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一)專書
1.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0年)
2. 宋 洪邁:《夷堅志》(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3. 元 苗善時著:《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白雲觀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2年)
4. 明 鄧志謨:《咒棗記 飛劍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 馮夢龍編:《醒世恆言》中冊(世界書局據明天啟,丁卯葉敬池刋本景印,珍本宋明話本叢刋)
6. 明 馮夢龍編:《醒世恆言》(臺北:桂冠圖書,1984年)
7. 明 吳元泰等:<東遊記──上洞八仙傳>收於《四遊記》(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88年)
8. 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明 郭倫 張啟明彙編:《呂祖志》(明萬曆丙午三十四年 (1606)杜士望崇陽刊本,藏書於臺北國家圖書館)
10. 清 汪象旭編:《呂祖全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清 劉體恕彙輯:《呂祖全書》(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80年)
12. 清 梅庭氏編:《八仙緣》(耕本堂刊本袖珍本 清同治十一年)
13. 清 李調元、姚東升編:《神考 釋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14. 清 孫璧文編:《新義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15. 清 姚福均編輯,王秋桂、李豐楙主編:《鑄鼎餘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16. 清 黃伯祿輯,王秋桂、李豐楙主編:《集說詮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17. 清 陳夢雷等編,王秋桂、李豐楙主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 神仙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18. 袁珂:《神話故事新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3年)
19. 林蘭編:《呂洞賓故事》(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71年)
20. 陳澤明:《諸神傳》(臺北:星光出版社,1984年)
21. 《呂祖志 正統道藏緒道藏,白雲觀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62年)
22. 劉慧葵主編:《呂洞賓的故鄉-永樂宮壁畫》(臺北:地球出版社,1982年)
23. 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24. 呂洪年編:《八仙的傳說》(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25. 姜義鎮編:《台灣的民間信仰》(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
26. 李豐楙著:《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27.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28. 董芳苑:《信仰與習俗》(台南市:人光出版社,1988年)
29. 陳慶浩 王秋桂:《中國民間故事全集 山東民間故事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30. 歐陽晶宜:《八仙傳奇》(臺北:錦德圖書,1990年)
31. 許厪父:《八仙得道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
32. <三戲白牡丹全集>:不著編者,收於《中國民間通俗小說》與<七世夫妻>、<觀音得道>、<古本文素臣>、<方世玉打擂臺>合輯(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0年)
33. 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呂祖全傳》(古本小說叢刊第38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34. 呂宗力、欒保群 編:《中國民間諸神(下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35. 梅新林:《仙話-神人之間的魔幻世界》(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36.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初版,1993年﹚
37. 燕仁:《中國民間俗神》(臺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38. 馬書田:《華夏諸神-道教卷》(臺北:雲龍出版,1993年)
39. 馬書田:《全像中國三百神》(臺北:國際村文庫書店,1993年)
40. 譚達先:《中國傳說概述》(臺北:貫雅文化公司,1993年)
41.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42. 郭柏成.黃福祿:《台灣民間信仰諸神傳》(臺北:逸群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43. 潛明玆:《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44. 卿希泰 唐大潮:《道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45. 鄭土有、陳曉勤編:《中國仙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年)
46.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
47.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5年)
48. 劉文三:《台灣神像藝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5年)
49. 高國藩:《中國民間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50. 梅新林:《西王母之神話仙話化》(浙江:社會科學,1995年)
51. 廖美雲:《唐伎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52. 卿希泰:《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臺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年)
53.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996年)
54. 畢珍:《八仙傳奇》(臺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55.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6年)
56. 李英豪:《吉祥民神》(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6年)
57. 祁連休 馮志華:《道教傳說大觀》(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58. 韓秉方:《道教與民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59. 曹寶泉、曹宗鑫:《仙》(臺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60.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61. 浦江清:<八仙考>收於《浦江清文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62. 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1997年)
63. 李豐楙、朱榮貴編:《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7年)
64.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 臺灣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65. 游乾桂:《民俗、文學、心理學》(臺北市:桂冠圖書,1998年)
66. 黃子平主編:《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香港) 有限公司,1998年)
67. 歐陽晶宜:《八仙的故事》(臺北:錦德圖書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68.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69. 羅偉國:《道教的奧祕》(臺北:新潮社,1999年)
70. 李富華:《神鬼之間-民間信仰面面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71. 鹿憶鹿:《中國民間文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72. 黃海德:《天上人間:道教神仙譜系》(臺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73. 俞學明、陳紅:《中國古代的哲學與宗教》(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74. 鄭志明:《中國社會鬼神觀念的衍變》(臺北:中華大道文化,2001年)
75. 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76. 周濯街:《呂洞賓》(臺北:國家出版社,2002年)
77.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臺北:臺灣商務書局,2002年)
78. 翁峰山:《細說道教五祖;呂仙祖之故事》(臺北:正一善書,2002年)
79. 蕭登福:《道教與民俗》(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80. 星佑:《神的故事》(臺中:好讀出版,2002年)
81.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82. 郭士宏:《八仙的故事》(臺北:培真文化企業有限公司,2003年)
83. 清 蘅塘退士編 趙昌平譯註:《唐詩三百首新譯》(臺北:建安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84. 司馬如:《呂洞賓傳奇》(臺北:新潮社文化,2004年)
85.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86. 司馬如:《八仙傳奇故事》(臺北:新潮社文化,2004年)
87. 鄭尊仁:《鍾馗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
88. 陳錦昌:《圖解魔幻八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5年)
89. 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大元書局,2005年)
90.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91. 周濯街:《逍遙大仙呂洞賓》(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
92. 吳光正:《八仙故事系統考論-內丹道宗教神話的建構及其流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93. 李菁:《神化妙通-純陽呂祖大傳》(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94. 吳冠衡主編:《臺北市寺廟神佛源流》(臺北: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6年)
95. 郝勇:《問神》(臺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96. 鍾宗憲:《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97. 張火慶:《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98. 張忠良:《濟公故事綜合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99. 唐立淇:《12星座人性攻略:剖析各星座的經典性格,讓你職場、情場無往不利》(臺北:台視文化,2007年)
(二)期刊論文
1. 趙景深:<八仙傳說>,《東方雜誌》第30卷21期(193311)頁52-63
2. 小野四平:<呂洞賓傳說について>《東方宗教》,第32號(1968)頁50-69
3. 馬曉宏:<呂洞賓神仙信仰溯源>《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1986)頁79-95
4. 陳玲玲:<八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12期(197812)頁60-615. 邱希淳:<論呂洞賓傳說在宋元間的興盛>《民間文學論壇》,1988年第2期(198803)頁37-44
6. 玉溪道人:<純陽子呂洞賓生年考證>,《中國道教》(199602)頁18
7. 馬昌儀:<論民間口頭傳說中的關公及其信仰>,《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03)頁369-397
8. 劉守華:<道教信仰與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中國文化研究》第12期(1996年夏之卷)頁84-89
9. 楊渺:<呂洞賓與岳陽樓前三醉亭>,《當代礦工》(199806),頁60
10. 王漢民:<八仙戲曲作品考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4期(199812)頁185-20311. 李豐楙:<救勢與度劫:道教與明末民間宗教的末世性格>,黎志添編:《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香港:學峰文化,199901),頁40-72
12. 陳連山:<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的結構關係>,《民間文化》199年第一期(總第84期),頁16-20
13. 楊渺:<呂洞賓與岳陽樓前三醉亭>,《中國氣功科學》(199902),頁47
14. 李福清(Boris L. Riftin):<中國小說與民間文學的關係>《嶺南學報》,新第一期(199910),頁119-13615. 樂于時:<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2輯,頁92
16. 黨芳莉:<呂洞賓黃粱夢傳說考論>,《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2)第30卷第1期,頁60-66
17. 歐明俊:<多面神仙呂洞賓>《文史知識》,12期(2001)頁77-80
18. 李永賢:<呂洞賓在教育基本理論上的主張>,《中國道教》(200101)頁22-26
19. 鄭華金:<呂洞賓《百字碑》>,《現代養生》2001年第3期,頁8
20. 郭順玉:<浩歌一曲贊南岩—析唐呂洞賓《題太和山》>,《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2期(200104),頁4-6
21. 黨芳莉:<論宋元之際呂洞賓傳說的興盛>《新宋學》,第一輯(200110)頁291-302
22. 范純武:<Paul Katz, Images of the Immortal—The Cult of Lu Dongbin at the Palace of Eternal Joy>,《新史學》第12卷4期(200112)頁207-21823. 歐明俊:<神仙呂洞賓形象的演變過程>《中國典籍與文化》,第2期(2002)頁59-65
24. 許興寶:<呂洞賓詞簡論>,《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 卷2002 年第4 期(總第105 期),頁29-34
25. 賈肇山:<呂洞賓與純陽劍法>,《體育文化導刊》200206,頁89-90
26. Isabelle Ang(洪怡沙)著,岑詠芳譯:<南宋時期的呂洞賓信仰>,《法國漢學》第7輯(200212)頁346-375
27. 成亞樑:<呂洞賓《百字碑》領悟點滴(續)>,《現代養生》2003年第10期,頁28-29
28. 成亞樑:<呂洞賓《百字碑》領悟點滴(續)>,《現代養生》2003年第11期,頁30-31
29. 成亞樑:<呂洞賓《百字碑》領悟點滴(續)>,《現代養生》2003年第12期,頁28-29
30. 張殿琴:<雜憶呂泗漁俗>,《江蘇地方志》2003年第3期,頁53
31. 宋文榜:<讀呂洞賓養生詩>,《現代養生》2003年第7期,頁6
32. 陳宏:<道教信仰與本體特色>,《中華南台道教學院學報》第1期(200303)頁123-144
33. 童牧林:<論岳陽民間文化中的呂洞賓形>,《雲夢學刊》(200305)第24卷第3期,頁53-55
34. 蕭登福:<論民間宗教即道教>,《宗教哲學》第29期(200309),頁88-10335. 侯杰:<中國民眾的多神崇拜>,《亞洲研究》第47期(200310)頁153-195。36. 苟波:<從明代通俗文學中的呂洞賓形象看道教的入世精神>,《中國道教》(200403),頁19-21
37. 劉還月:<臺灣民間信仰>,《泉南文化》第10期(200407),頁71-10238. 賈肇山:<七俠道人呂洞賓與呂純陽劍法的由來>,《中華武術》(200402),頁42-43
39. 吳光正:<從呂洞賓戲白牡丹傳說看宗教聖者傳說的建構及其流變>,《文藝研究》2004年第2期,頁118-126
40. 楊建華:<《鐘呂傳道集》的內丹養生教育思想>,《宗教學研究》2004年第4期,頁100-104
41. 何石松:〈狗咬呂洞賓毋識好人心〉,《客家雜誌》177期,2005年42. 何石松:〈路遙知馬力 事久見人心〉,《客家雜誌》180期,2005年43. 王國良:<呂洞濱与十八仙酒>,《釀酒》第32卷第2期(200503),頁53
44. 李遠國:<論鐘離權、呂洞賓的內丹學說>,《宗教學研究》2005第2期,頁1-8
45. 馬敬福:<呂洞賓剃頭>,《故事大王》,2005年第12期,頁55-59
46. 吳光正:<佛道爭衡与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故事的變遷>,《文學遺產》2005年第4期,頁100-111
47. 覺真:<淺談信仰>,《海潮音》第86卷7期(200507),頁7-1148. 吳永猛:<台灣民間信仰的意涵>,《空大學訊》第350期(200510),頁79-8349. 張永芳:<劍仙形象的世俗意義——試論呂洞賓的仙跡詩>,《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0卷第6期(總第138期),頁82-85
50. 張永芳:<略說呂洞賓的仙跡仙>,《中國道教》(200603),頁34-36
51. 林春增:<呂洞賓買藥>,《甘肅教育》(200605)頁33
52. 王雪樵:<柳宗元與呂洞賓>,《山西日報》(200607第C03版)
53. 萬德凱 萬德敬:<介紹十部《道藏輯要》中所存《道藏》未收題名呂洞賓的經書>,《運城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608),頁24-27
54. 高忠信:<仙祖呂洞賓生平記實>,《道教月刊》(200611),頁32-3355. 戴東尼:<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新紀元周刊》第55期(200801)
56. 李永賢:<呂洞賓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國道教》頁30-32
57. 馬藝田:<呂洞賓的故事>,《滄桑》,頁59-60
58. 松山:<信步逍遙健身行——呂洞賓的逍遙步>,《中華養生保健》頁32
59. 川軍:<白牡丹智對呂洞賓>,《家庭中醫藥》,頁4
60. 趙德貴:<呂祖的「三劍」養生>,《家庭中醫藥》,頁37
61. 黃根柱:<呂洞賓與「不老藥」>,《家庭醫學》,頁39
62. 雨瀟:<呂洞賓>,《氣功》第17卷第6期,頁260-261
63. 胡廣雪:<呂祖長生法術>,《現代養生》,頁31-32
64. 王篤:<呂洞賓與內丹術>,《氣功》第17卷第8期,頁349-350
(三)學位論文
1. 王年雙:《南宋文學中之民間信仰-呂洞賓傳說其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6月)
2. 陳宇碩:《何仙姑故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3. 渡邊雪羽:《元雜劇中的道教劇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10月)4. 張俐雯:《八仙故事淵源考述》,(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5. 鄭喬方:《戲曲中的呂洞賓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6. 賴玉樹:《明代神魔小說之神格化人物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7. 孫靜如:《元代張雨書法藝術與道教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8. 楊 明:《<呂祖全傳>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9. 黃月銀:《馬致遠神仙道化劇及其接受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10.游琇嵐 -:《成仙思想初探--以鍾呂內丹學為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11.白以文:《晚明仙傳小說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12.陳曉怡:《哪吒人物及故事之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5月)(四)網路資料
1.尹志華:<呂洞賓生平事蹟考>,http://www.taoist.org.cn/xueshulunzhu/lunwen/yzh3.htm
2.應裕康:<神仙思想與通俗文學>,http://web.my8d.net/tao/07generalnewsdata/2000-12/891218research03.htm
3.張英基:雜劇《狗咬呂洞賓》賞析,http://club.heima.com/show_topic.aspx?forumid=8540&topicid=1558366
4.維基百科:<呂洞賓>,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1%82%E6%B4%9E%E8%B3%93
5.溫建勳 區國強:「情侶止步 指南宮被戲稱『分手廟』」,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5021218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