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
內政部(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行動手冊。
內政部(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主管業務講習手冊。
內政部警政署(2005),社區治安新思維—治安社區化具體作為。
內政部警政署(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法令輯要。
內政部警政署(2006),警察實務95年常訓教材上冊。
內政部警政署(2007),警察實務96年常訓教材。
內政部警政署(2007),2007警政工作研討會。
朱錦榮(2004)。警察機關推行社區守望相助成效之評估~以嘉義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明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瑞欽(1993)。都市新興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的研究發展-以台中市松安社區為例。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林瓊雲(1986):如何透過社區發展委員會加強與警、民、衛、教等有關單位協調聯繫之研究。台北市: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林秀怡、黃啟賓(2008),社區守望相助隊之研究。桃園,警學叢刊,第39卷1期。林振春(1990)。社會調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勝義(1993)。如何朔造志願服務文化。社區發展季刊,第63期。林世英(1998)。概觀今日日本之日常生活與犯罪的關聯-以日常生活運行理論為中心。警學從刊,第29卷第2期。江岷欽、林鍾沂(1997)。公共組織倫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慶興(1998)。破窗理論與犯罪偵防-以美國紐約市警察局為例。警學叢刊,第29卷第3期,第77-92頁。李永癸(2003)。新竹市守望相助巡守隊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周何、邱德修(2005)。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增祿(1991)。社區守望相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53期。李湧清(1998)。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警專學報,第2卷第5期。孟维德(1997)社區警政與犯罪預防。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1期。
洪啟東(2003)。社區作的歷史及其與地區發展的論述。桃園:銘傳
大學。
侯崇文(1993)。影響企業公司參與私人保全因素的探討。警政學報,第22期,頁50-56。侯慧娟(2002)。新竹市南雅社區巡守隊個案研究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徐震(1992)。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昀(1990)。都會區警民合作之理論基礎及每日兩國實施狀況。警政學報,第17期,頁175-179。
黃翠紋(1998)。日本警民的社區犯罪預防模式。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黃富生(2001)。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之研究-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梅可望(1994)。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連禎(2005),社區治安新政策—六星計畫治安社區化新思維。內政部警政署陳明傳(1992)。論社區警察的發展。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茹文(2003)。論村里守望相助巡守隊實際運作之功能與認知-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許春金(2007)。犯罪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文川(2000)。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之實證研究-以南投縣推行社區守望相助工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貴閔(2000)。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安全知覺對巡守隊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烏日鄉仁德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淵菘(2001)。社區守望相助之研究-我國鄰保制度之啟示。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志裕(1998),公寓大廈安全維護法令適用之探討。桃園,警學叢刊,第29卷3期。郭銀漢、黃秀誼、莊金看(1994)。地方寺廟對社區意識發展的探討-以新港奉天宮為例。關懷社區,散播祥和-社區文化與意識研討會研習手冊,p.65-85,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葉毓蘭(1998)。警民共治的新警政:社區改善治安的策略聯盟模式。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頁22-28。葉毓蘭、李宗勳(2000)。台北市社區警政聯防體系的建構與落實-「公共經理人」的啟示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傅宗懋(1992)台北市社區守望相助對犯罪預防之影響。台北市: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25輯。
雷家宏(1998)。中國古代鄉里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工印書館。
楊永年(1999)。警察組織剖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楊清江(1993)。警察勤務新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詹火生等著(1997)。社會學。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鄧煌發(1999)。犯罪預防。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蔡德輝、楊士隆(2006),犯罪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蔡文輝(1997)。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蔡得正(2003)。台南市社區守望相助組織成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蘇明潭(2009),雲林縣社區治安保全化可行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慶達譯,Kotae,D.A. 原著(1992)。社區發展的矛盾與假設。社區發展季刊,第57期。
謝文忠(2002)。社區巡守隊犯罪預防成效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2卷第5期,頁109-144。簡華明(2002)。社區警政組織溝通之研究-以新竹市警察局發行定期刊物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戴瑞婷(1986)。當鼓勵市民生活在「自己的」都市裡。中國論壇,第257期,頁31-35。蕭玉煌(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第87期,頁24-28。關迪潛(1997)。美國民防工作-市民參加執法乃是美國一項傳統。警學叢刊,第8卷第2期。
外文資料
Bayley,D.H.(1976).Force of order:Police Behavior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C.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ourihan,K.(1987).Loc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Neighbourhood Watch:A Case-study in Cork,Ireland.Urban
Studies,24(2):pl29-136.
Jeffery,C.R.(1977)crime Prevention Throung Environmental Design,
Beverly Hills, C.A:Sage.
Lab,S.P.(1992).Crime Preventive:Approaches, Practies and
Evaluations. OH.: Anderson.
Newman,O.(1973a)Defensible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crime
Prevention, in Deterrence of Crime in and Around
Residence.Washington:U.S.Department of Justice.
Newman,O.(1973b)Defensible Space:Crime Prevention Throught
Urban Design. N. Y.: Cllier.
Souryal,S.S.(1992).Ethics in Crimnal Justice:In Search of the
Turth. OH.:Anderson.
Sparrow,M.K., Moore,M.H.& Kennendy,D.M.(1990).Beyond 911-A
New Era for Policing. NY.:Basic Books.
Steven P.Lab(2000)Crime Prevention:Approaches,Practices And
Evaluations. OH.:Anderson Publishing.
Pat Mayhew,et al.The 1988 British Crime Survey,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89 p.51
Wilson,J.Q & Kelling.G.L(1982).Broken Windows. In Dunham,R.G &
Alpert, G.P.,(eds.)(1989).Critical Issues in Policin Contemporary Readings. IL.:Wave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