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5.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3 05: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建民
研究生(外文):Chien-min Chen
論文名稱:嘉義縣守望相助巡守隊功能與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Function and Effect of Neighborhood Watch in Chia-Yi County
指導教授:鄭瑞隆鄭瑞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1
中文關鍵詞:巡守員守望相助社區巡守隊
外文關鍵詞:communityneighborhood watchcommunity patrol squadcommunity patr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2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隨著工商發達,資訊科技日新月異,人口流動頻繁,社會競爭激烈,人民生活緊張、忙碌,造成很多人雖毗鄰而居,但卻終年不相往來,人際關係淡化、情感冷漠,政府早期雖曾極力推動守望相助工作,倡導敦親睦鄰的觀念,惟成效欠彰,社區內重大刑案仍迭有發生。行政院有鑑於健全之社區為台灣社會安定的力量,遂於94年初提出「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95年初更強調「社區治安」為現階段的重點計畫,而「守望相助隊」之運作在「社區治安」中即扮演極為重要之角色。政府特別頒訂籌組守望相助巡守隊之辦法,提供社區里民投注更多心力,達成睦鄰互助的關懷,進而協助政府共維治安。基於「全民治安」的理念與「民力無窮」之原則,結合民間力量以提供社區全方位之守護。該政策必須仰賴社區民眾無私的奉獻與熱烈的參與,而政府應該提供了那些支援以促成巡守隊的蓬勃發展呢?巡守隊員對於政府所提供的支援,有何看法呢?由於巡守隊員的工作環境、條件與士氣,將直接衝擊守望相助業務的推展,茲事體大,不得不慎。本文就社區犯罪偵防意識與社區警民關係、推行社區守望相助工作滿意度、推行守望相助工作現況與意見、社區犯罪概況等各個面向交互影響的程度,經由研究以探討守望相助功能與成效。本研究以全嘉義縣民眾與巡守隊員對象,設計問卷後依配額取樣,抽出民眾1000名,巡守隊員500名,合計1500名之樣本,進行敘述性分析、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檢定以檢驗其變項間之關係。
本研究發現與結論依照現行社區守望相助巡守工作的運作情形,探究嘉義縣守望相助巡守工作的協助犯罪預防成效,為期使本項工作更能達到預防犯罪及增加居民治安滿意度的成效,茲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組織功能,積極輔導成立東石鄉內社區巡守隊。
二、解決經費不足問題。
三、提升居民社區意識,建立良好警民關係、改善社區安全。
四、加強對社區巡守隊的宣導,並定期做績效之評估。
五、加強舉辦犯罪預防及治安座談會。
六、強化特定時段、區域與竊盜犯罪之防範工作。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 18
第二節 運用民力協助維護治安之相關理論………………… 26
第三節 守望相助之相關法令規定沿革……………………… 36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之探討……………………………… 38
第五節 臺灣地區社區守望相助發展問題探討……………… 51
第六節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與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 6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6
第二節 變項衡量與研究假設………………………………… 68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預試……………………………………… 72
第四節 研究取樣……………………………………………… 7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8
第一節 基本人口特性………………………………………… 78
第二節 社區意識滿意度……………………………………… 85
第三節 警民關係……………………………………………… 89
第四節 巡守隊成效滿意度…………………………………… 95
第五節 安全系統成效滿意度………………………………… 102
第六節 社區守望相助工作運作現況………………………… 106
第七節 社區犯罪概況認知…………………………………… 120
第八節 差異分析………………………………………………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 137
附錄一 社區居民問卷…………………………………………… 144
附錄二 巡守隊員問卷…………………………………………… 148
中文書籍
內政部(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行動手冊。
內政部(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主管業務講習手冊。
內政部警政署(2005),社區治安新思維—治安社區化具體作為。
內政部警政署(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法令輯要。
內政部警政署(2006),警察實務95年常訓教材上冊。
內政部警政署(2007),警察實務96年常訓教材。
內政部警政署(2007),2007警政工作研討會。
朱錦榮(2004)。警察機關推行社區守望相助成效之評估~以嘉義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明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欽(1993)。都市新興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的研究發展-以台中市松安社區為例。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林瓊雲(1986):如何透過社區發展委員會加強與警、民、衛、教等有關單位協調聯繫之研究。台北市: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林秀怡、黃啟賓(2008),社區守望相助隊之研究。桃園,警學叢刊,第39卷1期。
林振春(1990)。社會調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勝義(1993)。如何朔造志願服務文化。社區發展季刊,第63期。
林世英(1998)。概觀今日日本之日常生活與犯罪的關聯-以日常生活運行理論為中心。警學從刊,第29卷第2期。
江岷欽、林鍾沂(1997)。公共組織倫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江慶興(1998)。破窗理論與犯罪偵防-以美國紐約市警察局為例。警學叢刊,第29卷第3期,第77-92頁。
李永癸(2003)。新竹市守望相助巡守隊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周何、邱德修(2005)。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增祿(1991)。社區守望相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53期。
李湧清(1998)。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警專學報,第2卷第5期。
孟维德(1997)社區警政與犯罪預防。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1期。
洪啟東(2003)。社區作的歷史及其與地區發展的論述。桃園:銘傳
大學。
侯崇文(1993)。影響企業公司參與私人保全因素的探討。警政學報,第22期,頁50-56。
侯慧娟(2002)。新竹市南雅社區巡守隊個案研究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震(1992)。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昀(1990)。都會區警民合作之理論基礎及每日兩國實施狀況。警政學報,第17期,頁175-179。
黃翠紋(1998)。日本警民的社區犯罪預防模式。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
黃富生(2001)。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之研究-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梅可望(1994)。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連禎(2005),社區治安新政策—六星計畫治安社區化新思維。內政部警政署
陳明傳(1992)。論社區警察的發展。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茹文(2003)。論村里守望相助巡守隊實際運作之功能與認知-以桃園縣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春金(2007)。犯罪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文川(2000)。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之實證研究-以南投縣推行社區守望相助工作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貴閔(2000)。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安全知覺對巡守隊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烏日鄉仁德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淵菘(2001)。社區守望相助之研究-我國鄰保制度之啟示。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志裕(1998),公寓大廈安全維護法令適用之探討。桃園,警學叢刊,第29卷3期。
郭銀漢、黃秀誼、莊金看(1994)。地方寺廟對社區意識發展的探討-以新港奉天宮為例。關懷社區,散播祥和-社區文化與意識研討會研習手冊,p.65-85,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葉毓蘭(1998)。警民共治的新警政:社區改善治安的策略聯盟模式。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頁22-28。
葉毓蘭、李宗勳(2000)。台北市社區警政聯防體系的建構與落實-「公共經理人」的啟示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傅宗懋(1992)台北市社區守望相助對犯罪預防之影響。台北市: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225輯。
雷家宏(1998)。中國古代鄉里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工印書館。
楊永年(1999)。警察組織剖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楊清江(1993)。警察勤務新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詹火生等著(1997)。社會學。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鄧煌發(1999)。犯罪預防。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蔡德輝、楊士隆(2006),犯罪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宏進(1985)。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蔡文輝(1997)。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蔡得正(2003)。台南市社區守望相助組織成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
蘇明潭(2009),雲林縣社區治安保全化可行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慶達譯,Kotae,D.A. 原著(1992)。社區發展的矛盾與假設。社區發展季刊,第57期。
謝文忠(2002)。社區巡守隊犯罪預防成效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2卷第5期,頁109-144。
簡華明(2002)。社區警政組織溝通之研究-以新竹市警察局發行定期刊物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瑞婷(1986)。當鼓勵市民生活在「自己的」都市裡。中國論壇,第257期,頁31-35。
蕭玉煌(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第87期,頁24-28。
關迪潛(1997)。美國民防工作-市民參加執法乃是美國一項傳統。警學叢刊,第8卷第2期。

外文資料
Bayley,D.H.(1976).Force of order:Police Behavior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C.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ourihan,K.(1987).Local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Neighbourhood Watch:A Case-study in Cork,Ireland.Urban
Studies,24(2):pl29-136.
Jeffery,C.R.(1977)crime Prevention Throung Environmental Design,
Beverly Hills, C.A:Sage.
Lab,S.P.(1992).Crime Preventive:Approaches, Practies and
Evaluations. OH.: Anderson.
Newman,O.(1973a)Defensible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crime
Prevention, in Deterrence of Crime in and Around
Residence.Washington:U.S.Department of Justice.
Newman,O.(1973b)Defensible Space:Crime Prevention Throught
Urban Design. N. Y.: Cllier.
Souryal,S.S.(1992).Ethics in Crimnal Justice:In Search of the
Turth. OH.:Anderson.
Sparrow,M.K., Moore,M.H.& Kennendy,D.M.(1990).Beyond 911-A
New Era for Policing. NY.:Basic Books.
Steven P.Lab(2000)Crime Prevention:Approaches,Practices And
Evaluations. OH.:Anderson Publishing.
Pat Mayhew,et al.The 1988 British Crime Survey,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1989 p.51
Wilson,J.Q & Kelling.G.L(1982).Broken Windows. In Dunham,R.G &
Alpert, G.P.,(eds.)(1989).Critical Issues in Policin Contemporary Readings. IL.:Wavelan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秀怡、黃啟賓(2008),社區守望相助隊之研究。桃園,警學叢刊,第39卷1期。
2. 林勝義(1993)。如何朔造志願服務文化。社區發展季刊,第63期。
3. 林世英(1998)。概觀今日日本之日常生活與犯罪的關聯-以日常生活運行理論為中心。警學從刊,第29卷第2期。
4. 江慶興(1998)。破窗理論與犯罪偵防-以美國紐約市警察局為例。警學叢刊,第29卷第3期,第77-92頁。
5. 李增祿(1991)。社區守望相助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53期。
6. 李湧清(1998)。社區守望相助與犯罪預防。警專學報,第2卷第5期。
7. 侯崇文(1993)。影響企業公司參與私人保全因素的探討。警政學報,第22期,頁50-56。
8. 黃翠紋(1998)。日本警民的社區犯罪預防模式。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
9. 陳連禎(2005),社區治安新政策—六星計畫治安社區化新思維。內政部警政署
10. 郭志裕(1998),公寓大廈安全維護法令適用之探討。桃園,警學叢刊,第29卷3期。
11. 葉毓蘭(1998)。警民共治的新警政:社區改善治安的策略聯盟模式。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頁22-28。
12. 楊永年(1999)。警察組織剖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13. 謝文忠(2002)。社區巡守隊犯罪預防成效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2卷第5期,頁109-144。
14. 戴瑞婷(1986)。當鼓勵市民生活在「自己的」都市裡。中國論壇,第257期,頁31-35。
15. 蕭玉煌(1999)。組織再造:社區組織工作省思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第87期,頁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