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工業技術研究院,2008年,「我國汽油小客車燃油消耗量推估結果」。
2.王中允、胡守任、李根丞,2004年,應用車流模擬模式評估集體式路徑導引系統之最適導引資訊發佈位置及導引轉向設置點,第一屆台灣作業研究學會學術研討會暨2004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3.白仁德,1989年,「小客車及機車之污染排放與油耗模式特性之研究」,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4.交通部,2003年,「智慧型交通資料蒐集、處理傳播與旅行者行為系列之研究-號誌化道路路況資訊偵測方法與格式訂定」。
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2年,「商用運輸系統智慧化整體發展架構與推動策略之規劃」。
6.江承修,2008年,「駕駛行為對車輛油耗之影響分析-以商用車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7.卓訓榮,2008年,「自動化路況資訊偵測系統研發與示範(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8.卓訓榮,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7年,「自動化路況資訊偵測系統研發與示範(一)」,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9.卓訓榮,2004年,智慧型運輸路網逐日動態性之理論分析,國科會個別型計畫,NSC92-2415-H-009-004。
10.卓訓榮,2000年,路網敏感性分析方法之整合研究,國科會個別型計畫,NSC 89-2416-H-009-022。
11.倪佩貞,2008年,「ATMS節能減碳成效分析」,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2.胡大瀛,陳麗雯,2006年,動態交通指派模式之建立:DynaTAIWAN-DTA,運輸學會期刊,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21屆論文研討會。13.徐敏超,2003年,路網容量信賴度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4.李宗益,1999年,含額外限制式動態用路人均衡模型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5.莊英鴻,2006年,先進先出動態旅行時間函數以及起點基礎之交通量指派演算法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6.陳炯男,2005年,混合車流下模擬式動態交通指派模式之研究-使用者均衡原則,逢甲大學運管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7.黃士沛,2000年,不同決策變數下動態用路人均衡路徑選擇模型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18.張傑,2009年,以改良的A*演算法規劃較佳導引路徑之研究,大同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卓訓榮,2002年,動態車流路網模擬模式之建立,國科會個別型計畫,NSC91-2211-E-009-050。20.許巧鶯、郭淑娉,1997年,「平行跑道與不同航站佈設下之最適航空公司機門位置」,運輸計劃季刊,第26 卷,第4 期,頁639-668。21.陳弘升、劉傳銘、廖明傑,2008年,一個在動態環境下的最短路徑搜尋演算法*,第二十五屆組合數學與計算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22.陳均昇,2007年,網際地理資訊系統之互動式路徑規劃,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3.陳佳良、高祥富、江岳翰、莊志偉,2008年,「實車動態行駛之能源消耗與排放研究」。
24.陳韋廷,2003年,路段容量限制交通量指派模型求解演算法之比較與分析,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5.陳惠國、林正章、汪進財、卓訓榮、顏上堯、李宗儒、許巧鶯、韓復華、李治綱、蘇雄義、陳春益合著,2001年,「運輸網路分析」,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6.陳德政,2005年,「即時資訊下物流配送問題之研究」,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7.馮正民、邱裕鈞,2004年,「研究分析方法」,新竹市,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53-81&頁369-384。
28.經濟部能源局,2004年,「車輛省能要訣手冊」。
29.經濟部能源局,2008年,「車輛油耗指南」。
30.葉冠纓,2003年,公車專用道環境效益之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1.葉嘉純,2003年,「都會交通建設對空氣品質變化之影響評估」,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2.賴俊良,1997年,「我國都市地區運輸系統管理策略對於能源消耗與環境(空氣)污染之影響研究」,交通部運研所。
33.韓復華、楊智凱、卓裕仁,1997年,「應用門檻接受法求解車輛路線在問題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26 卷,第2 期,頁253-280。34.藍武王、邱裕鈞,2000年,「線性軸輻路網接駁/轉運區位、路線與排班之規劃-遺傳演算法之應用」,運輸計劃季刊,第29 卷,第3期,頁583-616。英文文獻
1.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Dynamic Link Travel Times Using GPS and A Digital Road Map, ITS, 1998.
2.Assessing Expected Accuracy of Probe Vehicle Travel Time Report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 1999.
3.Choi, K., Shin, C. H., and Park, I., (1998), “A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Dynamic Link Travel Times Using GPS and A Digital Road Map”, 5th ITS World Cogress.
4.Dynamic Freeway Travel Time Prediction Using Probe Vehicle Data: Link-based vs. Path-based, TRB, 2001.
5.David Keever and Pol James, (2002), “Data Fusion to Support Information Needs for Surface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9t h ITS World Congress Proceedings, Chicago, USA.
6.Dorigo, M., Maniezzo, V., and Colorni, A. (1996), “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Vol 26, pp.29-41.
7.IPCC(2006),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Chapter 3 : Mobile Combustion
8.Lawrence A. Klein, (2001), Sensor Technologies and Data Requirements for ITS.
9.Karl F. Petty, Jiming Jiang(1999),“Assessing Expected Accuracy of Probe Vehicle Travel Time Reports”,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0.Klein Lawrence A.(2001), “Sensor Technologies and Data Requirements for ITS”, Artech House.
11.Oda, T., An Algorithm for Prediction of Travel Time Using Vehicle Sensor Data, Japan, 1998
12.Oh, J. S., Jayakrishnan, R., and Recker, W.(2002) “Section Travel Time Estimation from Point Detection Data”, presentation at the 82th Annual Meeting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D.C., U.S.A..
13.Stacy C. Davis, Susan W. Diegel, Robert G.Boundy, (2008), “Transportation Energy Data Book Edition 28”,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14.Rickert, M. and Nagel, K. (2001),“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on parallel computers in TRANSIMS”,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17, pp.637-648.
15.M.H. Xu, Y.Q. Liu (2007),“An improved Dijkstra’s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for sparse network”,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185,pp.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