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07: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炫均
研究生(外文):Hsuan-Chun Lai
論文名稱:【三色堇】的表演探索
論文名稱(外文):【Heartsease Pansy】Performance Exploration
指導教授:古名申
指導教授(外文):Ming-Shen K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表演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中文關鍵詞:舞蹈個人歷程角色詮釋表演性
外文關鍵詞:DanceSelf ExperienceInterpretation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內容針對【三色堇】中所參與演出之三首舞碼的理論、詮釋與分析,做為碩士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內文將從自幼至今的學舞經歷做為序章的初始。第壹章 舞蹈歷程,透過自身的角度來闡述對於「舞蹈」的觀念、態度與想法;第貳章 關於作品,從「舞作的概念」到「舞作的發展」兩階段,分別對於編舞者林宜瑾、張華瑋與謝杰樺的作品,以舞者的觀點做一詳盡的工作歷程紀錄;第參章 表演的理論與實踐,先針對表演者的表演性做論述,再以客觀的角度切入分析三首舞作中所應用的理論,以及角色與舞蹈之間的表演詮釋,並由外在的肢體表達與內在的情感來相互應證;第肆章 自我表演的探索,以筆者的觀念與多年的舞蹈經驗來做為表演者的方法論述,經由一連串的論點以及研究之後,再針對自我本身的表演性做深入的探討;第伍章 結語,內容包括個人的演出心得以及對於此次製作實際的體驗和感受,並透過前述各個章節,做一統整並歸納總結。
【目錄】

第一章 舞蹈歷程 1
第一節 啟蒙時期 1
第二節 雕塑時期 5
第三節 研究所時期 9
第貳章 作品參與過程 12
第一節 作品《Sweet》 12
(一)舞作的概念 13
(二)舞作的發展與修正 15
第二節 作品《Anarchy》 17
(一)舞作的概念 18
(二)舞作的發展與修正 23
第三節 《罌粟》 26
(一)舞作的概念 27
(二)舞作的發展 29
第參章 表演的理論與實踐 31
第一節 表演性 31
第二節 《Sweet》 35
(一)戲劇手法轉換為舞蹈元素 35
(二)戲劇化的角色 36
(三)舞蹈與情感 37
第三節 《Anarchy》 39
(一)男性氣概、暴力與權力 39
(二)舞蹈劇場的表演形式 43
舞蹈的重複性 47
劇情結構 47
動作動機 48
舞台 48
戲劇性的表現方式與聲音的使用 49
第四節 《罌粟》 51
(一)非敘事性的作品 51
(二)舞蹈中的賦格 52
(三)舞蹈與群體 53
(四)動作特質 54
第肆章 自我表演的探索 55
第一節 自我表演之進程 55
觀察、學習與模仿 56
強化熟練並轉化為屬於該舞作的動作質地 57
感官知覺的開啟與情感的融入 58
自我思考與反覆的整排演練 59
第二節 呼吸與表演 60
第三節 身心狀態與臨場反應 62
第伍章 結語 64
參考文獻 66
【附錄一 演出劇照】 68
【附錄二 演出節目冊】 75



【圖表次】

圖表一 自我表演之進程 ………………………………………………………………55
石光生 譯(民 67)。《現代劇場藝術》,台北:三越出版社。Wright. E. A.(1978) Understanding Today''s Theatre。

朱立人(1999)。《舞蹈美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 957-8677-56-1;初版二刷。

朱立人 主編(1994)。《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 舞蹈美學卷》,台北:洪葉文化。

朱侃如 譯(2003)。《權力與無知:探索暴力的來源》,台灣:立緒文化;ISBN:9570411821;May, Rollo (2003). Power and Innocence : a search for the source of violence.

余秋雨(2006)。《觀眾心理學》,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大和書報總經銷。

李立亨(2000)。《我的看舞隨身書》,臺北市:天下遠見;ISBN:9576217520。

李醒 譯(1987)。《論劇場藝術》,台北:丹青出版;Craig, Edward Gordon (1987). On the art of the theatre. The theatre - advancing.

林秀梅 譯(2007);。《雄性暴力:人類社會的亂源》,台北市::知書房出版;ISBN:986-7640-09-8;Richard Wrangham, Dale Peterson (1999). Demonic Males:Apes and the Origins of Human Violence.

林倩葦 (2007) 。《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新美學》 ,台北:遠流 。Jochen Schmidt ISBN:9789573260950。

林瑞庭 譯 (1995);。《海蒂報告:男性氣槪》,臺北市:張老師;ISBN:957-693-155-X;Hite, Shere著。

姜兆眉 (2007)。《成年男性遭受性別暴力經驗與其對男性氣槪影響之硏究》初版。

姚雨、杜宏 等編譯 (1989);。《男性的氣槪與形象》,北京:北京科學技術;ISBN:7-5304-0537-3。

高夫曼,徐江敏、李姚軍 譯(1992),《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台北,桂冠。

許芳宜、林蔭庭(2008)。《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許芳宜的生命態度》,臺北市:天下文化;ISBN:9789862160626。

陳信宏 譯 (2007);。《猿形畢露:從猩猩看人類的權力、暴力、愛與性》,台北市:麥田出版;ISBN:978-986-173-298-5;Frans de Waal著。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958-86)。《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國:中國電影出版社; Stanislavsky, Konstantin著。

童道明(1993)。《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 戲劇美學卷》,台北:洪葉文化。

賈亦棣(1982)。《表演藝術》,台北:正中出版。

齊士龍(1992)。《電影表演心理研究》,中國:中國電影出版發行。

劉建台、林宗德 譯 (2003);。《男性氣槪的當代觀點》,臺北市:女書文化事業公司;ISBN:957-823-348-5;Kenneth Clatterbaugh 著。

歐建平 譯(1997)。《舞蹈審美說》,台北:洪葉文化;Friedman, James Michael(1997). Dancer and spectator:an aesthetic distance.

蔡美玲 譯 (1988)。《表演的藝術》,台北:桂冠圖書公司。Billington, M. Performing Arts。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