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
《周禮》,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8 月初版十三刷。
《禮記》,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8 月初版十三刷。
《左傳》,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8 月初版十三刷。
《論語》,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8 月初版十三刷。
《詩經》,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 年8 月初版十三刷。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 年。
漢‧司馬遷撰:《史記‧孔子世家》,台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漢‧劉向:《孫卿書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宋‧朱熹:《孟子集註》,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荀子序》,北京:中華,1983年。
清‧汪中:《述學》,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
清‧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
王夢鷗:《禮記選注》,正中書局,1968年。
任時先:《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1993年。
江心力:《20世紀前期的荀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
宋天正註釋:《中庸今註今釋》,台北:台灣商務,1977年。
吳榮曾:《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集,1995年。
呂文郁:《周代的采邑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李基白著、厲帆譯:《韓國史新論》,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李勉註譯:《管子今註今譯‧權修》,台北:台灣商務,1990年。
李樂毅著:《漢子演變五百例》,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樂毅著:《漢子演變五百例續篇》,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7年。
林安弘:《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台北:文津出版,1988年。
金忠烈著、宇仁浩譯:《高麗儒學思想史》,台北:東大出版,1992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2001年。
柳承國著、傳濟功譯:《韓國儒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孫培青、李國均:《中國教育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高明士:《中國教育制度史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高明士:《中國傳統政治與教育》,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徐亮之:《中韓關係史話》,香港:自由出版社,1952年。
徐復觀:《徐復觀論經學史二種》,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郭沫若:《十批判書》,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郭齊家:《中國教育思想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92年。
唐淑雲:《治國名儒荀子》,台北:昭文社,1997年。
陳大齊:《陳百年先生文集》,台北:台灣商務,1987年。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陳飛龍:《荀子禮學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冊,台北:台灣商務,1978年。
黃俊傑:《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張岱年等主編:《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張純一注述:《墨子集解‧所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的大勢》,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董治安、鄭傑文:《荀子匯校匯注》,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
董承文:《孔孟荀教育思想》,台北:復文書局,1982年。
楊寬:《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蔣善國:《尚書綜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廖名春:《荀子的智慧》,台北:漢藝色研文化出版社,1997年。
趙伯雄:《春秋學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黎建球著:《中國百位哲學家》,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
錢遜:《先秦儒學》,台北:洪業出版社,1994年。
羅焌:《諸子學術》,台北:河洛,1974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方愛龍:〈先秦時代學校名稱辨考〉,《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98年。
王博:〈論〈勸學篇〉在《荀子》及儒家中的意義〉,《中國哲學》,第5期,2000
年。
牛量、馮文全:〈孟子荀子教育思想比較〉,《管子學刊》,第2期,2008年。
申屠?籇?G〈西周學制考辨三題〉,《南京大學學報》,第6期第38卷,2001年。
呂建中、呂生海:〈中國古代的私學制度〉,《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第28卷第4
期,2001年10月。
李霞:〈荀子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新探〉,《管子學刊》,第4期,2004年。
李鵬:〈韓國傳統婚俗及演變〉,《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7卷第3期,2006年3
月。
宋桂晶:〈〈勸學〉與荀子哲學思想的啟示〉,《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8卷第3期,2006年。
宋寧娜:〈〈學記〉所表現的中國古代教學論水準〉,《蘇州大學學報》,第2期,2002年。
林孟玲:〈由荀子的立論來看人格形成與環境的關係〉,《孔孟學報》,第59期,1990年。
於淑華,〈孔子與孟子《詩》學的特點及文化闡釋〉,《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
14卷第1期,2008年01月。
馬小雅:〈孔子的「有教無類」析〉,《邊疆經濟與文化》,第11期,2007年。
孫開泰:〈孟子與五經〉,《管子學刊》,第4期,1998年。
陳升:〈《荀子》與教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2期,2008年。
晁福林:〈論周代國人與庶民社會身份的變化〉,《人文雜志》第2期,2000年。
夏微:〈簡析西周官學教育體制及其特點〉,《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4卷第1
期,2005年1月。
夏云強:〈〈學記〉培養人可持續發展能力思想淺析〉,《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
報》,第9卷第1期,2004年2月。
張其昀:〈禮學大師的孔子〉,《文藝復興》,第100期,1979年。張才興:〈論《荀子》與群經及其在儒學史上的定位〉,《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2003年5月。
張才興:〈荀子學說淺談〉,《社教資料雜誌》,第226期,1997年。張榮:〈?H析〈勸學〉中的學習心理學思想〉,《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2000
年。
張秀紅:〈論〈學記〉所反映的教學辯證法思想〉,《河南大學學報》,第38卷第
6期,1998年11月。
馮維銘:〈古今教師的稱謂〉,《語文世界》,第9期,2006年。
曾春海:〈荀子的社會思想研究〉,《政治大學學報》,第65期,1992年。
楊博鵬:〈周代的六藝〉,《語文知識》,第3期,2006年。
楊曉:〈試論〈學記〉的學習發展觀〉,《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1997年。
趙發中、魏光峰:〈春秋戰國河南士階層的崛起與私學的出現〉,《段都學刊》,第
1期,2000年。
裴溥言:〈荀子與詩經〉,《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17期,1968年6月。蔣華:〈簡論先秦私學產生的原因〉,《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0年。
廖名春:〈20世紀後期大陸荀子文獻整理研究〉,《漢學研究集刊》,第3期,2006年12月。
鄭真銘:〈由禮記學記篇看儒家的教育理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卷第11期,1971年11月。
翟巧相、王菲:〈荀子尊師思想的啟示〉,《成都教育學院學報》,第19卷第4期,2005年。
劉紅星:〈中—西最早的私學初探〉,《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2004
年4月。
錢穆:〈學統與統治〉,《東方雜誌》,第41卷第5期,1945年8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葫惟驉G《《荀子》動詞語義司法硏究》,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系博士論文,2002
年。
李文演:《荀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1991年。李文演:《孟荀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較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學位,1998年。
柳熙星:《荀子「禮」論的價?帑皕?#30799;究》,臺灣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93年。
柳熙星:《荀子哲學的秩序性建構及其困境》,臺灣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張才興:〈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思想研究》,日本九州大學中國哲學系博士論
文,1990年。
康曉城:《先秦儒家詩?伎銩Q硏究》,台灣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1988
年。
劉素香:《荀子禮論性論及其關係之研究》,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語系碩士論文,2002年。
五、其他
燦爛的中國文明:〈http://www.chiculture.net〉
韓國
一、古籍
金富軾:《三國史記》,首爾:古典刊行會,1993年。
김부식:《삼국사기》,서울:고전간행회,1993년。
《朝鮮王朝實錄》,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67年。
《조선왕조실록》,서울:국사편찬위원회,1967년。
丁若鏞:《與猶堂全書》,首爾:景仁文化社,1973年。
정약용:《여유당전서》,서울:경인문화사,1973년。
二、專書(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金哲?嚏G《韓國古代社會研究》,首爾:知識產業社,1975年。
김철준:《한국고대사회연구》,서울:지식산업사,1975년。
金忠烈:《高麗儒學思想史》,首爾:高麗大學出版社,1984年。
김충렬:《고려유학사상사》,서울:고려대학교출판사,1984년。
金勝惠:《原始儒教》,首爾:民音社,1990年。
김승혜:《원시유교》,서울:민음사,1990년。
李丙燾:《國史大觀》,首爾:普文閣,1953年。
이병도:《국사대관》,서울:보문각,1953년。
崔丞灝:〈荀子的唯物論的社會觀〉,《虛有河岐洛博士回甲紀念論文集》,首爾:螢雪出版社,1972年。
최승호:〈순자의유물론적사회관〉,《허유하기락박사회갑기념논문집》,서울:형운출판사,1972년。
崔棟:《朝鮮上古民族史》,首爾:東國文化社:1969年。
최동:《조선상고민족사》,서울:동국문화사:1969년。
馮友蘭著、鄭仁在譯:《中國哲學史》,首爾:螢雲出版社,1977年。
풍우란저、정인재역:《중국철학사》,서울:형운출판사,1977년。
馮友蘭著、鄭仁在譯:《中國哲學史》,首爾:螢雲出版社,1977年。
로사광저、정인재역:《중국철학사》,서울:탐구당,1986년。
鄭仁在:〈荀子的知識論〉,《榴軒李種厚博士華甲紀念論文集》,以文社,1981年。
정인재:〈순자의지식론〉,《류헌이종후박사화갑기념회논문집》,이문사,1981년。
鄭世求:《第七次小學、初中、高中道德科教育課程改定研究》,首爾大學,1997年。
정세구:《제7차초등、중등、고등도덕과교육과정개정연구》,서울대학교,1997년。
慮泰敦:《三國的成立與發展》,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77年。
노태돈:《삼국의성립과발전》,서울:국사편찬위원회,1977년。
權五興:《儒?肊M釋奠》,首爾:成均館,2004年。
권오흥:《유교와석전》,서울:성균관,2004년。
首爾大學校師範大學國定圖書編纂委員會:《高等學校傳統倫理》,首爾:教育人力資源部,2003年。
서울대학교사범대학국정도서편찬위원회:《고등학교전통윤리》,서울:교육인력자원부,2003년。
KBS儒教製作組編著:《儒教,亞洲的力量》,首爾:Yedam出版社,2007年。
KBS유교제작팀:《유교,아시아의힘》,서울:예담출판사,2007년。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元在麟:〈星湖李瀷的人間觀與政治改革論:朝鮮後期荀子學說受容的一端〉,《學林》,第18期,1997年。
원재린:〈성호이익의인생관과정치개혁론:조선후기순자학설수용의일단〉,《학림》,제18기,1997년。
田炳憲:〈荀子政治思想的近代的構造〉,《高大文化》,第4期,1979年5月。
전병헌:〈순자정치사상의근대적구조〉,《고대문화》,제4기,1979년5월。
成樂薰:〈荀子的心學〉,《哲學研究》,第1卷,1964年。
성낙훈:〈순자의심학〉,《철학연구》,제1권,1964년。
洪淳昶:〈荀卿考〉,《嶺南大學校論文集》,嶺南大學校,1967年。
홍순창:〈순경고〉,《영남대학교논문집》,영남대학교,1967년。
洪淳昶:〈荀卿學統考〉,《藍史鄭宰覺博士古稀紀念東洋學論叢》,高麗苑,1984年。
홍순창:〈순경학통고〉,《난사정재각박사고희기념동양학논총》,고려원,1984년。
洪淳昶:〈荀卿著作考〉,《全碩在總長古稀紀念論叢》,1985年。
홍순창:〈순경저작고〉,《전석재총장고희기념논총》,1985년。
洪淳昶:〈關於《荀子》成立的一考察〉,《嶠南史學》,1985年。
홍순창:《〈순자》성립의일고찰〉,《교남사학》,1985년。
李學澈:〈孟子和荀子的性論與教育論比較研究〉,《成均館大學校論文集》,第14卷第1期,1969年。
이학철:〈맹자와순자의성론과교육론에대한비교연구〉,《성균관대학교논문집》,제14권제1기,1969년。
李順子:〈韓國傳統婚禮和現代婚禮比較研究〉,《服飾文化研究》,第3卷1期,1995年。
이순자:〈한국전통혼례와현대혼례의비교연구〉,《복식문화연구》,제3권1기,1995년。
林智奉:〈關於同姓同本禁婚規定韓國憲法裁判所決定與幸福追求條款〉,《公法研究》,第29卷1期,2000年。
임지봉:〈동성동본금혼규정에대한한국헌법재판소결정과행복추구조항〉,《공법연구》,제29권1기,2000년。
金勝東:〈孟子和荀子的人間觀比較研究〉,《釜山教育大學論文集》,第4期,1974年2月。
김승동:〈맹자와순자의인간관비교연구〉,《부산교육대학논문집》,제4기,1974년2월。
金忠烈:〈中國哲學史—批判思想〉,《現相與認識》,第1卷第3期,1977年。
김충렬:〈중국철학사—비판사상〉,《현상과인식》,제1권제3기,1977년。
姜文植:〈權近的五經認識〉,《泰東古典研究》,第24期,2008年。
강문직:〈권근의오경인식〉,《태동고전연구》,제24기,2008년。
徐信錫:〈朝鮮初官學的學規研究〉,《韓國學論集》,第5期,1984年。
서신석:〈조선초관학의학규정비과정연구〉,《한국학논집》,제5기,1984년。
鄭仁在:〈荀子的正名論〉,《哲學會誌》,第9期,1982年。
정인재:〈순자의정명론〉,《철학회지》,제9기,1982년。
鄭仁在:〈中國思想中的社會性不平等—以荀子的禮論為中心〉,《人文研究論集》,第21期,1992年。
정인재:〈중국사상중의사회성불평등—순자의예론을중심으로〉,《인문연구논집》,제21기,1992년。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文現相:《荀子的人性觀和教育思想》,全南大學校教育行政系碩士論文,1982年。
문현상:《순자의인생관과교육사상》,전남대학교교육행정과석사논문,1982년。
申銀珠:《荀子散文研究—以言語藝術中心》,忠南大學校中語中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신은주:《순자산문연구—어언예술을중심으로》,충남대학교중어중문학과석사논문,2000년。
朴根希:《釋典大祭研究》,成均館大學校公演藝術系碩士論文,2003年。
박근희:《석전대제연구》,성균관대학교공연예술학과,2003년。
朴大順:《朝鮮時代冠禮研究》,檀國大學校歷史系碩士論文,1987年。
박대순:《조선시대관례연구》,단국대학교역사학과석사논문,1987년。
朴宰用:《《日本書記》的編纂與關於百濟文獻研究》,韓國教員大學校歷史教育系博士論文,2009年。
박재용:《《日本書記》의편찬과백제관련문헌연구》,한국교원대학교역사학과박사논문,2009년。
李完栽:《荀子研究:以〈非十二子〉為中心》,大邱大學校哲學系碩士論文,1960年。
이완재:《순자연구:〈非十二子〉를중심으로》,대구대학교철학과석사논문,1960년。
李基潤:《儒學的倫理人性構造論:以荀子為中心》,成均館大學校東洋哲學系碩士論文,1961年。
이기윤:《유학의윤리인생구조론:순자를중심으로》,성균관대학교동양철학과석사논문,1961년。
金美京:《荀子禮論的教育學含意》,成均館大學校教育系碩士論文,2004年。
김미경:《순자예론의교육학함의》,성균관대학교교육학과석사논문,2004년。
金時德:《韓國儒教式喪禮研究》,高麗大學校美術系碩士論文,2007年。
김시덕:《한국유교식상례연구》,고려대학교미술학과석사논문,2007년。
金惠敬:《傳統冠禮與現代成年禮服飾研究》,成均館大學校服裝系博士論文,2008年。
김혜경:《전통관례와현대성년예복식연구》,성균관대학교의상학과박사논문,2008년。
鄭在權:《關於荀子哲學思想的展開過程中的方法論特徵研究》,釜山大學校哲學系博士論文,1997年。
정재권:《순자철학사상의전개과정에나타난방법론적특징에관한연구》,부산대학교철학과박사논문,1997년。
劉淳圭:《儒教式祭祀的傳統和祭文研究》,慶元大學校國文系博士論文,2009年。
류순규:《유교식제사의전통과제문연구》,경원대학교국문학과박사논문,2009년。
權寧百:《荀子的政治思想—以「禮」思想為中心》,高麗大學校哲學系碩士論文1960年。
권영백:《순자의정치사상—「예」사상중심으로》,고려대학교철학과석사논문,1960년。
이건희(Lee,Geon-Hee):《荀子的合理的思維考察》,慶熙大學校中國語教育系碩士論文,2008年。
이건희:《순자의합리적사유고찰》,경희대학교중국어교육학과석사논문,2008년。
박민정(Park,Min-Jeong):《新羅教育制度的展開和發展》,仁濟大學校歷史教育系碩士論文,2006年。
박민정:《신라교육제도의전개와발전》,인제대학교역사교육학과석사논문,2006년。
五、其他
민족문화추진회(民族文化推進會):〈http://www.mimchu.or.kr〉
규장각(奎章閣):〈http://kyujanggak.snu.ac.kr〉
국립중앙도서관(國立中央圖書館):〈http://www.nl.go.kr〉
국회도서관(國會圖書館):〈http://www.nanet.go.kr〉
조선왕조실록(朝鮮王朝實錄):〈http://sillok.history.go.kr〉
국사편찬위원회(國史編纂委員會):〈http://kuksa.nhcc.go.kr〉
한국학중앙연구원(韓國學中央研究院):〈http://www.aks.ac.kr〉
한국국학진흥원(韓國國學振興院):〈http://www.koreastudy.or.kr〉
한국경학자료시스템(韓國經學資料系統):〈http://koco.skku.edu/CHN/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