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及書目
一、中文書籍
1.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2.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
3.陳曉慧,《網際網路與著作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8年3月
4.曾勝珍,《論網路著作權之侵害》,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6月。
5.楊崇森,《著作權法義論叢》,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3年11月。
6.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問題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8月。
7.蔡惠如,《著作權之未來展望—論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8月。
8.賴文智,《數位著作權法》,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3年11月。
9.賴文智,《圖書館與著作權法》,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2年5月。
10.蕭雄淋,《著作權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4月,增訂五版。
11.蕭美惠 林秀津譯,大衛.懷司(David A. Vise) 馬克.摩西德(Mark Malseed),《翻動世界的Google》,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
12.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Ⅰ》,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出版,2005年9月,第六版。
13.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Ⅱ》,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出版,2005年9月,第六版。
二、博碩士論文
1.胡心蘭,《論科技發展對合理使用與著作財產權限制之影響》,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馮震宇,2001年6月2.陳凱誌,〈網路搜尋引擎對取閱學術之影響:以Google Scholar為例〉,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黃鴻珠,2005年6月。3.張淑美,《網路服務業者之侵權責任—以著作權侵權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蕙芳,2006年11月4.蔡偉逸,《網路服務業者之著作權侵害責任》,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謝銘洋,2002年7月5.蕭愛貞,〈網際網路犯罪之責任內涵—兼論網路服務業者之責任〉,輔仁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甘添貴,2000年6月6.謝榮林,《超鏈結(Hyperlink)與智慧財產權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謝銘洋,2003年7月。7.羅文傑,《著作在電腦網路上的重製與散布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班論文,指導教授:鄭中人,1997年6月三、中文期刊論文
1.呂昭儀,〈搜尋引擎檢索功能之探討〉,《美國資訊科學與技術學會臺北學生分會會訊》,頁51-81,2000年12月。2.李明儒,〈搜索引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現代情報》,頁203-206,2005年10月。
3.汪渡村,〈論網際網路時代著作權法因應之道-以合理使用制度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23期,頁102-123,2004年2月。4.翁自得,〈從電腦實務剖析電腦暫時性重製之爭議〉,《智慧財產權》,夜36-54,2000年5月。5.徐世俊,〈網路服務提供者(ISP)之著作權責任〉,http://www.copyrightnote.org/crnote/bbs.php?board=35&act=read&id=37)
6.章忠信,〈新著作權法「散布權」相關規定之檢討〉,《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二卷第一期,頁49-72,2004年4月。7.章忠信,〈網路服務提供者著作權侵權責任限制之立法思考與方向〉,《律師雜誌347期》,頁28-44,2008年8月。8.章忠信,〈數位化網際網路環境對重製權之衝擊與因應〉,《萬國法律第111期》,頁74-91,2000年6月。9.陳曉慧著「網路連結與智慧財產權」,載於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舉辦「財經法學系列學術研討會(八)-競爭暨智慧財產權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頁1-24,2007年5月。
10.陳錦全,〈論RAM中暫時性儲存之著作權問題—MAI v. Peak案談起—兼論對網路環境的影響(上)〉,《智慧財產權》,頁100-112,2000年1月。11.陳錦全,〈論RAM中暫時性儲存之著作權問題—MAI v. Peak案談起—兼論對網路環境的影響(中)〉,《智慧財產權》,頁88-100,2000年2月。12.陳錦全,〈論RAM中暫時性儲存之著作權問題—MAI v. Peak案談起—〉兼論對網路環境的影響(下)〉,《智慧財產權》,頁112-128,2000年3月。13.陳俊宏、呂豐足,〈網路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原則概觀〉,《資訊、科技與社會學報》,頁107-125 ,2003年1月。
14.郭懿美,〈網路鏈結之智財權保護問題研究〉,《1999全國智慧財產研討會論文集》,頁323-345,1999年11月。
15.馮震宇,〈訊框連結是否侵害著作權?Kelly v. Arriba的啟示〉,《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頁194-204,2004年8月。
16.馮震宇,〈網路著作權之保護與發展趨勢〉,《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頁28-47,2004年8月。
17.馮震宇,〈著作權法合理使用的挑戰:從SONY案到Campbell案〉,《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頁159-178,2004年8月。
18.馮震宇,〈論網路科技發展對合理使用的影響與未來〉,《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539-570,2000年10月。19.廖先志、陳鍾誠,〈論搜尋引擎以程式在網路上自動抓取資料時可能面臨之法律問題解決之道〉,《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3(1)》,頁55-66,2007年4月。20.蔡惠如、杜惠錦,〈從Kelly v. Arriba Soft Corp. 一案,探討影像搜尋引擎之著作權問題〉,《2002年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頁281-307,2002年11月。
21.賴文智,〈談Google搜尋引擎之頁庫存檔服務〉,《網路資訊雜誌》,頁114-118,2000年11月。22.賴文智、劉承慶,〈由美國Kelly v. Arriba 案談起網路圖片搜尋服務與著作權〉,《網路資訊雜誌》,頁106-110,2002年4月。23.賴文智,〈搜尋引擎之潛在著作權風險〉,《網路資訊雜誌》,頁99-102,2000年1月。24.賴文智,〈超連結與網路著作權之關係〉,(http://www.is-law.com/%E5%B0%88%E6%96%87%E7%99%BC%E8%A1%A8/NET/超連結與網路著作權之關係.htm )。
25.賴文智,〈我國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限制立法所涉及相關議題簡介〉,《律師雜誌347期》,頁16-27,2008年8月。26.謝寶煖,〈網路資源搜尋工具(上)〉,《圖書與資料學刊34期》,頁33-50,2000年8月。
27.謝寶煖,〈網路資源搜尋工具(下)〉,《圖書與資料學刊35期》,頁26-39,2000年11月。
28.簡榮宗,〈簡介服務提供者之責任有限制立法草案〉,《律師雜誌347期》頁11-15,2008年8月。29.顧皓光,〈搜尋引擎運作介紹〉,《網路通訊》,頁108-112,2005年5月。
四、外文期刊論文
1.Benjamin G. Damstedt, Limiting Locke: A Nature Law Justification for the Fair Use Doctrine, 112 Yale L.J. 1179 (2003).
2.Pierre N. Leval, Toward a Fair Use Standard, 103 Harv. L. Rev. 1150 (1990).
3.Time Berners-Lee, “Little History of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w3.org/History.html).
4.Tom W. Bell, Fair Use vs. Faired Use, the Impact of Automated Rights Management on Copyright’s Fair Use Doctrine, 76 N.C.L. Rev. 557 (1998).
5.The Authors Guild, $125 Million Settlement in Authors Guild v. Google (October 28, 2008), http://authorsguild.org/advocacy/articles/member-alert-
google.html (Last visited on 2009/04/25)
五、外文書籍
1.Aplin, Tanya Frances, Copyright law in the digital society: the challenges of multimedia, Hart Publishing, 2005.
2.Besenjak, Cheryl, Copyright plain & simple, Career Press, 2000
3.Litman, Jessica, Digital Copyright: Prote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 the Internet, Promethrus Books, 2001.
4.McJohn, Stephen M, Copyright: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Aspen Publishers Online, 2006
5.U. S. Copyright Office, Copyright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foStrategist.com, 2003.
六、美國判決
1.A&M Records, Inc. v. Napster, Inc., 239 F.3d 1004 (9th Cir. 2001).
2.Hotaling v.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118 F.3d 199 ( 1997).
3.Campbell v. Acuff-Rose Music, Inc., 510 U.S. 569 (1994).
4.Gucci America, Inc. v. Hall & Associates, 135 F.Supp.2d 409, (S.D.N.Y. 2001).
5.Kelly v. Arriba Software Corp., 77 F. Supp. 2d 1116 (S.D. Cal. 1999).
6.Kelly v. Arriba Software Corp., 280 F.3d 934 (9th Cir. 2002).
7.MAI System Corp. v. Peak Computer, Inc., 991 F.2d 511 (9th Cir. 1993).
8.Playboy Enters., Inc. v. Webbworld, Inc., 991 F.Supp (N.D.Tex 1997).
9.Playboy Enters., Inc. v. Russ Hardenburgh, Inc., 982 F.Supp. 503 (N.D.Ohio 1997).
10.Playboy Enterprises, Inc. v. Frena , 839 F. Supp. 1552 (M.D.Fla. 1993).
11.Perfect 10 v. Google, Inc., 416 F.Supp. 2d 828 (C.D.Cal. 2006).
12.Perfect 10 v. Google, Inc., 487 F.3d 701 (9th Cir. 2007).
13.Perfect 10, Inc. v. Cybernet Ventures, Inc., 167 F.Supp.2d 1114 (C.D.Cal. 2001).
14.Quality King Distributors. Inc. v. L’anza Research Int’l, Inc., 523 U.S. 135 (1998).
15.Sony Corp. Of American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464 U.S. 417 (1984).
16.Tasini v. The New York Times., 533 U.S. 483 (2001).
17.Universal City Studios v. Reimerdes, 111 F. Supp. 2d 294 (S.D.N.Y. 2000).
18.Universal City Studios v. Corley, 273 F.3d 429 (2d Cir.2001).
七、網站
1.Google,http://www.google.com
2.History of Search Engines: From 1945 to Google 2007, (http://www.searchenginehistory.com)
3.百度,http://www.baidu.com
4.智慧財產局,http://www.tipo.gov.tw
5.搜狐公司,http://corp.sohu.com
6.雅虎奇摩,http://tw.yahoo.com
7.維基百科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