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丘永福〈1990〉《設計基礎》,藝風堂,台北。
【2】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雄獅出版社,台北。
【3】 林書堯〈1993〉《色彩學》,三民書局,台北。
【4】 林書堯(1995)《色彩論識論》,三民書局,台北。
【5】 林書堯〈1980〉《色彩學概論》,三民書局,台北,頁103。【6】 林佳燕〈2000〉大學生個人特質因素對色彩嗜好關係之研
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
【7】 林榮泰〈1984〉汽車外形尺寸的比例,工業設計,46 期。
【8】 林伯賢〈1999〉國人色彩偏好之調查分析,藝術學報,64期,1-10頁。
【9】 長町三生〈1997〉《感性工學和方法論、感性工學的構造》,
感性工學委員會,日本。
【10】施德忠〈2008〉汽車造型意象研究調查-以國內暢銷車種
為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頁3-4。
【11】施懿芳〈2005〉汽車造形輪廓之意象認知與心智分類對應
關係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2】陳思玫〈2000〉色彩與城市意象以台中車站週邊道路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13】黃琡雅,嚴貞〈1997〉造形特徵之心理意象分析,第二屆
設計學會學術研討會,pp.87-92,彰化。
【14】黃宇軒〈2009〉女性消費者對汽車外形之偏好探究,銘傳
大學碩士論文。
【15】馬志朋〈1995〉不同國別汽車造形意象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碩士論文。
【16】陳晉玄〈2003〉消費者對產品識別之視覺認知研究─以汽
車造形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北。
【17】陳鴻源〈2001〉汽車輪廓形態意象與區分特徵關係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18】陳盈賓〈2004〉消費者色彩偏好與商品色彩意象關聯性之
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19】高淑玲 (2004) 色彩認知和配色感覺之研究─以改變配色形
狀和面積比對色彩意象影響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高國斌、郭炳宏 (2002) 高齡化色彩意象與喜好度之調查研
究,《中華民國工業衛生學術研討會》。
【21】野村順一(1985)《商品色彩論》,千倉書房,東京。
【22】彭聃齡與張必隱 〈2000〉《認知心理學》,台灣東華書局股
份有限公司。
【23】張信賢〈2006〉汽車特徵意象及其在視覺上的認知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4】康獻章〈2007〉汽車造形局部置換對於感性意象認知之關
係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5】詹若涵〈2004〉產品意象與造形特徵之對應關係探討,銘
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蔡淑娟〈2003〉類神經遺傳演算法應用於產品配色系統之
建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7】蔡曉明〈1999〉形成產品族群意象認知之造形因素研究-以
機車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8】蔡詩怡〈2003〉汽車造形輪廓之型態特徵辨識與認知之研
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9】歐慧宜 (1999) 空間色彩意象在設計上的應用研究,國立成
功大學碩士論文。
【30】賴瓊琦 (1999)《設計的色彩心理》,視傳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