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3 05: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承瑜
研究生(外文):Hsu Cheng-yu
論文名稱:從《論語》看孔子的飲食觀
論文名稱(外文):On Conficius' Way of Food and Eating as seen from the Analects
指導教授:譚家哲譚家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am Ka-git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論語孔子飲食
外文關鍵詞:AnalectsConficiusFoodEat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2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篇是研究孔子之道是如何展現在日常飲食行為中。因為一般大眾總是覺得孔子思想遙不可及。所以本篇從最生活的層面來入手。從生存最基本須求面—即飲食欲望—來認識孔子。思想是與社會歷史息息相關,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文獻除《論語》之外。為能深入認識先秦飲食文化,關於與先秦飲食有關的經典文獻也在研究範圍之內。
  孔子常因學習而忘食。面對飲食之節,如十個不食。孔子從健康養生的角度出發。但他是為了「養其身以有為」。並不只是為了延長壽命而已。孔子認為飲食、作息、心安三方面平衡才能健康、才能長壽。面對飲食之禮,強調出於內心真誠感受,因為心安所以能依正道而行,所以「仁者壽」。
目錄
目錄 ii
表目錄 iv
緒論 1
第一章 中華飲食文化 3
第一節 簡述中華飲食思想體系 3
一、群居生活之發生 3
二、人類飲食方式 4
三、飲食與欲望 4
四、中華飲食文化演進 5
第二節 相關中華飲食文化文獻 7
一、飲食與「禮」 7
二、飲食與「養生」 8
三、五味調和 9
第三節 飲食文化對日常用語的影響 11
一、台式招呼「吃飽沒」與台灣飲食文化 11
二、吃飯皇帝大 13
三、民以食為天 13
四、病從口入 14
五、小結 14
第二章《論語》與中華飲食文化 15
第一節 孔子對飲食的態度 15
第二節 孔子對飲食的要求 17
一、〈鄉黨〉篇中的飲食 17
二、《論語》中的飲食 30
三、《論語》中的飲食內容 33
第三章《論語》中的飲食活動 38
第一節 《論語》中論「祭」與飲食 38
一、孔子對祭的看法 38
二、與飲食有關的祭 39
三、小結 41
第二節 《論語》中論「喪」與飲食 41
一、孔子對喪的看法 41
二、與飲食有關的喪 42
三、小結 43
第三節 《論語》中論「禮」與飲食 43
一、孔子對禮的看法 43
二、與飲食有關的禮 43
三、小結 45
第四節 《論語》中論「仁」與飲食 45
一、孔子對仁的看法 45
二、與飲食有關的仁 46
三、小結 47
第五節 《論語》中論「孝」與飲食 47
一、孔子對孝的看法 47
二、與飲食有關的孝 48
三、小結 48
第六節 《論語》中論「君子」與飲食 49
一、孔子對君子的看法 49
二、與飲食有關的君子 51
三、小結 53
第七節 《論語》中論「政治」與飲食 54
一、孔子對政治的看法 54
二、與飲食有關的政治 54
三、小結 60
第四章 結論 61
一、孔子的飲食觀 61
二、孔子飲食思想不易實踐之處 61
三、結語 62
參考書目 63
一、古籍叢書 63
二、著作專書 64
三、期刊論文 66
四、學術論文 67
五、網路搜尋工具 68
誌謝 69





表目錄

表1:共食行為對人類飲食活動之演變 3
表2:五行、五時與五味之對應關係 6
表3:《論語》裡面的「和」 10
表4:經濟與飲食之關係 13
表5:《論語》裡面的「語」與「言」 23
表6:十個不食 29
表7:《論語》中與飲食有關的內容 30
表8:朱熹對〈鄉黨〉篇的看法 34
表9:正義對〈鄉黨〉篇的看法 34
表10:《論語》裡的飲食內容 36
表11:《論語》裡面的飲料 37
表12:《論語》中與飲食有關的祭 40
表13:《論語》中與飲食有關的禮 44
表14:《論語》中君子與小人 49
表15:《論語》中與飲食有關的君子 52
表16:《論語》與飲食有關的政治 55
表17:《論語》裡面的「正」 56
參考書目

一、古籍叢書:(依照年代排序)

春秋.左丘明著、晉.杜預集解、日本.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下)》,台北:天工書局,1988年。

戰國.呂不韋撰,《呂氏春秋》,台北:中華書局。

魏.何晏集解、皇侃義疏,楊家駱主編《論語注疏及補正》,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

注 魏.何晏、疏 宋.邢昺,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論語注疏(上論、下論)》,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魏.王弼等著,《四部要籍注疏叢刊.老子道德經.卷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注 漢.鄭玄、疏 唐.賈公彥,主編李學勒《周禮注疏.天官冢宰》,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注 漢.鄭玄、疏 唐.孔穎達,主編李學勒《禮記正義.曲禮》,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注 漢.鄭玄、疏 唐.孔穎達,主編李學勒《禮記正義.曾子問~禮器》,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注 漢.鄭玄、疏 唐.孔穎達,主編李學勒《禮記正義.經解~喪服四制》,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北宋.李昉等敕撰,主編王雲五《太平御覽(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74年8月。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台北:新文豐出版,1987年10月。

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商務印書館,1939年9月。
二、著作專書:(依照年代排序)

總編輯:王壽南,《中國歷代思想家(一)孔子等(十一)劉向等(十三)鄭玄(十四)何晏等(十五)傅玄等》,台北:台灣商務,1978年6月。

註譯者:王夢鷗,主編者:王雲五,《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商務,1984年。

王明德、王子輝,《中國古代飲食》,台北:博遠圖書,1989年2月。

王仁湘,《民以食為天Ⅰ》,台北:中華書局,1990年。

林語堂,《論孔子的幽默》,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1年8月。

鄺芷人,《陰陽五行及其體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林乃燊,《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台灣商務,1994年4月。

錢穆,《錢賓四生先全集》,台北:聯經,1995年。

王開府,《四書的智慧》,台北市:萬卷樓,1995年。

漢.劉向,葉幼明注譯,《新譯新序讀本》,三民書局,1996年8月。

蔡仁厚,《論語人物論》,台北:台灣商務,1997年。

姚偉鈞,《中國皇室叢書‧宮廷飲食:玉盤珍羞值萬錢》,台北:文津,1997年。

鄧景衡,《台灣飲食文化系譜—黑飲、金食、鏽島》,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7年。

蔡仁厚,《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學的反思與開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

藍翔,《筷子的故事》,台北:美食天下雜誌社,2000年8月。

Richard A. Watson作,譯者:馬勵,《哲學家的食譜—如何減輕體重改變世界》,台北市:究竟,2000年。

張素貞校注,《新編韓非子.上》,國立編譯館,2001年。

周志輝,《肉食的學問》,香港:萬里機構.飲食天地出版社,2001年。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高政一註譯,《唐宋名家詩詞欣賞》,台北:雷鼓出版社,2001年。

逯耀東,《出門訪古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1年。

王仁湘,《飲食之旅》,台灣商務,2001年12月。

謝冰瑩等編,《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2。

莊淑旂,《月經是女人一生健康美麗的指南》,台灣:種籽文化,2002年。

莊淑旂,《宇宙健康法—莊淑旂的養生智慧》,台北市:時報文化,2002年。

莊淑旂,《莊淑旂的宇宙健康法2體內環保》,台北市:時報文化,2003年。

逯耀東,《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台北市:東大,2003年。

鄧景衡,《台灣飲食文化系譜—符號、意象、奇觀(上、下)》,台北:田園,2002年。

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台北縣:達觀,2005年。

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枕邊書》,台北:學富文化,2005年。

譚家哲,《形上史論》,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

譚家哲,《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

Robert J. Sternberg 譯者:陳億貞,《普通心理學》,台北:雙葉,2006年。

閃中雷,《本草綱目1000問》,台北縣:智林文化,2007年。

喬辛.迪.波沙達,譯者:徐若英,《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台北:方智 ,2007年。

韓兆琦注譯《新譯史記(六)列傳一》,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

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2人體復原工程》,台中市:晨星,2008年。

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初編‧經部‧V1》,台北:商務。
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初編‧子部‧V21》,台北:商務。
三、期刊論文:(依照年代排序)

王關仕,〈從鄉黨篇的飲食看孔子生活的科學精神〉,《孔孟月刊》第18卷第3期,1979年12月。

魏威,〈關於飲食文化對日常用語的影響〉、〈關於飲食文化對漢語成語的影響〉,《漢語漫談》,1994年。

沈松茂(台灣餐飲學會理事長),〈台灣的飲食文化及未來方向〉,《商業經濟與管理》,1995年第3期。

萬建中,〈中國古代飲食的科學內核〉,《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6月第207期。

趙天行,〈孔子與現代社會人生〉,《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8月第221期。

施拓全,〈至聖先師是「美食主義者」嗎?—再談孔子的飲食觀念〉,《中國文化月刊》,1999年9月第234期。

蔡仁厚,〈新儒家與新世紀—儒學能為人類社會提供甚麼〉,《中國文化月刊》,2002年3月第264期。

劉金榮,〈「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新解〉,《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3期。

魏剛、于春燕,〈孔子的飲食觀〉,《大連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2002年6月。

戴朝福,〈《論語‧鄉黨篇》闡義(四)〉,《鵝湖月刊》,第339期,2003年9月。

沈素因,〈孔子的養生論—從《論語‧鄉黨篇》的飲食觀談起〉,《孔孟月刊》,第42卷第2期,2003年10月。

戴朝福,〈《論語‧鄉黨篇》闡義(五)〉,《鵝湖月刊》,第345期,2004年3月。

章禮霞,〈中國問候語「你吃了嗎?」的文化折射〉,《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3期,2004年6月。

魏峨,〈孔子飲食觀管窺〉,《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7卷第2期,2004年6月。

楊濱、彭小雲,〈簡論中國飲史養生文化〉,《昆明大學學報(綜合版)》第15卷第1期,2004年。

馮爾康,〈從《論語》、《孟子》飲食規範說到中華飲食文化〉,《史學集刊》,2004年4月第2期。

陳蓉萱,〈從《論語》看孔子的生活藝術〉,《孔孟月刊》,第43卷第3期,2004年11月。

樓達人,〈儒學的式微〉,《中國文化月刊》,2006年6月第306期。

王雪萍,〈先秦飲食文化的區域特徵〉,《青海社會科學》第4期,2006年7月。

黃之秋,〈從《論語》探究孔子的飲食觀〉,《中國語文》第592期,2007年10月。

劉衛民,〈孔子飲食思想辨〉,《安徽農業科學》,第35卷18期,2007年。

四、學術論文:(依照年代排序)

葉靜蓉,《格林童話中的飲食》,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方宇蓓,《中國古代文論中「味」之審美義涵探究─以先秦至隋唐為研究範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胡倩茹,《孔孟荀之養生論及其比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林曉其,《元代人文養身文化研究》,東吳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淑萍,《中國文學中的食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94學年度。

賴孟潔,《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94學年度。

陳秀玉,《台灣閩南語飲食詞彙中的文化意義》,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95學年度。

五、網路搜尋工具:(依筆劃排序)
(一)古籍

中研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hinese.dsturgeon.net/index_gb.html

數位經典http://www.chineseclassic.com/index.htm

(二)字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漢典(大陸,簡繁字查詢)http://www.zdic.net/

(三)期刊論文、學術論文

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台灣)
http://readopac1.ncl.edu.tw/nclserialFront/search/search.jsp?search_type=sim&la=ch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http://hk.wanfangdata.com/wf/cddb/cddbft.htm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台灣)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

鵝湖知識庫http://140.128.103.128/Ehuweb/Default.asp

(四)其他

word論文目錄教學:讓word幫你作目錄http://blog.yam.com/prettyjoy/article/9445008

word頁碼教學:word2007頁碼設定http://switch.pixnet.net/blog/post/20160509

東海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http://www.lib.thu.edu.tw/resource/edb/edb_index.htm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關仕,〈從鄉黨篇的飲食看孔子生活的科學精神〉,《孔孟月刊》第18卷第3期,1979年12月。
2. 王關仕,〈從鄉黨篇的飲食看孔子生活的科學精神〉,《孔孟月刊》第18卷第3期,1979年12月。
3. 萬建中,〈中國古代飲食的科學內核〉,《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6月第207期。
4. 萬建中,〈中國古代飲食的科學內核〉,《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6月第207期。
5. 趙天行,〈孔子與現代社會人生〉,《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8月第221期。
6. 趙天行,〈孔子與現代社會人生〉,《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8月第221期。
7. 施拓全,〈至聖先師是「美食主義者」嗎?—再談孔子的飲食觀念〉,《中國文化月刊》,1999年9月第234期。
8. 施拓全,〈至聖先師是「美食主義者」嗎?—再談孔子的飲食觀念〉,《中國文化月刊》,1999年9月第234期。
9. 蔡仁厚,〈新儒家與新世紀—儒學能為人類社會提供甚麼〉,《中國文化月刊》,2002年3月第264期。
10. 蔡仁厚,〈新儒家與新世紀—儒學能為人類社會提供甚麼〉,《中國文化月刊》,2002年3月第264期。
11. 戴朝福,〈《論語‧鄉黨篇》闡義(四)〉,《鵝湖月刊》,第339期,2003年9月。
12. 戴朝福,〈《論語‧鄉黨篇》闡義(四)〉,《鵝湖月刊》,第339期,2003年9月。
13. 沈素因,〈孔子的養生論—從《論語‧鄉黨篇》的飲食觀談起〉,《孔孟月刊》,第42卷第2期,2003年10月。
14. 沈素因,〈孔子的養生論—從《論語‧鄉黨篇》的飲食觀談起〉,《孔孟月刊》,第42卷第2期,2003年10月。
15. 戴朝福,〈《論語‧鄉黨篇》闡義(五)〉,《鵝湖月刊》,第345期,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