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孔祥明(1999)。婆媳過招為哪樁?婆婆媳婦與兒子(丈夫)三角關係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4,57-96。王美娟(2007)。東南亞籍女性配偶遭受婚姻暴力被害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王珮玲(1990)。日常活動(Routine Activity)理論之探討。警學叢刊4(80), 100-110。王麗容(1995)。婦女與社會政策。台北:巨流。
伍自珍(1998)。婚姻暴力因應行為之研究-受暴婦女社會個案工作處置策略。台北:力行。
吳柳嬌(2004)。婚姻暴力的成因與處遇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吳慈恩(1999)。邁向希望的春天—婚姻暴力受虐經驗之分析與防治實踐。高雄:高雄家協。
吳嘉瑜(2003)。子代夫妻對偶的代間關係經驗:「他」的矛盾?「她」的矛盾。夫妻對偶互動關係研究研討會。
李芝儀、吳奉儒等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周月清(1994)。受虐婦女與社會支持探討之研究。婦女與兩性學刊(5),69-93。周月清(1995)。婚姻暴力—理論分析與社會工作處置。台北:巨流。
林君黛(1999)。婚姻暴力中受虐婦女生活經驗之探討。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研究所臨床醫學組護理小組碩士論文。林怡婷(2005)。越南配偶婚姻暴力認知與婚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
林芬菲(1999)。婚姻暴力受虐婦女的正式機構求助歷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美薰(2001)。勇者的塑像-談婚姻暴力倖存者的心路歷程。律師雜誌,267,30-35。武自珍(1999)。婚姻暴力中受虐婦女生活經驗之探討。
胡幼慧(1998)。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張平吾(1999)。被害者學概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張思嘉(2001)。婚姻早期的適應過程:新婚夫妻之質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16,91-134。許采臻(2005)。婚姻暴力求助婦女重回受暴循環與求助經驗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
許春金(2006)。犯罪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許維倫(1997)。遭受婚姻暴力婦女因應方式之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中正大學。
陳明志、蔡俊章(2004)。家庭暴力受虐者之縱貫性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5),69-98。陳若璋(1992)。台灣婚姻暴力之本質、歷程與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3),117-147。陳若璋(1992)。台灣婚姻暴力高危險因子之探討。國內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1), 123-160。
陳婷蕙(1996)。婚姻暴力中受虐婦女對脫離受虐關係的因應行為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彭淑華等譯(1999)。家庭暴力。台北:紅葉。
湯琇雅(1993)。婚姻暴力中婦女受虐狀況及其因應過程之初探。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馮燕(1992)。婦女壓力生活特質與應對模式多元角色的觀點。台大社會學刊,21, 161-198。
黃一秀(2000)。婚姻暴力之受虐婦女求助歷程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黃怡瑾(2001)。婚暴中的權力控制-個人自覺與社會結構的互動歷程。婦女與兩性學刊,12,95-137。黃翠紋(2002)。婚姻暴力受虐婦女接受調解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9,251-276。黃翠紋(2004)。婚姻暴力嚴重性影響因素之研究。犯罪學期刊,7,127-154。葛書倫(1994)。庇護所在婚暴受虐婦女復原過程中的角色功能—台灣經驗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1,310-319。褚杏子(2000)。婚姻暴力下女性被害者之研究-以女性主義觀點出發。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可屏(1987)。虐妻問題。輔仁學誌,19,375-392。
潘淑滿(2001)。婚姻暴力現象與制度之反思。社區發展季刊第九十四期,134-146。蔡田木、陳玉書(2003)。警察機關處理婚姻暴力案件特性之分析-以東南亞外籍新娘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4,209-239。蔡欣茹(2005)。受婚姻暴力婦女在婚姻關係中自我認定之初探。諮商與輔導,233,20-22。鄭玉蓮(2004)。受虐婦女脫離婚姻暴力歷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盧昱嘉(2000)。婚姻暴力被害人與加害人互動關係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秋香(1992)。婚姻暴力受害者經驗之研究。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嶔璟(2005)。婚姻暴力被害婦女心路歷程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春安(1992)。社會工作與質化研究。當代社會工作學刊,2,13-31。二、西文部份:
and the family,33,624-635。
and the family,57,489-501。
Blood & Wolfe(1960)。Husbands and wives:the dynamics of married living。
Browne,A(1987)。When Battered Women Kill。New York:Free press。
Dobash,R.& Dobash,R.P.(1979)。Violence against wives。New York:Free press。
Dutton,D.G.& Painter,S.(1993)。The batter woman syndrome:Effects of severity and intermittency of abuse。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63(4),614-622。
Giles-Sims,J.(1983)。Wife-Beating:A System Theory Approach。New York:
Goode,W.J.(1971)。Force and Violence in the family。Journal of marriage
Guilford。
Lin,Ming & Cecilia Chan(1999)。Enduring violence and staying in marriage: stories of battered in rural china。Violence gainst
New York:Free press。
O’Brien,J,E(1971)。Violence in divorce prone familyie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30,692-698。
Olson,D.H.,&DeFrain,J.(2003)。Marriage and families: Intimacy,diversity,and strengths(4th ed.)。New York:McGraw Hill。
Pagelow,M.D.(1977)。Battered women-A new prespectiv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agelow,M.D.(1984)。Family violence。New York:Praeger。
Ramisetty-Mikler,S.,&Caetano,R.(2005)。Alcohol use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s predictors of separation among U.S.couples:A longitudinal model。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66(2),205-212。
Star,B(1980)。Patterns in family violence。Social casework,61,339-346。
Steinmetz,S.K.(1977)。The Cycle of violence。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Stets,Jan(1995)。Modeling control in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marriage
Walker,Lenore E.(1979)。The Battered women。New York:Harper and Row。
Walker,Lenore E.(1984)。The Battered Women Syndrome。New York:Springer。
Witt,David(1987)。A conflict theory of family violence。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2(4),294-301。
Woman,5,1469-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