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Knicki, A., & Wlliams, B. K. (2007),管理學(榮泰生譯),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原文於2006年出版)。
Kotler, P., & Armstrong, G. (1999),行銷學(張逸民譯),台北:華泰文化出版社,(原文於1997年出版)。
王育群(1999),活動節慶民俗、創造觀光新資源,台北:揚智文化。
王昭正譯(1999),餐旅服務業與觀光行銷,台北:弘智文化。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客倍增計劃,台北:交通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8)[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motc.gov.tw/m owebGIP/wSite/public/Attachment/f1207217136586.doc[2009, May 27]。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台北:臉譜出版社。
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45),2-6。
宋立志(2003),策略管理運用模式建構之研究-以軍事工程單位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李依芳(2004),文化創意產業之整合性行銷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私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李貽鴻(1995),觀光行銷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秋雄(2001),清水變鷄湯:南瀛產業文化節慶與在地資源營造,台南:台南縣文化局。
胡家瑜(2005),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評估指標之研究,私立立德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范惟翔(2005),行銷管理-策略、個案與應用,台北:揚智文化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文化。
莊惠晶(2007),節慶活動經濟效益評估-以2007日月潭九族櫻花祭為例,私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台北: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惠成(2008),台灣節慶活動關鍵成功因素與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博士班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郭 欣(2009),山東新聞網[線上資料],來源:http://gtob.sdne ws.com.cn/qingdao.sdnews.com.cn/Html/2009032227180.html[2009, October 9]。
陳威豪(2003),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之未來發展策略研究-以5年為來來推估期程解析地方文化觀光活動,私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陳建和(2007),觀光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柏州,簡如邠(2004),臺灣的地方新節慶,台北縣:遠足文化。
陳麗妃(2004),白河蓮花節行銷策略之研究,私立立德管理學院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鹿港慶端陽活動網站(2009)[線上資料],來源 http://200 955.emmm.tw/sys/club_tra/map/map_47505_1.jpg.[2009, May 20]。
鹿港慶端陽精采賞遊活動護照(2009),彰化:彰化縣政府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霧峰: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黃秀政(2000),鹿港鎮志-沿革篇,鹿港:鹿港鎮公所。
黃忠華(2004),節慶觀光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東南島文化節為例,私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黃深勳,曹勝雄,王昭正,陳建和,許雅智(2002),觀光行銷學,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輝銘(2005),地方政府辦理節慶活動振興觀光文化產業策略之研究-以鹿港慶端陽為例,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楊崑霖(2001),鄉鎮舉辦農特產節慶的效益與環境衝擊分析之研究-以2000年台南縣白河蓮花節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葉碧華(1998),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葉大沛(1997),鹿港發展史,彰化:左羊出版社。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6),5-22。鄧掁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 中國統計學報,27(7),1-20。
駐奧地利經濟組(2006),維也納新聞報、維也納市Bezirk Blatt[線上資料],來源:http://ekm92.trade.gov.tw/BOFT/web/repo rt_detail.jsp?data_base_id=DB009&category_id=CAT1851&report_id=112423[2009, October 9]。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羅怡幀(2007),舉辦單位對於節慶活動效益與發展阻礙認知之研究-以台灣燈會為例,私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Booms, B. H., & Bitner, M. J. (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In J. H. Konelly, Jr. and W. R. George (Eds.), Marketing of. Service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Foxall, G. R., & Goldsmith, R. E. (1994). Consumer psychology for marketing. New York: Routleedge.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Saaty, T. L.(1986). Axiomatic Foundation of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anagement Science, 32(7), 841-855.
Kotler, P. (1991). The Princilpe of Marketing.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otl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evitt, T. (1960). Marketing myopia.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8, 24-27.
Morrisn, A. M. (1996) . Hospitality and travel marketing (2nd ed.).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Porter, M.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Robert, J. (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gn, Illinois: Saga more Pub.
Saaty, T. L. (1984). Risk-Its Priority and Probability: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Risk Analysis, 7(2), 159-172.
Schmader, S. W., & Jackson, R. (1997). Special events: Inside and out (2nd ed.). Champaign, Illinois: Sagamore Publishing.
Watt, D. (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