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2: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素姮
研究生(外文):Su-Hung Chang
論文名稱:蘇雪林散文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Su Xuelin prose
指導教授:宋如珊宋如珊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8
中文關鍵詞:蘇雪林五四時期女性文學現代散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 要

本論文以五四時期的女作家蘇雪林(1897–1999)的散文作品為研究對象,在五四時期的文藝潮流中,由於她的作品並非主流,以致她在現代文學史中的地位不如同時期的主流作家,但她卻是五四時期作家中少數來臺者。對臺灣文學的發展而言,正當臺灣女性文學低潮階段,她帶來五四時期的文藝風潮,使五四時期的創作風氣在臺灣能延續發展,為臺灣的女性文藝創作注入蓬勃的朝氣。她不但為臺灣的現代散文提供更多元的創作風貌,也為臺灣的現代文藝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論文以她漫長的散文創作歷程為脈絡,整理研究她完整的創作生涯,探討她一生多變的散文風格,期能給予其公允的文學評價。
蘇雪林在歷經家國淪陷後,將昔日描寫個人的筆觸,深入國家民族社會文化等議題,進入男性獨霸的知性散文領域。她超越前期創作的困境,解除創作思維的局限,為往後開創出更成熟的寫作視野。在現代文學史中,對於蘇雪林創作的探討,大多關注她在五四時期的散文作品,針對她早期的創作進行評析,而忽略她後期的作品,因而並未給予較全面的評價。在蘇雪林創作的研究中,實有必要釐清其散文,在不同時期呈現的變化。因此本論文期能較全面地整理蘇雪林的散文創作,更真實地呈現蘇雪林的散文創作原貌。
本論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新解讀蘇雪林的散文創作,對其散文作品進行理論性的梳理與分析,透過廣泛收集並閱讀與蘇雪林相關的文本與文獻,探討蘇雪林的作品的分期發展,並多面向地研究蘇雪林散文的特色與價值,期能由此還原她創作生涯與散文作品的原貌,呈現蘇雪林在兩岸文學史的地位與貢獻。




關鍵詞:蘇雪林、五四時期、女性文學、現代散文。
蘇雪林散文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前人研究回顧 5
一、研究範圍 5
二、前人研究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篇章架構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篇章架構 13
第二章 蘇雪林的生平 16
第一節 時代背景 16
一、政治環境 17
二、社會轉型 20
三、文藝現象 21
第二節 成長經歷 24
一、童年歲月 25
二、求學過程 28
三、宗教信仰 29
四、婚姻狀況 31
五、戰亂漂泊 32
第三章 五四前後的散文創作(1919-1930) 35
第一節 北京求學時期(1919-1921) 35
第二節 留法歸國時期(1921-1930) 37
第三節 創作主題分析 40
一、虛構浪漫的世界 42
二、田園山水的描寫 44
三、女性角色的定位 46
四、山海島居的感懷 49
第四章 抗日前後的散文創作(1931-1944) 53
第一節 珞珈山時期(1931-1938) 54
第二節 抗戰時期(1938-1944) 56
第三節 創作主題分析 57
一、生命本質的探索 58
二、戰爭實況的見證 60
三、苦中作樂的雅趣 63
四、宗教氣息的祝禱 65
第五章 大陸淪陷前後的散文創作(1945-1952) 70
第一節 抗戰勝利時期(1945-1950) 72
第二節 大陸淪陷時期(1950-1952) 73
第三節 創作主題分析 74
一、人文建築的巡禮 75
二、自然美景的禮讚 78
三、繪畫藝術的欣賞 82
第六章 來臺前期的散文創作(1952-1973) 86
第一節 自法來臺時期(1952-1966) 87
第二節 自新加坡南洋大學回臺時期(1966-1973) 89
第三節 創作主題分析 90
一、思念故人的眷戀 91
二、反共意識的宣導 94
三、文壇舊事話當年 96
四、童年生活的回憶 99
第七章 在臺晚年的散文創作(1973-1999) 103
第一節 教職退休時期(1973-1999) 104
第二節 創作主題分析 107
一、文學寫作的思想 107
二、關於文藝的問題 110
三、傳統風俗的雜談 113
四、友人凋零的傷逝 115
五、回憶一生的傳記 117
第八章 蘇雪林散文的語言修辭技巧 120
第一節 語言特色 121
一、長於古今融合 122
二、善用側寫手法 125
三、人物示現生動 127
四、徵引事例明理 129
第二節 修辭技巧 131
一、對比映襯 131
二、多彩色調 133
三、寓言象徵 135
四、譬喻修辭 138
五、轉化修辭 140
第九章 結論 144
第一節 蘇雪林散文創作的特色 145
一、重視女性地位 146
二、發揚國族思想 147
三、實現自我救贖 149
四、熱愛自然生命 150
第二節 蘇雪林與中國現代散文 152
一、創作的局限與困境 153
二、創作的開展與貢獻 154
引用文獻 158

附錄:蘇雪林散文創作年表 166
引用文獻

一、蘇雪林作品(以出版時間為序)
(一)散文
《歸鴻集》,臺北:台灣暢流半月刊出版社,1957年4月。
《歐遊獵勝》(原名稱《三大勝地巡禮》),臺中:光啟出版社,1960年6月。
《人生三部曲》(原名稱《屠龍集》),臺北:文星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3月。
《閒話戰爭》,臺北:文星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3月。
《文壇話舊》,臺北:文星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3月。
《眼淚的海》,臺北:文星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3月。
《風雨雞鳴》,臺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7 年10月。
《綠天》,臺中:光啟出版社,1978年6月。
《讀與寫》,臺中:光啟出版社,1979年3月。
《我論魯迅》,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5月。
《猶大之吻》,臺北:文鏡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遯齋隨筆》,臺北:中央日報出版社,1989年7月。
張昌華編:《蘇雪林散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6月。
張昌華編:《浮生十記》,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5年1月。
《蘇雪林作品集‧短篇文章卷》【第一冊】,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2006年10月。
(二)小說
《秀峰夜話》(原名稱《蟬蛻集》),臺中:光啟出版社,1955年。
《棘心》,臺中:光啟出版社,1968年11月。
(三)傳記文學
《我的生活》,臺北:文星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3月。
《浮生九四──雪林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店,1991年4月。
(四)宗教文學
《靈海微瀾》( 第一至三集),臺南:臺南聞道出版社,1978年12月。
(五)戲劇集
《鳩那羅的眼睛》,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
(六)自選集
《蘇雪林自選集》,臺北:黎明出版社,1977年12月。
(七)學術著作
《中國文學史》,臺中:光啟出版社,1970年10月。
《楚騷新詁》,臺北:國立編譯館,1978年3月。
《中國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與作品》,臺北:廣東出版社,1979年12月。
《屈賦論叢》,臺北:國立編譯館,1980年12月。
《玉溪詩謎正續合編》,臺北:商務印書館,1988年1月。
《天問正簡》,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5月。
《屈原與九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5月。
《詩經雜俎》,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2月。
(八)其他作品
〈寄華甥〉, 龍騰世紀書庫網
(http://www.millionbook.net/xd/s/shuxuelin/swj/026.htm)上網日期:2009.01.21
〈兼記抗戰時我和他一段交誼〉, 龍騰世紀書庫網
(http://www.millionbook.net/xd/s/shuxuelin/swj/053.htm)上網日期:2009.02.12

二、專書(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方祖燊、邱燮友:《散文結構》,臺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85年9月。
方孝嶽:《中國文學批評 中國散文概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9月。
方維保:《蘇雪林──荊棘花冠》,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
朱自清:〈動亂時代〉,《朱自清精選集》,臺南:文國書局,1982年4月,頁206。
安徽大學、武漢大學、師範大學、成功大學校友代表主編:《慶祝蘇雪林教授寫作五十年暨八秩華誕專集》,臺南:編者自印,1978年。
余光中總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5月。
余英時:《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5月。
何寄澎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5月。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年9月。
李曉虹:《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略》,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5年4月。
李有亮:《給男人命名:20世紀女性文學中男權批判意識的流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5月。
沈 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0月。
汪樹東:《中國現代文學中的自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佘樹森、陳旭光:《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林海音:《剪影話文壇》,臺北:遊目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5月。
周芬伶:《芳香的祕教:性別、愛欲、自傳書寫論述》,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6年12月。
周海波、孫婧:《尋找失去的天空──中國現代女性文學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9月。
郁達夫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散文一集》,臺北:大漢出版社,1977年5月。
姜 穆:《三十年代作家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10月。
封德屏主編:《我們的八十年》,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9月。
柏 棣主編:《西方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洪富連:《當代主題散文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出版社,1998年4月。
胡 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4月。
胡 適:《文學改良芻議》,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9月。
胡 適:《三百年中的女作家》,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6年10月。
倪婷婷:《五四作家的文化心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唐弢主編:《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欣賞26──蘇雪林、淩叔華、廬隱、馮沅君》,臺北:海風出版社,1992年3月。
唐 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2月。
高旭東:《五四文學與中國文學傳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2月。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5月。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張秀亞:《張秀亞全集6》【散文卷.五】,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年3月。
張 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臺北:書林出版社,2005年10月。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2月。
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4月。
莊漢新:《中國二○世紀散文思潮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
鹿憶鹿:《走看臺灣九十年代的散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4月。
畢光明、姜嵐:《虛構的力量:中國當代純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0月。
陳敬之:《現代文學早期的女作家》,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6 月。
陳紀瀅:《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8 月。
陳信元:《中國現代散文初探》,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年12月。
陳平原:《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臺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臺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5年7月。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程國君:《從鄉愁言說到性別抗爭──臺灣當代女性散文創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9月。
程光煒、劉勇、吳曉東、孔慶東、郜元寶:《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9 月。
黃維樑:《中國現代文學導讀》,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10月。
黃忠慎:《古今文海騎鯨客──蘇雪林教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6月。
靳明全:《重慶抗戰文學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年7月。
雷淑娟:《文學語言美學修辭》,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9月。
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8月。
楊 牧:《文學知識》,臺北:洪範出版社,1986年5月。
楊 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1月。
楊 義:《中國現代小說史 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3月。
解志熙:《和而不同──中國現代文學片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10月。
齊邦媛等:《評論十家》,臺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12月。
劉心皇:《抗戰時期的文學》,臺北:國立編譯館,1995年5月。
劉麗霞:《中國基督教文學的歷史存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10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2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3月。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出版社,1999年3月。
鄭 利:《新時期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發展軌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5月。
鄭萬鵬:《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年1月。
樊洛平:《台灣當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
謝冰瑩:《作家與作品》,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5月。
應鳳凰:《漫遊與獨舞──九○年代台灣女性散文論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7年。
衞聚賢、蘇雪林等:《我的母親》,臺北:巨人出版社,1976年5月。
戴錦華:《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編輯委員會主編:《現代文學論》,臺北:聯合報社,1981年12月。
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編輯委員會主編:《文學論評》,臺北:聯合報社,1981年12月。
魏 飴:《散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6月。
欒梅健 陳小明編著:《中國現代文學史 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三、期刊論文(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丁增武:〈蘇雪林早期散文對美文運動的貢獻〉,《合肥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 2008年5月,頁56–58。
戶松芳:〈蘇雪林:女性意識的覺醒與堅守〉,《江漢大學學報》,第23 卷第2 期,2004年4月,頁50–53。
王友勝:〈蘇雪林《唐詩概論》的學術創獲〉,《文史博覽‧理論》,2005年6月,頁25–26。
王海燕:〈雋語.雅趣.真意──論蘇雪林散文審美的三個層面〉,《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19 卷第3 期,2000年6 月,頁13–18。
王蓓萍:〈翩翩飛舞的銀翅蝴蝶──淺談蘇雪林散文集《綠天》的創作特色〉,《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3 期,2001年9月,頁28–32。
石 楠:〈蘇雪林年表〉,《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6年9月,頁62–64。
方維保:〈國家情懷:現代知識份子的成年鏡像──論蘇雪林的戰時創作〉,《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頁6–10。
李素娟:〈蘇雪林研究資料目錄〉,《全國新書資訊月刊‧作家與作品》, 2000年4
月,頁36–48。
李志孝:〈走向學術化的文學批評──蘇雪林文學批評論〉,《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2005年12月,頁66–70。
李志孝:〈對一個被文學史迴避的作家的研究──蘇雪林研究述評〉,《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2期, 2007年3月,頁92–96。
李煒永:〈五四時期婦女解放運動興起的原因探析〉,《湘潮》,第4期, 2008年4月,頁3–8。
吳家榮:〈論蘇雪林的文藝思想〉,《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第4期,2001年7月,頁56–97。
吳珊珊: 〈論蘇雪林的尚武思想〉,《文與哲》,第13期,2008年12月,頁271–298。
沈 暉:〈蘇雪林與五四新文學〉,《黃山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卷第5期,1999年11月,頁43–50。
張 潔:〈彩墨揮灑,用色如神──淺論蘇雪林早期散文的色彩美〉,《內蒙古電大學刊 》,第5期,2008年,頁47–49。
尉天驕:〈論蘇雪林散文中的民族文化情感〉,《河海大學學報》,第2卷第1期,2000年3月,頁29–34。
喬 琛:〈在理性與情感之間──談蘇雪林30年代作家評論〉,《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2 期,2004年4月,頁7–12。
疏 恒:〈禮贊生命:蘇雪林散文的精神內核〉,《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19 卷第2 期,2000年4月,頁44–46。
楊迎平:〈蘇雪林傳略〉,《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2005年,頁41–47。
鄒 海:〈新文學研究的先行者──蘇雪林研究之一〉,《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2001 年,頁14–17。
鄭 玲:〈試論蘇雪林小說中的天主教意識〉,《中國文化月刊》,第245期,2000 年8月,頁110–119。
蔡玫姿:〈域外文化的想像與詮釋──蘇雪林學術研究方法探源〉,《成大中文學報》,
第18期,2007 年10月,頁143–176。
劉 平:〈背反中的抗爭和順從──蘇雪林早期散文的女性主義閱讀〉,《許昌師專學報》,第19卷第3期,2000 年,頁78–81。
盧 軍:〈論基督教文化對五四女性文學的影響〉,《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1 卷第6 期,2005 年12 月,頁18–21。

四、會議論文(以出版時間為序)

鄭明娳:〈當代台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收錄於《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月,頁13–71。
艾 雯:〈心心葉葉樹長青〉,收錄於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慶祝蘇雪林教授九秩晉五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暨詩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3月,頁401–404。
何寄澎:〈當代台灣散文的蛻變:以八○、九○年代為焦點的考察〉,收錄於《文化、
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
政院文建會,2000年6月,頁23–40。
古繼堂、胡時珍:〈豐沛、閒適、淡雅──評蘇雪林的散文〉,收錄於杜英賢主編《海
峽兩岸蘇雪林教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亞太綜合研究院,2000年10
月,頁339–363。
朱嘉雯:〈推開一座牢固的城門──林海音及同時代女作家的五四傳承〉,收錄於李瑞騰主編《霜後的燦爛──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3年5月,頁209–241。

五、學位論文(以論文提出時間為序)

張君慧:《蘇雪林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朱嘉雯:《亂離中的追求──五四自由傳統與臺灣女性渡海書寫》,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2年6月。
凌 霞:《蘇雪林文學道路評述》,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4月。
王衛平:《蘇雪林的思想與創作》,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