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資料:
一、中文專書
1.邢福泉,《臺灣的佛教與佛寺》,臺北市,臺灣商務,1992年7月初版三刷。
2.陳清香《佛教藝術的傳人》,<佛教思想發展史論>,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3.藍吉富,《佛教史料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
4.葉昌嶽,《艋舺龍山寺-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追尋艋舺龍山寺的百年風華》,博創印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北市,2008年9月初版。
5.范純武、王見川、李世偉,《臺灣佛教的探索》,臺北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2月初版一刷。
6.楊惠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再版。
7.楊惠南,《當代學人談佛教》,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初版二刷。
8.古正美,《從天王傳統到佛王傳統》,臺北市,商周出版社,2003年6月初版。
9.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件》,臺北市,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10.江燦騰,《現代中國佛教思想論集(一)》,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
11.江燦騰,《20世紀臺灣佛教的轉型與發展》,高雄市,淨心文教基金會,1995年4月。
12.江燦騰,《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臺北市,南天書局,1997年3月初版。
13.江燦騰,《臺灣當代佛教》,臺北市,南天書局,2000年10月。
14.黃紹倫,《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臺北市,台灣商務出版,1992年。
15.楊俊誠,《佛法與玄學》,臺北市,大千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16.賴永海,《佛學與儒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
17.莊伯和,《佛像之美》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月六版一刷。
18.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化》,臺北市,東華書局,1989年12月初版。
19.吳 焯,《佛教東傳與中國佛教藝術》,臺北市,淑馨出版社,1994年1月初版。
20.賴傳鑑,《佛像藝術-東方思想與造形》,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86年8月。
21.季崇建,《千年佛雕史》,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7年7月。
22.趙樸初 任繼愈,《佛教與中國文化》,臺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初版(原出版: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0月初版)。
23.弘 学,《中国汉语系佛教文学》,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年1月。
24.马书田,《中国佛教诸神》,北京,团結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25.刘淑芬,《中古的佛教与社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初版。
26.蔡 宏,《般若与老庄》,四川,巴蜀书社,2001年8月。
27.徐 嘉,《现代新儒家与佛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5月。
28.丁明夷、邢軍 著.王志遠 主編,《佛教藝術百問》,臺北市,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2月。
29.岩本裕 著.劉欣如 譯,《佛教與女性》,臺北市,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9月。
30.釋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臺北市,正聞出版社,1994年1月修訂本三版。
31.董芳苑,《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3月初版。
32.辛 革,《佛塔考古寶藏》,香港,城邦香港出版集團,2004年11月。
33.汪 娟,《敦煌禮懺文研究》,臺北市,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34.聖嚴法師,《印度佛教史》,臺北市,法鼓文化,1997年11月。
35.慧廣法師,《懺悔的理論與方法》,高雄縣,解脫道出版社,1993年7月。
36.簡美玲,《新譯蔡根譚講話》,臺南市,嘉鴻出版社,1985年初版。
37.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2月初版一刷,2007年3月初版九刷。
38.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9年。
39.高敬文,《質化研究研究方法論》,臺北市,師大書苑,1 9 9 9年。
40.歐用生,《研究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1 9 9 5年。
41.顏尚文,《隋唐佛教宗派研究》,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年12月。
42.郭紹林,《唐代士大夫與佛教》,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9月。
43.冉雲華,《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1月。
44.洪修平、吳永和,《禪學與玄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
45.顏尚文,《隋唐佛教宗派研究》,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年12月。
46.方立天,《隋唐佛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47.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函》,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初版一刷。
48.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5月初版。
49.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藝術》,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
50.金正耀,《中國的道教》,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初版二刷。
51.王見川、蔣竹山,《明清以來民間宗教的探索-紀念戴玄之教授論文集》,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1996年7月初版二刷。
52.飛雲居士,《細說中國佛教》,臺北市,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初版。
53.林朝成、郭朝順,《佛學概論》,臺北市,三民書局,2003年11月初版二刷。
54.呂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臺北市,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3年8月五刷。
55.謝瑞智,《般若心經的澈悟》,臺北市,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增訂三版。
56.呂鵬志,《道教哲學》,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2月一刷。
57.洪寬可,《老子常清靜經》,臺北市,原古心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5月。
58.陳 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臺北市,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
59.王邦雄,《21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臺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6月。
60.王冬珍、甲凱、黃錦鋐、劉正浩,林麗真 合著,《墨子‧商鞅‧莊子‧孟子‧荀子》,臺北市,臺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
61.阮昌銳,《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臺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90年6月。
62.韓廷傑、韓建斌,《道教與養生》,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8月。
63.南懷瑾,《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中國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年2月。
64.沙銘壽,《洞天福地─道教宮觀勝境》,臺北市,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65.韓秉方,《道教與民俗》,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
66.瞿海源,《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
67.鄭志明,《臺灣民間的宗教現象》,臺北縣,大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5月初版。
68.鄭志明,《臺灣新興宗教現象‧扶乩鸞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年10月。
69.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市,大元書局,2005年4月初版。
70.鄭志明,《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年7月。
71.林本炫,《臺灣的政教衝突》,臺北縣,稻香出版社,1994年3月。
72.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縣,稻香出版社,1992年12月。
73.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第1輯─31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74.李豐楙,《道教與民間文化》專題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1994年2月-1995年6月)。
75.李乾朗 《艋舺龍山寺》,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一版六刷,1999 年 12月。
76.劉克明 《艋舺龍山寺全志》,臺北市,龍山寺,1951 年 12月 。
77.溫國良編譯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南投縣,臺灣省文獻會,1999 年 6月 。
78.胡曦文設計,顏倉吉攝影,《財團法人臺北市艋舺龍山寺簡介》,臺北市,致生印刷設計公司,2009年7月。
79.陳雙法,《快速成佛法2-觀音法門(上)》,臺北縣,祥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4月。
二、日文論著與譯本:
1.﹝日﹞鎌田茂雄 著,關世謙 譯《中國佛教通史一》,高雄市,佛光出版社,1985年。
2.﹝日﹞水野清一 著,《中國の佛教藝術》,日本,株式會社平凡社,1966年3月初版、1990年11月再版。
3.﹝日﹞中村元 著,林太‧馬小鶴 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臺北市,淑馨出版社,1998年5月四刷。
4.﹝日﹞木村泰賢 著,歐陽瀚存 譯,《原始佛教思想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臺一版七刷。
5.﹝日﹞神林隆淨 著,許洋生 譯(1984),《菩薩思想之研究》,1938。
三、英文論著及譯本:
1.Neuman ,W.L. 著,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 譯,《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年初版。
2. Babbie.E. 著,林佳瑩、徐富珍校訂,《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6年12月初版。
3.Fritz Stolz著,根瑟‧馬庫斯譯,《宗教學概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主譯出版,2001年12月初版。
4.Discover Taipei Bound Volume,2008 Culture. Spirit Tablets: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And One's Family Souls,2008,(p49)。
5. Discover Taipei's Bound Volume, No.63- No.68 Published in 2008,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ourism Taipei city government,2008,(pp 6-7)。
6. David Tawei Lee,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ligion(Matsu)(Kuanyin),1997,(pp165-170)。
四、史料著作
1.戴月芳、羅吉甫主編,《15000B.C-1996A.D臺灣全記錄》,臺北市,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5月初版一刷。
2.周惠玲主編,《臺灣歷史辭典-附錄P.表33.A258》,臺北市(文建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18日一版。
3.郭碧玉主編,《中國地理大百科─臺灣》,臺北市,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2月初版。
4.楊碧川,《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1997年8月初版。
5.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初版。
6.陳正祥,《臺灣歷史地名辭典》,臺北市(文建會),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3年12月二版一刷。
五、期刊論文
1.古正美,<北涼佛教與北魏太武帝發展佛教意識形態的歷程>,《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臺北市,2000年。2.林義正,<儒佛會通方法研議>,《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7期,2002年07月。3.《艋舺龍山寺建寺260週年紀念特刊》,臺北市,1999年12月5日。
4.《龍山寺「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簡介》,臺北市,2005年。
5.艋舺龍山寺,《Bangka Lungshan Temple季刊第3期》,臺北市,2009年01月。
6.黃俊威,《印度【奧義書】中的神話思想-從「原人歌」中分析有關「多就是一」的基本概念》,第12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文化哲學的理論與實踐,2009年3月28日。
7.黃俊威,〈試論部派佛教時代的人類來源說——以《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收入《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2002年7月。
8.巴宙,《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中華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學報第01期,1987年3月。9.王順民,《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班,1995年7月。10.顏倉吉、徐清波,《光明淨域-艋舺龍山寺》,萬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1999年12月。
11.松果、方志恩,《佛教文獻與佛教文學研究專刊》,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臺北縣,2007年1月。
12.林美容‧張珣‧蔡相煇《媽祖信仰的發展與變遷-媽祖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灣宗教協會,2003年3月。
13.李世偉,《臺北艋舺龍山寺「民間佛教」性格之歷史考察》-圓光佛學學報第七期,圓光佛學研究所發行,1999年12月。
六、學位論文
1.洪晟晏,《從宗教法規分析台灣宗教與民間信仰─以媽祖信仰之檢討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2.黃建盛,《臺灣鹿港龍山寺屋頂構成之歷時性探討》,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3.黃靖雅,《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4.唐明偉,《觀光客遊覽台北市龍山寺滿意度之研究 》,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5.吳育禎,《寺廟周圍的商販與空間─以台北市龍山寺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6.蔡宗燁,《以生態文化與科技文明環境共生理念探討歷史街區之再生─以台北市萬華區龍山寺歷史街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7.丁念慈,《民間神壇「辦事」服務的社會與文化意涵-以北投永明宮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碩士學位論文,1997。七、工具書
1.林光明、林怡馨,《梵漢大辭典上、下冊》,臺北市,嘉豐出版社,2005年114月。
2.水野弘元,《巴利語辭典》,東京,春秋社,1989年11月二訂版。
3.水野弘元,《巴利語文法》,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3年4月增補第六版。
4.邢正陽,《日語佛活學活用寶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版。
5.徐一平 譯,《日本語句型辭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9月第10次印刷。
6.《CBETA電子佛典集成》,臺北市,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8。
7. 李國良,《最新國語辭典》,臺北市,文化圖書公司,1987年11月。
八、網路資源(網際網站):
1.國家圖書館,《臺灣研究網路資源選介》,臺北市,國家圖書館參考組編,2006年12月初版。
2.鍾雪珍主編,《臺灣鄉土網路資源選介》,臺北市,國家圖書館出版,20065年11月。
http://refir.ncl.edu.tw/
3. 《道教文物特藏網》:http://www.ioe.sinica.edu.tw/chinese/dao/data/main.asp
4. 《臺灣宗教學會》:
http://www.tars.org.tw/
5. 《臺灣民間信仰書目資料庫》:
http://140.109.128.168/ttscgi/ttsweb?@0^1^tfr@@0.309136990172922
6. 《臺灣佛教史料庫》:
http://ccbs.ntu.edu.tw/
7. 《蓬萊淨土遊-臺灣佛教數位博物館》:
http://ccbs.ntu.edu.tw/ formosa/
8. 《臺灣神學論文檢索摘要系統》:
http://journal.disciple.com.tw/
9.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http://www.gaya.org.tw/
10.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http://www.gaya.org.tw/
11.艋舺龍山寺網站:http://www.lungshan.org.tw/prod5_b48.htm。
《 龍山寺供奉之三教神佛像》,台北市,2005,擷取日期:2008.12.15。
12.雅虎奇摩知識網: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01102681,擷取日期:2009.1.3。
13.臺灣通史網站:http://tw.yahoo.com/,擷取日期2009.3.29。
14.郭弘斌,《臺灣人的臺灣史》資訊網站: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7/14.htm,擷取日期2009.3.29。
15.《台灣道教跟佛教的派別跟神明淵尤》: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92304127 ,擷取日期2009.2.1。
16.清水三元宮三太子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i9We9jmYRk5Lvv66yA--/article?mid=1400,擷取日期:2009.4.4。
17.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http://www.ctcwri.idv.tw/indexA1/indexa1.htm。擷取日期:2009.7.11。
18.基隆文化局官方網站:http://www.klccab.gov.tw/_index_main.php,擷取日期:9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