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林美月、朱志良、洪清霖、黃伯超(1985)。臺灣地區學齡青少年營養
狀態評估。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第10期,頁100。
高丁美、黃蕙煐、曾明淑、朱寧遠、謝明哲(1991)。民國七十五年
至民國七十七年台灣地區營養狀況調查。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
誌,第16期,頁90。
林藴玉、宋申蕃、張作櫻(1991)。新膳食療養學。台北市:茂昌圖書。
方進隆(1992)。規律運動與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 中華體育季刊,5(4)1-7。陳榮華 (1995)。智能不足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闕月清(1996)。特殊體育專業師資培育與在職進修。國民體育季刊,第26期,38~42頁。何華國(1997)。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李慧鶯(1997)。國小學童體重控制介入計畫對肥胖指標及其相關因素之影響。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林瑋仁(1998)。彰化啟智學校學生體適能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論文,台北市。
林貴福、盧淑雲(1998)。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美丁、曾明淑、葉文婷、張瑛殷、潘文涵(1999)。國民營養健康況。國民健康局網站。
卓俊伶、闕月清(2000)。各類身心障礙學生體適能檢測。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黃奕清、吳仁宇(2000)。台灣地區6.5~18.5學生不同身高值之體重分析。公共衛生,27(3),頁173。林文郎(2000)。運動訓練管理與策略。運動訓練法。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賴淑美(2000)。兒童之肥胖問題與策略。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郭慧龍、林威秀(2001)。高中職階段中重度智障礙學生體適能及影響身體組成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兩個個案的研究。台東師院學報 ,12期P145~178。簡怡雯(2001)。飲食方法對體重控制成效之影響。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第二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
林偉仁、林千惠(2001)。啟智學校學生心肺耐力檢測結果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第3期,頁1-40。陳偉德(2001)。學生體重控制與健康的關係。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頁14-22。教育部體育司編印。
孟儀華(2003)。「運動─飲食行為控制策略」對肥胖智障學生減重成效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莊耀洲(2003)。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訓練對智能障礙者體適能及職業能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良全(2003)。國小教師對『運動與體重控制』應有的認識。大專體育,第69期,頁162-168。劉倖吟、蔡秀巒、李翠娥、許文音、蔡欽如、魏燕蘭(2003)。青春期體重過重女生體重控制介入措施之初步成效。台灣醫學扎雜誌,第7卷2期,頁157-165。張水秀、吳芳禛(2003)。成人體重控制班之成效評估。臺灣營養學會雜誌,頁83-91。
張弘文、包怡芬(2003)。運動與體重控制。大專體育,第69期,頁162-166。黃上芙(2003)。影響國小學童體位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護理學院研究所,台北市。
林金定、嚴嘉楓、羅慶徽、吳佳玲(2004)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健康管理之原則。身心障礙研究,第4期,頁193-201。蔡淑芳(2004)。青少年飲食問題與建議。健康城市學刊,2,33-44。陳偉德、蔡承諺、陳安琪、吳淑芬、林曉娟(2004)。台灣地區兒童青少年生長曲線圖:依健康體適能訂定之標準。中台灣醫學科學雜誌,第8期,第2卷,頁90。劉影梅、陳美燕、蔣立琦、簡莉盈、張博論、洪永泰(2005)。促進學生健康體位之全國性整合計畫經驗。護理雜誌,第五期,頁30~36。吳至行(2004)。成人肥胖治療之概論,肥胖─臨床診斷與治療。台北醫學雜誌,頁95-111。
胡曉瑛(2004):「營養教育-運動」課程對國小自覺肥胖學童血液生化指數及營養知識之影響。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營養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屏東縣。
李依玲(2005),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於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重控制。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豔清、林金定、嚴嘉楓、羅慶徽(2005)。機構內之智能障礙者身體質量指數長期趨勢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期,第3卷,頁159-168。
台灣地區2010年衛生指標白皮書(2005)。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601
嚴嘉楓(2006)。智能障礙者均衡營養健康促進方案之設計與規劃。身心障礙研究,第4期,第2卷,頁119~135。葉麗珠(2006)。青少年深體意象、社會影響因素、運動參與行為與自尊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桃園縣。李純瑩、黃洽讚(2006)。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的治療與處遇。台灣肥胖醫學會會訊,頁18-21。
陳素玲(2006年5月6日)。勞工十大死因。聯合晚報,2版。
朱溪揚(2006) 。集中式與分散式步行運動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市。張瑩(2006年3月27日)。2010年全洲近半兒童過重。蘋果日報,
AA1版。
李純瑩(2007)。肥胖之認知行為治療簡介。台灣肥胖醫學會會訊。頁4-6。
李宜育、洪芬芳、劉淑娟、林寬佳(2007)。飲食衛教對肥胖精神病患體重控制成效。北市醫學雜誌,第4期,第6卷,470-479。吳德敏、祝年豐、柯景塘、賴真如(2007)。比較臺灣地區正常與過重學童的飲食型態。台北醫學雜誌,第4期,第2卷,147-159。
林維靖(2007)。集中式與分散式中強度跑走訓練對肥胖中度智能障礙高職生身體組成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嘉義市。
李小娟(2007)。健走運動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為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林曼蕙、闕月清、吳昇光(2007)。適應體育運動。载於國立教育資料管(主編),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下),頁579-619。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臺北榮民總醫院 2007 肥胖是健康的危險因數 2008年4月20日,取自 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衛教網址http://homepage.vghtpe.gov.tw/~cardiol/index5.htm
劉芳賢(2007)。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健康體適能及體重控制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台北市。賴韻如、洪孔幸、黃國晉(2008)。臺灣人體位現況及相關健康
促進策略。台灣營養醫學會雜誌,第33期,第4卷,頁116~123。
趙麗雲(2008)。台灣兒童及青少年體重過重與肥胖問題之綜評。中華體育季刊,第22期,第 1卷,頁 35-46。
賴冠菁、吳蕙如、李惠蓉、吳明國、李發焜(2008)。均衡飲食
營養教育介入減重班之成效,臺灣營養學會雜誌,第33期,頁
22-29。
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2008) 糖尿病飲食。2008年3月11日,取自
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衛教新陳代謝科網址
http://www.taic.doh.gov.tw/main_sec.
php?index=hygiene_detail&id=151&no=&mid=
62&pid=62&sid=04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http://food.doh.gov.tw/foodnew/Default.aspx
董氏基金會http://nutri.jtf.org.tw/index.php?idd=1&aid=6&bid=&cid=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會
http://www.ctaso.org.tw/index.htm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aspx?No=2007
12250028
趙思姿(2000)。網路減重班課程講義。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WWW.Kingnet.com.tw)。
謝建勳(2007)。簡介減肥外科手術,http://www.kmu.edu.tw/~kmcj/data/9602/15.htm
英文文獻
AAMR (2002).Amerci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2002). Mental retardation:Definition,classificstion,and systems of support.Washington,D.C.:The Author.
Colditz G.A.,Willett W.C.,Rotnitzky(1995):Weight gain as a
risk factor for clinical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en.1995
Apr1;122(7):481-6.
Durnin JV, Womersley J (1974): Body fat assessed from total
body density and its esti-mation from skinfold thickness:
measurements on 481 men and women aged from 16 to 72 years
.Br 1974J Nutr; 32(1):77-97.
Fragola-Pinkh MA,Bradford L,Haley SM.(2006).Evaluation
of the nutrition counseling component of a fitness
programme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Pediatr
Rehabil;9:378-88.
Fei-Ling Wu, Shu Yu.,Jen-Lin Wei.&Teresa J.C.Yin.(2003)
Weight-Control Behavior Among Obese Children:Association
With Family-Related Fac tors.Journal of Nursing Re
searchVol.11,No.1.p.19-30.
Field, A. E., Cheung, L., Wolf, A.M., Herzog, D. B., Gortmaker, S. L.,&
Colditz, G. A. (1999). Exposure to the mass media and weight
concerns among girls. Pediatrics, 103(3), E36.
Huang.YC,Wu,J.,Y.,&Yang,S.Y.(2003)Weight-for-weight referen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for schoo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aiwan and Fuchien ares.Journal of the chinse Medical
Association,66,p.603。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2006.Childhood overweight.Retrieved
Dec21,2006 from IOTF Web
Site:http://www.iotf.org/database Childhood Overweight
Novo6update.htm.
Luckasson, R., Coulter, D. L., Polloway, E. A., Reiss, S., Schalock, R.
L., Snell, M. E., Spitalnik, D. M., & Stark, J.A. ( 1992). Mental
retardation: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s of supports.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
Merriman,W.J.,Barnett,B.E.,& Jarry,E.S.(1996).Improvin fitnessof dually
diagnosed adult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83,999-1004.
NIOH ,NHLBI,NAASO(2000):The Practical Guide: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1-5:25-7.
Pitetti K.H.,Campbell K.D.(1991).Mentally retarded
individuals - a population at risk?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91;23:586-93.
P.Winnick Joseph.(2000)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bstract obtained from Emmapa Faculty Of
Kinesiology And Rehabiliataion Sciences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Comparative Study
http://www.erasmusmundus.be/comparative/Greece.pdf
Rowland,T.W(1990).Exercise and children’s health.Human
Kinetics:Champaign IL.2.
Richard V.Burkhauser and John Cawley (2004). Obesity, Disability,and
Movement Ontothe Disability Insurance Rolls.
http://hdl.handle.net/2027.42/50530
Schurrer, R., Weltman, A., & Brammell, H. (1985). Effects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mentallyretarded adult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90(2),167-169 .
Sherrill C.(1997)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Recreation,and
Sport: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5th ed .New Year:WCB/MC
Graw-Hill.
Sorof J,Daniels S.(2002)Obesity hyprtnsion in children:
a problem of epidemic proportions.Hyprtnsion;40:441-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 Childhood obesity.Retrieved
November 7,2006,form WHO Web site http://www.who.int
/moveforhealth/advocacy/information_sheets/youth/en/pri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