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05: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連竣勛
研究生(外文):Lien, Chun-Hsun
論文名稱:台灣公關服務業發展歷程與產業分析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Industrial Analysis Of Taiwn’s PR Service Industry
指導教授:吳宜蓁吳宜蓁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一般大眾傳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公關公關服務業產業經濟學SCP模式五力分析模式
外文關鍵詞:Public RelationshipsPR service industryIndustrial Economics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Five-Competitive-Force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88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0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幾年來的不景氣影響了台灣公關服務業,除了市場上眾家公關代理商的競爭越趨激烈外,其他傳播產業如媒體服務代理商、廣告代理商、媒體公司等也開始提供公關服務,造成台灣公關市場秩序的改變。                               
  本研究爬梳相關文獻,為發展迄今已六十餘年的台灣公關服務業畫分四時期:1946年至1987年解嚴前的「萌芽期」、1987年解嚴後至1995年的「起飛期」、1996年至2000年的「蓬勃發展期」、2001年至今2009年的「震盪期」,並以影響發展的「政治」、「經濟」、「社會」、「媒體」、「人才」五大因素來檢視各時期發展狀況,以了解台灣公關服務業的演進過程。                                  
  本研究與公關服務業界經理人和觀察者進行訪談、討論產業現況,援引SCP模式檢視公關服務主要提供者的公關代理商,研究認為目前的市場結構為「低度寡占」,廠商行為朝「兩極化」的趨向發展,大者具規模經濟傾向、小者以專業公關為利基,經營績效部分則歸納出三項指標:「年約客戶和專案客戶的性質與比例」、「人均產值或團隊均產值」、「業界口碑」。                                     
  此外,以五力分析模式針對公關服務次要提供者的媒體服務代理商、廣告代理商、媒體公司等進行探討,研究認為:媒體服務代理商為主要的潛在進入者,威脅性大;媒體公司則是主要的替代性服務,但因同時具供應商角色稍稍減弱威脅性;而購買者則需視其對公關的尊重度,而有不同強弱的議價力量。                         
  研究發現:台灣公關服務業的震盪期可能因經濟好轉而結束,進入另一新階段;因市場需求的關係,使台灣公關服務業停留在提供執行類的公關服務;公關價值和定位因為其他傳播產業的侵入而模糊;公關人才受到中國大陸經濟吸力、其他傳播產業挖角等因素而流失,在在都影響產業升級。研究建議政府應建立公關證照制度以確保公關專業之品質,然後由產、學合作提升專業人才之質量,並在教育客戶正確公關概念之外,多元化公關服務以增加競爭力。
  
  The recession influenced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last few years. It made the competition of these PR angencies more violent,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such as media service agencies, advertising agencies and media companies started to provide PR service. These situations have changed the order of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This study arranged documents, and divided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which has developed more than sixty years into four periods: “germinative stage”, from 1946 to 1987 when was the martial law time; “take-off stage”, from 1987 when declared martial law end to 1995; “vigorous stage”, from 1996 to 2000; “shaked stage”, from 2001 to 2009. Also, this study surveyed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stage by five indexes,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ic, society, media and talent,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This study intertviewed managers and observers of PR service industry to discuss present situations. And, it used SCP model to survey PR agencies which is the main provider of PR service. This study considered that present market structure is loose oligopoly, market conduct of enterprises is polarization tendency, and that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has three indexes, including “the percentage of retainer and project clients, and their characters”, “the output-value of every person or every team”, and “the field public praise”.                                
  Besides, using five-competitive-force model to survey media service agencies, advertisting agencies, media companies, and so on, which are the secondary providers of PR service. This study considered that media service agencies are the major entry and have high threat, and that media companies are the major substitute service. However, threat is weaken by another role, the supplier. It has different bargaining power depended upon the buyers’ respect level for PR.                                    
  This study discovered that the shaked stage of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will be finished by the improvement economics and changed to a new stage, and that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always provides the executive service because of the market demand. Moreover, PR value and orientation are indistinct because of that other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invaded. It also discovred that PR talent is losing because attracted by China economics and stole by other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All of the discoveries hinderded the upgrade of Taiwan’s PR service industry.                            
  In conclus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 license system to project quality of PR specialty, and the industry should cooperate with academic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PR talent. Besides, the industry must educate clients the correct PR concepts, and multi-service to increase own competitivenes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辭 III
目錄 V
圖目次 VII
表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2
    第四節 研究名詞定義 15
    第五節 研究價值 17
    第六節 研究問題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台灣公關服務業之發展 19
        一、發展概況 19
        二、小結 24
    第二節 產業經濟學之SCP模式 25
        一、SCP模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介紹 25
        二、以SCP模式分析產業之研究檢閱 30
    第三節 五力分析模式 34
        一、五力分析模式(Five Competitive Force)介紹 34
        二、以五力分析分析產業之研究檢閱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6
        一、文獻資料分析(Document Analysis) 48
        二、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 49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訪談對象選取 51
        一、研究設計及步驟 51
        二、訪談對象選取 52
        三、訪談提綱 55
    第四節 小結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1
    第一節 台灣公關服務業之發展歷程 61
        一、台灣公關服務業的發展歷程 61
          (一)萌芽期(1946年~1987年解嚴前) 61
          (二)起飛期(1987年解嚴後~1995年) 65
          (三)蓬勃發展期(1996年~2000年) 69
          (四)震盪期(2001年~2009年) 72
        二、小結 78
    第二節 台灣公關服務業現況的SCP模式分析  83
        一、台灣公關服務業的市場特性和結構分析 83
        二、台灣公關服務業的經營行為分析 87
        三、台灣公關務業的經營績效分析 93
    第三節 台灣公關服務業現況的五力模式分析 96
        一、現有競爭者的對抗 97
        二、新加入者的威脅 100
        三、替代品的威脅 103
        四、供應者的議價力量 105
        五、購買者的議價力量 10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研究討論 113
        一、台灣公關服務業發展歷程 113
        二、SCP模式分析 115
        三、五力模式分析 118
    第二節 研究結論 121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25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29
  一、中文部分 129
  二、英文部分 134
  三、網站 135
附錄 137
  附錄一、訪談題目A 137
  附錄二、訪談題目B 138
   
  
圖目次
圖1-1: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台灣五大媒體廣告量變化圖 01
圖1-2:2004上半年至2009上半年台灣五大媒體廣告量變化圖 02
圖1-3:台灣公關公司家數變化圖 03
圖1-4:Porter(1985)的產業範圍 12
圖1-5:台灣公關服務業區分圖 14
圖2-1:SCP模型雛型架構 26
圖2-2:修正過後的SCP模型架構 26
圖2-3:產業經濟學之SCP分析架構模式 27
圖2-4:Porter的產業競爭五力分析架構 35
圖3-1:研究架構圖 45
圖3-2:研究流程步驟 51
圖4-1:台灣公關服務業現況SCP模式分析圖 83
圖4-2:台灣公關服務業現況五力分析模式圖 96
   
  
表目次
表1-1:針對公關(顧問)公司研究的論文一覽表 05
表1-2:《新聞學研究》中有關公共關係之論文一覽表 07
表1-3:《廣告學研究》中有關公共關係之論文一覽表 08
表1-4:公關服務類型及內容 13
表2-1:各學者不同時期的台灣公關服務業發展歷程區分表 21
表2-2:市場結構之內涵 28
表2-3:Bain的市場結構分類 29
表2-4:Shepherd的市場結構分類 29
表3-1:深度訪談名單一覽表 54
表3-2:本研究設計 59
表4-1:台灣公關服務業發展歷程四時期 77
表4-2:台灣公關公司人數及規模 79
表4-3:分眾行銷趨勢中興盛的專業公關 81
一、中文書目
王守玉(2001)。〈偉達公關走入歷史〉,《動腦雜誌》,299:155。
王若馨、黃郁青、夏媺婷、李怡芳(2004)。《研究方法的基礎》,台北:韋伯文化。(原書David, M. & Sutton, C.D. [2001]. Social Research: The Basic)
王韻茹(2002a)。〈找尋機會的公關業〉,《動腦雜誌》,316:27-29。
王韻茹(2002b)。〈在跌撞中成長的公關業〉,《動腦雜誌》,316:37-38。
王韻茹(2003)。〈公關與廣告各有千秋〉,《動腦雜誌》,330:60-61。
孔誠志(1997)。〈台灣專業性公關將領風騷〉,《公關雜誌》,20:10-12。
公關基金會(2009)。〈財團法人公共關係基金會簡介〉。上網日期:2009年10月10日。[Online]. Available: http://www.publicrelations.org.tw/aboutus.asp
尼爾森新聞快遞(2009a)。〈尼爾森調查:2008年台灣五大廣告量持續萎縮6.6%〉,《尼爾森新聞快遞》。上網日期:2009年5月10日。[Online]. Available: http://tw.nielsen.com/site/news20090122c.shtml
尼爾森新聞快遞(2009b)。〈尼爾森調查:2009年上半年台灣五大媒體廣告量遽跌15.7%〉,《尼爾森新聞快遞》。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0日。[Online]. Available: http://tw.nielsen.com/site/news20090727.shtml
行政院主計處(2009)。〈98年8月20日發布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含影音檔)〉。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0日。[Online]. Available: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4964&ctNode=497
朱國良(2007年7月2日)。〈年度風雲媒體代理商 凱絡勝出〉,《中國時報》,D4版(創意放大鏡)。
先勢集團(2006)。〈2006台灣公關大現象〉,《動腦雜誌》,367:46-47。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硏究:導論》,台北:亞太圖書。(原書Wimmer, R.D., & Dominick, J. R.(1991).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3rd ed.))
李芳齡(2003)。《啊哈!公關。行銷策略大師Al Ries談公關與廣告的新定位》,台北:遠流。(原書Ries, A., & Ries, L.(2002). The Fall of Advertising & The Rise of PR)
李秀珠、葉碧華(2009)。〈市場競爭與媒介表現之相關性研究:檢視台灣三大報地方新聞的多樣性〉,「中華傳播學會2009論文研討會」論文。玄奘大學。
李美華譯(2004)。《社會科學硏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
李承餘(1995)。《台灣地區公關顧問公司之初探》。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劃撰寫》,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原書Marshall, C. & Rossman G.B.(1999).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3rd ed.))
杜念魯(2001)。〈公關產業以成為企業夥伴為己任〉,《卓越雜誌》,4:106-109。
余國雄(2005)。〈駕馭公關?踐踏公關?公關≠廣告〉,《廣告雜誌》,175:44-45。
沈耀華 (1999年10月25日)。〈公關廣告業績「震」掉兩、三成 寄望總統大選相關廣告收入以彌補今年損失〉,《中國時報》。
周子敬(2005)。《抽樣方法》。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台北:天下遠見。(原書Porter, M.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周添城譯(1990)。《美國產業之結構、行為、績效》,台北:正中書局。(原書Caves, R.. American Industry: 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
吳玟琪譯(1997)。《奧美相信之行銷公關》,台北:台視文化。(原書Harris, T. L. (1997). The Marketer’s Guides To Public Relations)
吳宜蓁、林志青、郭菁菁(2003)。〈兩岸公共關係業之發展比較-一個初探性的研究〉,「中華傳播學會2003論文研討會」論文。交通大學。
吳珍芳(1998)。〈我國公關教育之先鋒。成舍我先生〉,《公關雜誌》,29:34-36。
孟建、錢海紅(2006)。〈重構.發展.創新-2005-2006中國公共關係發展總報告〉,《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報告2005-2006藍皮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邱莉玲(2005年5月15日)。〈策略大進擊。18般武藝亮絕活 公關業走向整合行銷〉,《工商時報》,第10版(主題報導2)。
邱莉玲(2007a年3月5日)。〈產業觀測。一紙說帖向公關市場說不!〉,《工商時報》,D3版(工商經營報/經營知識)。
邱莉玲(2007b年3月29日)。〈廣告量直直落 行銷傳播業整併找生路〉,《工商時報》,A7版)(產業關聯)。
邱莉玲(2007c年3月29日)。〈全傳播服務業跨業搶主導權〉,《工商時報》,A7版(產業關聯)。
林千春(2006)。《主機板產業因應市場環境變化之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定元(2006)。〈公關與廣告在網路上的相遇〉,《廣告雜誌》,177:40-41。
林玠璘(2004)。〈人才難尋 公關業靠自己〉,《動腦雜誌》,343:78-81。
林昆練(2005)。〈化妝的時間到了〉,《動腦雜誌》,355:76-77。
林信得(2002)。《台灣國內線航空運輸業經營績效之探討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台北:華泰。
林裕仁(2006)。《台灣竹炭業之產銷結構與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光夏、陳竹梅(2008)。〈近十年來亞太廣告產業的結構與行為分析〉,《復興崗學報》,91:235-268。
胡超群(1996)。〈公關業的困境和展望。公關業何去何從?〉,《公關雜誌》,16:10-13。
胡馨如(2001)。〈景氣不好,誰受影響?〉,《公關雜誌》,46:12-13。
施美玲譯(1997)。《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原書Singletary, M.(1994).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ntempora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施曉娟(2005)。《行動通訊服務產業市場結構與廠商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禮甫(2006a)。〈極小到極大之公關集團化趨勢〉,《廣告雜誌》,182:54-55。
洪禮甫(2006b)。〈品牌推廣到保護之公關危機管理〉,《廣告雜誌》,182:56-57。
洪儷容(2003a)。〈公關公司百家爭鳴〉,《動腦雜誌》,330:24-25。
洪儷容(2003b)。〈以小博大的藝術-公關〉,《動腦雜誌》,330:24-25。
洪儷容(2004a)。〈發言人 一句值千金〉,《動腦雜誌》,339:33-34。
洪儷容(2004b)。〈辣公關〉,《動腦雜誌》,343:82-85。
凌怡芬(2004)。《跨國廣告集團全球擴張下媒體服務代理商的發展-以台灣市場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高登第、李明軒譯(2001)。《競爭論》,台北:天下遠見。(原書Porter, M.E.(1998). On Competition (11th ed.))
徐作聖、陳仁帥(2004)。《產業分析》。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勝、莊春發(2003)。《產業經濟學》。台北:雙葉書廊。
陳炳宏(2000)。〈台灣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研究。新興電信產業結構分析與市場集中度初探〉,《中山管理評論》,8 (3):449-477。
陳炳宏(2004)。〈媒介產業經濟分析。理論發展與研究現況〉,《台灣傳播學的想像》。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陳思穎(2007年9月17日)。〈公關經營者攜手提升公關產業的價值〉,《動腦即時新聞》。上網日期:2007年9月18日。[Online]. Available: http://brain.ehosting.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9140
陳瑩真(2005)。〈台灣公關產業公會應儘速成立〉,《廣告雜誌》,174:36-37。
陳德愉(1999)。〈媒體插手公關業 小心踩到地雷〉,《新新聞》,631:90-91。
張在山(1994)。《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在山(2004)。《公共關係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希里(2007)。〈行銷廣告手法日趨多元〉,《中國時報/廣告物語》,2007/02/19。
張清溪、許家棟、劉鶯釧、吳聰敏(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蘆翰圖書。
陸朝中(2005)。《往生服務業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兆慧(2005a)。〈兩岸三地公關大不同〉,《動腦雜誌》,355:16。
黃兆慧(2005b)。〈Happy Ending的公關合作〉,《動腦雜誌》,356:16。
黃倩茹(2007a)。〈公關人站在一起位產業打拼〉,《廣告雜誌》,190:34-35。
黃倩茹(2007b)。〈公關大未來 PR2.0時代來臨〉,《廣告雜誌》,196:44-45。
黃懿慧(2003)。〈台灣公共關係學門及研究。1960-2000年之回顧〉,《廣告學研究》,20:13-50。
黃懿慧(1994)。〈與你的關係人親密對話。2000年台灣公共關係發展趨勢剖析〉,《廣告雜誌》,39(1994/04):140-142。
曾書璇 (2006a)。〈公關快炒新菜色〉,《動腦雜誌》,367:78-79。
曾書璇(2006b)。〈公關公司別有用「新」〉,《動腦雜誌》,367:80-82。
曾書璇(2007)。〈公關業時來運轉〉,《動腦雜誌》,370:64-65。
詹文男(1996)。《產業硏究方法導論。ITIS計畫實用技巧手册》。台北:財團法人資策會。
趙青(1994)。〈台灣本土公關公司巡禮〉,《公關雜誌》,2:4-15。
廖育珩(1998)。〈提供國際性服務是公關顧問公司的趨勢〉,《公關雜誌》,29:6-9。
鄭一光(1999)。〈1999台灣公關業調查〉,《動腦雜誌》,280:37-46。
鄭圭雯 (2006年11月6日)。〈李傳偉。東森公關全方位服務企業〉,《工商時報》,A7版(市調公關產業專輯)。
鄭貞銘(2003)。《公共關係總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齊小華(2006)。《中國公關行業調查報告-公關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玉麟(1997)。《產業分析架構之建立與應用-以台灣光碟機產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正雄譯(1985)。《競爭策略》,台北:華泰書局。(原書Porter, M.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蔡松齡(1999)。〈2000年公關業的問題與機會〉,《動腦雜誌》,280:53-55。
蔡智彥(2004)。《行動廣告產業經營策略與競爭分析之研究-日本個案公司發展對台灣之意涵》。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企管組碩士論文。
蔡瓊慧(2006)。〈學界。公關新人難產!〉,《廣告雜誌》,182:44-45。
臧國仁、孔誠志(1989)。《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文化。
歐玫瑛(2006)。〈公關大聲說〉,《動腦雜誌》,367:49。
歐玫瑛(2007)。〈公關人開始攜手〉,《動腦雜誌》,369:25。
黎模斌(1973)。《公共關係與傳播》。台北:莘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謝雅婷(2005a)。〈公關代理商。不可忽視的新競爭力〉,《廣告雜誌》,172:88。
謝雅婷(2005b)。〈不可取代的品牌管家〉,《廣告雜誌》,172:90。
蕭美英(2004)。《台灣報業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以跨媒體競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蕭峰雄、黃金樹(1997)。《產業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羅婉玲(2007)。〈培育新秀 不只是說說而已〉,《廣告雜誌》,191:42-43。
嚴曉翠(2006)。〈台灣公共關係產業發展報告-兼探台灣本土業者與外資的競爭〉,《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報告2005-2006藍皮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二、英文書目
Bain, J.S.(1959).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Bain, J.S.(196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Breedveld, E., Meijboom, B.R., & Roo, A.A.(2006). Labour supply in the home care industry: A case study in a Dutch region. Health Policy, 76, 144-155.
Carle, G., Axhausen, K.W., Workaun, A., & Keller, P.(2005).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during Introduction of Fuel Cell Cars. Transport Reviews, 25(6), 739-760.
Gomery, D.(1998). Media ownership: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In Alexander, A., Owers, J., & Carveth, R.(Eds.), Media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utton J. G.(1999). The definition, dimensions, and domain of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5(2), 199-214.
Koch, J.V.(1970).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ric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Free Press.
Porter, M.E.(1998).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Scherer, F.M.(1970).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hicago: Rand McNally.
Scherer, F.M., & Ross, D.(1990).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Shepherd, W.G.(1990).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4th ed.).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c.
Siaw, I., & Yu, A.(2004). An Analysis of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using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21(4), 514-523.
Waldman, D.E., & Jensen, E.J.(199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Wu, M. Y., Taylor, M., & Chen, M. J.(2001). Exploring societ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Taiwanese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7, 317-336.
Wu, M. Y., & Taylor, M. (2003). Public relations in Taiwan: roles, professionalism, and relationship to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9, 473-483.
Wu, M. Y.(2004). Public Relations in Taiwan: A 2005 Version.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49(4), 19-21.
Yin, R.K.(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三、網站
中華傳播學會 http://ccs.nccu.edu.tw/
尼爾森 http://www.acnielsen.com.tw/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財團法人公關基金會 http://www.publicrelations.org.tw/index.asp
動腦 http://www.brain.com.tw/
經濟部商業司-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 http://gcis.nat.gov.tw/index.js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余國雄(2005)。〈駕馭公關?踐踏公關?公關≠廣告〉,《廣告雜誌》,175:44-45。
2. 余國雄(2005)。〈駕馭公關?踐踏公關?公關≠廣告〉,《廣告雜誌》,175:44-45。
3. 林定元(2006)。〈公關與廣告在網路上的相遇〉,《廣告雜誌》,177:40-41。
4. 林定元(2006)。〈公關與廣告在網路上的相遇〉,《廣告雜誌》,177:40-41。
5. 胡光夏、陳竹梅(2008)。〈近十年來亞太廣告產業的結構與行為分析〉,《復興崗學報》,91:235-268。
6. 胡光夏、陳竹梅(2008)。〈近十年來亞太廣告產業的結構與行為分析〉,《復興崗學報》,91:235-268。
7. 洪禮甫(2006a)。〈極小到極大之公關集團化趨勢〉,《廣告雜誌》,182:54-55。
8. 洪禮甫(2006a)。〈極小到極大之公關集團化趨勢〉,《廣告雜誌》,182:54-55。
9. 洪禮甫(2006b)。〈品牌推廣到保護之公關危機管理〉,《廣告雜誌》,182:56-57。
10. 洪禮甫(2006b)。〈品牌推廣到保護之公關危機管理〉,《廣告雜誌》,182:56-57。
11. 陳炳宏(2000)。〈台灣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研究。新興電信產業結構分析與市場集中度初探〉,《中山管理評論》,8 (3):449-477。
12. 陳炳宏(2000)。〈台灣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研究。新興電信產業結構分析與市場集中度初探〉,《中山管理評論》,8 (3):449-477。
13.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14.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15. 陳瑩真(2005)。〈台灣公關產業公會應儘速成立〉,《廣告雜誌》,17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