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Ken, Z., James, M., & Vasilis, F. (2008),太陽能美國夢(甘錫安譯),台北:文津出版社,(原文於2006年出版)。
陳忠清(1998),常見的太陽能電池種類[線上資料],來源:http: //tech.chinatimes.com[2008, May 22]。
王世仁,王世堯(2003),智慧財產權剖析-論生物科技專利策略與實務,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王孟傑(2009),金融海嘯下,中國太陽光電產業發展正夯,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10,36-37。王泓翔(2003),專利分析應用於專利策略選擇之探索性研究,發表於第一屆台灣作業研究學會學術研討會暨2004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輔仁大學。
江愛群(2006),快閃記憶體產業相對技術能力與研發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吳傑棕(2005),產業之專利應用與專利策略研究-以電腦散熱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吳曉君(2004),建構半導體代工業專利分類支援系統:專利共同引用分析的觀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李育倫(2004),生物晶片公司技術能力與技術發展軌跡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雯雯(2008),備受矚目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itis.org.tw/pubfree.screen[2008, July 14]。
沈延隆(2007),太陽能上游產業企業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林永興(2004),紫外光白光發光二極體技術策略-以專利權分析,私立輔仁大學科技管理學程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林景熙,林江財,蔡松雨(2008),矽材料與晶圓製程[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materialsnet.com.tw1[2008, May 22]。
洪永杰(2005),微型可攜式燃料電池應用專利探勘與創新設計系統之建構,台北:經濟部。
科技政策中心資訊服務處(2008),各國對太陽能光電的補助獎勵措施[線上資料],來源:http://cdnet.stpi.org.tw/ db_search/00_ order.htm#sub2[2008, July 14]。
康志堅(2008),太陽光電未來潛力市場分析[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itis.org.tw/pubfree.screen[2008, March 4]。
康志堅(2008),台灣矽晶太陽光電產業鏈分析,電力電子月刊,6,93-96。張祐瑄(2007),由專利角度分析家用電玩主機產業廠商之競爭力,私立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陳佳麟,劉尚志,曾錦煥(1999),產品生命週期之技術與策略創新,發表於一九九九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陳怡之(2001),智慧財產權,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教材。
陳怡欣(2005),挖洞技術應用於營建產業知識管理-以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陳哲宏,謝銘洋,陳逸南,徐宏昇(1994),專利法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陳婉如(2009),全球太陽光電市場與台灣太陽光電產業趨勢,光連雙月刊,79,17。陳達仁,黃慕萱(2003),專利資訊與專利檢索,台北:文華圖書管理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黃文儀(2005),智慧財產權教戰手冊[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center.fotech.edu.tw/copyright[2008, June 22]。
經濟部能源局(2009),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發表於行政院會報,台北:行政院。
葉芷嫻(2008),太陽能,我們也能,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02,31。廖胤壽(2002),專利分析對技術策略影響之探索性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劉佳怡(2005),淺談全球太陽光電產業鏈-主要廠商經營動態(上)[線上資料],來源:http://ieknet.itri.org.tw/commentary/ example/7-3.jsp[2008, September 2]。
劉尚志(1996),中小企業專利管理的策略與方法,發表於一九九八年產業科技研討發展管理研討會,台北:國立交通大學。
劉尚志(1998),聯華電子公司專利發展策略與專利管理組織個案研究,台灣本土企業個案集,12,22-41。
劉尚志(2000),產業競爭與專利策略:由英特爾威盛之專利糾紛與電子商務專利之興起看智權之競合,科技發展政策報導,SR8908,41-57。
鄭耀宗(2007),台灣矽材產業的轉機,產業風雲點將錄系列[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EnergytechResources.com[2008, October 17]。
賴佳宏(2003),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產業之技術發展 趨勢研究—以專利分析與生命週期觀點,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魏茂國(2009),自Turnkey切入核心技術台灣太陽光電全球突圍,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210,22-23。羅紹松(2007),專利技術定位與策略分析模式之研究-以預鑄工法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博士班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二、英文部份
Berkowitz, L. (1993). Getting the most from your patents.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32(2), 26-31.
Biju, S. D. (2001). Innovation assessment through patentanal-ysis. Technovation, 21(4), 245-252.
Charles, W. L., & Gareth, R. (2006).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w Jersey: Wiley.
Ernst, H. (1998). Patent portfolios for strategic R&D plann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7, 75-84.
Ernst, H. (2003). Patent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5, 233-242.
Grupp, H., & Schmoch, U. (1999). Patent Statistics in the Age of Globalisation: New Eeconomic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Policy, 28, 377-396.
Hufker, T., & Alpert, F. (1994). Patent: a Mangeri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3(4), 44-54.
Knight, H. (2001). Patent strategy for researcher and research manager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Mogee, M. E., & Kolar, R. G. (1994). International Patent Analysis as a Toolfor Corporate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Planning.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6(4), 485-505.
Somaya, D. (2002). Patent strategy 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patent litigation, Unpublish doctoral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