費案違憲的核心問題」,臺灣國際研究季刊,2007年3月。4. 汪平雲,「維持總統憲政地位與司法公信力的關鍵時刻」,新世紀智庫論壇,2006年12月。5. 李復甸,「司法正義與民主政治」,台灣民主季刊,4卷3期,2007年9月。
6. 李惠宗,「立法院行使調查權應有的法制設計—從釋字五八五號解釋出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8期,2006年1月。
7. 李惠宗,「總統刑事豁免權及機密特權之研究—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147期,2007年8月。8. 李建良,「論立法裁量之憲法基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47期。9. 李建良,「總統刑事豁免權與國家機密特權釋憲案說明會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8期,2007年9月。
10. 沈有忠,「德國威瑪共和的憲法:一個半總統制的個案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24期,2006年。
11. 林素鳳,「我國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初探」,月旦法學雜誌136期,2006年9月。12. 林昱梅,「總統之罷免與彈劾」,憲政時代,第29卷第1期,2003年7月。13. 林輝煌,「論公務秘密之刑事拒絕供證—比較法之觀點(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2期,2004年9月。
14. 林輝煌,「論公務秘密之刑事拒絕供證—比較法之觀點(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3期,2004年10月。
15. 周志宏,「司法獨立與民主轉型」,台灣民主季刊,4卷3期,2007年9月。
16. 吳志光,「德國國會同意權行使之制度探討」,全國律師,7卷9期,2003年9月。17. 吳志中,「法國憲法之豁免權與國家元首」,臺灣國際研究季刊,3卷1期,2007年3月。18. 施正峰,「罷免╱彈劾總統、行政豁免權、以及國家機密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卷1期,2007年3月。
19. 徐正戎,「左右共治」憲政體制之初探—兼論法、我兩國之比較,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0卷1期,2001年1月。
20. 徐正戎,「閣揆角色的受限或突破—政黨輪替後我國行政院院長與總統互動之研究」,台灣民主,2006年3月。
21. 徐正戎,「總統刑事豁免權釋憲案說明書—從法國相關規定與實務見解談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7期,2007年8月。
22. 徐正戎,「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評釋:一個未定全功的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48期,2007年9月。23. 許志雄,「從比較憲法觀點論『雙首長制』」,月旦法學雜誌,26期,1997年6月。24. 許慶雄,「國家機密與總統豁免權」,臺灣國際研究季刊,3卷1期,2007年3月。25. 許澤天,「總統之刑事豁免權與證人特權—德國法啟示」,月旦法學雜誌,142期,2007年3月。26. 許昭元,「論行政特權—以美國法為借鏡—(上)」,憲政時代,33卷1期,2007年7月。27. 許昭元,「論行政特權—以美國法為借鏡—(下)」,憲政時代,33卷2期,2007年10月。28. 陳英鈐,「民主鞏固與違憲審查—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的困境」,月旦法學雜誌,125期,2005年10月,頁76。29. 陳淳文,「論法國憲法委員會違憲審查決定之拘束力」,憲政時代,28卷4期,2003年3月。30. 陳淳文,「總統的人事權(一)—提名權」,月旦法學教室,12期,2003年10月。31. 陳淳文,「總統的人事權(二)—任命權」,月旦法學教室,15期,2003年12月。32. 陳愛娥,「大法官憲法解釋權之界限—由功能法的觀點出發」,憲政時代,24卷3期,1998年12月。33.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新世紀智庫論壇,16期,2001年12月。34. 陳愛娥,「關於碩士論文寫作的幾點建議」,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年10月。35. 陳愛娥,「繼受法國家中的法比較—以憲法解釋作為觀察對象」,月旦民商法雜誌,4期,2004年6月。36. 陳愛娥,「憲法解釋、立法與普通司法的權限互動: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以司法院大法官的論述方式為檢討重點」,月旦法學教室,148期,2007年9月。37. 陳新民,國會調查權的理論與實踐(二),各國國會調查權發展之經驗與比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9期,2006年2月。
38. 陳耀祥,「論總統彈劾案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之憲政意義」,台灣民主季刊,3卷1期,2006年3月。
39. 黃昭元,「九七修憲後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評估」,台大法學論叢,27期2卷,1998年1月。
40. 黃昭元,「美國總統與國會的權力平衡:分離又分享的伙伴關係」,當代雜誌,161期,2001年1月。41. 黃維幸,「總統刑事豁免權的比較研究—兼評大法官會議第六二七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48期,2007年9月。42. 黃錦堂,「論立法院之預算審議權—評釋字第三九一號解釋並兼論司法院大法官應有功能定位與解釋立場」,台大法學論叢,27期3卷,1998年4月。
43. 黃國昌,「美國法上總統之豁免權與密匿特權」,月旦法學雜誌,140期,2007年1月。44. 湯德宗,「立法裁量之司法審查的憲法依據」,憲政時代,26卷2期,2000年10月。
45. 程明修,「基本權拋棄」,月旦法學教室,35期,2005年9月。46. 程明修,「總統之刑事豁免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7期,2006年10月。
47. 楊雲驊,「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與刑事訴訟程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7期,2007年8月。
48. 詹鎮榮,「總統對『違憲法律』之拒絕公布權?」,月旦法學教室,46期,2006年8月。49. 詹鎮榮,「半總統制下政府雙重信任基礎之維繫與難題—以威瑪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108期,2004年5月。50. 廖元豪,「論立法院調查權的界限與範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與美國經驗的參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8期,2006年1月。
51. 廖元豪,「平等權:第一講 憲法平等權之意義」,月旦法學教室,68期,2008年1月。52. 劉幸義,「總統的『刑事豁免權』並非免除刑事責任」,黑白新聞週刊,109期,1995年11月5日。
53. 劉幸義,「總統應提出釋憲案,法官應避免枉法裁判」,台灣國際研究季刊,3卷1期,2007年3月。
54. 劉文仕、郭豫珍,司法豁免權之理論與實踐,立法院院聞第19卷第12期,第19卷,第20期,1991年。55. 葉俊榮,「憲政的上升或沈淪:六度修憲後的定位與走向」,政大法學評論,69期,2002年3月。56. 鄒念祖,「美國國會彈劾柯林頓總統個案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8卷5期,1999年5月。57. 蔡茂寅,「國務機要費與特別費事件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42期,2007年3月。58. 蕭文生,「總統」,月旦法學教室,29期,2005年3月。
59. 顏厥安,「憲法文本與中央政府體制」,月旦法學雜誌,61期,2006年6月。60. 蘇永欽,再論司法權的分權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二七號解釋程序法上的商榷,月旦法學雜誌,148期,2007年9月。(五)研討會論文
1. 翁岳生,「憲法的維護者—省思與期待」,第六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暨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主辦,2008年1月11日至12日。
2. 陳淳文,「論元首的豁免權與國家機密特權—釋字627號解釋評析」,第六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暨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主辦,2008年1月11日至12日。
(六)學位論文
1. 呂啟元,「國家元首刑事豁免權之研究—兼論釋憲第三百八十八號解釋」,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2. 吳仕騏,「獨立檢察官與獨立檢察制度」,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3. 黃承哲,「中、美總統權力之研究:從政治與社會權力之觀點」,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4. 蔡德倫,「美國法上行政特權之研究—兼論我國法制與實務」,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5. 蘇子喬,法國第五共和與台灣當前憲政體制之比較:動機.結構與結果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七)網路資料
1. 李鴻禧,「憲法第五十二條之憲政真義—兼論國務機要費之訴追—」,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16/today-o2.htm
2. 新臺灣新聞週刊,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2464
3. 宋陳密會報導,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1+112007021600001,00.html
4. 柔性政變報導,
http://www.cdnnews.com.tw/20080606/news/zyxw/733760002008060520304150.htm
5. 席哈克擔任輔助證人報導,
http://china.donga.com/big/srv/service.php3?biid=2007072105438
6. 馬英九將國務機要費相關資料解密,
http://www.taiwanus.net/news/show.php?id=19703
(八)網路搜尋
1. Yahoo新聞,http://tw.news.yahoo.com/
2. 立法院國會資料庫,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3.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4. 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
二、英文文獻
1. Amar, Akhil Reed & Katyal, Neal Kumar: EXECUTIVE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THE NIXON AND CLINTON CASES, 108 HARV. L. REV.701, 708-715, 1995
2. Amar, Akhil Reed: NIXON'S SHADOW, 83 Minn. L. Rev. 1405-1420, May1999.
3. Olson, Keith W., Watergate: The Presidential Scandal that Shook America.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2003)
4. Rozell, Mark J.: EXECUTIVE PRIVILEGE AND THE CLINTON PRESIDENCY: RESTORING BALANCE TO THE DEBATE OVER EXECUTIVE PRIVILEGE: A RESPONSE TO BERGER, 8 Wm. & Mary Bill of Rts. J. 541-582, 2000.
5. Tribe, H. Laurenc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753-783 (3rd ed. Vol. 1,2000).
三、判決
(一)本國
1. 大法官會議解釋
大法官會議解釋第三八八號,司法院(1995.10.27)。
大法官會議解釋第六二七號,司法院(2007.6.15)。
2. 普通法院判決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訴字第5048判決。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93年度重訴字第584判決。
(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
1. United States v. Burr, 25 F. Cas. 187(1807).
2. United States v. Nixon, 418 U.S. 683(1974).
3. United States v. John Mitchell et al., 377 F.Supp. 1327(1974).
4. United States v. Fromme 405 F. Supp. 578(1975)
5. Nixon v. Fitzgerald, 457 U.S. 73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