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3: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彥璋
研究生(外文):Yen-Chang Chen
論文名稱:新軍事變革對共軍空降部隊的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Impact of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to the Airborne Troops of the PLA
指導教授:曾復生曾復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新軍事變革空降部隊川震
外文關鍵詞:RMAPLAAirborne troo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4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第一次波灣戰爭,是在有限地理區域內進行高強度、低政治目標的戰爭。正是「人民解放軍」自1985年以來一直在評估的軍事衝突模式。而美軍展現的作戰效益,使共軍對高科技武器在聯合作戰環境下的表現,大感震驚。亦促使共軍開始檢討「軍事事務革命」與建置「快速反應部隊」。
共軍隨即於1992年將空降旅擴編為空降軍編制,並且將其定位為重點發展部隊,積極開始了空降部隊的現代化。以其具備長程兵力投射能力及快速部署的特性,運用上已超出戰術的範疇達到戰略的層級。
本論文針對「新軍事變革」對共軍空降部隊戰力的現代化進行研究,並假設已經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另進一步藉川震救災行動中,共軍空降部隊危機處理的任務表現,近一步評估其能力的虛實。
經過各方面的探討及驗證後,發現新軍事變革對空降部隊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進步方面
一、戰略因時制宜,戰力與時俱進
二、武器裝具籌獲,近程外購遠程研發
三、作戰訓練扎實,演習有效驗證
障礙方面
一、後勤保障能力,無法有效支援
二、聯戰觀念不足,空降戰力難續
三、缺乏實戰經驗,信心能力俱疑
總結來說,共軍空降部隊已逐漸成為一支反應快、戰力強的部隊,但戰力之維繫,需有多方條件之合成方能維繫於不墜,共軍空降部隊雖有戰略、裝備籌製、訓練等多方面之進步與優勢,但在講求多兵種聯合作戰的現今作戰環境下,協同作戰、實戰經驗及後勤保障能力,亦須長期經營累積方能有效提升,並非短期投入即一蹴可及。此一原理,亦同於我國國軍於建軍備戰方面的缺失與盲點,各種能量的建立與培養,尤以國防工業之建立,作戰經驗之累積,均應以長期眼光,投資經營,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方能與時俱進,克敵勝敵,完成既定戰略目標。
First Gulf War was carried out with high intensive but low political goal with in the limited geographical region. It is exactly wha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 PLA) keeps assessing the military conflict model since 1985. The PLA was astonished at the combat efficiency of US Army under the high technological joint war. It also caused the PLA to assess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and formed the Rapid Reaction Force (RRF).
The PLA enlarged the existing system of Airborne Troops in 1992 and gave high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irborne Troops. It then started to modernize the Airborne Troops, and aimed at attaining strong shooting ability and speedy deployment ability, which beyond the tactics the army are already using.
This essay is mainly focus on how the RMA analysis and researched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fighting capacity of Airborne Troop of the PLA with an assumption that a structural influence is exerted. In addition, the performance of PLA during the Rescue of Sichuan Earthquake and their crisis management will be assessed in this essay.



After discussion and verification of various fields, the impact of RMA on the Airborne Troop are as follow:
Strengths
First, military strategy and fighting capacity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econd, assurance of weapons obtaining; in short term, purchase weapons outside the country and for long term, they research and produce the weapons in their own county.
Third, the sturdy operational training and the effective of maneuver are verified.
Weaknesses
First, ineffective of logistic supportability.
Second, limited concept and knowledge on joint war, affecting the continuance of their fighting capacity.
Third, lack of actual combat experience, confidence and ability of the army are all doubted.
As a summary, the Airborne Troop of the arm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fast responded and strong fighting capacity unit. However, the maintaining of fighting capacity requires an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Even the Airborne Troop of the PLA obtain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strategy planning, sufficient military weapons supplies, and effective operational training, they have insufficient logistic support, weak joint war knowledge, and insufficient actual combat experience, which are highly demanded in the combat environment nowadays. These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and reinforce in short term. These are also the weaknesses of our army in Taiwan. The building-up, training-up and strengthening of different aspects, especially the setting up of military industry and actual combat experience require a long term investment. As a result, the army can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an achieve the military goals that set.
目 錄
頁數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謝 辭
目 錄 I
表(圖)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主題、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4
第四節 概念界定 ------------------------------------- 6
第五節 文獻評析 ------------------------------------- 10
第二章 共軍戰略思想的轉變 ----------------------------- 18
第一節 第一次波灣戰爭前 ----------------------------- 18
第二節 第一次波灣戰爭至第二次波灣戰爭 --------------- 20
第三節 第二次波灣戰爭後 ----------------------------- 22
第四節 空降戰略思想 --------------------------------- 24
第五節 小結 ----------------------------------------- 26
第三章 空降部隊沿革及現況 ----------------------------- 28
第一節 空降部隊沿革 --------------------------------- 28
第二節 空降部隊現況 --------------------------------- 31
第三節 小結 ----------------------------------------- 45
第四章 新軍事變革對空降部隊的影響 --------------------- 47
第一節 作戰指導 ------------------------------------- 48
第二節 組織編制 ------------------------------------- 49
第三節 資訊平台 ------------------------------------- 50
第四節 科技與裝備 ----------------------------------- 51
第五節 準則與訓練 ----------------------------------- 53
第六節 對亞太諸國之意涵------------------------------ 67
第七節 小結 ----------------------------------------- 68
第五章 共軍空降部隊能力虛實-以川震救災為例 ------------ 69
第一節 川震救災行動 --------------------------------- 70
第二節 共軍空降部隊的任務 --------------------------- 77
第三節 空降部隊危機處理成效 ------------------------- 79
第四節 小結 ----------------------------------------- 82
第六章 結論 -------------------------------------------
8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85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啟示 ------------------------------- 8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 87
參考書目 ---------------------------------------------- 89
一、中文書目 ------------------------------------------- 89
(一)官方資料 ----------------------------------------- 89
(二)專書 -------------------------------------------- 90
(三)譯書 -------------------------------------------- 92
(四)論文 -------------------------------------------- 93
(五)期刊 -------------------------------------------- 94
(六)報紙 -------------------------------------------- 103
(七)網路 -------------------------------------------- 104
二、英文書目 ------------------------------------------- 109
表(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 5
表2-1 中共軍事戰略演進 --------------------------------- 27
表3-1 空降軍大事沿革 ----------------------------------- 29
表3-2 空降軍運輸機諸元 --------------------------------- 35
表3-3 解放軍空降軍機械化裝備性能諸元 ------------------- 38
表3-4 空降第15軍各式輕火力武器說明 -------------------- 42
表4-1 空降第15軍近年重大演訓統計 ---------------------- 57
表5-1 中國各部會四川震災因應作為 ----------------------- 71
表5-2 解放軍救災大事紀要 ------------------------------- 74
表5-3 中共救災總成效表---------------------------------- 76
表5-4 共軍空降部隊救災大事紀要 ------------------------- 81
參 考 書 目
一、中文書目
(一)官方資料
1.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2002年7月。
2.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2004年12月。
3.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2006年8月。
4.中華民國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2008年5月。
5.國防大學軍事學院,《國軍軍語詞典》(九十二年修訂本),(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2004年3月15日)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8年中國的國防》,1998年7月。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1/15/content_630690.htm。2008.06.03下載。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0年中國的國防》,2000年10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1/14/content_630015.htm。2008.06.03下載。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2年中國的國防》,2002年12月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2/14/content_729004.htm。2008.06.03下載。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4年中國的國防》,2004年12月2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4-12/27/content_2384551.htm。2008.06.03下載。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年中國的國防》,2006年12月2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2/29/content_5546076.htm。2008.06.03下載。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8年中國的國防》,2009年1月20日。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18824/2009/01/20/2225s2400833.htm。2009.01.23下載。
11.中共全國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8月30日,http://npl.ly.gov.tw/pdf/6107.pdf。
(二)專書
1.中共研究雜誌編,《1995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5年5月)。
2.中共研究雜誌編,《2000中共年報(上)》,(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0年6月)。
3.中共研究雜誌編,《2001中共年報(上)》,(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6月)。
4.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5.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7月)。
6.平可夫著,《外向型的中國軍隊-中共對外的諜報、用兵能力與軍事交流》,(臺北:時報文化,1996年3月)。
7.向旭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手冊:陸軍分冊》,(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
8.沈傳光著,《論中共軍事革新》,(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8月)
9.林中斌著,《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民間增修版)》,(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年1月)。
10.林中斌著,《偶爾言中:林中斌前瞻短評》,(臺北:黎明文化,2008年10月)。
11.孟樵著,《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臺北:全球防衛雜誌,2001年3月)。
12.姚祖德著,《變革與玄機:跨越式的中國軍備發展》,(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11月)。
13.胡復生編著,《世界空降作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4月)。
14.崔亞峰著,《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空降戰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8月)。
15.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中共解放軍空軍戰力研析論文集》,(臺北: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06年9月)。
16.張明睿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跨世紀軍事革命浪潮跟尖者》,(臺北:洪葉文化,1998年)。
17.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18.彭光謙、王光緒著,《軍事戰略簡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頁6-7。
19.彭光謙、姚有志編,《軍事戰略學》,(北京: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20.楊中美著,《新紅太陽-中共第五代領袖》,(臺北:時報文化,2008年5月19日)。
21.楊念祖主編,《決戰時刻:20XX年解放軍攻台戰役兵棋推演》,(臺北:時英出版社,2007年2月)。
22.鄧小平,“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三)譯書
1.尹元隆譯,Ambassador James R. Lilley著,《中共軍事現代化》(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7月)。
2.方淑惠、俞佳玲譯,佛蘭納根(Stephen J. Flanagan)、馬提(Michael E. Marti)編,《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1月)。
3.李育慈譯,麥克奎格•納克斯(MacGregor Knox)、威廉森•莫瑞(Williamson Murray)著,《1300-2050之軍事革命》(The Dynamics of Military Revolution 1300-2050),(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4.李育慈譯,蘿莉.勃奇克(Laurie Burkitt),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 Wortzel)編,《解放軍七十五週年之歷史教訓》(The Lessons of History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t 75),(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10月)。
5.吳奇達、高一中、黃俊彥譯,蘇珊.布斯卡(Susan M. Puska)編,《下下一代的共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2月)。
6.吳惠民譯,Keith Crane、Roger Cliff、Evan Mederiros等編,《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機會與限制》(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臺北: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08年9月)。
7.林宜瑄、郭家琪、陳岳辰譯,馬丁.拉薩特(Martin L.Lasater)等著,《後鄧小平時期的台灣安全》(Tanwan’s Security in the Post-Deng Xiaoping Era),(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6月)。
8.高一中譯,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編,《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11月)。
9.郭坤池、宋家駒譯,查爾斯.魏斯登賀福(Charles M.Westenhoff)編,《軍事空中武力:空中武力觀念與思想文摘修訂版》(Military Airpower:A Revised Digest of Airpower Opinions and Thoughts),(臺北: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08年10月)。
10.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Dru C. Gladney著,《中共的不安全感:新世紀伊始的舊挑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11月)。
11.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Mark Burles & Abram N. Shulsky著,《中共動武方式》(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3月)。
12.黃淑芬譯,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 Wortzel)著,《中共軍文變化》(Civil-military Change in China:Elites,Institutes,and Ideas after the 16th Party Congress),(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4月)。
(四)論文
1.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台灣安全” ,巨克毅主編,《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臺北:頂茂圖書,2004),頁9-29。
2.李炳彥,“新軍事變革時期軍事謀略的運用”,沈偉光主編,《論中國軍事變革》,(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3.段念祖,“中共攻台模式與我方地面防衛裝備發展策略之分析”,巨克毅主編,《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臺北:頂茂圖書,2004),頁129-155。
4.姜新立,“政策專題研究報告-四川震災對中國大陸影響之研析”,(臺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8年7月)。
5.徐丞謙,“中共空軍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角色”,(發表地: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月)。
6.高從俠,“科索沃戰後中共軍事現代化之研析”,(發表地: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月)。
7.張正義,“江澤民時期(1989-2004)對台軍事演習作戰能力之研究”,(發表地: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月)。
8.廖文中,“中共空軍2020年前對我空防之威脅”,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主編,《中共解放軍空軍戰力研析》,(臺北: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06年9月)。
9.蔡明彥,“中共跨世紀軍備發展策略分析” ,巨克毅主編,《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臺北:頂茂圖書,2004),頁53-77。
10.劉靖中,“中共推動軍事事務革新(RMA)的虛實-以信息化為例”,(發表地: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11.劉廣華,“論中共可能犯台模式與我國因應之道”,巨克毅主編,《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 (臺北:頂茂圖書,2004)頁99-128。
12.趙壽山,“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快速反應作戰發展為例”,(發表地: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1月)。
13.謝台喜,“中共軍力發展動向”,《亞太情勢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三軍大學,1995年2月24日),頁12。
14.簡連德,“中共空降作戰”,(發表地: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
(五)期刊
1.孔凡清、將言、樂平,“中國發展空降戰車的歷程:從WZ141到新型空降戰車”,軍事連線第4期,(臺北:胡桃木文化,2008年10月),頁52-59。
2.王宇燕、季伏櫪,“俄羅斯BMD空降戰車的傘降系統發展”,軍事連線第4期,(臺北:胡桃木文化,2008年10月),頁40-43。
3.王建基譯,Richard A. Bitzinger著,“亞太軍事轉型”(Come the Revolution-Transforming the Asia-Pacific’s Militaries),國防譯粹 33卷2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2月),頁62-83。
4.巴浩酷,“陸軍空投連的回憶”,兵器戰術圖解24期,(臺北:中國之翼出版社,2005年12月20日),頁86-93。
5.甘宗源譯,Marc Miller著,“共軍對台以外的任務”(PLA Missions Beyand Taiwan),國防譯粹 36卷1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年1月),頁84-89。
6.以理,“一九九二年中共軍事”,中共研究 27卷1期,1993年10月,頁73。
7.甘宗源譯,Qigui Wang,Wang Ximin,Hao Chengming著,“中共空軍幹部參訪美空軍教育學府後感想”(Chinese Servicemen’s Views of USAF Airmen and Education),國防譯粹 35卷4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4月),頁86-90。
8.古金龍,“中共空降兵發展對我空軍基地反空降作戰之影響”,國防雜誌 20卷5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5月),頁94-104。
9.田家綺,“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996年美國政府處理臺海飛彈危機的研究”,國防雜誌20卷11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1月),頁18-30。
10.朱育宏,“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天地之間 快速反應部隊”,全球防衛雜誌 285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 2008年5月),頁30-37。
11.全球防衛雜誌編輯部,“2006年1月環宇軍聞”,全球防衛雜誌 257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6年1月),頁22-25。
12.全球防衛雜誌編輯部,“2007年4月全球軍情簡訊”,全球防衛雜誌 272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7年4月),頁22-25。
13.余永章,“中共面臨高科技戰場環境下之作戰發展趨勢”,國防雜誌雙月刊 21卷6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12月),頁209-219。
14.余永章,“淺論中共超戰略發展及非線性作戰模式”,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3-17。
15.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臺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37-51。
16.李安曜、許哲銘,“中共空軍的編裝與武獲現代化”,空軍學術雙月刊 608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9年2月),頁61-83。
17.李柏彥譯,Timothy L.Thomas著,“中共軍事戰略思維”(The Chinese Military’s Strategic Mind-Set),國防譯粹 35卷8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8月),頁42-54。
18.李俊毅,“江澤民對共軍現代化之影響”,中華戰略學刊 96年秋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7年9月30日),頁34-87。
19.吳建德、朱家敏,“21世紀初期中共空軍發展之影響與面臨之困境(上)”,空軍學術月刊 551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2年10月),頁25-48。
20.吳建德、朱家敏,“21世紀初期中共空軍發展之影響因素與面臨之困境(下)”,空軍學術月刊 552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2年11月),頁3-18。
21.汪毓瑋,“中共「應急處突」動員管理體系運作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97年冬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12月31日),頁80-128。
22.吳衛,“共軍近年部隊訓練研析”,中華戰略學刊95年春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6年3月31日),頁39-81。
23.胡元傑譯,Dennis J. Blasko著,“美國2007年中共軍力報告補遺”(The 2007 Report on the Chinese Military-The Top 10 List of Missing Topics),國防譯粹 35卷1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1月),頁4-14。
24.胡元傑譯,Phillip C. Saunders & Erik R. Quam著,“中共空軍現代化走向”(China’s Air Force Modernization),國防譯粹 35卷1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1月),頁15-24。
25.胡維真譯,Norman Friedman著,“中共縮減進口俄羅斯軍火”(Russian Arms Exports Shrink),國防譯粹 34卷10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年10月),頁79-82。
26.林元輝,“解放軍空降兵首次軍事主官空降演習側記”,尖端科技205期,(臺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1年10月),頁40-44。
27.林東良、劉峰瑜,“中共軍事後勤變革-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後勤保障”,空軍學術雙月刊 608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9年2月),頁133-143。
28.林超倫,“「中」、俄首度聯合軍演之探討”,國防雜誌20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2月),頁105-110。
29.姚宏毅,“危機與武力使用:1995-1996年臺海危機的再省思”,國防雜誌20卷11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1月),頁18-30。
30.威海衛,“中國航空工業重點突破-聚焦解放軍國防現代化”,全球防衛雜誌 273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7年5月),頁68-75。
31.威海衛,“爭霸東亞:解放軍超視距兩棲作戰與遠程投射能力”,尖端科技286期,(臺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8年6月),頁12-21。
32.威海衛,“崛起中的東方紅龍-聚焦解放軍國防現代化”,全球防衛雜誌 272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7年4月),頁26-33。
33.施澤淵,“中共國防預算回顧與可能發展”,中華戰略學刊97年夏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6月30日),頁71-120。
34.施澤淵,“論「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演之戰略意涵與軍隊建設”,中華戰略學刊95年春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6年3月31日),頁154-187。
35.孫秉中,“克里特島空降作戰對防衛作戰的啟示”,國防雜誌20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2月),頁66-78。
36.徐志偉,“發展最完善的空降戰車:前蘇聯/俄羅斯BMD系列傘兵戰車”,軍事連線第4期,(臺北:胡桃木文化,2008年10月),頁29-39。
37.馬振坤,“中共軍力擴張與限制”,國防雜誌雙月刊 21卷6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12月),頁157-168。
38.陳子平,“中共「不對稱作戰」的發展與影響-從美國《2006中共軍力報告》的觀察”,國防雜誌雙月刊 21卷6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12月),頁169-179。
39.陳子平,“美國2005年「中共軍力報告」研析-中共戰略思維的轉變”,國防雜誌 20卷10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0月),頁73-85。
40.陳子平,“中共發展「不對稱作戰」之戰略意涵”,空軍學術雙月刊 592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6年6月),頁38-51。
41.梁正綱,“臺海衝突中的戰略資訊戰”,國防雜誌雙月刊23卷1期,(八德:國防大學,2008年2月),頁51-59。
42.陳克臻譯,John Hill著,“令美軍瞠目的中共軍力成長”(Pentahon raisea eyebrow at China’s military rise),國防譯粹 34卷2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年2月),頁80-83。
43.陳煥彰,“解放軍快反作戰急先鋒-ZLC2000型空降戰車”,亞太防務15期,(臺北:粵儒文化,2009年7月),頁35-39。
44.國防譯粹編輯部,“武器裝備簡介”,國防譯粹 34卷5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年5月),封面內頁。
45.梅林,“中共空降武器裝備的提升現況”,全球防衛雜誌 171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1998年11月)。
46.章昌文譯,Justin B. Liang & Sarah K. Snyder著,“共軍之召募及教育訓練”(The “People”in the PLA:Recruitment,Training,and Education in China’s 80-Year-Old Military ),國防譯粹 36卷2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3月),頁81-85。
47.張延廷,“淺論中共對高技術局部戰爭之體認”,國防雜誌20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2月),頁111-119。
48.張延廷,“當前中共對台戰略之研究”,空軍學術雙月刊 608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9年2月),頁3-18。
49.郭春龍,“中共戰略文化對中共軍事戰略之影響”,國防雜誌 20卷10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0月),頁86-95。
50.陳偉寬,“試論中共信息戰之發展與我因應作為”,空軍學術月刊 551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2年10月),頁3-14。
51.張裕敏譯,Rebecca Grant著,“中共的如意算盤”(The Chinese Calculus),國防譯粹 33卷7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7月),頁81-88。
52.畢源廷,“另類戰場:從抗震救災看中國大陸的軟實力”,尖端科技286期,(臺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8年6月),頁1-3。
53.陳嘉生譯,Robert G. Hahn著,“2028年的空降作戰”(Airborne Takes the Brach),國防譯粹 28卷3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3月),頁66-70。
54.陳德門譯,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戰略評論」(Strategic Comments),“共軍組織及作戰架構變革”(China’s Changing Military),國防譯粹 33卷8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8月),頁89-94。
55.黃引珊譯,M Ghazemy Mahmud著,“2008年中共軍力概況”(Country and Armed Forces Profiles-China),國防譯粹 36卷5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年5月),頁89-94。
56.黃文啟譯,Richard Halloran著,“中共崛起”(China Stands Up),國防譯粹 34卷11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年11月),頁68-77。
57.黃文啟譯,Vinod Anand著,“中共資訊戰概念與能力”(Chinese Concepts and Capabilities of Information Warfare),國防譯粹 34卷5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年5月),頁89-99。
58.黃朝茂譯,平可夫著,“公元二○一○年之中共軍力”,國防譯粹 24卷11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7年11月),頁35-45。
59.賀力行、謝鴻進,“2004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對台安全之研析”,空軍學術月刊 578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5年1月),頁3-19。
60.曾祥穎,“從軍事事務革命論未來之建軍”,中華戰略學刊96年春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7年3月31日),頁95-129。
61.曾廣俊,“21世紀中共國家安全戰略之研究”,國防雜誌 20卷10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0月),頁48-60。
62.曾廣俊,“共軍渡海登陸軍力(快反部隊)建設研析”,國防雜誌 20卷9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9月),頁49-60。
63.傅應川,“從中共2006年國防白皮書看兩岸情勢發展”,中華戰略學刊96年夏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7年6月30日),頁73-119。
64.傅應川,“從美國2008年「中國軍力報告」看亞太地緣戰略情勢發展”,中華戰略學刊97年冬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12月31日),頁1-44。
65.賈致中,“新軍事變革下共軍後勤戰略之探究”,中華戰略學刊97年夏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6月30日),頁121-145。
66.翟文中譯,Ian Roxboroigh著,“從軍事革命至國防轉型:各領域的執行現況”,空軍學術月刊 584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5年7月),頁88-97。
67.趙壽山,“中共軍事戰略思想演變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 588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5年11月),頁16-33。
68.蔡志昇、陳建廷,“中共快速反應部隊對台軍事威脅暨我因應策略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 510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1999年5月),頁16-35。
69.歐冠宇譯,Dennis J.Blasko著,“共軍現代化概況”(Chinese Army Modernization: An Overview),國防譯粹 33卷4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4月),頁78-89。
70.歐冠宇譯,John Hill著,“美國憂心中共的軍事成長潛力”(U.S concerned by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tential),國防譯粹 33卷2期,(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2月),頁84-87。
71.蔡海璋,“中共「高技術條件下聯合戰役」之空軍兵力運用研析”,國防雜誌 20卷5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5月),頁83-93。
72.鄭大城,“釣竿好買?釣術難學?-解放軍現代訓練方向”,空軍學術雙月刊 601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7年12月),頁3-13。
73.劉文孝,“解放軍ZBD-03傘兵戰車”,兵器戰術圖解23期,(臺北:中國之翼出版社,2005年10月20日),頁8-15。
74.劉宜友,“探討中共新軍事變革之部隊訓練”,國防雜誌 20卷7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7月),頁80-91。
75.劉宜友,“第一次波灣戰爭後的中共構建特種部隊探討-兼論我因應對策”,國防雜誌雙月刊21卷4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8月),頁93-102。
76.劉宜友,“對中共「軍事轉型」之研析”,國防雜誌雙月刊23卷3期,(八德:國防大學,2008年5月),頁74-86。
77.劉東遠、蕭閔方譯,Christian Le Miere著,“美夢難成-對中共國力的迷思”(Fool’s Gold-The Myth Chinese Power),國防譯粹 36卷2期,(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9年2月),頁84-87。
78.潘進章,“共軍「以黨領軍」面對資訊化戰爭之問題研討”,國防雜誌雙月刊 21卷6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12月),頁190-201。
79.潘進章,“毛澤東軍事思想之影響與評析”,中華戰略學刊97年冬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12月31日),頁129-158。
80.潘進章,“論中共軍事組織及十七大軍隊人事分析”,中華戰略學刊97年夏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6月30日),頁9-36。
81.潘進章,“論共軍資訊化戰爭之輿論戰”,中華戰略學刊95年秋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6年9月30日),頁1-33。
82.鋼鐵軍,“共軍特種偵查大隊作戰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393期,(龍潭:陸軍總司令部,1998年5月),頁50。
83.謝之鵬,“析論中共新時期軍事戰略發展能力”,國防雜誌 20卷10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0月),頁61-72。
84.謝之鵬,“美軍軍事變革對兩次波灣戰爭的影響-兼論兩岸之對應作為”,國防雜誌 20卷11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1月),頁103-115。
85.謝仲平整理,“四川汶川地震解放軍救災大事記”,尖端科技286期(臺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8年6月),頁22-31。
86.謝仲平,“福爾摩沙衛星2號北川縣地面遙測影像:四川省汶川八級大地震”,尖端科技286期,(臺北:尖端科技雜誌社,2008年6月),頁32-34。
87.應紹基,“中共空軍引進俄製軍機之特色與其對航空工業之影響”,空軍學術月刊 551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2年10月),頁49-60。
88.應紹基,“中共科技發展的新戰略-從「跟蹤」轉進為「跨越」”,空軍學術月刊 588期,(臺北:空軍總司令部,2005年11月),頁34-45。
89.羅承烈,“中共「軍事戰略」演進研析”,空軍學術雙月刊 602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8年2月),頁16-35。
90.羅承烈,“中共「國家戰略」演進之研析”,空軍學術雙月刊 593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6年8月),頁20-34。
91.蘇武,“俄中軍事科技合作問題和現況”,全球防衛雜誌 285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8年5月),頁8-12。
92.蘇武,“透視烏克蘭與中共軍事科技合作內幕”,全球防衛雜誌 261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6年5月),頁62-67。
93.龔建國,“「二○○二年中國的國防」之評析-兼論我國全民國防”,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102-115。
94.謝台喜,“面對中共「不對稱作戰」威脅國軍應有作為”,中華戰略學刊97年春季刊(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8年3月),頁113-142。
(六)報紙
1.丁豔麗,”大型運輸機成功實施夜間遠海空投訓練”,《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4月16日,版1。
2.“中俄軍演-封鎖反潛搶灘、精銳盡出”,《中國時報》(臺北),2005年8月21日,A13版。
3.李良泰,“空降尖兵膽氣豪”,《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8月17日,4版。
4.汪莉絹,“空15軍 跳傘救災 先寫遺書”,《聯合報》(臺北),2008年5月16日,A4版。
5.周新紅,”空間力量:信息化戰爭的制高點”,《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3月15日,版6。
6.周超凡等,”三軍聯合訓練上演活劇”,《解放軍報》(北京),2004年1月8日,版2。
7.胡蕙寧,“中國武器自製率大增 區域警訊”,《自由時報》(臺北),2009年4月28日,版7。
8.徐生,“全軍和武警部隊近十萬大軍投入抗震救災 子弟兵在所有重災鄉鎮展開救援”,《解放軍報》(北京),2008年5月16日,版1。
9.熊光楷,“關於新軍事革新-2003年4月16日『中共科學家人文論壇』專題報告”,《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5月30日。
10.劉屏,“震災救援 看出解放軍快速集結能力”,《中國時報》(臺北),2009年3月27日,A18版。
11.賴錦宏,“集結神速 6千兵空降救災”,《聯合報》(臺北),2008年5月15日,A4版。
12.“我首批空降兵學員戰場亮相”,《解放軍報》(北京),2001年11月19日,版2。
(七)網路
1.大陸新聞中心,“四川強震╱核彈研究基地在綿陽 核料外洩隱憂?”,今日新聞網(2008.05.17),http://www.nownews.com/2008/05/17/91-2276255.htm,2009.04.01下載。
2.“中央和國家十餘部門緊急開展抗震救災”,新華網(2008.05.13),http://news.sina.com.cn/c/2008-05-13/003715524305.shtml,2009.01.28下載。
3.王宇、姚均芳.“中國人民銀行部署緊急措施應對汶川地震災害”,新華網(2008.05.13),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3/content_8158060.htm,2009.01.28下載。
4.“公安部緊急從各地調集消防救援人員和特警各1000人投入救災”,新華網(2008.05.13),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3/content_8155350.htm,2009.01.28下載。
5.“水利部作出五項部署 迅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網站(2008.05.13),http://www.mwr.gov.cn/xwpd/slyw/20080513082211996e0d.aspx,2009.01.28下載。
6.“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15軍戰力評析”,中華網(2006.10.13),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top01/11053250/20061013/13677313.html,2008.06.08下載。
7.“中國空降兵將傘降災區 近百架軍用飛機待命”,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05.13),http://www.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06/4/3/3/100643356.html?coluid=15&kindid=3410&docid=100643356&mdate=0513093327,2008.12.07下載。
8.“中國空軍精銳:第15空降軍”,中安網(2004.11.04),http://mil.anhuinews.com/system/2004/11/04/001035693.shtml,2008.06.01下載。
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頁,“民政部新聞發言人就汶川地震死亡、失蹤人數統計等有關問題答記者問”(2008.06.26),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0806/20080600017528.shtml,2009.01.30下載。
10.“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災進展情況”,新華網(2008.07.1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15/content_8551254.htm,2009.01.30下載。
11.“外交部緊急啟動應對四川地震災情涉外工作應急機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2008.05.12),http://www.fmprc.gov.cn/chn/zxxx/t433653.htm,2009.01.28下載。
12.“正視中共多軍兵種聯合投入川震救援所顯露的軍事意涵” , 中國泛藍聯盟(2008.05.28),http://uocn.org/bbs/viewthread.php?tid=11726&page=1,2008.12.07下載。
13.石開明,“中共空降部隊日前演習”,聯合新聞網(1999.07.22),http://issue.udn.com/FOCUSNEWS/TWOSTATES/military/07_22_009.htm,2008.12.07下載
14.“江澤民擴編2空降師,台灣秘密研製核武”,人民網(2000.09.23),http://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9/23/3547b.html,2008.06.02下載。
15.“汶川大地震”,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1%B6%E5%B7%9D%E5%A4%A7%E5%9C%B0%E9%9C%87&variant=zh-tw,2008.11.30下載。
16.“汶川天氣惡劣!空降兵傘降行動取消”,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05.14),http://www.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06/4/3/7/100643726.html?coluid=15&kindid=3410&docid=100643726&mdate=0513143618,2008.12.07下載。
17. “汶川,汶川—軍隊多路兵力竭力向汶川挺進”,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05.14),http://www.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06/4/4/1/100644189.html?coluid=15&kindid=3410&docid=100644189&mdate=0514001213,2008.12.07下載。
18.“汶川縣城為何成為「孤島」”,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05.14),http://www.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06/4/4/2/10064424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644249&mdate=0514051520,2008.12.07下載。
19.李良泰,“中國空降部隊600米高度實施重裝三件連投”,中華網(2007.08.17),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news/568/20070817/14283679.html,2008.12.07下載。
20.李斌,“溫家寶抵都江堰:步行也要儘快進入受災最嚴重地區”,新華網(2008.05.1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2/content_8154687.htm,2009.01.30下載。
21.林朱進,“中共解放軍之空降作戰(1)”,軍事焦點評論(2004.04.16),http://www.diic.com.tw/comment/06/06930416-1.htm,2008.05.25下載。
22.周婷玉、周瑋,“衛生部第二批應急醫療隊整裝待發”,新華網(2008.05.13),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3/content_8161009.htm,2009.01.28下載。
23.“科技部所屬國家遙感中心緊急啟動應急機制應對地震災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網站(2008.05.13),http://www.most.gov.cn/kjbgz/200805/t20080513_61254.htm,2009.01.28下載。
24.“商務部啟動抗震救災應急方案 組織落實應急救災物資貨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2008.05.13),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ae/ai/200805/20080505528645.html,2009.01.28下載。
25.張景勇,“1.1萬多名消防專業救援人員在四川災區搶險施救”,新華網(2008.05.1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4/content_8168425.htm,2009.01.28下載。
26.搜狐新聞,“解放軍空降部隊奔赴汶川地震重災區”,新華社(2008.05.13),http://news.sohu.com/20080513/n256818794.shtml,2009.04.02下載。
27.董峻,“農業部要求全力做好農業抗震救災工作”,新華網,(2008.05.13),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3/content_8161777.htm,2009.01.28下載。
28.“詳解中國空降第15軍重型主戰裝備”,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01.14),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4/4/8/100544854.html?coluid=4&kindid=17&docid=100544854&mdate=0114141046,2008.05.20下載。
29.管淑平,“紐時︰川震救災 凸顯解放軍未現代化”,自由電子報(2008.07.0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l/3/today-int3.htm,2008.12.07下載。
30.趙啟洪,“我軍空降兵某部首次實施四件重裝連投”,人民網(2005.09.30),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6/3739229.html,2008.12.07下載。
31.劉洋,“簡氏防務猜測:中國軍工業因汶川地震損失慘重”,新華網(2008.05.28),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5/28/content_8269900.htm,2008.12.07下載。
32.“總參:如飛機不能降落則直接傘降汶川投送救災”,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05.13),http://www.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06/4/3/3/100643363.html?coluid=15&kindid=3410&docid=100643363&mdate=0513093233,2008.12.07下載。
33.“環境保護部啟動核與輻射及水污染防治應急預案 21人環境專家組已趕赴地震災區指導抗災救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網站(2008.05.13),http://www.zhb.gov.cn/xcjy/zwhb/200805/t20080513_122362.htm,2009.01.28下載。
二、英文書目
(一)官方資料
1. U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y 28 2004年。
2. U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July 20 2005。
3. U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6》,May 23 2006。
4.U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May 25 2007。
5.U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apublic of China 2008》,March 03 2008。
6.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apublic of China 2009》,March 25 20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以理,“一九九二年中共軍事”,中共研究 27卷1期,1993年10月,頁73。
2. 6.以理,“一九九二年中共軍事”,中共研究 27卷1期,1993年10月,頁73。
3. 8.古金龍,“中共空降兵發展對我空軍基地反空降作戰之影響”,國防雜誌 20卷5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5月),頁94-104。
4. 8.古金龍,“中共空降兵發展對我空軍基地反空降作戰之影響”,國防雜誌 20卷5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5月),頁94-104。
5. 9.田家綺,“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996年美國政府處理臺海飛彈危機的研究”,國防雜誌20卷11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1月),頁18-30。
6. 9.田家綺,“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996年美國政府處理臺海飛彈危機的研究”,國防雜誌20卷11期,(龍潭:國防大學,2005年11月),頁18-30。
7. 10.朱育宏,“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天地之間 快速反應部隊”,全球防衛雜誌 285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 2008年5月),頁30-37。
8. 10.朱育宏,“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天地之間 快速反應部隊”,全球防衛雜誌 285期,(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 2008年5月),頁30-37。
9. 13.余永章,“中共面臨高科技戰場環境下之作戰發展趨勢”,國防雜誌雙月刊 21卷6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12月),頁209-219。
10. 13.余永章,“中共面臨高科技戰場環境下之作戰發展趨勢”,國防雜誌雙月刊 21卷6期,(龍潭:國防大學,2006年12月),頁209-219。
11. 14.余永章,“淺論中共超戰略發展及非線性作戰模式”,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3-17。
12. 14.余永章,“淺論中共超戰略發展及非線性作戰模式”,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3-17。
13. 15.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臺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37-51。
14. 15.李自虎,“中共「超限戰」對臺運用之可能模式及對我之影響”,國防雜誌 18卷12期,(龍潭:國防大學,2003年6月),頁37-51。
15. 16.李安曜、許哲銘,“中共空軍的編裝與武獲現代化”,空軍學術雙月刊 608期,(臺北:空軍司令部,2009年2月),頁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