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18: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佩琪
研究生(外文):Pei-Chi Yang
論文名稱: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Job Stress, Role Conflict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faculties in university
指導教授:柯澍馨柯澍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Hsin K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生活應用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99
中文關鍵詞:大學院校教師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生活品質
外文關鍵詞:University facultyteacher job stressrole conflictquality of lif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8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及生活品質三者之相關性,並期能給予相關機構及人員作為暸解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之參考,進而提升教師之生活品質。
本研究採「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北地區大學院校之全體專任教師,以「分層隨機」的抽樣方式進行取樣調查,正式施測樣本為600份,實得有效樣本422份,有效回收率為70.3%。研究工具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調查表」、「工作壓力量表」、「角色衝突量表」,以及「生活品質量表」等四項。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現況

1. 受試教師中有五成二的教師為女性。
2. 約有四成四的受試教師年齡介於41-50歲。
3. 有三成二的受試教師為副教授。
4. 約有七成六的受試教師已結婚且與配偶同住。
5. 有六成九的受試教師為博士學歷。
6. 約有三成六受試教師任教於國立大學。
7. 全體受試者中,近三成五的教師年資為10-20(含)年。
8. 近六成的受試教師有規劃升等的打算。
9. 全體受試者中,有五成六教師需肩負指導碩、博士班學生之職責。
10. 受試教師中有三成九為專任教師。
11. 受試教師中有五成教師每學期需負責1-3門課程。
12. 受試教師中,有六成三教師目前正在執行各項計畫。
13.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工作壓力」感受為「中等程度」之狀況,其中以「工作負荷」層面之壓力感受最大。
14.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角色衝突」感受略傾向於「中下程度」。
15.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生活品質」感受為「中等程度良好」之狀況,其中以「社會關係範疇」感受最佳。

二、「個人背景因素」對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之差異情形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工作壓力」感受會因「性別」、「年齡」、「職稱」、「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任教學校」、「任教年資」、「規劃升等」、「指導學生」、「擔任職務」、「每學期授課科目數」,以及「目前執行計畫」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女性」、「年輕」、「講師及助理教授」、「未婚」、「碩士」、「私立大學及私立技職院校」、「年資淺」、「有規劃升等」、「無指導學生」、「教師同時兼任導師及行政工作」、「每學期授課科目數4科以上」,以及「目前無執行計畫」教師知覺之「工作壓力」感受較大。

三、「個人背景因素」對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角色衝突」之差異情形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角色衝突」感受會因「性別」、「年齡」、「職稱」、「任教年資」、「規劃升等」、「擔任職務」,以及「目前執行計畫」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女性」、「年輕」、「助理教授」、「年資淺」、「有規劃升等」、「教師同時兼任導師及行政工作」,以及「目前有執行計畫」教師知覺之「角色衝突」感受較大。

四、「個人背景因素」對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生活品質」之差異情形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生活品質」感受會因「性別」、「年齡」、「職稱」、「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任教學校」、「任教年資」、「指導學生」、「規劃升等」、「擔任職務」,以及「目前執行計畫」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其中,「男性」、「年長」、「教授」、「未婚」、「博士」、「國立大學及私立大學」、「年資深」、「有指導學生」、「已升等為教授」、「專任教師」,以及「目前有執行計畫」教師知覺之「生活品質」感受較佳。

五、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

1.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師之「工作壓力」與「角色衝突」間呈「非常強烈之正相關」。
2.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師之「工作壓力」與「整體生活品質」間呈「高程度之負相關」。
3.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師之「角色衝突」與「整體生活品質」間呈「高程度之負相關」。

六、各變項對「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預測力

1. 「專任老師」與「教師兼任導師」等兩個因素能有效地預測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整體「工作壓力」,此兩個變項共可解釋「整體工作壓力」12%的變異量。
2. 「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等三個因素能有效地預測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角色衝突」,此三個變項共可解釋「角色衝突」60%的變異量。
3. 「角色衝突」、「專業知能」、「人際關係」等三個因素能有效地預測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之整體「生活品質」,此三個變項共可解釋「整體生活品質」50%的變異量。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發現及結論,對大學院校教師、學校、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者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期能提供給關心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人士參考。

關鍵字:大學院校教師、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生活品質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role conflict,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Taipei are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commendations will provide for relate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university faculties’ quality of life.

This research used survey method, an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Taipei area. Participants are 600 faculties, valid returned are 422. The instrument of this study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 “Personal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 “Job Stress Scale”, “Role Conflict Scale”,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This research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sample t test,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metho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A. The curr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faculties’ personal background , teacher job stress, role conflict, quality of life:

1. About fifty-two percent participants are females.
2. About forty-four percent participants are 41-50 years old.
3. Abour thirty-two percent participants are Associate Professor.
4. Seventy-six percent participants are married.
5. About sixty-nine percent participants are Doctoral。
6. Thirty-six percent participants teach at public university.
7. About thirty-five participants’ teaching seniorities are 10-20 years.
8. About sixty percent participants plan for academic tenure.
9. About fifty-six percent participants must guide master students or candidates for doctor's degree.
10. About thirty-nine percent participants are full-time.
11. Fifty percent participants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one to three teaching assignments every semester.
12. About sixty-three percent participants implement projects presently.
13. Faculties in Taipei’s University experience medium level job stress. The maximum job stress is comes from work overloaded.
14. Faculties in Taipei’s University experience medium-low level of role conflict.
15. Faculties in Taipei’s University experience medium-good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The item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achieve the best score in the category of quality of life.

B. The difference to university faculties’ job stress in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job stress” and “gender”, “age”, “job title”, “maritial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the school”, “teaching seniorities”, “academic tenure plan”, “students guidance”, “position”, “teacging assignments every semster”, “implement projects”. Faculty members who are female, younger, lecturers and assistant professors, single, master’s degree, private university and private technology-vocational university, entry-level teaching, have no academic tenure plan, don’t guide students, be teacher as a class director and administration, have over four teaching sianments ever semester and don’t implement project” experienced obviously higher level of job stress.

C. The difference to university faculties’ role conflict in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ole conflict” and “gender”, “age”, “teaching seniorities”, “academic tenure plan”, “position”, “implement projects”. Faculty members who are female, younger, assistant professors, single, entry-level teaching, plan for academic tenure, be teacher as a class director and administration and implement projects” experienced obviously higher level of role conflict.

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niversity faculties’ quality of life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gender”, “age”, “job title”, “maritial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the school”, “teaching seniorities”, “academic tenure plan”, “students guidance”, “position”, “implement projects”. Faculty members who are male, older, professors, single, doctoral, public university and private university, experienced-level teaching, plan for academic tenure, guide students, full-time teacher and implement projects” experienced obviously better level of quality of life.

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role conclict and quality of life:

1. There is a very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tress and role conflict.
2. There is a substantial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tress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3. There was a substantial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ole conflict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F. The prediction of universeity faculities’ job stress, role conflict and quality of life:

1. “Full-time teacher” and “teacher as a class director” can predict the entire “job stress” of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Taipei area effectively. These four factors can explain 12%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job stress.
2. “Master’s degree”, “work overloa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can predict the “role conflict” of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Taipei area effectively. These four factors can explain 60%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role conflict.
3. “Role conflic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n predict the entire “quality of life” of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Taipei area effectively. These three factors can explain 50%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quality of lif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the university faculties, schools, government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his study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ose pay attention to university facultues’ job stress, role conflict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University faculty, teacher job stress, role conflict, quality of life
致 謝 辭 ………………………………………………………………. ⅰ
中文摘要 ………………………………………………………………. ⅲ
英文摘要 ………………………………………………………………. ⅶ
內容目錄 ………………………………………………………………. ⅹⅰ
表 目 錄 ………………………………………………………………. ⅹⅳ
圖 目 錄 ………………………………………………………………. xx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05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13
第四節 研究問題 ………………………………………………… 14
第五節 名詞銓釋 …………………………………………………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7
第一節 台灣地區大學院校教師工作之概況 …………………… 17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及其相關研究 …………………………… 24
第三節 角色衝突及其相關研究 ………………………………… 60
第四節 生活品質及其相關研究 ………………………………… 8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0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0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11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11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125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141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46
第七節 研究限制 ………………………………………………… 1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153
第一節 受試者個人背景因素、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現況描述 ..………………………………………….. 154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因素在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差異情形 ..…………………………………………….. 185
第三節 台北地區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關係 ..……………………………………………….. 259
第四節 各變項對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生活品質之預測力….. 265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2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331
第一節 結論 ……………………………………………………… 332
第二節 建議 ……………………………………………………… 358
參考文獻 ………………………………………………………………. 374
一、中文部份 ……………………………………………………… 374
二、西文部份 ……………………………………………………… 391
附錄 …………………………………………………………………… 400
附錄一 工作壓力量表使用同意書 ……………………………… 400
附錄二 角色衝突量表使用同意書 ……………………………… 401
附錄三 生活品質量表使用同意書 ……………………………… 402
附錄四 預試調查問卷 …………………………………………… 403
附錄五 正式調查問卷 …………………………………………… 409
一、中文部分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1992)。教師心理衛生。台北市:心理。
王令宜(2004)。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126,60-72。
王秀慧(1998)。高職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影響與管理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彰化市。
王昱文(1998)。角色衝突、內外控及認知需求對我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之影響-以高雄市警察人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秋絨(1980)。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於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素芸(1992)。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感之探討。教育研究,27,16-32。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瑜欣(1992)。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庚護理學報,2,71-95。
王慧姚(1980)。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靜琳、楊惠如、施燕華、陳月枝、呂桂雲(2007)。職校改制專科後護理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實證護理,3(2),139-148。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碩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田安里、王財尉、楊素圓(2006)。雙新家庭夫妻間有一樣的婚姻滿意度嗎?從夫妻性別角色態度與角色承諾的觀點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9(2),255-280。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汝信主編(1988)。社會科學新辭典。四川重慶:重慶出版社。
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8)。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台北市:行政院。2008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div4all.htm。
何東墀、張瑞芬(1990)。。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5,1-34。
吳佳珍、林秋菊(1997)。生活品質的概念分析。榮總護理,14(1),102-107。
吳宗立、林保豐(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15,193-229。
吳昌雯(2003)。新竹縣國民中學新手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烈 (2004)。終身學習社會中大學院校的角色、挑戰與因應:繼續教育的行政服務取向。載於大學院校繼續教育經營的新思維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域數位科技。
吳政融(2001)。大學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家塏(1982)。都市生活品質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筱雯(2006)。國中已婚女性教師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2),227-244。
呂如分(2005)。中風病患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9(2),152-170。
呂靜慧(2006)。大學院校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勝彰(2002)。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新民(2003)。幼兒教師薪資滿足感、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11,115-126。
李榮珠(2004)。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沈儀方(2003)。國小身心障礙資源單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差異比較。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報,3(1),85-107。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教育心理學報,36(3),201-219。
周元璋(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美君(2001)。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祝瑛(2001)。大學教學評鑑之研究-以政治大學為例,大學教學評量研討會論文集,中原大學。
林月娜、吳明隆(2004)。國小專任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3,52-70。
林水木(2000)。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有洸(1988)。我國大學企業教師價值取向、角色衝突、工作滿足與教師態度及其對企管教育意見之比較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秀靜(1997)。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明珠、林麗華(2005)。體育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角色衝突研究-以台南縣市國民中學為例。嘉南學報,31,444-453。
林昀蓉(2001)。接受居家照護老人主要照顧者之照顧負荷、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金生(2002)。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亭如(2005)。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教師效能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思妙(1995)。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歷程。測驗與輔導,130,2672-2674。
林春鳳(2005)。屏東地區大專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3,166-180。
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台北市:五南。
林純文(1997)。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1,59-101。
林清江(1970)。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107。
林清江(1986)。大學教師的角色。師友,223,6-9。
林淑芬(2000)。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曉萍(2002)。教師工作壓力面面觀。國教之聲,34(1),53-59。
林寶玉(2003)。先天性心臟病及健康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比較。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素珠(2001)。台北市國小實習教師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從益(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侯冬芬(2004)。雲嘉地區資深榮民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姚開屏(2002)。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與應用。台灣醫學,6(3),193-199。
姚開屏、王榮德、林茂榮、林淑文、施富金、曹昭懿等人(2000)。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簡介。中華衛誌,19(4),315-324。
政治大學資訊科技白皮書(2002)。台北市:政治大學。2007年5月1日,取自:www.cc.nccu.edu.tw/whitepaper/wpaper_full.pdf
施明妮(2006)。教育大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施政文(2001)。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化工專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淑芬(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施淑芬(1991)。大專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之道。學生輔導通訊,15,31-36。
柯政利(2008)。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洪朱璋(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家興(2007)。彰化縣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個人特質、休閒參與與工作滿足對幸福感之影響。大業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胡秋帆(2003)。資訊融入教學對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台大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2004)。2003年教師工作壓力調查。教協報,462,16-18。
宮火良(2008)。299例高中教師工作家庭衝突狀況的調查分析。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5(2),136-139。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份。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翁翠萍(民國95年9月26日)。教師調查:54%憂鬱 89%指校園需改善尊師 。金車教育基金會。民國95年5月20日,取自:http://news.sina.com.tw/edu/cna/tw/20060926/150012104148.shtml
財團法人金車教育基金會(2001)。90無私真愛-教師問卷調查報告。台北市:財團法人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8)。受評學校年度。台北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退撫新制-公私立學校退休制度之差異(民國92年12月16日)。世新大學。民國97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shu.edu.tw/a50/a50_5.htm
馬振基(2002)。我國大專院校推展創造力教育之研究。焦點話題,80,1-11。
高月慈(2005)。台灣地區大學在學學生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初探。台灣衛誌,24(3),254-263。
康思平(2000)。國民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康純怡、林文郎(2001)。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9,277-289。
張明麗(1992,6月)。中年以上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與退休態度之研究。載於師範學院舉辦之「教育學術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集(頁1021-1050),台北市。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茂源(2002)。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訪談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英鵬、蔡佩孜(2002)。學前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研究。國民教育研究,7,103-133。
張郁芬(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張進上(1992)。國小教師控制信念、工作壓力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初等教育學報,5,33-89。
張廖麗珠(1999)。大專體育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46,36-42。
張麗琪(2000)。國中與高中學校氣氛、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台北市:教育部。2004年4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E0001/index.htm。
教育部(2007)。大專院校校別專任教師數統計。台北市:教育部。2007年04月28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php
教育部(2007)。技術及職業校院法草案總說明。台北:教育部。2007年5月1日,取自: http://www.tve.edu.tw/3-policy/frame_policy.html。
教育部高教司(2004)。大學校務評鑑規劃與實施計畫手冊。台北市:社團法人臺灣評鑑協會。
教師工作壓力過大 已經引致職業耗竭(民國94年11月20日)。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民國95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hkptu.org/educatio/newsdgrd/news70.htm
梁金麗(2001)。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瑪莉、林慧美(2004)。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之道探討。東南學報,27,383-392。
莊中興(2000)。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振中(2005)。從知識經濟的觀點探討如何提升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教學效能。大安高工學報,16,52-62。
許漢宏(2002)。改制後技職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影響。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寶源(1995)。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認同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1995)。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
郭志純(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郭洺豪(2001)。榮家內住榮民健康生活品質之探討。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桓志(2001)。新竹市生活環境品質滿意度調查分析。中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文俊(2000)。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立軒(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制握信念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佑淵(2007)。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秀芳(2000)。癲癇病患生活品質之探討。慈濟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怡雯(2003)。女性經理人之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之銀行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青勇(2000)。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姚真(1987)。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的因應策略及有關變項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柏熹、王文中(1999)。生活品質量表的發展。測驗年刊,46(1),57-74。
陳美光(1997)。老人健康生活品質與健康習慣及社會心理因素關係之探討。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素惠(2002)。我國綜合高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釗文(2004)。公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角色衝突及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偉綺(2007)。女性經理人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適應關聯性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淑娟(2001)。組織變革下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榮茂(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碧祥(2000)。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陳銘鴻(1994)。國民小學教師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慧姿(2006)。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陸玓玲(1998)。台灣地區生活品質研究概況。中華衛誌,17(6),442-457。
陸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1)。應用心理研究,27,133-166。
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子軒、曾嘉琪(1998)。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兼職行政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9,1-38。
曾錦堂(1985)。澎湖縣居民生活品質改善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元漢(2008)。工作特性、工作滿足與組織氣候對工作壓力之影響研究-以大學教師為例。大業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游肇賢(2002)。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鈕淑芬(2002)。不同腎臟替代療法之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馮莉雅(1997a)。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上。教育資料文摘,40(1),132-147。
馮莉雅(1997b)。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下。教育資料文摘,40(2),160-175。
黃光賢(2003)。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滿意度與生活品質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宏建(2002)。台中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志華(2002)。高高屏地區私立高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黃建霖(2003)。國軍已婚女性軍士官工作投入、家庭投入、角色衝突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美鳳 (2005)。大學教師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6(1),68-90。
黃彩霞(2008)。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度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集,13,1-25。
黃淑嫆(2003)。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富順、陳如山、黃慈(2003)。成人發展與適應。台北縣:空大。
黃惠如(2002)。影響單親家庭生活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隆民(1984)。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雅容(2002)。大學教師的挑戰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04,87-94。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4,83-114。
黃義良(2000)。國中小出任教師工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69-298。
黃馨慧(2000)。台灣成年男性婚姻觀及其家務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9,59-80。
楊麗香(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葉兆祺(2000)。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61-92。
葉競聲(2005)。國中體育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育秀(2004)。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身體活動與生活品質。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美春(2002)。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雷玉華、丘周萍(2000)。生活品質概念分析。國防醫學,31(2),163-169。
廖光榮(2001)。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貴鋒(1985)。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角色不明確與工作倦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安娜(2002)。鄉村社區老年人生命意義、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珮琁(2003)。老榮民自覺健康狀況、憂鬱狀態及生活品質相關性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育銘(2007)。技專校院教師校務評鑑態度對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劉怡妏(2002)。帶孫行為與相關因素對祖母生活品質之影響。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靖國(2004)。從資訊社會談成人教育。成人教育,77,38-45。
劉蓉錠(2003)。國內高中職觀光科教師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之研究。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劉潔心、晏涵文、邱詩揚、廖梨伶、廖靜宜、洪惠靖(2007)。國民中學健康教學者的工作狀態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係探討。台灣衛誌,26(3),229-240。
蔡仕君(1988)。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度。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先口(1984)。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璧煌(1989)。國民中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鄭世仁(1984)。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永祥(2005)。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衝突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育文(2008)。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北區大學女性教師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奇芳(2004)。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鄭英豪(2002)。技術學院講師專業發展的論談及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科會科教處技職教育專題研究計畫。
鄭彩鳳(1992)。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領導行為取向、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研考雙月刊,171,55-62。
蕭育(2002)。國小教師所知覺組織溝通滿意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賴佩文(2007)。大學校院餐飲服務學類教師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保禎、張利中、周文欽、張德聰、劉嘉年(1999)。健康心理學。台北縣:空大。
賴貞嬌、陳漢瑛(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學校衛生,51,37-52。
謝金青(1994)。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7,361-390。

謝思嘉(2005)。高中職資訊教師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謝琇玲(1989)。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維杰(2007)。彰化縣國小退休教師休閒需求、休閒行為與生活品質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謝瓊慧(2003)。社區老年婦女的健康狀況、家庭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韓楷檉(1985)。國民中學輔導教師的角色衝突對其輔導工作效能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顏惠君(2004)。我國技術學院教師工作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仁駿(2008)。台北市高中職體育教師之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淑芬、黃秀梨、劉雪娥、姚開屏(2002)。燒傷病患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台灣醫學,6(5),625-636。
羅惠敏、徐南麗、蕭正光、劉雪娥(2003)。比較疼痛及非疼痛癌症病患不確定感、症狀困擾、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關係。慈濟護理雜誌,2(3)70-75。
蘇可欣(2005)。大學教師社經地位、休閒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及遊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蘇沁怡(2004)。女性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角色衝突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國興(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西文部份
Abouserie, R. (1996).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university academic staff.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6(1), 49-56.
Aryee, S., Field, D., & Luk, V. (1999). A cross-cultural test of a model of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4), 491-511.
Aryee, S., Luk, V., Leung, A., & Lo, S. (1999). Role stressors, interrole conflict, and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spousal support and coping behaviors among employed parent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4, 259-278.
Baruch, G. K., & Barnett, R. (1986). Role quality, multiple role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midlife wo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3), 578-585.
Benmansour, N. (1998). Job satisfaction,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Moroccan high school teachers.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3, 13-33.
Blau, T. H. (1977).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and criterion of chang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8, 464-473。
Blix, A. G., Cruise, R. J., Mitchell, B. M, & Blix, G. G. (1994).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al Resaerch, 36, 157-169.
Boyer, E. L. (1997).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CA: Jossey-Bass.
Brief, A. P., Schrler, R. S., & Vansell, M. (1981). Managing job stres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ruck, C. S., Allen, T. D., & Spector, P. E. (2002).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job satisfaction: A find-grained analysi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 336-353.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 Rodgers, W. L. (1976). The quality of life.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annon, R., & Newble, D. (2000).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A guilde to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UK: Kogan Page Limited.
Cannon, W. 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Norton.
Cantril, H. (1965). The pattern of human concerns. New Bur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Carlson, D. S., & Kacmar, K. M. (2000). Work-family conflict in the organization: Do life role value make a differ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5), 1031-1054.
Carlson, D. S., Kacmar, K. M., & Williams, L. J. (2000).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6, 249-276.
Cassidy, T. (1992). Communting-related stres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Employee Counselling Today, 4(2), 15-21.
Chan, K. B., Lai, G. L., Ko, Y. C., & Boey, K. W. (2000). Work stress among six professional groups: The Singapore experienc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0, 1415-1432.
Chiu, R. K., Man, J. S. W., & Thayer, J. (1998). Effects of role conflicts and role satisfactions on stress of three professions in Hong Kong: A path analysis approach.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3(5/6), 311-332.
Cinamon, R. G., & Rich, Y. (2005). Work-family conflict among femal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1, 365-378.
Cooke, R. A., & Rousseau, D. M. (1984). Stress and strain from family roles and work role expect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2), 252-260.
Davis, B. G. (1993). Tools for teaching. CA: Jossey-Bass.
Diraz, T., Ortlepp, K., & Greyling, M.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role conflict,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nse of coherence in a sample of working mother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33(3), 191-194.
Divins, B. (1991). The hidden factor in early field experienc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t work.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8133).
Eichinger, J. (2000). Job stress and satisfaction amo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Effects of gender and social role ori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47(4), 397-412.
Ferrans, C. E., & Power, M. J. (1985). Quality of life index: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8(1), 15-24.
Frone, M. R., Russel, M., & Cooper, M. L. (1992).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Testing a model of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7(1), 65-78.
Gillespie, N. A., Waslsh, M., Wineflied, A. H., Dua, J., & Stough, C. (2001). Occupational stress in universities: Staff perceptions of the cause, consequences and moderators of stress. Journal of Work & Stress, 15(1), 53-72.
Glaser, W. (2007). The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conflict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bove and beyond the stressor-outcome model. Unpublished master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nada.
Goffman, E.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 Doubleday.
Golden, L., & Wiens-Tuers, B. (2006). To your happiness? Extra hours of labor supply and worker well-being.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35, 382-397.
Greenberger, E., & O’Neil, R. (1993). Spouse, parent, worker: Role commitment and role related experi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dult’s well-being.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29(2), 181-197.
Greenhaus, J. H., & Beutell, N. J. (1985). Source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 76-88.
Greenhaus, J. H., Collins, K. M., & Shaw, J. D. (2003).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k-family bal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3, 510-531.
Hall, D., & Richer, J. (1988). Balancing work life and home life: What can organizations do to help?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1, 213-223.
Hayes, C. T., & Weathington, B. L. (2007). Optimism, stress, life satisfaction, and job bornout in restaurant manager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41(6), 565-579.
Ho, J. T. S. (1996). Stress, health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he case of teachers. The Internatio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0(1), 41-48.
Jonge, J., Bosma, H., Peter, R., & Siegrist, J. (2000). Job strain, effort-reward imbalance and employee well-being: a large-scale cross-sectional stud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0, 1317-1327.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 Snoek, J. D.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Wiley.
Kaur, S., & Kumar, D. (2008). Comparative Study of Government and Non Government College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Str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502218)
Kinnunen, U., Vermulst, A., Gerris, J., & Mäkikiangas, A. (2003).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its relations to well-being: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as a moderating fact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5, 1669-1683.
Ko, S. H. (1994).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family factors and effective teachers for secondary work and family teachers.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hio, USA.
Kokkinos, C. M. (2007). Job stressors, personality and bournou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 229-243.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 4-6.
Lee, C. Y., & Hong, K. S. (2005).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A study at privat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Kuching, Sarawak, Malaysia. Educational Resarch Journal, 20(2), 221-224.
Liu, C., Spector, P. E., & Shi, L. (2008). Use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study job stress in different gender and occupational group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3(4), 357-370.
Meeberg, G. A. (1993). Quality of life: A concept analysis. Journal of Advanced of Nursing, 18(1), 32-38.
Merton, R. K. (1957).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Secon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Mohammed, AI-F., & Harvey, M. (2008). Investigating teacher stress when using technology. Computers & Education, 51(3), 1103-1110.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al and Guidance Journal, 61, 549-552.
Mykletun, R. J. (1984). Teacher stress: Perceived and objective sources, and quality of life.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300232).
Netemeyer, R. G., Boles, J. S., & McMurrian, R. (199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mily-work conflict scal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4), 400-410.
Okebukola, P. A. (1992). The concept of schools village and the incidence of stress among science teachers. Human Relations, 45(7), 735-751.
Pal, S., & Saksvik, P. O. (2008).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stressors as predictors of job stress in a cross-cultural study.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15(1), 22-42.
Parasuraman, S., Purohit, Y. S., & Godshalk, V. M. (1996). Work-family variables, entrepreneurial career success, and psychological.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8, 275-300.
Pei, W., & Guoli, Z. (2007). Survey of occupational stress of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0(5), 32-39.
Petegem, K. V., Creemers, B. P. M., Rossel, Y., & Aelterman, A. (2005).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ur and teacher well-being.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40(2), 34-43.
Piters, M. A. (1995). Teacher stress research: Problems and progr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7, 141-150.
Pithers, R. T., & Soden, R. (1998). Scittish and Australain teacher stress and strain: A comparative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8, 63-72.
Pittman, J. F., & Kerpelman, J. L. (1993). Family work of husbands and fathers in dual-earner marriages. In J. Frankel(Ed.), The employed mother and the family context (pp.89-112). New York: Springer.
Reese, S. G., Johnson, D. J., & Campbell, W. A. (2002).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and teacher job stress: School size, ag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Education, 112(2), 247-252.
Romano, J. L., & Wahlstrom, K. (2000). Professional stress and well-being of K-12 teachers in alternative educational settings: A leadership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3(2), 121-135.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eto, M., Morimoto, K., & Maruyama, S. (2004). Effects of work-related factors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on depression among Japanese working women Living with young childre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9, 220-227.
Smithers, R. (2003). Third of academics want to quit. The Guardian.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higher/news/story/
Spade, J. Z., & Reese, C. A. (1991). We’ve come a long way, maybe : College students’ plans for work and family. Sex Role, 24(5-6), 309-321.
Stryker, S., & Macke, A. S. (1978). Status in consistency and role conflict. Th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 69-90.
Tai, D. W. S., Hsiao, I. Y-W., Li, T. P-H., & Shu, Y. J. (2007).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k-family demands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of teacher 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Taiwan. World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16(1), 149-152.
Tellenback, S., Brenner, S., & Lofgren, H. (1978).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Timms, C., Graham, D., & Caltabiano, M. (2006). Gender implication of perception of trustworthiness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eacher burnout/ job stress. Australai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1(3),343-358.
Tytherleigh, M. Y., Webb, C., Cooper, C. L., & Ricketts, C. (2005). Occupational stress in UK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ll staff categorie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4(1), 41-61.
Winefield, A. H., Gillespie, N., Stough, C., Dua, J., Hapuarachchi, J., & Boyd, C. (2003). Occupational stress in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aff: Result from a national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10(1), 51-63.
Wineflied, H., & Jarrett, R. (2001). Occupational stress in university staf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8(4), 285-298.
Yong, Z., & Yue, Y. (2007). Causes for burnout among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0(5), 78-85.
Zhan, L. (1992). Quality of life: 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7(3), 795-8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令宜(2004)。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126,60-72。
2. 王素芸(1992)。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感之探討。教育研究,27,16-32。
3. 王靜琳、楊惠如、施燕華、陳月枝、呂桂雲(2007)。職校改制專科後護理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實證護理,3(2),139-148。
4. 何東墀、張瑞芬(1990)。。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5,1-34。
5. 吳佳珍、林秋菊(1997)。生活品質的概念分析。榮總護理,14(1),102-107。
6. 吳筱雯(2006)。國中已婚女性教師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2),227-244。
7. 呂如分(2005)。中風病患主要照顧者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9(2),152-170。
8.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差異比較。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報,3(1),85-107。
9.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學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教育心理學報,36(3),201-219。
10. 林月娜、吳明隆(2004)。國小專任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3,52-70。
11. 林思妙(1995)。從認知評估、因應方式看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歷程。測驗與輔導,130,2672-2674。
12. 林春鳳(2005)。屏東地區大專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3,166-180。
13. 林純文(1997)。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1,59-101。
14. 林曉萍(2002)。教師工作壓力面面觀。國教之聲,34(1),53-59。
15. 康純怡、林文郎(2001)。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9,27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