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Alfred H.Barr,JR.(2001)著,李渝譯。《現代畫是什麼?》。
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Anna Moszynska (1999)著,黃麗絹譯。《抽象藝術》。台
北市:遠流出版社。
3.Arnold Hauser(1991)著,邱彰譯。《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
台北市:雄獅股份有限公司,二版。
4.David Gariff(2008)著,江凌青、陳美璇譯。《西洋繪畫
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畫家》。台北:新一代圖書出版社。
5.DeWitt H. Parker(1997)撰,劉文潭譯。台北市:寰宇出
版。
6.E.H. Gombrich(1997)著,雨芸譯。《藝術的故事》。台北
市:聯經出版公司,修訂版。
7.Herdert Read(1972)著,杜若洲譯。《藝術的意義》。台
北市:大江出版社。
8.Herdert Read(1980)著,孫旗譯。《現代藝術哲學》。台
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增訂初版。
9.Herdert Read(1982)著,李長俊譯。《現代繪畫史》。台
北市:大陸書店發行。
10.Herschel B.Chipp(2004)著,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
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11.Maslow(1987)著,林方譯。《人的潛能與價值》。北京市:
華夏出版社。
12.Maslow(1987)著,許金聲等譯。《動機與人格》。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13.Michel Seuphor(2002)著,王昭仁譯。《抽象派繪畫史》。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4.Paola Rapelli(2001)著,陳靜文譯。《康丁斯基》。台北
市:貓頭鷹出版社。
15.Ramon Tio Bellido(1994)著,黃春英譯。《康丁斯基》。
台北市:國巨出版。
16.Rollo May(2001)著,傅佩榮譯。《創造的勇氣》。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出版。
17.Sussanne Langer(1991)著,劉大基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
18.Wassily Kandinsky(1987)著,呂澎譯。《論藝術裡的精神》。台北市:丹青圖書。
19.Wassily Kandinsky(1998)著,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20.Wassily Kandinsky(1998)著,吳瑪悧譯。《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21.Wassily Kandinsky(2003)著,李政文、魏大海譯。《藝術
中的精神》。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Wassily Kandinsky(2003)著,辛麗譯。《回憶錄》,收錄
於《康丁斯基論點線面》,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3.Wilhelm Worringe(1992)著,魏雅婷譯。《抽象與移情─
藝術風格的心理學研究》。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24.Wolf-Dieter Dube(1999)著 ,吳介禎、吳介祥譯。《表現
主義》。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25.牛格正(1982)著。《心理學的第四勢力--超個人心理學》。
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26.田青(2001)編譯。《西洋繪畫2000年(6)─二十世紀繪畫》。
台北縣:錦繡出版社。
27.朱光潛(2003)著,《文藝心理學》(下)。台北市:金楓出版社。
28.何政廣(1996)著。《康丁斯基-抽象派繪畫先驅》。 台北
市:藝術家出版社。
29.何政廣、許禮平(1998)策劃,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 主編。
《美術大辭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二版。
30.何恭上(1997)著,《近代西洋繪畫》。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31.克里斯提安‧哥爾哈爾(1995)著,吳瑪悧譯。《表現主義
大師保羅‧克利生活與作品》。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三版。
32.吳瑪悧(1985)撰。《西洋現代藝術講座專輯》,美術論叢 1。
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行。
33.呂明‧陳紅雯(1992)譯。《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台
北市:師大書苑發行。
34.希勒布雷希特(1989)著,陳鈺鵬譯,《現代派藝術心理》。
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35.李安德(1992)著,若水譯。《超個人心理學─心理學的新典
範》。台北市:桂冠,初版。
36.李長俊(1998)著,《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雄獅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三版 。
37.李錫佳(2002)著。《德國表現主義繪畫風格與發展》。台北
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38.車文博(1998)著。《人本主義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39.周怡秀(1998)撰,<繪畫中的音樂─保羅‧克利的「複音繪畫」>,現代美術學報1》。40.周芳蓮(2004.02)。<康丁斯基—抽象繪畫的源頭>《藝術家》。41.周冠生(1983)<創造性需要是人先天所固有的嗎?--評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論> 《心理學探新》。
42.林谷芳(1997)著。《諦觀有情》。台北市:望月文化。
43.林素惠(1987)撰。《康定斯基研究》。台北市: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44.邵大箴(1992)著。《西方現代美術思潮》。成都市:四川美
術出版社,一版二刷。
45.保羅‧福格特(2001)著,劉玉民 譯。《20 世紀德國藝術》。
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46.胡永芬(2001.06)。<抽象繪畫創始者—康丁斯基>《藝術大
師世紀畫廊》。台北:格林。
47.倪再沁(2004)著。《美感的探險》。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股份有限公司。
48.馬白水(1961)著,《繪畫圖解》。台北市:新中出版社。
49.張妃滿(2003)。<抽象繪畫之探討>《造形藝術學刊》。50.張妃滿(2004)。<抽象藝術誕生:康丁斯基的藝術1906-1914>
《造形藝術學刊》。
51.莊惠瑾(2001)。《騎木馬的藍騎士:康丁斯基的抽象音樂畫》。台北:三民出版社。
52.莊耀嘉(1982)譯。《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台北市:
桂冠圖書公司。
53.許天治(1987)撰。《藝術感通之研究》。台北市:台灣省立
博物館。
54.陳正雄(1992)撰。《進入抽象世界》,美術論叢 35。台北
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55.陳靜惠(2005)撰。《二十世紀出抽象繪畫中音樂性之研究》。
宜蘭縣:佛光人文學院。
56.彭運石(2001)著,《二十世紀心理學大師系列(走向生命的
顛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57.黃才郎(1982)主編。《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
股份有限公司。
58.楊嘉玲(2001)撰。《藝術感通理論在自我音樂創作中的運用》。
台北市: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59.葛維鈞(1993)。<馬斯洛與其需求層級理論>《逢甲合經系刊25》。60.嘉門安雄(1999)編,呂清夫譯。《西洋美術史》。台北市:
大陸書店,三版。
61.瑪格達雷娜‧M‧梅拉(2004)等著,魏伶容譯。《德國表
現主義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印行。
62.劉振源(1998)著。《抽象派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出版。
63.劉偉嘉(2004)撰,《阿多諾啟蒙與音樂的關聯性》。台北市:台灣大學碩士論文。64.謝明錩(2003.03)。<抽象繪畫之父—康丁斯基>《明道文藝》。65.魏尚河(2008)著。《百花齊放:33位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
家及其作品》序曲。台北:文化出版。
66.羅世平(1989)著。《情感與符號--康丁斯基與抽象主義繪畫》。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67.躍昇文化(1995)編輯製作,《視覺藝術百科全書(5)》新版。
台北市:台灣聯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份:
1.Armin Zweite(1989).John Ormrod.The Blue Rider in the Lenbachhaus, Munich.Munich.Prestel-Verlag。
2..Becks-Malorny.Ulrike(2007).《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the Journey to Abstraction》Köln:Taschen America Llc.
3.Flux Paul (2002)《Wassily Kandinsky》 New York.Heinemann/Raintree
4.Guerman.Mikhail(2005)《Kandinsky》,France:New Line Books
5.Hans K. Roethel(1979).Kandinsky.New York:Hudson Hills Press,Inc.
6.Jelena Hahl-Fontaine, French Tramslation: Jeanne Etore Michel- Frangois Demet et Frangois Grundbacher after original edition of Jelena Hahl-koch, 1993, 《Kandinsky》, France : Marc Vokar.
7.Kandinsky(1974).《Regards surle passe et autres texts 1912-1922》France : Hermann.
8.Kandinsky(1989). French Tramslation : Nicole Debrand, (Du Spirituel dans lart,et dans la peinture en particulier), France: Denoel.
9.Kandinsky / Curotto, Alberto (TRN)/ Faerna, Jose Maria (EDT)/ Kandinsky, Vasily (ART)/ Faerna, Jose Maria ,1996,《Kandinsky》Abradale/Abrams
10.Messer Thomas M.(1997)《Kandinsky》,Munich:Harry Abrams Inc
11.Suarez Daniel (TRN),2006,《Wassily Kandinsky》, France:Pub Group West
12.Taschen.Angelika (CRT), 2006,《Kandinsky》Köln:Taschen America
13.Ulrike Becks-Malomy(1994),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the journey to abstraction。Köln:Taschen。
14.Wassily Kandinsky(1995).Michael Sadleir、Francis Golffing、Michael Harrison And Ferdinand Ostertag.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Mass. Halliday Lithography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