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4: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洲郎
研究生(外文):Chou-Lang Shu
論文名稱:風砂水患下後龍人文生態之變遷
論文名稱(外文):The Transition of Human Ecology Affected by Sandstorm and Floods in Houlong
指導教授:簡炯仁簡炯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ng-Jen Ch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生態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9
中文關鍵詞:道卡斯族後龍後龍砂丘群草原生態系人文生態後龍圳苗栗製糖株式會社後龍飛機場防風林
外文關鍵詞:windbreak forestHoulong airportsugar joint-stock corporation of MiaoliHoulong ditchHuman ecologyGrassland ecosystemCoastal Sand-Dune Forests at HoulongHoulongTaoka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0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摘 要
本文研究對象:後龍鎮,位於後龍溪下游沖積平原,為「後龍砂丘群」的盛行區,是後龍溪流域最早發開的市鎮,也是漢人入墾苗栗的主要路徑之一,從荷治時期的新港仔到日治時期的特別輸出入港,一直是苗栗或台灣的重要港口市鎮之一。
本研究利用田野調查法,加上對後龍地區相關文獻的閱讀、歷史地圖的判讀、官方檔案淡新檔案及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的爬梳整理,和後龍地區相關契字的運用等研究方法,對國府治台以前後龍地區進行整合性的研究。
研究中將後龍地區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以歷史變遷為主軸,從人文生態學的角度,將本區域的環境基質、人口、區位及組織等要素置於同一系統架構之中,並關心這群人在此地發展的過程與調適形式,及其產生的結果。
在研究報告中,完整的呈現一個區域在同一個立地基質下,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府及不同的國家政策下,人地關係的調適互動與變遷;在後龍人文生態的變遷歷程中,呈現出位居台灣西海岸港口市鎮的特殊性有四﹕一、重要的地理區位;二、高凝聚力的人群組織及天然地利的石滬維生方式; 三、借由傳說來呈現和諧的人地關係;四、敬天崇地「只取當下 只當下取」的自然觀。
另一研究成果為,透過實訪與文獻的探究而將苗栗最早的新式製糖廠-「苗栗製糖工場」重現了於史料中。另外對後龍最重要的水利設施「後龍圳」的再考證,證之其創設人為杜大廷,為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七年(1904)五月一日至明治四十二年(1909)四月三十日後龍區街長,而非目前相關文獻中所引用的「同治年間林大廷父子所創設」的。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e research: Houlong township,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alluvial
plain of Houlong river, is the first township to be developed around Houlong river
basin. It’s one of the main routes for the Hen people to reclaim Miaoli. Because the
port here dominates the sea transporation, Houlong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township for both Miaoli and Taiwan.
By using field study and consulting related references about Houlong, we finally
had integrated research upon Houlong during the time before it was governe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Houlong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aking the transition of
history as the principle thing and using human ecology as the point of view to place
the essence of th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region, and organization under the same
framwork. Eventually, the result comes out.
In the research paper, there are fou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ppear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human ecology of Houlong:

1. The location is important.
2. High-united human organization and using stone tidal weirs as living ways.
3. By using legends to show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4. Showing great respect and admiration to nature.
Another achievement in the research is that the latest sugar-refining factory─Sugar-Refining factory of Miaoli is reappeared in the historical data after investing and searching plenty of documents. In addition, the founder of 〝Houlong ditch〞, the most important water facility for Houlong ,is〝Da-ting Du〞,who is the street monitor of Houlong from 1904 to 1909. In short, the founder is not〝Da-ting Lin〞and his son who was being quoted in the related document.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因子 3
第四節 文獻探討 4
1-4-1 理論探討 4
1-4-2 文獻回顧 6
第五節 研究方法流程與分析架構 11
第六節 研究區域環境概述 13
1-6-1生態環境概述 13
1-6-2 十七世紀後龍溪下游生態環境推衍 19
第二章 日治以前人群對風砂水患的適應 21
第一節 荷治以前的人地互動 21
2-1-1 史前遺址與道卡斯的相關傳說 21
2-1-2 粗放的漁獵游耕生活 23
2-1-3河港便利招來荷人贌商 26
2-1-4風生水起飛砂揚 32
2-1-5頭嵙山礫石層海岸線的石滬漁業 45
第二節 漢人定居拓墾及族群互動 47
2-2-1明鄭時期屯墾招佃 47
2-2-2後龍港市街的形成 51
2-2-3興築土堡﹕定砂、理水兼防鬥 57
2-2-4漢人突破限制拓墾丘陵河階地 62
第三節 初級農業維生系統的建構 70
2-3-1自然條件限制下的再移墾 70
2-3-2後壠街在18世紀中以後的人口問題 72
2-3-3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 79
2-3-4興修水利互利共生 84
2-3-5向海性共生體系 87
2-3-6石滬權的漢番移轉 88
第四節 小結 90
2-4-1荷治以前的自然地利期﹕(1640年以前) 90
2-4-2荷治時期新港仔納入島內的貿易體系﹕(1640~1661) 90
2-4-3 初期維生系統的建構(1731~1860) 91
2-4-4 1860年以後後龍港市街社會動盪期(1860~1894) 91
第三章 因糖業政策帶動現代化 93
第一節 風砂水患下後龍發展糖業的可能性推判 93
3-1-1新式製糖場的導入 93
3-1-2得天獨厚的水陸交通區位 94
3-1-3風砂害水患頻繁的後龍沖積平原 100
3-1-4後龍溪的水利之便及附近的砂質丘陵 105
第二節 風砂水患中大肆開發 106
3-2-1土地調查 106
3-2-2公共陂圳規則下後龍圳的設置 108
3-2-3苗栗製糖株式會社 119
3-2-4設置糖業鐵道 131
3-2-5強化港口重要性與運輸便利性 134
3-2-6風砂的調查及積極作為 138
3-2-7治水政策下的後龍 145
第三節 水利的設置與維生系統的轉變 149
3-3-1水利設施後砂地的耕地面積增加與人口的增加 149
3-3-2糖業政策下的稻蔗並栽的維生方式 155
3-3-3聚落對風砂害的適應 160
第四節 小結 167
3-4-1糖業政策帶動現代化及促成稻蔗並栽的維生方式(1895~1925) 167
第四章 日治後期南進政策下在後龍平原砂丘上的作為 169
第一節 後龍環境區位與立地基質作為軍事要塞的推判 169
4-1-1後龍軍港的可能性 169
4-1-2穩固砂丘的戰略地位 175
第二節 南進政策取代糖業政策的現代化設施 176
4-2-1後龍軍機場的設置及對外交通的聯結 176
4-2-2防風林的持續設置 181
第三節 軍事設施後的人文景觀變遷 186
4-3-1後龍沖積平原生產空間的變遷 186
4-3-2砂丘地上特用作物的廣植與栽培 195
4-3-3砂丘再破壞後的應對 199
第四節 小結 201
4-4-1南進政策下人文景觀劇烈變動期(1926~1945) 201
第五章 結論與反思 203

圖 目 錄

圖1-1:後龍地區研究範圍示意圖 3
圖1-2﹕後龍地區人文生態結構與變遷架構圖 11
圖1-3﹕研究流程圖 12
圖1-4﹕砂礫層逼近海岸 14
圖1-5﹕苗栗縣年平均溫等溫線分佈圖 16
圖1-6 ﹕苗栗縣雨量分佈圖 17
圖1-7 ﹕颱風過後受鹽害而枯萎的行道樹 18
圖1-8 ﹕草原生態系 19
圖1-9﹕石滬滬岸上的紫菜 20
圖2-1﹕後龍社群內部遷徙圖 23
圖2-2﹕刈禾 25
圖2-3﹕捕鹿 25
圖2-4﹕台灣地區(1996 ~2000)10、30、50 M高之平均風能密度(X100 W/M2) 分布圖 34
圖2-5﹕苗栗縣50 M高之平均基本風速(M/SEC)分布圖 35
圖2-6﹕後龍地區地質圖 37
圖2-7﹕後龍砂丘群 42
圖2-8﹕後龍沿岸海底地形坡度取樣示意圖 46
圖2-9 ﹕頭嵙山礫石層逼臨海岸線 47
圖 2-10﹕後壠街庄南北官道路線與土堡圖 54
圖2-11﹕康熙年間大甲溪以北塘汛分布 55
圖2-12﹕後龍堡圖 59
圖2-13﹕後壠土堡北門 61
圖2-14﹕溪洲砂崙湖 64
圖2-15﹕埔頂上帝廟附近陂塘位置圖 68
圖2-16﹕從後壠地區再移墾示意圖 71
圖 2-17﹕清代苗栗沿海形勢圖 74
圖2-18﹕荷治時期後壠人文生態關係示意圖 91
圖3-1﹕海關後龍支署 97
圖3-2﹕彎坵郊庄(公司寮庄)港口示意圖 98
圖3-3﹕新竹至苗栗段軍用輕便軌道材料搬運線 99
圖3- 4﹕後壟圳路案內圖 107
圖3-5﹕後龍圳增設申請 115
圖3-6﹕公共陂圳後龍圳變更工事認可 116
圖3-7﹕公共陂圳後龍圳之區域變更告示公布 116
圖3-8﹕後龍圳新增水尾圳路圖 117
圖3-9﹕1912年南日本製糖會社原料採取區 124
圖3-10﹕1919年〈台灣糖業圖〉帝國製糖會社原料採收區 125
圖3-11﹕1934年〈台灣糖業圖〉帝國及昭和製糖會社原料採取區 125
圖3-12﹕日治時期苗栗地區各製糖株式會社的演變示意圖 128
圖3-13﹕苗栗製糖株式會社製糖工場 130
圖3-14﹕日治時期蔗佃搬運製糖原料至輕便車示意圖 131
圖3-15﹕後龍居民參與中港造林勞工合影 140
圖3-16﹕後龍地區日治時期防風造林相關照片 143
圖3-17﹕海線鐵路防砂造林 144
圖3-18﹕後龍街護岸復舊工事圖 148
圖3-19﹕1904年堡圖上的後龍 151
圖3-20﹕1926年台灣地形圖上的後龍 151
圖3-21﹕後龍農業專修班在蔗園前的合照 156
圖3-22﹕農業專修班在後龍國校附近種植牛蒡圖 156
圖3-23﹕台灣產業分布圖 157
圖3-24﹕製糖原料採取圖 158
圖3-25﹕農業經營地帶 159
圖3-26﹕後龍沿海居民維生圖 160
圖4-1﹕後龍港務局泊地 171
圖4-2﹕1926年後龍地形圖 173
圖4-3﹕外埔竹筏團員上的壯丁團 174
圖4-4﹕日本海軍後龍機場之位置圖 177
圖4-5﹕後龍飛機場位置圖 177
圖4-6﹕後龍飛機場示意圖 178
圖4-7﹕日治時期後龍聯外道路的舖設 179
圖4-8:苦苓腳造林地相思樹炭窯 185
圖4-9﹕後龍石灰窰 191
圖4-10﹕後龍石灰窰風鼓 191
圖4-11﹕大東亞戰爭時期用來提煉飛機用油的特用作物篦麻仔 196
圖4-12﹕後龍砂丘地廣植特用作物蓖麻仔 196
圖4-13:日據時期後龍庄試種棉花情形 197
圖4-14﹕昭和10年(1935)後龍街至北勢之間道路的番婆樹(銀合歡) 198

表 目 錄

表1-1﹕竹南站平均氣溫 單位:℃/月;年 16
表1-2﹕ 後龍站(測量標高三○公尺 台灣省水利局) 17
表2-1﹕ 1646~1648年新港仔與大員貨物輸出入情況 31
表2-2﹕荷治時期熱蘭遮城日誌中的新港贌售的結果 31
表2-3﹕台灣風能分布查詢圖-苗栗地區 36
表2-4﹕台灣不同區域海岸沙丘地形比較 41
表2-5: 清代後龍港軍事佈防之變遷 55
表2-6﹕清治時期渡台禁令時間表 57
表2-7﹕清代苗栗埤圳開圳時間 70
表2-8﹕研究區各時期水圳開鑿及灌溉區域 85
表2-9:臺灣重要淡水魚類之活動水層及主要食物 86
表3-1:1909年9月苗栗災害後龍受損概況表 103
表3-2﹕1911年新竹廳水患損害情況表 104
表3-3﹕1911年9月後龍沖積平原水害情形一覽表: 104
表3-4﹕苗栗廳下公共陂圳概況表 110
表3-5﹕公共埤圳並補助費工費 112
表3-6﹕後龍圳竣工後之概況 113
表3-7﹕後龍圳工費收支表 113
表3-8﹕研究區各時期水圳開鑿及灌溉區域 118
表3-9﹕苗栗製糖株式會社准設內容 121
表3-10﹕苗栗製糖株式會的設立及合併或承繼 122
表3-11﹕原料甘蔗採收區域變遷表 124
表3-12﹕苗栗製糖株式會社股東背景及入股數簡表 126
表3-13﹕ 後壠輕便軌及當時苗栗其它地區的輕便軌 133
表3-14﹕台灣軌道株式會社輕便軌 134
表3-15﹕帝國製糖株式會社糖鐵 134
表3-16﹕1896-1910年台灣本島帆船貿易趨勢 136
表3-17﹕鐵道防砂造林調 144
表3-18﹕ 後龍溪護岸堤防表 147
表3-19﹕日治初期後龍所屬各庄之人口統計(1905-1920) 152
表3-20﹕日治前期(1905-1920)後龍地區及各庄成長率 154
表4-1﹕後龍港二次大戰前狀況(1941) 170
表4-2:後龍市街對外聯絡道完工年代 180
表4-3﹕ 後龍沿海牽罟組織 188
表4-4﹕台灣土地改良計畫中後龍地方的改良計畫 192
參考文獻:
一、學位論文
吳珮瑜,《苗栗縣後龍鎮聚落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李玉芬,《綠島的區位與人文生態的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2001。
馬鉅強,《日治時期臺灣治水事業之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4。
郭慈欣,《清代苗栗地區的開發與漢人社會的建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2。
黃國峰,《清代苗栗地區街庄組織與社會變遷》,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楊美萍,,《桃園縣海岸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劉慧真,《清代苗栗地區之族群關係》,師大歷史所碩論,1994。
潘朝陽,《後龍溪谷地村落民房的形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1979。
薛益忠,《後龍溪流域之地理研究.》,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1969。
顏俊雄,《新港社歷史書寫之研究》,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論,2007。

二、專書
王啟仁,《後龍鎮-海埔里鄉土史》,苗栗:海埔社區發展協會,2001。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1629-1641),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 2002年7月再版。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第二冊(1641-1648),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2002年7月版。
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第三冊(1648-1655),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2003年12月版。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1997。
王珊珊,《近代台灣縱貫鐵路與貨物運輸之研究-1887~1935》,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2004。
王啟仁,《外埔庄思想起》,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2007。
王鑫,《臺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1994。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翻譯,台北,海峽出版社,2003。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台灣踏查日記》上冊,台北:遠流,1996。
江明慧、江明菁,〈懷念古早味─後龍寫真〉,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2000。
何信昌,《苗栗-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台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1994。
吳建民等,《台灣地區水資源史》第四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林玉茹,《清代台灣港口的空間結構》,台北市﹕知書房,1996。
林滿紅,《茶、糖、樟腦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市:聯經,1997。
施添福,《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研究叢書八﹕綜論1,2001。
姜善鑫等,《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台灣的自然地理》,台中市﹕文建會中辦室,2000, 頁236。
張天寶、蘇綉鳳、吳淑玲,〈後龍灣寶- 咱庄頭的故事〉,苗栗市:苗栗文化局,2003。
張憲卿,《白沙屯-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台北:頁314。
張國興,〈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台灣社會的變化(1895~1945年)〉,《台灣史論文精選(下)》,台北﹕玉山社,1996。
曹永和,《經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人繪製台灣相關地圖》台北:2005。
莊永明,《台灣鳥瞰圖﹕1930年代台灣地誌繪集》,台北:1996。
陳水木、潘英海編著,《道卡斯後壠社群古文書輯》,苗栗市﹕苗栗文化局,2002。
陳水木、潘英海編著,《道卡斯蓬山社群古文書輯》,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2002。
陳正祥,《台灣地誌》,台北:南天書局,1993。
陳玉峰,《大甲鎮植被》,台北:台灣植被誌.第八卷,2005。
湯慧敏,《再見道卡斯-苗栗縣後龍鎮新港東、西社之調查研究》,苗栗:苗栗縣政府,1998。
黃卓權,《跨時代的台灣貨殖家-黃南球先生年譜1840~1919》,台北縣中和市﹕台灣分館,2004。
黃卓權,《鄉土史的田野訪問與口述歷史》,新竹:新竹文獻,2001。
黃鼎松,《苗栗的開拓與史蹟》,台北市:常民文化,1998。
黃鼎松編,《我們的家鄉苗栗【史地篇】》,苗栗:苗栗縣政府,1992。
黃智偉,《省道台一線的故事》,台北市﹕城邦,2002。
楊開渠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神州國光社出版 。
劉益昌,《大安溪後龍溪上游的住民》,東勢: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1997。
劉益昌,《台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蔡志展,《明清台灣水利開發研究》,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賴志彰、魏德文、高傳棋,《竹塹古地圖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政府,2003。
魏德文、高傳棋、林春吟、黃清琦,《測量台灣﹕日治時期繪製台灣相關地圖,1895-1945》,台北市﹕南天,2008。

三、 期刊論文
王啟仁,〈外埔庄拓墾史與展望〉,《苗栗文獻》,第19期,2002年3月,頁64。
石再添,〈台灣西部海岸線的演變及海埔地的開發〉,《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第6期,台北市﹕台灣師大地理學系,1980。
石再添,《台灣北部河口地區之地形學研究(III)》,《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第6期,台北市﹕台灣師大地理學系1996。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主編,《台灣省經濟調查初稿》,台北,台灣省工業研究所,1946,頁104。
林玉茹,〈清代臺灣中港與後龍港口市鎮之發展與比較〉,《臺北文獻》,台北﹕直字111期,1995,頁59-107。
金陽鎬,《農業要覽》,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62,頁355。
施添福,〈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師大地理學研究報告》,第6期,台北市﹕台灣師大地理學系,1980,頁226-235。
韋煙灶,〈台灣西部沿海區域發展模式之探討〉,《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19,2002,頁35。
翁佳音,〈路是人走出來的:十七世紀中葉台灣島內南北交通路線表〉,《歷史月刊》,第232,台北市﹕ 2007,33-38。
張素玢,〈從契字看後龍社群的分化與貧化〉,《台灣史學術研討會》,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2。
張瑞津等,〈苗栗丘陵河階之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第二十九期,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1998。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線地區開闢史(上)〉,《臺灣文獻》第三十一卷第四期,1980年12月,頁156。
陳朝棟,〈漁村人文及捕魚生活采風〉,《苗栗文獻》,第19期,2002年,頁29-30。
陳朝棟,〈漁村人文及捕魚生活采風〉,《苗栗文獻》,第19期,2002年,頁34。
陳朝棟,〈漁村人文及捕魚生活采風〉,《苗栗文獻》,第19期,2002年,頁53。
陳燕釗,《日據時期水利設施開發與糖業發展關連性研究》,《工商學報》, 2007, 頁65。
陳燕釗,〈日據時期水利設施開發與糖業發展關連性研究〉,《工商學報》, 2007,頁58-71。
許松根,〈台灣製糖業的產業結構〉,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2001,頁21。
富田芳郎,〈台灣鄉鎮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7:3,1955。
曾汪洋,〈日據時代台灣糖價之研究〉,《台灣經濟史第四集》,1955。
萬寶康,台灣分區氣候與天氣研究,《氣象學報》19卷4期,1973。
劉翠溶,〈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台灣環境變遷之起始〉,《中國環境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頁295~345。
賴志彰,〈苗栗縣後龍溪沿岸客家人文地景之歷史變遷〉,《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2004。

四、方志
不著撰者,《新竹縣志初稿》,台銀版。
石再添等,《重修台灣省通誌》地形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江日昇,《臺灣外紀》,台北:新文豐,1997。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59 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灣文獻叢刊第141 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林文通,〈後龍鎮沿革誌〉,後龍鎮沿革誌編輯委員會,1956。
林朝棨,《台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洪東嶽,《重修苗栗縣誌水利誌》,苗栗:苗栗縣政府,2006。
范揚坤,《重修苗栗縣志》,苗栗:苗栗縣政府,2005。
郁永和,《裨海遊記》,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台銀版。
莊英章,《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姓氏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陳培桂,《淡水廳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7。
黃炳煌主修,尹章義總編,《後龍鎮誌》,苗栗:後龍鎮公所,2002。
楊英,《從征實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代大租調查書》,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劉良壁,《重修臺灣府志》,台銀版。
蔡振豐,《苑裏志》,台灣文獻叢刊第48 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藍鼎元,《平臺紀略》,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7年,頁71。

五、未出版刊物及文件
不著撰者,《苗栗縣後龍鎮大山社區文史資料初稿一寸鄉土萬丈鄉情─ 回顧人親土親的大山腳》,苗栗:2006。
黃金城,《台灣未開發前之灣區仔溝天然港區介紹本》(貳),同興庄文史書,2007。

六、民間報紙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9-12新竹被害新竹被害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4-10後壠圳紀聞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9-08-08島政要聞指定貿易港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5-14本島沿岸貿易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4-27後壠港之貿易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9-04雜報 鐵道線路開通矣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5-04薪炭北上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0-24新苗米況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2-19獎勵造林全島概況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7-12開墾成功
漢籍台灣日日新報1909.8.10苗栗糖廠准設

七、官方檔案
《淡新檔案》
14507_001〈福建巡撫岑為札飭遵辦事福建巡撫岑毓英為後壠地方遭水患札仰新竹縣知縣徐錫祉轉飭後壠紳耆葉祖顯等約會各耆商民富者捐資貧者出力及早築堤以免沖沒〉
台灣總督府防衛本部防空部,《本島空襲狀況》,昭和19年,頁8~15。

《台灣總督府檔案》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5年保存(000016340270054)
新竹州要覽(一)
新竹州要覽(二)
新竹州要覽(三)
新竹州要覽(四)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接收前日海軍概況位置要圖〉,《軍事接收報告》,頁248。

八、網路資料
台大圖書館數位典藏http://photo.lib.ntu
台灣歷史博物館http://archive.nmth.gov.tw/nmth_pubweb/tsm/Menu.aspx 2006.009.0355 1912
台灣歷史博物館http://archive.nmth.gov.tw/nmth_pubweb/tsm/Menu.aspx 2003.017.0120 1931
台灣歷史博物館http://archive.nmth.gov.tw/nmth_pubweb/tsm/Menu.aspx 2006.009.0355 1912
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研究GIS編制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htm。
台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http://140.112.114.21/newdarc/darc/index.jsp (淡新檔案ntul-od-th22803)
台灣總督府查詢https://sotokufu.sinica.edu.tw/sotokufu/000055510099001001M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http://www.moeacgs.gov.tw/info/index.jsp?cat=1

九、外文資料
日文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森林計畫事業報告書》,昭和12年3月30日1937,頁146。
臺灣慣習研究會:《台灣年表─附形勢便覽》,1902,頁18。
後壠支廳《熟番戶口及沿革調查綴》,日明治四十三年。

英文
Johnston,R. J.,D.Gregory,and D.M.Smith eds. (1986):Human ecology,The Dictionary of Geograhy,Blackwell,Oxford,pp.204.
Duncan,O.D.(1959):Human Ecology and Population Studies,in Havser,P.M.and Ducan,O.D.eds.,The Study of Population – an Inventery and Appraisal,the Univ . of Chicago Press,pp.678-716.
.
十、政府計畫方案
胡文德等,《苗栗縣後龍鎮設置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興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龍威風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2008.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