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2000,〈全年無修的網路博物館〉,《美育》,118:71-83。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王明軻,2003,〈民族文物之反映與映照〉,《歷史月刊》,185:106-116。臺北:歷史智庫。
王建元,2003,《文化後人類》。臺北:書林。
王嵩山,2000a,《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臺北:稻鄉。
————2000b,《過去的未來•博物館中的人類學空間》。臺北:稻鄉。
————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稻鄉。
————2004,〈博物館、全球化與地方性〉,《博物館學季刊》,18(4):5-6。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5,《想像與知識的道路》。臺北:稻鄉。
王嵩山、陳玉苹,2002,〈數位博物館與社會形式〉,《博物館學季刊》,16(3):7-13。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江韶瑩,2000,〈博物館的展示取向與呈現〉,《八十八下半年及八十九年度文化設施專業人員訓練—文化設施展示規劃研習班研習手冊》。臺中:台中縣文化局。
何來香,2005,〈拉近「人」與「物」的距離——談博物館互動式展示〉,《故宮文物月刊》,23(6):100-105。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吳秋慧譯(Marissa, Schlesinger),1999,〈數位化資訊與博物館的未來〉,《博物館學季刊》,13(1):13-17。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臺北:稻鄉。
————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
宋思齊,1999,〈數位博物館任遨遊〉,《科學月刊》,30(4):301-306。臺北: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臺北:揚智。
沈立勝,1999,〈虛擬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3(1):81-87。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卓秀娟譯(Don Tapscott著),1997,《數位化經濟時代:全球網路生活新模式》。臺北:麥格羅希爾。
周 明,1999,〈建構一個資訊分享的大社會—淺談數位化博物館的時代使命〉,《博物館學季刊》,13(1):5-11。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屈慧麗,1999,〈博物館數位化會影響參觀人數嗎?〉,《博物館學季刊》,13(1):29-34。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林芳吟,2004,〈博物館的數位革命—頑石創意的台灣經驗〉,《美育》,142:9-14。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林國平,2007,《時尚故宮•數位生活》。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林潔盈等譯(John H. Falk & Lynn D. Dierking著),2001,《博物館經驗》。臺北:五觀藝術管理。
胡家瑜,1998a,〈伊能嘉矩與台灣原住民物質文化收藏〉,《當代》,18(136):54-65。臺北:當代雜誌社。————1998b,〈器物詮釋與文化展示:人類學的觀看角度〉,《博物館學研討會—博物館的呈現與文化論文集》,頁61-77。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耿鳳英,2003,〈身體、行為與博物館展示〉,《博物館學季刊》,17(4):35-45。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6,〈虛與實:新世紀的博物館展示趨勢〉,《博物館學季刊》,20(1):81-95。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張婉真,2001,〈如何分析博物館展示——研究方法旨趣〉,《博物館學季刊》,15(3):13-24。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論博物館學》。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張譽騰,1994,〈未來與博物館〉,《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臺北:稻鄉。
————2000,《如何解讀博物館》。臺北:文建會。
張譽騰等譯(G. Ellis Burcaw著),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
許功明,1994,〈博物館與原住民文化的展現〉,《博物館學季刊》,8(3):3-10。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8,《博物館與原住民》。臺北:南天。
————2001,〈物質文化、原始藝術與博物館——由陳奇祿先生的著作談起〉,《臺灣風物》,50(4):69-112。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2005,〈博物館學中的文物與歷史詮釋〉,《故宮文物月刊》,23(1):96-101。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郭義復,2001,〈新博物館學的展示觀〉,《博物館學季刊》,15(3):3-12。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4,〈文物在博物館展示應用之策略〉,《檔案季刊》,3(2):93-110。臺北:檔案管理局。
陳百薰等,2002,〈數位博物館與社會形式〉,《博物館學季刊》,16(3):15-37。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陳玫岑,2001,〈物質文化的展示觀〉,《科技博物》,5(3):60-68。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陳思倫等,2005,《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偉之,2004,《台灣網路多媒體之發展》。臺北:韋伯文化。
陳翼漢,2003,〈博物館的藏品是誰的?:幾個文物回歸例子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7(3):35-52。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曾顯文譯(Michael, A. Fopp著),1999,〈新科技對博物館及美術館的衝擊〉,《博物館學季刊》,13(1):19-28。 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臺北:臉譜。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臺北:正中。
————2003,《博物館能量》。臺北:藝術家。
黃 旭,2003,〈藝術之眼〉,《博物館學季刊》,17(2):45-50。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楊中信,2002,〈e世代博物館與社會形式〉,《博物館學季刊》,16(2):11-15。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葉宜婷,2003,〈數位博物館的迷思: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成果發表會有感〉,《博物館學季刊》,17(3):133-138。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葉欣怡譯(Christopher May著),2004,《質疑資訊社會》。臺北:韋伯。
葉貴玉,2004,〈看得見的蒐藏:不只要讓觀眾看見〉,《博物館學季刊》,18(2):71-78。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劉婉珍,2002,〈博物館蒐藏的意義與影響〉,《博物館學季刊》,14(3):3-9。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潘 罡,2001,〈文化產業以小賺,知識經濟創造錢途〉,中國時報2001/06/22。
蔡順慈,2002,〈故宮文物數位化與知識經濟的發展〉,《博物館學季刊》,16(3):53-66。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謝文和,2002,〈知識經濟對博物館的挑戰與省思〉,《博物館學季刊》,16(2):3-10。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羅欣怡,2001,〈從宜蘭博物館家族談地方博物館運動〉,《蘭陽博物》,3:11-12。宜蘭: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籌備處。嚴 平,1992,《詮釋學》。臺北:桂冠。
黨若洪,2005,〈你真的看見了嗎?—展品的真實與虛擬〉,《故宮文物月刊》,22(11):115-119。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顧潔光,2003,〈e世代博物館從業人員自我學習成長之探討〉,《科技博物》,7(2):81-97。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博物館人的終身學習理念〉,《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3(4):
11。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Belcher, Michael, 1991, Exhibitions in Museums.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Furst, Hams Jorg, 1989, “Material culture research and the curation process”, in Susan M. Pearce (ed.) Museum Studies in Material Culture, pp.97-110.
MacLuhanh, M. 1964, Understanding Media. New York.
Pearce, M. Susan, 1992, Museums, Objects and Collections: A Cultural Study.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tocking, George W. Jr. (ed.), 1985, Objects and Others:Essays on Museums and Material Culture, United State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網站資源
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30(20090330)
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138(20090402)
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157(20090402)
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158(20090405)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3-08/06/content_1012361.htm(20051206)
http://www.pbase.com/saab9595/image/55860872(20090510)
https://www.metmuseum.org/mymetmuseum/index.asp?HomePageLink=mymetmuseum_l(20090510)
http://www.wallcoo.com/human/England_london_city_1024x768/html/wallpaper20.html(20090510)
http://icom.museum/statutes.html#1(20080710)
http://www.jut-arts.org.tw/welcome/museum(20081208)
http://turing.csie.ntu.edu.tw/ncnudlm/query_visual_bi/index.htm(20090529)
http://turing.csie.ntu.edu.tw/ncnudlm/(20041101)
https://www.npmeshop.com/ct_Default.aspx (20090430)
http://www.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php(20090310)
http://teldap.tw/(20090210)
http://wiki.teldap.tw/index.php/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20090210)
http://wiki.teldap.tw/index.php/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0210)
http://wiki.teldap.tw/index.php/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