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K.J.Hosti著;李偉成、談溯成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
2.亓樂義。《三戰風雲-新形勢下的台海危機》。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3.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4.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5.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6.安德烈.平可夫(Andrei. Pinkov YiHong Zhang)。《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世界看「中國威脅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7.李英明。《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辯證》。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8.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2版。台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9.孟捷慕(James H.Mann)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10.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 年。
11.林中斌。《偶爾言中-林中斌前瞻短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12.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3.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14.邵宗海主編。《兩岸關係論叢:乙亥到己卯年》。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15.洪儒明。《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2000.5~2003.5)》。台北:威秀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16.時殷弘。〈中國的外部困難和新領導集體面對的挑戰:國際政治、對外政策、台灣問題〉。《戰略問題三十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17.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8.張亞中、李英明合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9.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20.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21.陳建民。《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22.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
23.鈕先鍾。《大戰略》。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24.鈕先鍾。《大戰略漫談》。台北:華新文化事業中心,1977年。
25.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26.鈕先鍾。《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27.鈕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28.鈕先鍾。《戰史研究與戰略分析》。台北:軍事譯粹出版社,1988年。
29.鈕先鍾。《戰略思想與歷史教訓》。台北市:軍事譯粹出版社,1979年。
30.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31.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32.楊開煌。《崢嶸: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
33.楊開煌主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論文集》。台北:問津堂書局、中國大陸研究學會,2007年。
34.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6年。
35.褚樹龍、金威主編。《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年。
36.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7.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8.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3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40.閻學通、孫學峰合著。《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41.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42.閻學通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3.戴萬欽主編。《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縣: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時英出版社,2006年。
44.薄富爾(André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45.謝淑麗(Susan L. Shirk)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46.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著;計秋楓譯。《同床異夢-處理1989至2000年之中美外交》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47.羅致政、宋允文主編。《解構一個中國:國際脈絡下的政策解析》。台北:台灣智庫,2007年。
48.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二)期刊
1.王央城。〈回顧2007年中國軍力發展〉。《戰略安全評析》第34期(2008年2月)。
2.王央城。〈美中高層對話後台海安全的省思〉。《戰略安全研析》第27期(2007年7月)。
3.王央城。〈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問中國後的美中軍事交流趨勢〉。《戰略安全研析》第32期(2007年12月)。
4.王高成。〈美中戰略經濟對話評析〉。《戰略安全研析》第26期(2007年6月)。
5.何漢理(Harry Harding)。〈美國在台海爭議中的角色〉。《國際關係學報》第20期(2005年7月)。6.沈明室。〈以「兩個和諧」為主軸的「2006年中國的國防」〉。《戰略安全評析》第21期(2007年1月)。
7.沈明室。〈從布胡會看美、中和戰雙重戰略的交鋒〉。《戰略安全評析》第13期(2006年5月)。
8.周世儉。〈相互依存的中美經貿關係〉。《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7年3月)。
9.林中斌。〈北京經外制台 內外有別〉。《財訊》第310期(2008年1月1日)。10.林文程。〈中共對台政策與台海兩岸關係〉。《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4期(2001年12月)。
11.林正義。〈公投入聯與台美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30期(2007年10月)。
12.林正義。〈中國崛起、軟實力與美國民意〉。《戰略安全研析》第27期(2007年7月)。
13.林正義。〈布胡會與美台關係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3期(2006年5月)。
14.邱坤玄。〈布希總統連任後 美國與中共關係之展望〉。《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1期(2004年11月)。15.邱延正。〈美日澳安全會議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評析》第30期(2007年10月)。
16.時殷弘。〈國家大戰略理論與中國的大戰略實踐〉。《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4年3月)。
17.馬振坤。〈中國發射反衛星武器之目的與我方之因應〉。《戰略安全評析》第22期(2007年2月)。
18.張旭成。〈如何影響美國外交?評述各國在美的遊說活動〉。《中共研究》第11期(2007年11月)。19.郭震遠。〈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變化與影響〉。《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7年4月)。
20.傅立文。〈從建構主義觀點分析胡錦濤對台策略〉。《中共研究》第8期(2008年8月)。21.賴怡忠。〈美中經濟關係:由合作轉向爭議〉。《戰略安全研析》第26期(2007年6月)。
22.錢其琛。〈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外交學院學報(外交評論)》2002卷3期(2002年9月)。
23.羅理斯(Richard P.Lawless)著;方金龍譯。〈從軍購特別預算看國家安全〉。《國防譯粹》第32卷第5期(2004年5月)。
(三)學術論文或研討會論文
1.江啟臣。〈新區域主義浪潮下台灣亞太區域經濟戰略之研析〉。《第四屆戰略學術研討會:當代戰略思想與前瞻論文集》。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主辦。淡水:淡江大學,2008年4月18日。
2.常鳳臺。〈薄富爾戰略思想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6月。3.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等。《第四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2000年10月,淡江大學編。
4.陳亦偉。〈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戰略意涵〉。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四)報紙
1.〈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就陳水扁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美方之反應提出看法〉。《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5月22日,第4版。
2.〈中共宣稱擁有中子彈的技術〉。《中國時報》,1999年7月16日,第13版。
3.〈中美近年軍事衝突事件簿〉。《蘋果日報》,2009年3月11日,A20版。
4.〈柯林頓:鼓勵兩岸對話 終將開花結果〉。《中國時報》,1998年7月1日,第3版。
5.〈陳雲林強烈抨擊李登輝「兩國論」〉。《人民日報(海外版)》,1999年7月16日,第4版。
6.〈就讓台獨公投一次玩個夠〉。《聯合報》,2003年9月30日,A15版。
7.〈過去十年美中軍事與外交衝突〉。《自由時報》,2009年3月11日,A7版。
8.王時齊。〈扁過境美國領人權獎突破限制〉。《聯合晚報》,2003年10月28日,第2版。
9.汪莉絹。〈公投制憲 大陸批判力度升高〉。《經濟日報》,2003年11月18日,第11版。
10.林中斌。〈林中斌:北京下藥加壓華府 台美交惡凶中有吉〉。《中國時報》,2007年10月1日,第13版。
11.林中斌。〈魚 熊掌 與燕窩〉。《中國時報》,2005年3月8日,A4版。
12.林瑞陽。〈陳總統:兩岸一邊一國 認真思考公投〉。《經濟日報》,2002年8月4日,第1版。
13.陳水扁。〈台灣站起來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時代-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宣誓就職典禮致詞全文〉。《聯合報》,2000年5月21日,第13版。14.傅建中。〈小布希的中國政策觀〉。《中國時報》,2000年8月7日,第15版。。
15.劉屏、徐孝慈。〈阿米塔吉:扁不會燃起兩岸緊張〉。《中國時報》,2004年5月20日,第13版。
16.劉屏。〈回應總統春節談話 美:台海「現狀」 由美定義〉。《中國時報》,2006年2月2日,第13版。
17.劉屏。〈美國務院:肯定扁演說 促兩岸把握機會對話〉。《中國時報》,2004年5月21日,第11版。
(五)網路資源
1.〈「台獨」行為恐引火燒身 溫布會晤令台戰戰兢兢〉。《中國新聞網》。2003年12月09日。〈http://www.cns.hk:89/n/2003-12-09/26/378997.html〉(2009年2月1日)。
2.〈「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2007年12月21日~12月23日)」結果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612/po9612ch.htm〉(2009年3月10日)。
3.〈2001年兩岸關係〉。《中國網》。2006年4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4/03/content_4378289_5.htm〉(2007年10月31日)。
4.〈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網》。2006年12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2/29/content_5546516_11.htm〉(2008年1月31日)。
5.〈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修訂版)〉。《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8年3月26日。〈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2008NationalSecurity/NSC.pdf〉(2008年3月30日)。
6.〈2007年民眾對「入聯公投」的看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701/16.pdf〉(2009年3月10日)。
7.〈2007年兩岸關係各界民意調查綜合分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8年1月6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701/po970106.htm〉(2009年3月10日)。
8.〈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06年2月28日。〈http://www.gov.cn/test/2006-02/28/content_213366.htm〉(2009年2月8日)。
9.〈卜睿哲:美國對台灣「六項保證」是台自創的〉。《東亞風雲》。2007年10月5日。〈http://www.mychinaview.net/eastorm/viewtopic.php?t=16967&view=next&sid=8749ffbeeae82ce3927619dd8f2c663b〉(2007年11月30日)。
10.〈大陸對台政策:變化與走向〉。《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3年4月。〈http://chinareviewagency.org/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5368&secid=5414〉(2009年2月8日)。
11.〈小鷹號風波塵埃落定 中美交往是非有公論〉。《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1/0/8/100510850_2.html?coluid=37&kindid=711&docid=100510850&mdate=1207224915〉(2007年11月30日)。
12.〈中台辦、國台辦受權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聲明〉。《國台辦網站》。2004年5月17日。〈http://www.gwytb.gov.cn/zywg/zywg0.asp?zywg_m_id=105〉(2009年2月8日)。
13.〈中美元首峰會把握機遇期 中美關係有望穩健發展〉。《新浪網》。2004年11月22日。〈http://news.sina.com.cn/c/2004-11-22/15164313201s.shtml〉(2009年2月10日)。
14.〈中美軍事交流大事記〉。《新華網》。2008年12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1/content_10586752.htm〉(2009年2月10日)。
15.〈中美國防熱線 聚焦台灣問題〉。《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1月7日。〈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8/5/3/10048535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85357〉(2009年4月15日)。
16.〈中美關係〉。《維基百科》。2009年3月19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BE%8E%E9%97%9C%E4%BF%82〉(2009年3月31日)。
17.〈中美關係30年大事記〉。《BBC新聞網》。2002年2月20日。〈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830000/18306542.stm〉(2009年1月30日)。
18.〈中國三代領導人與美國〉。《新浪網》。2005年9月7日。〈http://news.sina.com/c/2005-09-08/13317714468.shtml〉(2009年2月8日)。
19.〈中國要求重查使館被炸事件〉。《BBC中文網》。2000年5月7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30000/newsid_739200/739256.stm〉(2008年5月10日)。
20.〈中國展開對美新遊說攻勢進行「國會統戰」〉。《南方快報》。2005年8月10日。〈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Taiwan_China/taiwan_china_01/taiwan_china_01/010121.htm〉(2009年3月5日)。
21.〈中國國家漢辦推新舉措適應美國「中文熱」新趨勢〉。《多維新聞網》。2007年11月18日。〈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inoNews/Oversea/zxs_2007_1080658.shtml〉(2007年12月31日)。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其頓共和國聯合聲明〉。《中共外交部網站》。2007年12月5日。〈http://chinese-embassy.org.za/chn/wjdt/1179/t387405.htm〉(2007年12月31日)。
23.〈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4年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9632〉(2009年4月30日)。
24.〈孔子學院達210所 分布在64個國家和地區〉。《多維新聞網》。2007年12月6日。〈http://www6.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xhw_2007_12_06_17_30_37_992.html〉(2007年12月31日)。
25.〈反分裂國家法〉。《國台辦網站》。2005年3月14日。〈http://www.gwytb.gov.cn/flfg/flf.htm〉(2009年2月8日)。
26.〈日本外相表示日方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人民網》。2007年12月1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6600517.html〉(2007年12月31日)。
27.〈日本欲全球推動日語熱對抗「漢語熱」〉。2007年6月27日。〈http://xiangxuanqingya.bokee.com/viewdiary.16080975.html〉(2009年5月10日)。
28.〈日本澳大利亞強化軍事合作 美國打造亞太三角聯盟〉。《金羊網》。2007年3月13日。〈http://www.ycwb.com.cn/ycwb/2007-03/13/content_1412754.htm〉(2009年5月15日)。
29.〈巴基斯坦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新華網》。2007年12月1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3/content_7244245.htm〉(2007年12月31日)。
30.〈台「駐美武官」突然「消失」影響台美軍事交流〉。《中國網》。2008年12月15日。〈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8-12/15/content_16952062.htm〉(2009年3月5日)。
31.〈台美貿易〉。《中國網》。2003年11月11日。〈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11/11/content_5439689.htm〉(2009年3月31日)。
32.〈台海08年局勢複雜 中美軍事關係備受關注〉。《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25日。〈http://chinareviewagency.com/doc/1005/2/5/7/100525773.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0525773〉(2009年2月10日)。
33.〈台高官曾在溫家寶與布希會晤後赴美探「底牌」〉。《中國新聞網》。2003年12月14日。〈http://www.cq.gov.cn:82/gate/big5/bb.cq.gov.cn/jrbb/ShowArticle.asp?ArticleID=661〉(2007年11月18日)。
34.〈台當局首度承認美希望台處理公投法到此為止〉。《中國台灣網》。2003年12月16日。〈http://news.sina.com.cn/c/2003-12-16/11081354926s.shtml〉(2007年11月18日)。
35.〈台灣入聯公投 美阻止不了〉。《自由電子報》。2007年9月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7/today-fo3-4.htm〉(2007年11月30日)。
36.〈台灣放寬「戒急用忍」政策〉。《BBC中文網》。2000年12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1070000/newsid_1072300/1072395.stm〉(2009年4月30日)。
37.〈布希會見國務院前副總理錢其琛 期待溫家寶訪美〉。《新華網》。2003年11月13日。〈http://61.129.65.8:82/gate/big5/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1113/class014800003/hwz1042393.htm〉(2007年11月30日)。
38.〈布希態度轉硬 美中18日會談埋變數〉。《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4月1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14/today-t1.htm〉(2009年1月30日)。
39.〈民眾對美不信任度37.5% 飆新高〉。《中時電子報》。2007年9月17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vote2008/people/20070917004.htm〉(2009年3月31日)。
40.〈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折線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612/9612_1.gif〉(2009年3月10日)。
41.〈民意調查(民國96年12月21日∼12月23日)「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結果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年12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612/9612a.pdf〉(2008年1月)。
42.〈布熱津斯基:「台灣獨立」的企圖不會得逞〉。《鳳凰網》。2007年10月31日。〈http://news.ifeng.com/world/usa/200710/1031_1394_280280.shtml〉(2007年11月30日)。
43.〈民調:台海衝突應否介入 美民眾多不抱支援〉。《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1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1/3/5/10051350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513507〉(2009年2月15日)。
44.〈江澤民出訪紀實〉。《新華網》。2006年8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2/content_4988194_1.htm〉(2009年3月30日)。
45.〈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上所作報告全文〉。《新華網》。200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60.htm〉(2007年11月30日)。
46.〈吳儀之行讓美國感受中國誠意 美中貿易匍匐前進〉。《南方網》。2006年4月17日。〈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kd/200604170212.htm〉(2009年2月15日)。
47.〈李總統八十八年七月九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之中、英文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1999年7月9日。〈http://www.mac.gov.tw/big5/rpir/2nd1_1.htm〉(2009年3月8日)。
48.〈兩岸大事記〉。《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9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sc.htm〉(2009年4月30日)。
49.〈兩岸社會交流統計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2年1月24日。〈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ass_lp/910124/910124.htm〉(2009年4月30日)。
50.〈兩岸社會交流統計摘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2003年1月21日。〈http://www.mac.gov.tw/big5/statistic/ass_lp/9201/920121.htm〉(2009年4月30日)。
51.〈東盟成反台獨後院 大陸致力回報〉。《中評社》。2007年11月19日。〈http://www.tourtw.net/doc/1004/9/4/4/100494463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94463&mdate=1119082907〉(2007年11月30日)。
52.〈近一個月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頻繁表態〉。《中國新聞網》。2003年12月9日。〈http://www.cns.hk:89/n/2003-12-09/26/379036.html〉(2007年11月10日)。
53.〈阿爾巴尼亞總統:阿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新華網》。2007年12月3日。〈http://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om/world/20071203/108346.shtml〉(2007年12月31日)。
54.〈俄羅斯副外長表示堅決反對陳水扁當局搞「入聯公投」〉。《人民網》。2007年12月16日。〈http://big5.people.com.cn/gate/big5/world.people.com.cn/GB/57507/6661002.html〉(2007年12月31日)。
55.〈前十位貿易夥伴〉、〈前十位貿易順差來源地〉、〈前十位貿易逆差來源地〉。《中共商務部綜合司網站》。2008年2月5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zhs.mofcom.gov.cn〉(2008年5月31日)。
56.〈前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回顧〉。《上海證券報》。2008年6月6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6-06/000003731634.html〉(2009年2月10日)。
57.〈柯慶生在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的發言全文(中)〉。2007年9月13日。〈http://davidpeng.wordpress.com/2007/09/13/%E6%9F%AF%E5%BA%86%E7%94%9F%E5%9C%A8%E7%BE%8E%E5%8F%B0%E5%9B%BD%E9%98%B2%E5%B7%A5%E4%B8%9A%E4%BC%9A%E8%AE%AE%E4%B8%8A%E7%9A%84%E5%8F%91%E8%A8%80%E5%85%A8%E6%96%87%EF%BC%88%E4%B8%AD%EF%BC%89/〉(2009年5月15日)。
58.〈柯慶生批台灣入聯公投 美國罕見地公佈全文〉。《星島環球網》。2007年12月13日。〈http://www.stnn.cc:82/hk_taiwan/200712/t20071213_691524.html〉(2007年12月31日)。
59.〈美台海專家:台「入聯公投」或逼美轉向支持統一〉。《中國台灣網》。2007年11月4日。〈http://www.nihaotw.com/xw/xwfl/tw/200711/t20071104_301780.htm〉(2009年4月30日)。
60.〈美台海戰略變局:眾智庫警告台當局「入聯公投」〉。《中共中央衛視網站》。2007年11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11/11/content_7049091.htm〉(2007年11月30日)。
61.〈美台商會:美台關係陷入永久危機〉。《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4/9/7/10044976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49763〉(2009年3月10日)。
62.〈胡布就台「入聯公投」交換意見〉。《文匯報》。2007年9月6日。〈http://news.wenweipo.com/2007/09/06/IN0709060102.htm〉(2008年1月)。
63.〈美拒絕台灣遊說團,「宣達團」成一場鬧劇〉。《南方網》。2004年1月14日。〈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hktwma/liangan/200401140155.htm〉(2007年11月18日)。
64.〈美宣布將售台12架P-3C、144枚SM-2 總值22億美元〉。《今日新聞》。2007年9月13日。〈http://www.nownews.com/2007/09/13/301-2156873.htm〉(2009年5月15日)。
65.〈胡偉星: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共識越來越多〉。《中新社》。2007年11月17日。〈www.takungpao.com.hk/news/07/11/18/TM-825053.htm〉(2007年11月30日)。
66.〈美副卿佐立克警告:台獨意味戰爭 美國會被拖下水〉。《今日新聞網》。2006年5月11日。〈http://www.nownews.com/2006/05/11/91-1940330.htm〉(2009年4月30日)。
67.〈美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深層分析〉。《南方快報》。2007年6月27日。〈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specil_coul/chiu/00/0039.htm〉(2009年4月30日)。
68.〈美國低調回應「反分裂法」,扁政府應檢討〉。《南方快報》。2005年2月3日。〈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Taiwan_China/taiwan_china_00/0141.htm〉(2009年2月10日)。
69.〈美國明確表態反對台灣進行入聯公投〉。《BBC中文網》。2007年12月1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30000/newsid_7137900/7137992.stm〉(2007年12月31日)。
70.〈美國參議院成立中國工作小組 關注「中國崛起」〉。《新華網》。2006年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1/04/content_4007896.htm〉(2009年3月31日)。
71.〈美國華府專家:入聯公投逼美轉支持統一〉。《新浪網》。2007年11月4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11-04/094214231132.shtml〉(2007年11月30日)。
72.〈美國會眾議院成立美中工作小組〉。《新華網》。2005年7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1/content_3161918.htm〉(2009年3月31日)。
73.〈美國會報告剔除支持台灣成為世衛觀察員字眼〉。《香港中通社》。2007年11月17日。〈http://www.hkcna.hk/doc/2007/2007-11-17/27854.shtml〉(2007年11月30日)。
74.〈美智庫稱扁「廢統論」不符合美台利益〉。《人民網》。2006年2月9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0/4089723.html〉(2009年3月10日)。
75.〈胡錦濤主席同布希總統舉行會談〉。《新華網》。2006年4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1/content_4454675.htm〉(2009年2月10日)。
76.〈胡錦濤主席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網》。2007年6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08/content_6217633.htm〉(2009年2月10日)。
77.〈胡錦濤在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為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奮鬥〉。《新華網》。2003年3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3/12/content_772458.htm〉(2009年2月10日)。
78.〈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四點意見〉。《國台辦網站》。2005年3月4日。〈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1046〉(2009年2月10日)(2009年2月10日)。
79.〈胡錦濤會見布希 雙方就中美關係等問題交換意見〉。《新浪網》。2005年7月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07-08/12416385692s.shtml〉(2009年2月10日)。
80.〈胡錦濤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網》。2006年11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19/content_5349050.htm〉(2009年2月10日)。
81.〈英外交大臣:英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BBC中文網》。2007年12月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20000/newsid_7129600/7129669.stm〉(2007年12月31日)。
82.〈軍界高層會見蓋茨警告台獨〉。《大公網》。2007年11月5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11/06/MW-819231.htm〉(2007年11月30日)。
83.〈首屆全美孔子學院年會召開 分享漢語教學經驗〉。《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北美地區事務處網站》。2007年2月7日。〈http://www.hanban.ca/cnews/article/hanyu/200702/news_96.html〉(2009年3月31日)。
84.〈韋德寧:美國說的話 陳水扁有在聽〉。《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4/9/7/10044975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49758〉(2009年3月5日)。
85.〈海基會公布兩岸開放交流20年全國性民意調查報告〉。《海基會網站》。2007年11月28日。〈http://www.sef.org.tw/html/news/96/content/961128.htm〉(2007年12月)。
86.〈院長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演講「國會立法簡介」(5)〉。《立法院全球資訊網》。2008年11月17日。〈http://www.ly.gov.tw/ly/01_introduce/0102_chief/president/conversation/conversation_02.jsp?ItemNO=01020106&f80_number=2477〉(2009年4月30日)。
87.〈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美國總統布希會晤〉。《新華網》。2005年9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4/content_3488880.htm〉(2009年2月10日)。
88.〈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網》。2007年9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06/content_6676792.htm〉(2009年2月10日)。
89.〈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希舉行會談〉。《新華網》。2005年11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1/20/content_3807633.htm〉(2009年2月10日)。
90.〈國務院新聞辦發表《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網》。2002年12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2/09/content_654267.htm〉(2009年3月31日)。
91.〈國際關係專家:中國軟實力提升損害了美國?〉。《中國網》。2008年4月11日。〈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8-04/11/content_14921705.htm〉(2009年5月10日)。
92.〈理性看待美國國會的「中國熱」緣何關注中國?〉。《中新網》。2006年08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19/content_4981522.htm〉(2007年11月30日)。
93.〈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多領域取得成果〉。《新華網》。2007年12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3/content_7235537.htm〉(2009年2月10日)。
94.〈習近平晤卡特 望中美共同制止台灣入聯公投〉。《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12月5日。〈http://chinareviewnews.org/doc/1005/0/9/0/100509069.html?coluid=39&kindid=780&docid=100509069&mdate=1206150448〉(2007年12月31日)。
95.〈陳水扁總統和平公投議題新聞發展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4年1月9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3/EC-B-093-001.htm〉(2009年4月30日)。
96.〈陳水扁證實台美高層溝通管道因公投而中斷〉。《中國新聞評論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5/0/2/10045028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50284〉(2009年3月5日)。
97.〈陳雲林訪美討論反分裂法〉。《香港文匯報》。2005年1月5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1/05/CH0501050023.htm〉(2009年2月8日)。
98.〈萊索托領導人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人民網》。2007年12月5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57507/6613139.html〉(2007年12月31日)。
99.〈新聞背景:中美兩國軍艦主要互訪回眸〉。《新華網》。2006年11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15/content_5334199.htm〉(2009年2月10日)。
100.〈新聞重播:10年來中美軍事交流的10個第一次〉。《新華網》。2006年9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9/22/content_5123215.htm〉(2009年2月10日)。
101.〈溫家寶:反分裂國家法是和平統一之法不是戰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網站》。2005年3月14日。〈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zt/2005zt/2005lh/t187055.htm〉(2007年11月30日)。
102.〈溫家寶會見賴斯希望美方尊重中方通過反分裂法〉。《新華網》。2005年3月2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0/content_2720556.htm〉(2007年11月30日)。
103.〈斡旋伊朗核危機關鍵期 美決讓扁純過境〉。《大紀元》。2006年5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6/5/3/n1306014.htm〉(2009年4月30日)。
104.〈與我關係〉。《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06年8月9日。〈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11305&CtNode=2471&mp=26&xp1=26〉(2009年2月8日)。
105.〈領票率36% 入聯返聯公投遭否決〉。《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年3月2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23/today-p2.htm〉(2008年3月)。
106.〈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灣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新華網》。2007年12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12/04/content_7195431.htm〉(2007年12月31日)。
107.〈歷次對話成果〉。《金融界網站》。2008年6月10日。〈http://focus.jrj.com.cn/zmjjdh0610.html〉(2009年2月10日)。
108.〈瞭望東方週刊:中美關係關鍵時刻胡布會〉。《新浪網》。2005年9月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09-08/13317714467.shtml〉(2009年2月10日)。
109.〈總統府新聞稿:陳水扁「開啟協商對話的安定新局」元旦祝詞〉。《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5年1月1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0328〉(2009年4月30日)。
110.〈總統府新聞稿:陳水扁總統發表「民主台灣 生生不息」元旦祝詞〉。《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6年1月1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1443〉(2009年5月12日)。
111.〈總統府新聞稿: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6年2月27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1593〉(2009年5月12日)。
112.〈薄瑞光:台灣偷偷搞公投 製造麻煩〉。《聯合電子報》。2007年12月11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4133676.shtml〉(2007年12月31日)。
113.〈薄瑞光否認共管 台海政策依美方利益制定〉。《中時電子報》。2007年12月11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1+112007121102256,00.html〉(2007年12月20日)。
114.《東方早報》。2007年9月3日。〈http://news.hexun.com/2007-09-03/100413398.html〉(2007年11月30日)。
115.王在希。〈王在希:「公投制憲」是一項極其危險的舉動〉。《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2003年11月18日。〈http://www.gwytb.gov.cn/zyjh/zyjh0.asp?zyjh_m_id=701〉(2009年4月30日)。
116.仝澤蓉。〈八年來經濟成長率〉。《聯合新聞網》。2008年5月19日。〈http://mag.udn.com/mag/abian/storypage.jsp?f_ART_ID=36986〉(2009年5月12日)。
117.左曉蕾。〈透視中美高規格戰略對話機制〉。《中國改革(綜合版)》。2007年2月。〈http://qkzz.net/magazine/1005-2100Z/2007/02/1133183.htm〉(2009年2月10日)。
118.吳銘彥。〈美國國會對扁政府支持逐漸減少〉。《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10月27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5/NS-C-095-382.htm〉(2009年3月5日)。
119.李俊昇。〈大陸工作簡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9月9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88/8809.pdf〉(2009年2月8日)。
120.李登輝。〈歐林講座「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1995年6月9日。〈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xpresident/lee_idea03_840610.html〉(2008年2月20日)。
121.李道成、林則宏。〈中共發表 對台灣新領導人先「聽其言 觀其行」〉。《中時電子報》。2000年3月19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vote2000/abian/89031946.htm〉(2009年2月8日)。
122.李銘義。〈美國對於兩岸政策之基本立場〉。《pchome》。2002年9月16日。〈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paullee/3/1472710/20020916113840/〉(2008年10月11日) 。
123.汪道涵。〈汪道涵:「公投立法」是借民主之名搞「台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2003年11月17日。〈http://www.gwytb.gov.cn/zyjh/hxjh0.asp?hxjh_m_id=47〉(2009年4月30日)。
124.林中斌、蘇嘉宏。〈和平崛起論—中國大陸建構國家發展戰略〉。《中國台灣網》。2004年07月29日。〈http://203.192.15.114/web/webportal/W5266452/Uliuf/A33248.html〉(2007年10月31日)。
125.林中斌。〈九一一後的北京…外交反攻〉。2002年7月24日。〈http://www.wretch.cc/blog/c2p2lin/5726569〉(2008年8月22日)。
126.林中斌。〈中共嘗試面對民進黨政府〉。《歐亞基金會網站》。2007年4月9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25〉(2008年1月31日)。127.易綱。〈易綱:我國不改變以美元為主外儲貨幣政策〉。《新華網》。2007年11月1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1/16/content_7084738.htm〉(2009年2月10日)。
128.林寶慶。〈美智庫建議:華府應明示 別盼美為台而戰〉。《聯合晚報》。2004年7月17日。〈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35485.shtml〉(2009年3月5日)。
129.胡錦濤。〈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人民網》。2007年10月15日。〈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2009年4月30日)。
130.倪峰。〈中美文化交流潛力巨大〉。《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2006年9月7日。〈http://www.cass.net.cn/file/2006090780645.html〉(2007年12月31日)。
131.唐開太。〈美「中」安全管理:評估兩軍關係〉。 2005年2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81〉(2008年8月31日)。
132.張麗娜。〈十大政治風雲/年底選舉國民黨慘敗 民進黨躍居第一大黨〉。《今日新聞網》。2001年12月30日。〈http://www.nownews.com/2001/12/30/703-1242959.htm〉(2009年1月30日)。
133.曹郁芬、李季光、林芥佑。〈陳總統抵休士頓 再獲高規格接待〉。《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6月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jun/4/today-t1.htm〉(2009年4月30日)。
134.曹郁芬。〈美:陳總統過境 可會美議員〉。《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5月1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y/16/today-p4.htm〉(2009年4月30日)。
135.曹郁芬。〈美眾院決議支持台灣參加WHO年會〉。《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4月2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26/today-p6.htm〉(2009年4月30日)。
136.陳水扁。〈總統發表跨世紀談話〉。《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0年12月31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5085〉(2009年4月30日)。
137.陳向陽。〈改進與加強對美「智庫外交」〉。2006年11月24日。〈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507〉(2009年5月14日)。
138.陳國雄。〈防禦性公投到入聯公投台美關係年表〉。2008年1月1日。〈http://www.wufi.org.tw/tjsf/tjournal509.htm〉(2009年4月30日)。
139.傅后閩。〈胡主席會見台商意義大〉。《香港文匯報網站》。2003年12月27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3/12/27/PL0312270004.htm〉(2009年4月30日)。
140.傅建中。〈柯林頓對台政策的功過〉。《中國時報》。2005年2月26日。〈http://www.taiwanus.net/greenclub/2005/02/26.htm〉(2009年3月30日)。
141.富權。〈胡錦濤集中事權後對台工作也應有新思維〉。2004年9月21日。〈http://www.waou.com.mo/see/2004/09/20040921d.htm〉(2008年10月5日)。
142.曾建元。〈章念馳與汪道涵-兩岸應建立健康的兄弟關係(上)〉。2001年2月7日。〈http://74.6.146.127/search/cache?ei=UTF-8&p=1997%E5%B9%B41%E6%9C%88%E6%B1%AA%E9%81%93%E6%B6%B5&fr=yfp&u=www.asiademo.org/gb/2001/02/20010207a.htm&w=1997+%E5%B9%B4+1+%E6%9C%88+%E6%B1%AA%E9%81%93%E6%B6%B5&d=EoZZsRlMS3PG&icp=1&.intl=tw〉(2009年6月22日)。
143.曾潤梅。〈1994年的台北、高雄市長選舉〉。《中國網》。2002年11月28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39054.htm〉(2009年1月30日)。
144.楊美紅、羅添斌、許紹軒。〈總統:考慮廢國統會、國統綱領〉。《自由電子報》。2006年1月30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an/30/today-t1.htm〉(2009年4月30日)。
145.楊晴川。〈中美經濟博弈攻守易位〉。《國際先驅導報》。2008年6月20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6-20/000003774470.html〉(2009年2月10日)。
146.楊開煌。〈從「一邊一國」論兩岸關係之管理〉。《海峽評論》。2002年第141期。〈http://www.adanstar.com/FF/141.html〉(2008年8月)。147.楊運忠。〈日本加速向世界軍事大國目標邁進〉。〈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8_yts/ wordch-en/ch-ddyt2002/ch-qkddyt0205yyz.htm〉(2008年3月31日)。
148.楊潔勉。〈楊潔勉:選舉年的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因素〉。《中國網》。2004年9月13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13lagxyth/658459.htm〉(2007年11月)。
149.葉玉琪、曾憲文。〈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第十任正副總統〉。《中時電子報》。2000年3月19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vote2000/abian/main.htm〉(2009年2月8日)。
150.葉檀。〈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一個新的全球經濟格局的誕生〉。《南方都市報》。2008年6月20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8-06-20/000003772840.html〉(2009年2月10日)。
151.劉永祥。〈美不滿 台美高層對話喊卡〉。《聯合電子報》。2007年9月14日。〈http://mag.udn.com/mag/vote2007-08/storypage.jsp?f_MAIN_ID=272&f_SUB_ID=2295&f_ART_ID=83742〉(2009年3月5日)。
152.劉宏。〈台美「溝通管道」面面觀〉。《中國網》。2004年1月14日。〈http://www.chinaconsulatesf.org/chn/xnyfgk/t58471.htm〉(2009年3月5日)。
153.劉亞洲。〈大國策(下)〉。〈http://www.bjsjs.net/news/news.php?intNewsId=502〉(2007年11月30日)。
154.劉亞洲。〈達戈:美國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兒?〉。2005年8月2日。〈http://kevinkao.idv.tw/mt/archives/2005/08/post_332/〉(2007年11月30日)。
155.劉亞洲。〈劉亞洲將軍:中國未來20年的大戰略〉。《中國報導周刊》。2005年7月28日。〈http://www.china-week.com/html/2594.htm〉(2008年3月31日)。
156.劉屏。〈布希政府首度表明不支持台獨〉。《中時晚報》。2002年8月8日。〈http://www.ettoday.com/2002/08/08/91-1337509.htm〉(2007年10月30日)。
157.蔡蕙如。〈夏馨:美台間所有層級缺乏溝通管道〉。《大紀元》。2007年5月30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5/30/n1726741.htm〉(2009年3月5日)。
158.鄭秋霜。〈總統立場轉硬 隨即消「獨」所為何來?〉。《經濟日報》。2002年8月6日。〈http://issue.udn.com/FOCUSNEWS/TWOSIDES/b/b207.htm〉(2008年10月)。
159.黎堡。〈美官員議員批評中國制定反分裂法〉。《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3月15日。〈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3/w2005-03-15-voa79.cfm?CFID=206338351&CFTOKEN=69124044&jsessionid=663014145035bd3bb070373c62232e471e58〉(2009年5月10日)。
160.黎堡。〈美將領批評中國擬定反分裂法〉。《美國之音中文網》。2005年3月8日。〈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03/2005-03-08-voa71.cfm?CFID=203488359&CFTOKEN=52935834&jsessionid=de30ccef293588c0b03d7e6e6a3c64302527〉(2009年5月10日)。
161.蕭懷湘。〈海峽兩岸關係紀要〉。2000年3月。〈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cschrono/8903.htm#026〉(2007年10月30日)。
162.簡余晏。〈一邊一國/美國歷年來說「不支援台獨」情況一覽表〉。《Ettoday新聞》。2002年8月8日。〈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2/08/08/334-1337509.htm〉(2007年10月)。
163.關中。〈十年必辯,十年必變-五十年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4月1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32.htm〉(2008年2月20日)。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1.Beaufre,André.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Translated by R.H.Barry. London:Faber and Faber,1965.
2.Beaufre,André. Strategy of Action. Translated by R.H.Barry .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1967.
(二)期刊或研討會論文
1.Gill,Bates. And Huang,Yanzhong.“Sources and Limits of Chinese’Soft Power'',”Survival vol.48 no.2,Summer 2006,pp.17~36.
2.Lin,Chong-Pin.(林中斌)“Beijing''s Agile Tactics on Taiwan,”Con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of Mainland China on a Changing Global Societ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Taipei,Taiwan:April 25~27,2002.
3.Lin,Chong-Pin.(林中斌)“More Carrot Than Stick:Beijing’s Emerging Taiwan Policy,”China Security Vol.4 No.1,Winter 2008,pp.22~23.
4.Suettinger,Robert L.“Crisis over Taiwan 1995~96,”Beyond Tiananmen:The Politics of U.S.-China Relations,1989~2000,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3,pp.200~263, pp.482~498.
5.Yang,Jiemian.(楊潔勉)“Sino-US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under the Post-‘11 September''Strategic Setting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02,pp.657~672.
(三)網路資源
1.“2006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Global Security.org ,February 6,2006,〈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library/policy/dod/qdr-2006-report.pdf〉(May 14,2009)。
2.“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arch 2000,〈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n2000/china06222000.htm〉(March 2009).
3.“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2,”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July 12,2002,〈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2002/d20020712china.pdf〉(March 2009).
4.“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3,”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July 30,2003,〈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2003chinaex.pdf〉(March 2009).
5.“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July 19,2005,〈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l2005/d20050719china.pdf〉(March 2009).
6.“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ay 23,2006,〈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China%20Report%202006.pdf〉(March 2009).
7.“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ay 25,2007,〈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070523-China-Military-Power-final.pdf〉(March 2009).
8.“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8,”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arch 3,2008,〈http://www.defenselink.mil/pubs/pdfs/China_Military_Report_08.pdf〉(March 2008).
9.Cliff, Roger. Burles,Mark . Chase,Michael S. Eaton, Derek. Pollpeter,Kevin L.“Entering the Dragon’s Lair: 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RAND,2007,〈http://www.rand.org/pubs/monographs/2007/RAND_MG524.pdf〉(May 14,2009).
10.Cliff,Roger.and Shlapak,David A.“U.S.-China Relations After Resolution of Taiwan''s Status,”PROJECT AIR FORCE,RAND,2007, 〈http://www.rand.org/pubs/monographs/2007/RAND_MG567.pdf〉(March 2008).
11.Ereli,Adam(美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Taiwan -U.S.Policy-Press Statement,”U.S.Department of State, January 30,2006.〈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ustw_state_2006013002.html〉(May 12,2009)。
12.Swaine,Michael D.and Tellis,Ashely J.“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and Future,”RAND,〈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121/〉(March 2008).
13.Zoellick,Robert B.(佐利克).“Whither china :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NCUSCR, September 21,2005.〈http://www.ncuscr.org/files/2005Gala_RobertZoellick_Whither_China1.pdf〉(May 1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