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9 23:0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呂柏瑩
研究生(外文):
Po-Ying Lu
論文名稱:
台澎地區國定古蹟廟宇邊框裝飾設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search of Temple’s Decorated Frame Design of Taiwan and Penghu
指導教授:
謝省民
、
陳懷恩
指導教授(外文):
Sheng-Min Hsieh
、
Hwai-En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
設計學門
學類:
視覺傳達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4
中文關鍵詞:
建築裝飾
、
台灣廟宇
、
邊框設計
外文關鍵詞:
Frame design
、
Taiwanese temples
、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
7
點閱:1120
評分:
下載:324
書目收藏:3
中國人在宗教與文化上一向密不可分,廟宇中豐富的建築裝飾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題材。具有傳統特色的建築裝飾不但展示著歷代工匠的技藝精髓,並隱含著民族的精神與人生觀念。邊框是裝飾之中重要的一環,裝飾的形式、內容需與主題有一定程度的配合,使一切和諧統一並能達到愉悅的效果。本研究以田野調查方式收集台灣二十二座國定古蹟廟宇邊框裝飾之圖像資料,針對廟宇邊框裝飾設計表現之類型、圖像涵意及裝飾效果作深入探討,最終歸整出邊框設計之原則。
研究發現廟宇中邊框紋飾的使用,與廟宇作為人們寄託希望之場所有關,因而不脫吉祥紋飾的範疇,以趨吉避凶為最終目的。邊框在廟宇中扮演著一個多樣中求統一的角色,以塑造場所的特定風格。構框的手法上,重心的分配可以均分於四周、四個角落、左右兩邊、左右及上方三邊、底邊等,原則是在視覺上取得平衡。為了營造隆重感,邊框在裝飾上力求豐富,與主題形成對比。邊框內容的排列也展現規律性,多傾向於二方連續、對稱的表現,也有非對稱式的邊框,規律性表現在外形及材質的平衡。邊框紋飾的抽象性是由傳統繪畫中淬鍊而出的,特徵為平面化,這是東方主觀觀察之下,注重內心心像的一種結果。
邊框設計的類型根據構件的分類產生彩繪、雕刻以及具穿透性三類邊框。邊框的造型與其用途有關,研究針對門額匾、門框、門心、隔扇門、窗、中脊桁、通樑、壽樑、壁畫、壁堵、水車堵、楹聯、匾額、石碑等構件進行分析。以形狀來說具有方形、圓形、方圓結合、細長形、扇形、書卷形、八卦形、亞字形、瓶形、拱形、葫蘆形、內方外不規則形等。主題可分動物紋、植物紋、自然物紋樣、幾何紋,依其組合產生不同的裝飾效果。
廟宇主事者、外來文化、新式科技、政治經濟等因素都會影響廟宇裝飾風格,然而邊框難以脫離主題及環境單獨存在,任何樣式的邊框風格,都與廟宇大環境有密切關聯。
Religion and Chinese culture have always be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Chinese people are incredibly proud of the richness of their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s on temples. Those decor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essence of artisan skills since the ancient time, but also imply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Fram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temple deco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s of harmony, unity, and pleasure,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frames need to match with the theme of a temple to some extent. This project used field survey method to collect the images of frame decoration from 22 national monument temples in Taiwan. We analyzed in depth the presentations of frame decoration design, the meanings of image, and the effects of decoration, and concluded with the principles of frame desig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se of frame decoration on temple and the temple as a place people pinned hope. Thus, the decoration used is always in the scope of auspiciousness and for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exorcising evil spirits away. Frame plays a role as to seek unity from diversity and to produce a specific style for temple. In order to achieve a visual balance, while framing, the focal point can be evenly distributed to either the four corners,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the three sides of left, right, and upper, or the bottom side. Frame decoration looks for diversity and in contrast with the theme to create the grand sense of solemnity. There is a regularity of arranging frame content, inclining to illustrate the continuity and symmetry of a frame''s two sides. On non-symmetrical frames, the regularity is shown on the balance between shape and texture. The abstraction of frame decoration derives its origin from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its two-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 is the result of focusing on mental image under the Oriental subjective observation.
The types of frame design are based on the categories of component, creating three types of frames– with color painting, with carved sculptures, and with a hollow center. The shape of a frame is related to its use; this project thus analyzed upper gate plaque (門額匾), door frame (門框), door centre (門心), divider door (隔扇門), window (窗), middle ridged purlin (中脊桁), transverse beam (通樑), Shou beam (壽樑), wall painting (壁畫), wall engraving (壁堵), Shuei Che engraving (水車堵), column couplets (楹聯), plate (匾額), and stone slab (石碑). The shapes of frame include square, round, the combination of square and round, long and slender, fan, book, Bagua (八卦), "亞" letter, bottle, gourd, arch, and the square shape inside with irregular shape outside. The frame theme could contain patterns of animal, plant, nature, geometry, or the combinations of those above for different decorative effects.
The decorative style of a temple will be affected by people who are in charged with the affairs of the temple, foreign cultures, new technologies, 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Any frame mode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temple''s theme and its surroundings, and cannot separate from them and exist alone.
目錄
摘要 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
一、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範圍 3
1.3相關研究回顧 9
1.4研究方法 1
1.5名詞釋義 3
二、彩繪邊框分析 9
2.1傳統彩畫分類 9
2.2彩繪邊框類型及特色 17
2.2.1門心 18
2.2.2中脊桁 19
2.2.3通樑、壽樑 26
2.2.4壁畫、壁堵 34
2.2.5水車堵 45
三、雕塑邊框分析 48
3.1雕塑邊框類型及特色 48
3.1.1門額匾 48
3.1.2 隔扇門 60
3.1.3飛罩 62
3.1.4楹聯 65
3.1.5匾額 70
3.1.6石碑 83
3.1.7藻井 85
四、具穿透性邊框分析 89
4.1具穿透性邊框類型及特色 89
4.1.1門框 89
4.1.2窗 97
五、邊框裝飾原則 101
5.1邊框外形 101
1. 方形 101
2. 圓形 103
3. 方圓結合 104
4. 細長形 106
5. 扇形 109
6. 書卷形 110
7. 八卦形 113
8. 海棠形 115
9. 如意形 116
10.亞字形 117
11.瓶形 119
12.拱形 120
13.葫蘆形 121
14.碑形 122
15.內方外不規則形 123
16.其他 125
5.2邊框色彩 127
5.3裝飾主題 137
1.動物紋 137
2.植物紋 146
3.自然物紋樣 147
4.幾何紋樣 148
六、結論 155
參考文獻 163
附錄一:廟宇傳統裝飾邊框樣本 169
附錄二:廟宇簡史與特色 266
參考文獻
書籍(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1800-1999,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2.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
3.王無邪,1993,平面設計原理,雄獅,台北。
4.天津楊柳青畫社,2006,中國吉祥圖案,笛藤出版圖書有限公司,臺北。
5.田自秉,1985,中國工藝美術史,丹青圖書,台北。
6.吉兆豐,1985,中國古典建築裝飾畫典,長春樹書坊,台北。
7.朱廣宇,2008,中國傳統建築門窗、隔扇裝飾藝術,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
8.何俊壽,1999,中國建築彩畫圖集,天津大學出版社,天津。
9.李奕興,1995,台灣傳統彩繪,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10.李奕興,1996,臺灣的龍山寺,遠足文化,台北。
11.李乾朗,1988,鄞山寺調查研究,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台北。
12.李乾朗,1989,鹿港龍山寺,雄獅出版,台北。
13.李乾朗,1991,艋舺龍山寺,雄獅出版,台北。
14.李乾朗研究主持,1992,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台北。
15.李乾朗,1993,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北港朝天宮,台北。
16.李乾朗,1993,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以台南民間彩繪畫師陳玉峰及其傳人之彩繪作品為對像,行政院文建會,台北。
17.李乾朗、康諾錫,1997,大龍峒保安宮建築裝飾藝術,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台北。
18.李乾朗,1999,傳統建築入門,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19.李乾朗,2001,台灣廟宇裝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台北。
20.李乾朗,2003,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台北。
21.李乾朗,2008,台灣建築史,五南出版,台北。
22.李允鉌,2005,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天津大學出版社,天津。
23.何培夫,2001,南瀛古碑誌,台南縣文化局,台南。
24.何培夫,2001,台灣碑碣的故事,台灣省政府,南投。
25.何培夫,1996,臺南市寺廟文物選萃第二輯,臺南市政府,台南。
26.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雄獅出版,台北。
27.吳成偉,2004,鹿港龍山寺,彰化縣文化局,彰化縣。
28.吳山主編,1991,中國工藝美術辭典,雄獅出版,台北。
29.沈福煦、沈鴻明,2001,中國建築裝飾藝術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漢。
30.林會承,1995,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藝術家出版 ,台北。
31.林春輝,1992,台灣傳統建築之美,光復書局,台北。
32.林文鎮,1995,一級古蹟天后宮,澎湖縣立文化中心,澎湖。
33.林文龍,1999,細說彰化古匾,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彰化。
34.席德進,1974,台灣民間藝術,雄獅出版,台北。
35.柯鴻圖,1998,傳統文化素材的現代設計運用,世界文物,台北。
36.姜義鎮,1994,臺灣的民間信仰:神明之祭祀,廟宇之介紹,武陵,台北。
37.姜義鎮,1985,台灣的民間信仰,武陵出版,台北。
38.唐星明、甘小華,2005,裝飾藝術設計,重慶大學,重慶。
39.貢布里希著;范景中、楊斯梁、徐一維譯,2000,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長沙市。
40.張馭寰,2005,中國古建築裝飾講座,安徽教育,合肥。
41.梁思成著,何仲尹校補,1985,新訂清式營造則例及算例,明文書局,台北。
42.莊伯合,2001,台灣民間吉祥圖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台北。
43.陳仕賢,1996,臺灣的媽祖廟,遠足文化,台北。
44.陳昭瑛,1999,台灣與傳統文化,台灣書店,台北。
45.野騎誠近,1994,中國吉祥圖案,眾文書局,台北。
46.黃柏芸,2006,臺灣的城隍廟,遠足文化,臺北。
47.黃文博、凃順從撰文;李國殿攝影,1995,南鯤鯓代天府,南縣文化,台南。
48.黃清良,1980,台灣區重要寺廟聯語匾詞探微,學海出版,台北。
49.康原,2004,彰化孔子廟,彰化縣文化局,彰化縣。
50.康諾錫,2004,台灣廟宇圖鑑,貓頭鷹出版,台北。
51.傅朝卿,2002,閱讀台灣的孔子廟:孔子廟與臺灣文化資產特展圖錄,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臺南。
52.傅朝卿、廖麗君,2000,全臺首學台南市孔子廟,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臺南。
53.靳之林,1993,綿綿瓜瓞,漢聲出版社,台北。
54.漢寶德,2004,中國的建築與文化,聯經出版社,台北。
55.楊仁江,1995,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檔案圖說,內政部,台北。
56.趙廣超,2000,不只中國木建築,三聯書店,香港。
57.管倖生等編著,2006,設計研究方法,全華出版,台北。
58.樓慶西,1997,中國建築型態與文化,藝術家出版,台北。
59.樓慶西,1999,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60.樓慶西,2002,中國建築的門文化,藝術家出版,台北。
61.樓慶西,2004,雕樑畫棟,三聯書店,北京。
62.謝宗榮,2004,驅邪納福:辟邪文物與文化圖像,傳統藝術中心,台北。
63.鍾華操,1987,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臺灣省文獻會,台北。
64.蔡相煇,1995,北港朝天宮志,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雲林。
期刊論文:
1.王美雪,2005,日治時期傳統民宅彩繪風格研究-以麻豆黃矮師徒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李乾朗,1992,台灣古建築樑架彩畫運用包巾圖案之繪法,第四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行政院文建會,台北,P188-203
3.李天鐸,1988,台灣傳統廟宇建築裝飾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礽夏,1996,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築裝飾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香蓮,2000,圖像與意義之關連性研究~透過臺灣一、二級古蹟廟宇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6.林秀娟,2001,陶瓷紋樣與裝飾技法的應用之研究(一),臺灣工藝9期
7.林幸蓉,2000,傳統及本土設計資源之應用,臺灣工藝2期,57-72頁
8.林幸蓉,2001,圖案紋飾研究,臺灣工藝6期,14-21頁
9.林明德,1996,觀音之匾聯探索,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37-175
10.姚村雄,1991,臺灣廟宇石雕裝飾藝術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徐華鐺 ,2002,龍鳳─中國裝飾紋樣的奇葩,臺灣工藝10期
12.孫宏仁、陳木杉,2006,台灣傳統建築物上的動物裝飾,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
13.翁磺碪,1997,中國傳統建築裝飾紋樣與陰陽觀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陳秋瑩,2006,傳統寺廟裝飾意涵之探索----以楊梅鎮四座廟宇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15.華家緯,2008,台灣傳統文化圖像研究─以木製糕餅印模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6.葉立誠,2005,中國傳統服飾紋樣與生殖崇拜信仰關係之探討-以貴州與晉陝地區,康寧學報第七期
17.陳良沛,2002,台灣寺廟彩畫的維護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黃蘭翔,1998,臺灣傳統佛教建築空間的儒釋道混合特質─以台南開元寺、法華寺、大天后宮、祀典武廟為例,佛教建築設計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暨論文集,63-83頁
19.曾憲修,1985,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曾耀寰,2005,天圓地方和天方地圓,物理雙月刊27卷6期
21.劉坤和,2005,台灣愛國獎券圖面設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22.薛雅惠,2000,台灣傳統彩繪裝飾意涵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畫師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3.賴修育,2005,台灣寺廟門神彩繪藝術之視覺表現與分析,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24.蘇怡文,2005,鹿港傳統寺廟前殿秀面裝飾藝術探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1.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http://web.hach.gov.tw/,2009/1/14
2.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孔廟文化資訊網,http://confucius.cca.gov.tw/navigator/building/building04_2.htm ,2008/11/23
3.台灣厝仔,http://www.old-taiwan.as2.net/ ,2008/5/13
4.祀典台南大天后宮網站,http://matsu.vernal-sing4u.com/,2008/5/10
5.大紀元「文人與扇子」,http://news.epochtimes.com/b5/8/2/7/n2004362.htm,2008.11.30
6.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Exhibition/Detail.jsp?OID=836409 ,2008/12/22
7.土牛客家文物館,http://hakka.shihkang.gov.tw/culture_05.asp,2008/7/9
8.數位化的藝術廊道:紋樣資料庫,http://ndap.igt.com.tw:3000/pattern,2009/1/14
9.台灣碑碣的故事,http://memory.ncl.edu.tw/tm_new/subject/stela/int.htm,2008.7.9
10.彰化鹿港龍山寺修復網,http://www.ls.org.tw/index.asp?ind=b5&no=&id=11,2009/1/19
11.臺中市孔廟忠烈祠,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45cae841,2009/1/20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傳統彩繪裝飾意涵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畫師為例
2.
台灣傳統廟宇建築裝飾之研究
3.
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之研究
4.
臺灣廟宇石雕裝飾之研究
5.
圖像與意義之關連性研究~透過臺灣一、二級古蹟廟宇為例
6.
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築裝飾為例
7.
台灣寺廟彩畫的維護及其文化向度之研究
8.
台灣傳統文化圖像研究-以木製糕餅印模為例
9.
鹿港傳統寺廟前殿秀面裝飾藝術探究
10.
台灣愛國獎券圖面設計之研究
11.
日治時期傳統民宅彩繪風格研究-以麻豆黃矮師徒為例
12.
台灣寺廟門神彩繪藝術之視覺表現與分析
13.
傳統寺廟裝飾意涵之探索----以楊梅鎮四座廟宇為例
14.
台灣現代年畫之吉祥圖像應用研究
15.
以擴增實境及情境式學習為基礎之無所不在學習系統:以古蹟學習為例
1.
6. 林秀娟,2001,陶瓷紋樣與裝飾技法的應用之研究(一),臺灣工藝9期
2.
6. 林秀娟,2001,陶瓷紋樣與裝飾技法的應用之研究(一),臺灣工藝9期
3.
7. 林幸蓉,2000,傳統及本土設計資源之應用,臺灣工藝2期,57-72頁
4.
7. 林幸蓉,2000,傳統及本土設計資源之應用,臺灣工藝2期,57-72頁
5.
8. 林幸蓉,2001,圖案紋飾研究,臺灣工藝6期,14-21頁
6.
8. 林幸蓉,2001,圖案紋飾研究,臺灣工藝6期,14-21頁
7.
11. 徐華鐺 ,2002,龍鳳─中國裝飾紋樣的奇葩,臺灣工藝10期
8.
11. 徐華鐺 ,2002,龍鳳─中國裝飾紋樣的奇葩,臺灣工藝10期
9.
12. 孫宏仁、陳木杉,2006,台灣傳統建築物上的動物裝飾,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
10.
12. 孫宏仁、陳木杉,2006,台灣傳統建築物上的動物裝飾,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
11.
20. 曾耀寰,2005,天圓地方和天方地圓,物理雙月刊27卷6期
12.
20. 曾耀寰,2005,天圓地方和天方地圓,物理雙月刊27卷6期
1.
台灣傳統廟宇建築裝飾之研究
2.
鹿港傳統寺廟前殿秀面裝飾藝術探究
3.
圖像與意義之關連性研究~透過臺灣一、二級古蹟廟宇為例
4.
台南市廟宇類古蹟石雕作品之研究
5.
臺灣傳統廟宇建築裝飾系統之研究
6.
台灣傳統建築吉祥裝飾─集瑞構圖的表現與運用
7.
台灣廟宇石雕與泥塑工藝表現形式之比較研究
8.
台南縣古蹟廟宇人物彩繪研究
9.
台灣寺廟門神彩繪藝術之視覺表現與分析
10.
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築裝飾為例
11.
臺灣廟宇石雕裝飾之研究
12.
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之研究
13.
台灣傳統建築中彩繪門神之調查研究
14.
彰化縣古蹟類廟宇石雕研究─以鹿港天后宮後殿龍柱為例
15.
台灣現代年畫之吉祥圖像應用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