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引書目 (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史 籍
王 逢 撰,《梧溪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王 珪 撰,《華陽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王 結 撰,《文忠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王 彬 修,徐用儀 纂,《海鹽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王祖畬等 纂,《太倉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王清穆 修,曹炳麟 纂,《崇明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
方齡貴 校注,《通制條格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孔 齊 撰,《至正直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朱德潤 撰,《存復齋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宋濂等 撰,《元史》,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李賢 等 纂修,《大明一統志》,臺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
沈 濤 撰,《常山貞石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何喬遠 撰,《閩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吳 澄 撰,《吳文正公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汪大淵 撰,《島夷誌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房玄齡等 奉敕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周南瑞 編,《天下同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周密 撰,《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柯劭忞 著,《新元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姚桐壽 撰,《樂郊私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姚 燧 撰,《牧庵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姚廣孝等 奉敕監修,《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徐 松 輯,楊家駱 主編,《宋會要輯稿》,臺北:世界書局,1977年。
徐元瑞 撰,《吏學指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馬端臨 撰,《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脫脫等 撰,《宋史》,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陳壽祺等 撰,《福建通志》,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陳 旅 撰,《安雅堂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陳 高 撰,《不繫舟漁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費 信 撰,《星槎勝覽》,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程端禮 撰,《畏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黃 溍 撰,《黃文獻公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彭大雅 撰,徐霆 疏證,《黑韃事略》,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陶宗儀 撰,《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屠 寄 纂,楊家駱 主編,《蒙兀兒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楊士奇、黃淮 編著,《歷代名臣奏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4年。
楊 譓 撰,《至正崑山郡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葉子奇 撰,《草木子》,北京:中華書局,1997 年。
褚人穫 撰,《堅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樊維城、胡震亨等 纂修,《海鹽縣圖經》,臺北:成文出版社,1982年。
劉昫等 撰,《舊唐書》,臺北:洪氏出版社,1977年。
趙 翼 撰,《二十二史劄記》,臺北:洪氏出版社,1974年。
趙汝适 著,楊博文 校釋,《諸蕃志》,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鄭思肖 撰,《心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錢 榖 撰,《吳都文粹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盧 熊 撰,《蘇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魏 源 撰,《魏源全集》,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
蘇 軾 撰,楊家駱 編,《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
蘇天爵 編,《元文類》,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顧嗣立 編,《元詩選》,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顧嗣立 編,《元詩選》,選自《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489冊,臺北:世界書局,
1988年。
酈道元 注,楊守敬、熊會貞 疏,《水經注疏》,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大元海運記》,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臺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元代奏議集錄》,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元曲選一百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古今雜劇三十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專 書
王孝通 著,《中國商業史》,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
王志瑞 著,《宋元經濟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王國維 著,《宋元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王國維 著,《宋元戲曲考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3年。
方 豪 著,《中西交通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
史衛民 著,《中國海外交通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多 桑 著,馮承鈞譯,《多桑蒙古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地球出版社編輯部,《中國文明史-元代卷》,臺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
李則芬 著,《元史新講》,臺北:中華書局,1978年。
李則芬 著,《宋遼金元歷史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李 幹 著,《元代社會經濟史稿》,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1996年。
門巋 著,《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與人生意趣》,山東:濟南出版社,2002年。
吳籌中 著,《中國紙幣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周祥鈺、鄒金生 編輯,徐興華、王文祿 分纂,《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周良霄、顧菊英 著,《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胡雲翼 著,《中國文學常識》,臺北:啟明書局,1958年。
邱樹森 著,《中國小通史-元朝》,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
馬可波羅 著,沙海昂(A.J.H.Charignon) 註,馮承鈞 譯,《馬可波羅行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馬建春 著,《元代東遷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孫 葆 著,《唐宋元海上商業政策》,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
姚大力 著,《漠北來去-元朝興衰啟示錄》,臺北:年輪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
袁國藩 著,《從元代蒙人習俗軍事論元代蒙古文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袁國藩 著,《元代蒙古文化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耿湘沅 著,《元雜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桑原騭藏 著,馮攸 譯,《中國阿拉伯海上交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2年。
桑原騭藏 著,楊鍊 譯,《唐宋貿易港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賀昌群 著,《元曲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陳高華 著,《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陳高華、陳尚勝 著,《中國海外交通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高華 著,黨寶海 編,《陳高華說元朝》,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
陳得芝 著,《蒙元史研究叢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梁庚堯 著,《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7年。
張星烺 撰,《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臺北:世界書局,1969年。
張淑香 著,《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張志超 編著,《中國紙幣》,太原:山西出版社,1997年。
楊育鎂 著,《元代海漕糧運暢行因素之探討》,臺北:里仁書局,1986年。
寧宗一、陸林、 田桂民 著,《元雜劇研究概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劉精誠、李祖德,《中國貨幣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顏天佑 著,《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鄭行巽 編,《中國商業史》,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
鄭振鋒 著,《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羅錦堂 著,《元雜劇本事考》,臺北:順先出版公司,1976年。
羅錦堂 著,《錦堂論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7年。
譚其驤 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七冊,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年。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
石文濟,〈宋代市舶司的職權〉,《宋史研究集》第7輯,臺北:宋史座談會,1974年,頁481~555。
全漢昇,〈元代的紙幣〉,《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5本,臺北﹕中央研究院,1948年,頁1~48。
邱樹森,〈元代回回人的商業活動〉,《元史論叢》第6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頁159~173。
武堉幹,〈元代上海在中國對外貿易上之地位觀〉,《新中華雜誌》第4卷第19期,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頁75~93。
前田直典,〈元代紙幣的價值變動〉,《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5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569~607。
夏定域,〈元朱清張瑄事蹟錄〉,《國立浙江大學文學院集刊》第3集,臺北﹕進學書局,1969年,頁801~857。
高榮盛,〈元代海外貿易的管理機構〉,《元史論叢》第7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87~96。
修曉波,〈元代斡脫經營海外貿易的原因及影響〉,《元史論叢》第7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頁97~104。
陳登原,〈朱清張瑄與海上交通〉,《新中華雜誌》第3卷第8期,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頁33~39。
陳高華,〈元代的航海世家澉浦楊氏─兼說元代其他航海家族〉,《海交史研究》第27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5年第1期,頁4~18。
植松正,〈元代江南の豪民朱清、張瑄について〉,《東洋史研究》第27卷第3號,京都:東洋史研究會,1968年,頁46~71。
黃君默,〈元代的鈔幣制度〉,《食貨半月刊》第6卷第1期,臺北:食貨出版社,1937年,頁1~18。
喻常森,〈元代海外貿易發展的積極作用與局限性〉,《海交史研究》第26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4年第2期,頁40~54。
喻常森,〈元代官本船海外貿易制度〉,《海交史研究》第20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1年第2期,頁92~98。
楊育鎂,〈淺探元代採行海運政策之人為影響因素〉,《中國歷史學會集刊》第19期,臺北:中國歷史學會,1987年,頁209~235。
楊育鎂,〈元代的航海科技與海道糧運的發展〉,《淡江學報》第29卷,臺北:淡江大學,1990年,頁29~64。楊育鎂,〈元代的市舶制度〉,《淡江學報》第34卷,臺北:淡江大學,1994年,頁107~123。楊育鎂,〈沙不丁與元代南海貿易發展的關係〉,《淡江史學》第18期,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系,2007年,頁43~73。鄭端本,〈試論元代的海禁〉,《海交史研究》第19期,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1991年第1期,頁26~30。
劉秋根,〈元代官營高利貸資本論述〉,《文史哲雙月刊》第204期,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頁12~16。
劉如臻,〈元代江浙行省研究〉,《元史論叢》第6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頁95~117。
簡銘宏,《元代鈔幣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1992年。
參考書目 (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史 籍
吳自牧 撰,《夢梁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邵遠平 撰,《元史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陳仁錫 撰,《丘瓊山先生大學衍義補贊英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梁廷枏 撰,《粵海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程钜夫 撰,《程雪樓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年。
虞 集 撰,《道園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楊家駱 主編,《中國職官史料》,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劉應李 原編,詹有諒 改編,郭聲波 整理,《大元混一方輿勝覽》,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
魏 源 撰,《元史新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元朝征緬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元人文集珍本叢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宋代傳記資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遼金元傳記資料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二、專 書
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 主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王步高 主編,《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王明蓀 著,《元代的士人與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任宜敏 著,《元代佛教史》,南投:南林出版社,2005年。
余思偉 著,《中外海上交通與華僑》,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
汪聖鋒 著,《兩宋貨幣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吳楓、劉乾先 主編,《中華野史大博覽》,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2年。
林伏濤 著,《中國歷代財經思想與政策》,臺北:中國建設出版社,1965年。
金渭顯 編著,《高麗史中韓關係史料彙編》,臺北:食貨出版社,1983年。
昌彼得、程元敏、王德毅 主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2001年。
邱樹森 主編,《元史辭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陳登原 著,《國史舊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陳 垣 著,《元西域人華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張曼娟 主編,《白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全集》,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
植松正 編,《元典章年代索引》,臺北:宗青圖書,1986年。
楊樹藩 著,《中國文官制度史》,臺北:黎明文化,1982年。
劉崇德 著,《元雜劇樂譜研究與輯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箭內亙 著,陳捷、陳清泉 譯,《元代制度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箭內亙 著,陳捷、陳清泉 譯,《元代漢蒙色目待遇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蔡美彪、周良霄、陳高華 等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蕭啟慶 著,《蒙元史新研》,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4年。
蕭啟慶 著,《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
羅依果、樓占梅 著,《元朝人名錄》,臺北:南天書局,1988年。
三、期刊與學位論文
王道明,《元代社會救濟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1993年。
安部健夫,〈元代的知識份子與科舉〉,《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5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636~679。
徐曉光,〈元朝的鈔法〉,《內蒙古社會科學》第5期,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95年,頁45~48。
徐桂香,《元代的集慶路》,臺北: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