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20.255.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4 03:5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李如凰
研究生(外文):
Ru-Huang Li
論文名稱:
認同與性別意識-聶華苓長篇小說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Identity And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of Nie Hualing
指導教授:
江寶釵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台灣文學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長篇小說
、
聶華苓
、
性別意識
、
認同
外文關鍵詞:
novel
、
gender consciousness
、
identity
、
Nie Hualing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1017
評分:
下載:101
書目收藏:1
聶華苓一位跨文化、領域、空間、性別的時代女性。1949年來台,在《自由中國》文藝欄掀起一股旋風,其代表作《桑青與桃紅》對華人離散的描寫引起熱烈的討論。聶華苓的三本長篇小說,流亡到台灣經歷《自由中國》事件完成《失去的金鈴子》;離台赴美新的開拓《桑青與桃紅》,多國相繼翻譯出版;《千山外,水長流》為聶華苓移居美國近二十年後的作品,心境已融入美國生活。這三本長篇小說可說是聶華苓不同時期的代表作。
本論文以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三本長篇小說為研究文本,探討主題認同與性別意識。三本小說分別從自我認同、社會認同、國族認同三方面論述。探討聶華苓對小說人物中的自我認同,以「我是誰?」為起點,擴及姐妹情誼、婚戀想像。社會認同方面,剖析聶華苓對貞節、傳宗接代、通姦、婚姻及愛情的呈現。聶華苓如何呈現自己的觀點在國族認同中國認同、台灣認同、美國認同。做通篇有系統的檢視作品意涵。
Nie Hualing came to Taiwan in 1949, and later wrote three novels, one in Taiwan and two in America. Her famous novel "Sang Qing And Pink" was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many countries. Her three novels can be sai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periods in her life.
The novels were called "Fruits", "Pink", and "Outside Qian Mountain". Nie explores the theme of identity and gender consciousness. The three novels focus on self-identity, soci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Nie always asks "Who am I?" As a woman, she looks at chastity, family trees, adultery and marriage. Nie Hualing also writes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recognition of China, Taiwan ident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culture. In conclusion, Nie''s three novels are masterpieces of female identity and gender consciousness.
目次i
表目次ii
摘要iii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概況2
一、就特定小說進行研究2
二、主編《自由中國》文藝欄時期的相關研究6
三、綜合性的論述7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8
一、研究範圍8
二、研究方法與理論基礎10
第四節 聶華苓的生平略歷與《自由中國》文藝欄13
一、 成長背景及創作歷程13
二、《自由中國》文藝欄推手17
第二章 《失去的金鈴子》之認同與性別意識23
第一節 自我認同23
一、我是誰24
二、姐妹情誼26
三、婚戀想像29
第二節 國族認同33
小 結40
第三章 《桑青與桃紅》之認同與性別意識41
第一節 自我認同42
一、我是誰43
二、姐妹情誼46
三、婚戀想像49
第二節 社會認同52
第三節 國族認同58
一、中國認同59
二、台灣認同63
三、美國認同66
小 結69
第四章 《千山外,水長流》之認同與性別意識71
第一節 自我認同72
一、我是誰72
二、姐妹情誼75
三、婚戀想像76
第二節 社會認同79
第三節 國族認同85
一、中國認同86
二、美國認同90
小 結94
第五章 結論95
參考書目101
一、專書
(一)作家專書
聶華苓,《台灣軼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台北:大林出版社,1985)。
聶華苓,《千山外,水長流》(香港:三聯書店出版,1985)。
聶華苓,《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台北:林白出版社,1986)。
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
聶華苓,《三十年後—夢遊故園》(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
聶華苓,《鹿園情事》(台北:時報文化,1996)。
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台北:時報文化,1997)。
聶華苓,《三生三世》(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5)。
聶華苓,《三生影像》(北京:三聯書店出版,2008)。
(二)其他專書
Kathryn Woodward等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台北:韋伯文化公司,2006)。
Toril Moi著,王奕婷譯,《性別卅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麼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白少帆、王玉斌、張恒春、武治純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
白先勇,《第六隻手指》(台北:爾雅出版社,1995)。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2004)。
西蒙.波娃著,陶鐵鑄譯,《第二性》(台北:貓頭英出版社,1999)。
西蒙.波娃著,陶鐵鑄譯,《第二性》(台北:貓頭英出版社,2002)。
西蒙.波娃著,楊美惠譯,《第二性 第二卷:處境》(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
西蒙.波娃著,楊翠屏譯,《第二性 第三卷:正當的主張與邁向解放》(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
西蒙.波娃著,歐陽子譯,《第二性 第一卷:形成期》(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台北:敦理出版社,1986)。
林鎮山,《離散.家國.敘述—當代台灣小說論述》(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文化,1994)。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荒 林、王紅旗主編,《中國女性文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
馬家輝,《心理學小品》(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
高政一註釋,《四書讀本》(台南:大孚書局,1987)。
曼威.柯司特著,夏鑄九、黃麗玲等譯,《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張寶琴、邵玉銘、范弦合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
梅士著,王伍惠亞譯,《墮胎:一個大難題》(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5)。
梅家玲,《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台灣小說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
陳翠英,《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6)。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8)。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
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等人,《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
楊 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3)。
葉舒憲,《性別詩學》(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8)。
漢.許慎撰卅清.段玉裁注卅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劉清波,《養女、重婚、通姦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1969)。
蔡雅薰,《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台北:萬卷樓,2001)。
鄧傳志、張岱玉編者,《中國家庭的演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研院社研所,2008)。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五集》(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
應鳳凰,《五○年代台灣文學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
簡瑛瑛,《認同.差異.主體性》(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台北:聯合文學,1998)。
顧肇森,《槍為他說了一切》(台北:東潤出版社,1993)。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二、期刊論文
朱介凡,〈聶華苓的文學生涯—「三生三世」家國鄉土天下情〉,《中外雜誌》76卷6期(2004.12),頁44-50。
周芬伶,〈移民女作家的困與逃—張愛玲〈浮花浪蕊〉與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的離散書寫與空間隱喻〉,《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期(2006.4),頁95-114。
周素鳳,〈苦澀的成長:細讀「失去的金鈴子」〉,《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8卷1期(1995.03),頁533-569。
梁一萍,〈女性卅地圖卅帝國:聶華苓、綢仔絲、玳咪圖文跨界〉,《中外文學》27卷5期(1998.10),頁63-98。
郭淑雅,〈《「喪」青與「逃」紅》?—試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卅國族認同〉,《文學台灣》32期(1999.10),頁252-275。
陳佳妏,〈論《桑青與桃紅》中的女性意識與歷史書寫〉,《中文研究學報》3期(2000.06),頁147-163。
陳芳明,〈反共文學的形成與其發展〉,《聯合文學》17卷7期(2001.05),頁148-160。
曾珍珍,〈《桑青與桃紅》:七十年代前衛女性身體書寫〉,《文學台灣》37期(2001.01),頁63-68。
馮品佳,〈鄉關何處?:《桑青與桃紅》中的離散想像與跨國移徙〉,《中外文學》34卷4期(2005.09),頁87-109。
黃冠儀,〈鄉關何處—論《桑青與桃紅》的陰性書寫與離散文化〉,《政大中文學報》1期(2004.06),頁269-301。
應鳳凰,〈《自由中國》《文友通訊》作家群與五十年代台灣文學史〉,《文學台灣》26期(1998.04),頁236-269。
應鳳凰、黃恩慈,〈戰後台灣文學風華—五○年代女作家系列(3):聶華苓〉,《明道文藝》347期 (2005.02),頁42-47。
三、學位論文
朱嘉雯,〈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2)。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主題出發〉(博士論文,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1994)。
余嘉雯,〈袁瓊瓊小說女性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2006)。
吳孟琳,〈流放者的認同研究—以聶華苓、於梨華、白先勇、劉大任、張系國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8)。
周世欣,〈遊子心.懷鄉情—於梨華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2007)。
林翠真,〈台灣文學中的離散主題:以聶華苓及於梨華為考察對象〉(碩士論文,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2)。
唐玉純,〈反共時期的女性書寫策略—以「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4)。
徐筱薇,〈戰後台灣現代主義思潮之出發—以《自由中國》、《文學雜誌》為分析場域〉(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2004)。
郭淑雅,〈國族的魅影,自由的天梯—《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碩士論文,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1)。
蔡淑芬,〈解嚴前後台灣女性作家的吶喊和救贖—以郭良蕙、聶華苓、李昂、平路作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研究所,2003)。
顏安秀,〈《自由中國》文學性研究:以「文藝欄」小說為探討對象〉(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灣文學所,2005)。
四、報紙
聶華苓,〈浪子歸宗〉,《聯合報》,2009.10.08,D3版。
聶華苓,〈個人創作與世界文學〉,《聯合報》,2010.01.01,D3版。
五、網路資料
林菁菁,〈女性/鄉土書寫—重讀五○年代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
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
http://studentclub.tku.edu.tw/~tkuwl/letter02.htm,2010.05.09參閱。
姚嘉為,在艷陽下的遐想—姚嘉為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chiaweiyao/3245218,2010.05.13參閱。
廖玉蕙,〈逃與困聶華苓女士訪談錄〉,世界華文文學資料庫,
http://ocl.shu.edu.tw/data/talk/03.pdf,2010.03.14參閱。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亂離中的自由──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
2.
反共時期的女性書寫策略──以「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為中心
3.
解嚴前後台灣女性作家的吶喊和救贖─以郭良蕙、聶華苓、李昂、平路作品為例
4.
戰後台灣現代主義思潮之出發──以《自由中國》、《文學雜誌》為分析場域
5.
台灣文學中的離散主題--以聶華苓及於梨華為考察對象
6.
國族的魅影,自由的天梯─《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
7.
袁瓊瓊小說的女性主題研究
8.
《自由中國》文學性研究:以「文藝欄」小說為探討對象
9.
流放者的認同研究——以聶華苓、於梨華、白先勇、劉大任、張系國為研究對象
10.
張曼娟小說中的性別與社會
11.
遊子心•懷鄉情-於梨華小說研究
12.
流亡與回望:以聶華苓《三輩子》的離散記憶與歷史經驗為中心
13.
女性自助旅行者跨文化的旅行體驗與影像述說
14.
殘月樓中的母女關係與身份認同
15.
蘇薇雅‧普麗絲作品中的身體與自我認同
1.
朱介凡,〈聶華苓的文學生涯—「三生三世」家國鄉土天下情〉,《中外雜誌》76卷6期(2004.12),頁44-50。
2.
梁一萍,〈女性卅地圖卅帝國:聶華苓、綢仔絲、玳咪圖文跨界〉,《中外文學》27卷5期(1998.10),頁63-98。
3.
陳佳妏,〈論《桑青與桃紅》中的女性意識與歷史書寫〉,《中文研究學報》3期(2000.06),頁147-163。
4.
馮品佳,〈鄉關何處?:《桑青與桃紅》中的離散想像與跨國移徙〉,《中外文學》34卷4期(2005.09),頁87-109。
5.
應鳳凰、黃恩慈,〈戰後台灣文學風華—五○年代女作家系列(3):聶華苓〉,《明道文藝》347期 (2005.02),頁42-47。
1.
流放者的認同研究——以聶華苓、於梨華、白先勇、劉大任、張系國為研究對象
2.
解嚴前後台灣女性作家的吶喊和救贖─以郭良蕙、聶華苓、李昂、平路作品為例
3.
台灣文學中的離散主題--以聶華苓及於梨華為考察對象
4.
聶華苓之《桑青與桃紅》中的性展演
5.
女性生命的離散-齊邦媛、聶華苓、陳若曦的自傳書寫研究
6.
五、六○年代女性小說的自傳式書寫-以林海音《城南舊事》、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徐鍾珮《餘音》為研究對象
7.
聶華苓及其《失去的金鈴子》研究
8.
聶華苓自傳性小說研究---從《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出發
9.
流亡與回望:以聶華苓《三輩子》的離散記憶與歷史經驗為中心
10.
國家暴力下的女性移動敘事:以聶華苓《桑青與桃紅》、朱天心〈古都〉、施叔青《風前塵埃》為論述場域
11.
詭奇現象:從心理分析觀點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中的女性與國家
12.
國族的魅影,自由的天梯─《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
13.
《風月報》中白話小說的女性意象研究
14.
重繪移民女性:聶華苓與嚴歌苓作品中的華裔美國移動論述
15.
郭良蕙小說中的性別意識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