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Armesto, F.F.(2005)。食物的歷史。(Food:a history)。韓良憶譯(2003)台北:左岸。(原作2003出版)
Pine ⅡB. J., &. Gilmore J. H(2003)。體驗經濟時代。(夏業良、魯煒譯)。台北市:城邦文化經濟新潮社。(原作2003年出版)
方翠禪(2008)。菜單設計指標建構之研究-主題餐廳與非主題餐廳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中縣。王全興(2006)。體驗學習的理念及其在教育情境的應用。台灣教育,640,32-36。王琬婷 (2007)。台灣飲食文選情感書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12,117-146。
王瑤芬(1997)。食物烹調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偉華。
何冠清、楊開聰、林慧生(2003)。消費者對藥膳餐廳食品品質態度與飲食行為之研究。第八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27)。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雪月(2002)。台灣原住民的烹飪技術。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8(4),24-33。李正慧、黃勳毅(2007)。台灣溫泉產業競爭力決定性要素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4(2),101-125。李亦園(2000)。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6),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李宜芳 (2004)。彰化市地方小吃(肉圓)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彰化縣。李明儒、吳烈慶、胡俊傑(2008)。澎湖地方料理之評選。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125-144。李貴榮(2006)。知己、知味:袁枚與王小餘之故實。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2(4),40-47。李貽鴻、韋桂珍(2008)。台灣國際觀光旅館調酒人員專業能力與技能檢定之研究。2008餐旅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頁223-232),台北縣:輔仁大學管理學院。
李寧遠、黃紹顏(2003)。飲食文化。台北市:華香園。
沈渼君(2001)。中式宴會廳基層人員應具備專業能力:修正式德菲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台北縣。沈進成、曾慈慧、林映秀(2008)。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創刊號。113-132。
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項、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卓文倩、劉佩怡、王萬(2005)。從國宴菜單看我國飲食文化和政治變遷。美加中漢學會議。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網址:http://csuspress.lib.csus.edu/sinology/content/zhuo_wenqing.html。
周妙林(1990)。中餐烹調技術。台北市:五南。
林明德(2001)。彰化縣小吃探索。台灣地區飲食文化與國民健康研討會論文集(頁161-183),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林明德(2002)。彰化縣飲食文化。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
林明德(2006)。一個人文空間的思考—大墩民俗小吃。2006台中學術研討會—飲食文化篇(頁17-38),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
林清彬(2004)。影響電視媒體廣告經營策略因素之指標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林淑蓉(2007)。飲食文化篇。在徐正光編著台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16-123)。台北市: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林雍尉、王麗菱(2008)阿美族飲食文化中的傳統生態智慧。2008餐旅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頁669-670),台北縣:輔仁大學。
林嘉慧、陳建中 (2003)。大台北地區原住民餐廳經營管理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中華飲食文化第八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3-144),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林慶弧(2004)。飲食文化與鑑賞。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武志安(2001)。西餐烹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邱彥貴、吳中杰(2004)。台灣客家地圖。台北市:成邦文化。
邵萬寬(2000)。中式菜點開發與創新。台北縣:百通圖書。
施涵蘊(1997)。菜單設計入門。台北市:百通圖書。
施紫芳(2005)。小吃在鹿港的休閒魅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台中縣。柯文華(2005)。異國飲食在地影響食材選擇及研發動機之探討。第十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29)。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柯文華、蕭靜雅(2008)。廚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層級分析法之應用。餐旅暨家政學刊,5(1),69-91。柯啟瑤(2002)。體驗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上網日期:2008年12月9日網址:www.ccass.edu.hk/cth/Experiential_l_meaning.doc。洪崇恩、李俊憲(2008)。應用層級分析法(AHP)建構餐廳經營管理等級評估之研究。2008全國學生休閒、觀光、遊憩學術論文研討會電子全文(頁1-12),大葉大學。
洪煌昆 (2005)。年菜外賣菜單設計與顧客消費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班,台中縣。洪蘇翠娟(2003)。高雄市居民對年節習俗的飲食認知、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北市。徐仁全(2007年6月)。吃出競爭力全民打造食尚王國。遠見雜誌,252,222-247。
徐欽賢、鄭桂玫(2007)。戶外冒險教育之比較研究-以台灣與美國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168-176。高秋英、林玥秀(2004)。餐飲管理-理論與實務(第四版)。台北:揚智
張玉欣(2004)。簡述台灣飲食史。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0(3),4-9。張玉欣、楊秀萍 (2004)。飲食文化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紹勳(2005)。研究方法(第三版)。台中市:滄海。
連明偉(2004)。體驗式教學法語鄉土教學的融合。國民教育44(6),19-22。陳貞吟、孫妤鑫(2008 )。用心品味:小吃在遊客心中的意義與價值。餐旅暨家政學刊,5(1),1-20。陳智政(2004)。竹塹飲食文化博物館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台中縣。陳貴凰(2007)。台灣飲食地圖、時空經驗轉換與飲食文化新體驗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NSC95-2734-H-126-010-HPU)。台中縣: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陳貴凰、吳菊(2004)。台灣鄉土美食行銷之探討。第九屆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5-77)。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陳貴凰、吳菊(2004)。餐飲業應用調理菜餚重視度與滿意度之研究。弘光學報,45,175-183。陳慧俐(2003)。江蘇菜的故事。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8(3),6-9。彭映淳(2006)客家文化產業與體驗行銷︰以東勢庄生活體驗為例。2006 年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策略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上網時間:2008年9月1日。網址:http://www.ntpu.edu.tw/pa/news/94news/950224.htm
湯其瑩、郭乃文、黃秋蓮(2008)台灣地區綠色餐廳評選系統之建構。2008餐旅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頁317-332),台北縣:輔仁大學。
湯幸芬、吳楨、蔡玉豪(2007)。鄉村旅遊特產飲食動機與體驗。第九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頁57-66),台中縣:靜宜大學。童信智(2008)。排灣族口傳故事中的飲食文化。臺灣原YOUNG:原住民青少年雜誌 ,24 ,58-63。黃永福、吳玉銘(2002)。青少年體驗學習活動規劃之探討-以台北YMCA大里、福隆營地為例。大專體育,61,58-63。
黃映瑀(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品牌形象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彰化縣。黃振中(2004)。規劃博物館中家庭觀眾學習活動之研究,科技博物,8(1)楊彥杰(2000)。客家菜與客家飲食文化。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3-381),台北市: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楊彥杰(2003)。客家人的飲食禁忌。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9(2),10-16。楊昭景(2003)。客家飲食文化輯:戀戀鄉土味、濃濃客家情。台北市:客委會。
楊昭景(2005)。中華廚藝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杏。
楊昭景、王瑤芬、陳正忠(2006)。歲月容顏-美濃傳統特色飲食研究。高雄餐旅學報,8,250-263。楊昭景、邱文彬(2005)。生存、覺知、與存在:客家飲食內涵與發展。高雄餐旅學報,2(1),71-81。楊清蘭(2001)。利用教育體驗農園心得。農業經營管理會訊,29,11-13。
劉元安、謝益銘、陳育蕙(2006)。探索餐飲業之體驗行銷-星巴克咖啡公司之個案研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9,60-87。劉韻平、陳貴凰(2008)。「異猶味盡」:在台外籍學生飲食經驗之研究。2008第四屆全國學生學術論文研討會休閒、觀光、遊憩論文摘要集,頁45。台中市:華格那。
蔡靜怡(2005)。觀光旅館業餐飲從業人員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6-22。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27(7),1-19。黎章春(2006)。客家菜系構建初探。江西社會科學報,149-153。
賴守誠(2006)。現代消費文化動力下族群飲食文化的重構:以台灣「客家菜」當代的消費休閒轉型為例。國家與社會,1,167-212。謝智謀(2003)。另類學習方式-體驗學習。教師天地,127,6-13。謝智謀、 吳崇旗、 謝宜蓉(2007)。體驗學習融入休閒教育課程之實施成效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39-50。韓良露(2007,6月)。吃出競爭力全民打造食尚王國。遠見雜誌,252,246-247。
蘇永盛 (1994)。以顧客滿意度為途徑建立我國優良商店認證制度之研究─以中式餐飲業為實證。為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企管系研究所,台中市。蘇家愷、陳華穗(2008)。文化對於服務接觸的影響-以美濃地區客家餐廳之顧客與服務提供者的觀點探索。餐旅暨家政學刊,4(4),333-354。英文
Antonia T., Stavroula S., & Effie V.(2007). Traditional foods: a science and society perspective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18, 420-427
Cohen.E., & Aviele.N. (2004). Food in Tourism: Attraction and Impedi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1(4), 755-778.
Dewey, J.(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Y: macmillan.
Hegarty, J. A., & O’Mahony, G. B. (2001). Gastronomy: a phenomenon of cultural expressionism and an aesthetic for living.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 3-13. Murry J. W. & Hammons,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18(4):423-436.
Henryk, F.(2002)“A survey on local food in tourism policies”, i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Local Food & Touri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73-179.
Hjalager, A.M., & Richards, G. “Gastronomy: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tourism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ourism and Gastronomy, London: Routledge, 2002, 3-20.
Jones, A., & Jenkins, I. (2002). A taste of wales-Blas Ar Gymru’: institutional malaise in promoting Welsh food tourism prod-ucts. In A. Hjalager & G., Richards (Eds.), Tourism and gas-tronomy (pp. 115-131). London: Routledge.
Kraft, R. J., & Sakofs, M.(1985).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CO: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MacLaurin, & MacLaurin(2000).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ingapore’s Theme Restaurants. Cornell Hospitality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terly, 41(3), 75-85.
Okumus.B, Okumus.F, & McKercher. B.(2007). Incorporating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cuisines in the marketing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The cases of Hong Kong and Turkey , Tourism Management 28, 253–261
Quan, S., & Wang, N.(2004). Towards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n illustration from food experiences in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25 (3), 297-305.
Richards, G.(2002).“Gastronomy: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tourism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Hjalager A.M., and Richards, G(eds). Tourism and Gastronomy, 3-20. London: Routledge.
Torres, R(2002).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linkage in the Yucatan: tourist food consumption and preferences. Tourism geographies, 4(3), 282-306
Toyokawa, T., & Toyokawa, N.(2002).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 study of Japa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6, 363-379.
網站
2005年客家風味料理餐廳認證說明書。上網日期:2008年7月26日。網址:feature.mlc.gov.tw/files/c/客家料理申請辦法.doc
2008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比賽辦法。上網日期:2008年7月26日。網址:http://culinary.ntdtv.com/
2008臺北食尚廚藝競賽活動辦法說明。上網日期:2008年6月11日。網址:http://www.formosacooking.com.tw/。
中華體驗發展學會上網日期:2008年6月11日。網址:http://www.pataiwan.org.tw/04/04_12.htm。
中餐烹調技術士檢定技能規範。上網日期:2008年6月11日。網址:http://www.cy-food.org.tw/doc/g07.pdf
台北食尚廚藝競賽辦法。上網日期:2008年7月26日。網址:http://www.tcooc.taipei.gov.tw/new/index_1.asp
交通部觀光局(2008)。2007觀光統計年報。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交通部觀光局。上網日期:2008年8月12日。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苗栗縣文化局。上網日期:2008年6月11日。網址:http://www.mlc.gov.tw/
泰國觀光局。上網日期:2008年6月11日。網址:http://www.tattp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