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育英、梁曉鶯譯(2000)。Bernd H. Schmitt著。《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王定宇(2005)。《國家品牌行銷之研究-以英國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王伯仁(2007)。《現代臺灣奇觀?:節慶、節慶化與節慶地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江奕辰(2003)。《宗教類非營利組織事件行銷探討-以法鼓山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煌佳(2001)。《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葛福臨福音節慶網站,http://www.tfgf.org/index.asp
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Durkheim, �莪ile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
周武(2002)。《國際事件行銷規劃與實務研究-鴻禧球場舉辦約翰走路高球賽競爭優勢探討》。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嬪、張玉鈴(1999)。《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休閒無聊感與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0期,83-111。岳彩文(2002)。《零售百貨業「特定體驗行銷活動」下之「消費體驗模型」相關研究-以漢神百貨開店慶暨母親節特賣活動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呂秀琴(2001)。《政府公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政府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淑貞譯 (1992)。Black E. I., J. Roberts著。《生命中的戒指與蠟燭-創造豐富的生活儀式》。台北:張老師文化
林主榮(2004)。《基督教宗教網站網站溝通效果指標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盈秀(2007)。《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呈現與體驗消費:以古典玫瑰園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采瑩(2005)。《非營利組織成員參與節慶活動的動機與效益認知之研究-以宜蘭國際藝術童玩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曉瑜(2003)。《藝術展示與儀式性關聯之初探》。臺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憶蘋(2001)。《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變遷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高尚仁(1996)。《心理學新論》。台北:揚智。
高順壽(2004)。《「聖殿的重建談上帝的同在」:撒迦利亞書4:1-14釋義研究》。台南神學院神學系所道學碩士論文。
張永誠(1993)。《事件行銷100:造勢成功的100個Event》。台北:遠流。
張永誠(1998)。《事件行銷100(二)》。台北:遠流。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
張在山(2002)。《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
張依依(2007)。《公共關係理論的演進與變遷》。台北:五南書局。
張譽騰譯(1997)。Marilyn G .Hood著。《家庭觀眾為什麼參觀博物館-六個主要的判準》。博物館學季刊,11期。
張家麟(2008)。《論台灣民間信仰「本土化」現象-以禮斗儀式為焦點》。輔仁宗教研究,17期。張克宙(2007)。《大溪地區居民對地方文化產業活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清雲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培新(2000)。《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研究-以辦理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之全國性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馮克芸譯(1996)。Alfred L. Schreiber & Berry Lenson 著。《行銷新風潮--生活型態與事件行銷》。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夏業良、魯煒編譯(2003)。Joseph Pine Ⅱ & James H. Gilmore著。《體驗經濟時代》。台北:經濟新潮社。
夏春祥(2000)。《媒介記憶與新聞儀式—二二八事件新聞的文本分析(1947-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論文。黃俊英(2001)。《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市:華泰文化。
黃俊英(2001)。《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天下遠見。
黃貞禎(2006)。《台灣福音劇團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向吟(2008)。《中高齡者靈性成長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黃秋碧(1997)。《漫畫閱讀之遊戲、快感經驗與社會實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懿慧(1999)。《西方公共關係理論學派之探討-90年代理論典範的競爭與辯論》。廣告學研究,12期,1-37。黃葳葳(1999)。《非商業廣播電視節目走向分析─以好消息頻道為例》。「一九九八年世界心理衛生與輔導會議」論文集。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黃葳威(2003)。《台灣地區宗教社區團體傳播策略分析:以基督教與佛教為例》。「宗教與文化:思想的動力與歷史的變遷」學術研究成果發表會。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宗教研究中心。
李晶譯(2000)。Cordes A. K. & Ibrahim M. H.著。《休閒遊憩事業概論》。台北:桂魯。
李天任、藍莘譯(1995)。Wimmer, R. D. & Dominick, J. R.著。《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圖書。
李雅倫(1994)。《報業電腦化的影響:一個報紙的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李明宗(2002)。《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克振譯(2001)。Kevin Lane Keller 著。《品牌管理》。台北:華泰。
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譯(2000)。Don E. S., Stanley I. T. & Robert F. L. 著。《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滾石文化。
吳玉茹(2007)。《記者判斷事件行銷新聞價值影響因素之研究》。佛光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吳易珊(2006)。《整合行銷傳播績效衡量之研究-以兒童數位學習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碩士論文。吳怡寬(2004)。《產業文化藝術節推廣之研究--以古坑華山「2003台灣咖啡節」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幼婷(2007)。《台灣基督教網路宗教研究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卷,45期,2-6。
吳錦屏(2000)。《事件行銷的功力》。市場報。05月10日第四版。
周皓涵(2007)。《體驗行銷中的業者與消費者敘事:以小熊維尼80 週年慶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龍達(2006)。《虛實整合的網路事件行銷》。玉山雙月刊,11-12月。http://www.esunbank.com.tw/about/932.essay
孫守仁(2002)。《遇見歐洲嘉年華》。歐洲聯盟研究協會電子報。http://eusa-taiwan.org
耿曙(2002)。「深度訪談法專題」。政治大學選研中心研究生研究方法研習營,台北。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2008)。「書與書的行銷戰:聖經vs可蘭經」。http://blog.sina.com.tw/ioffice/article.php?pbgid=8049&entryid=574918
許安琪(2001)。《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化。
許雅婷(2007)。《臺北市不同社經背景國小家長對兒童夏令營規劃要素之重要性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希林、閻蕙群譯(2004)。Johnny Allen, William O’Toole, Ian McDonnell, Robert Harris著。《節慶與活動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陳文俊譯(2007)。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廊。
陳宜稚(2007)。《星巴克行銷美學之應用分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陳榮楷(2002)。《非營利組織事件行銷之研究-以四結福德廟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麗妃(2003)。《白河蓮花節行銷策略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斌(2003)。《舉辦網路線上即時影音互動活動之問題與方法》。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簾�滿]2004)。《體驗品質對情緒、價值、體驗滿意度、承諾及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現代戲劇演出為例》。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比晴(2003)。《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 陽明山花季為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柏份(2005)。《導入文化觀光於節慶活動評估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陳延昇(2000)。《宗教衛星頻道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陳達章(2000)。《台灣地區地方政府公辦國際文化活動之研究-以嘉義市文化局舉辦國際管樂活動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麗娟(2003)。《大型活動策劃與執行》。展演活動策劃與執行,07月課程講義。
郭于華(2000)。《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曾武清(2003)。《網路媒介與集體記憶:從台灣棒球史中的「龍魂不滅」談起》。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智彥(2006)。《虛擬同居之遊戲、快感與互動關係之研究-以「愛情公寓」網站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徐秀鈺(2005)。《事件行銷規劃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徐為公(2003)。《事件行銷說服理論建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徐瑞穗(2003)。《節慶活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效益認知和滿意度研究-以92年麻豆文旦節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岳彩文(2003)。《零售百貨業「特定體驗行銷活動」下之「消費體驗模型」相關研究-以漢神百貨開店慶暨母親節特賣活動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聞局。國情簡介網頁。http://info.gio.gov.tw/mp.asp?mp=21
胡曉庭(1997)。《有線電視綜合性頻道對無線電視在節目策略上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正宏(2000)。《非營利電視台之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大愛與好消息頻道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莊太森(2005)。《電信產業與民俗活動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大甲媽祖文化節事件行銷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莊淑婷(2002)。台灣基督教會音樂事工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基督教靈糧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婉如(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校內研習活動規劃與教師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欣達(2006)。《台灣天主教會社會服務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鑫宇(2007)。《禮拜儀式音樂的傳統與創新-以士林區長老教會田野調查為例》。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楊盈箴(2005)。《華語流行福音音樂行銷策略之研究》。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梁麗萍(2004)。《中國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認同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梁麗萍(2009)。《皈依歷程:基督徒的經驗》。「2009兩岸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東海大學
劉美琪(2004)。《行銷傳播概論》。台北:雙葉書廊。
劉康(1995)。《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社。
劉寶文(2003)。《事件行銷理論與個案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自隆(1998)。《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政治行銷》。台北:遠流出版社。
鄭自隆(2008)。《電視置入:型式.效果與倫理》。台北:正中書局。
鄭國賢(2002)。《時空異置下論文化資產展示中記憶與經驗之斷層---以兵馬俑秦文化特展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顏妙桂譯(2002)。Edginton, C. R., Hanson, C. J., Edginton, S. R., & Hudson, S. D著。《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台北:桂魯。
羅怡幀(2005)。《參與單位對於節慶活動效益與發展阻礙認知之研究-以台灣燈會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戴國良(2004)。整合行銷傳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謝旭洲(1998)。《電視福音節目的傳播效果研究:以基督教福音節目700俱樂部為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盧玉玲(1998)。《與基督教傳播機構的跨媒體結合─從整合行銷傳播的角度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蘇韶淳(2001)。《宗教團體與公共關係》。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藍家正(2005)。《非營利組織事件行銷實務研究-以法鼓山活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駱維道(1999)。《向耶和華唱新歌(一)普世教會音樂觀》。神學與教會,24卷,2期。廖雅芳(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遊客滿意度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所碩士論文。詹德馨(2005)。《基督教電視節目閱聽人之使用與滿足初探性研究-以好消息衛星電視台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韓邦瑛(2006)。《國際觀光旅館餐廳事件行銷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美食節活動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鍾介凡(2005)。《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鄒文恩(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華納威秀電影院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賴曉黎的教學網站。http://sllai.social.ntu.edu.tw/drupal
【英文部分】
Holbrook, M. B.& Hirschman, E. C.(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 pp. 132-140
Getz, D.(1997). 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Elmsford, N.Y. :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
Itule, B. D. & Andersons, D. A.(1987). News writing and reporting for today’s media. New York: Random House.
Jackson, R.(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gn, Illinois : Sagamore.
Joy, A., & Sherry, J. F.(2003). Speaking of Art As Embodied Imagination A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Gainesville: 30(2), 259.
Maslow, A. H.(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Harper & Row.
Nucifora, Alf.(1996). Event Managing is Event Power. Business News Jersery, 9(10),.
Pickering, W. S. F.(1984). Durkheim’s Sociology of Religion.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Schultz, D.E.(1993).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Maybe definition is in the point view. Marketing news, Vol: 27, Jan.18,P.17.
Watt, D.(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Wesley .
Weaver, D. H. and Wilhoit G. C.(1986).The American Journalist: A Portrait of U.S. News People and Their Work.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Weaver, D. H. & Wilhoit G. C.(2006). Consumer Motiv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Event-Market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