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07: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藍士修
研究生(外文):Lan Shih-hsiu
論文名稱:陽明教育哲學在兒童品格教育上的實踐 : 以<訓蒙大意>及<教約>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Wang Yang-ming`s Philosophy and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 Focusing On ‘Xun Meng Da Yi’ & ‘Jiao Yue’
指導教授:陳振崑陳振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Jen-ku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王陽明訓蒙大意教約品格教育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23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文希望透過對〈訓蒙大意〉及〈教約〉的深入分析探討,將陽明〈訓蒙大意〉及〈教約〉以品格為優先的教育哲學,從教學信念、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三方面在國小品格教育中去進行實踐。文中將先從陽明的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平事蹟入手進行了解及探討,接著對陽明的哲學思想進行闡述,以加深對其兒童品格教育思想的理解。接著針對《訓蒙大意》及《教約》兩篇文章作深入的探討,從文本中去進行分析及整理,以闡發蘊含其中的兒童品格教育思想;並引證陽明的其他書信、對話以為更廣博的理解,再輔以中外教育思想,作為參照。再透過對我國品格教育實施現況的了解及分析,去發掘及反思當前品格教育所面臨的困難。最後,筆者將試圖透過:立「蒙以養正」為教師核心信念、教學以「明倫」為首要目標、正向激勵,教學內容多樣化這三點將陽明的教育哲學落實在現今學校品格教育之中,以期達到解決現今品格教育所面臨之困境,並提升品格教育實施之成果。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implementing Yang Ming’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which take character as the first priority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ccording to 3 aspects, teaching faith,teaching objects, and teaching content by exploring and analyzing Yang Ming’s articles “The principles of disciplining children ” and “The rules of teaching”. Firstly,the background of Yang Ming’s time and all his life were explored. Secondly, his ideology of philosophy was illustrated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on of children’s character education.Thirdly, the two texts “The principles of disciplining children ” and “The rules of teaching” were analyzed and arranged to discover the ideology of children’s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hem.In the mean time,in order to understand Yang Ming’s thought more,his letters and conversation were cited,and the ideology of education from China and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were referred.Fourthly,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difficulty of character education was thus discovered and reflected.Finally, by taking the idea, teaching children to become a saint, as the crucial faith, and considering the idea, understanding the rules of dealing with people, to be the chief target,the researcher of this thesis attempted to implement Yang Ming’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present character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sent character education , and elevated the effect of practicing character education.
摘要 ………………………………………………………………… Ⅰ
ABSTRACT ………………………………………………………… Ⅱ
目錄 ………………………………………………………………… Ⅲ
表錄 ………………………………………………………………… Ⅵ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 7
第二章 陽明哲學 ………………………………………………… 9
第一節 陽明生平及其時代背景中的品格教育啟發性 ……… 9
一、時代背景 ………………………………………………… 9
(一)政治環境 …………………………………………… 10
(二)科舉、教育 ………………………………………… 12
二、陽明的生平 ……………………………………………… 14
(一)立志為聖的童年企向 ……………………………… 14
(二)尋找生命的真實 …………………………………… 15
(三)棒痕摑血淬煉後的生命智慧 ……………………… 18
三、小結 ……………………………………………………… 21
第二節 陽明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 …………………………… 21
一、心即理 …………………………………………………… 22
二、知行合一 ………………………………………………… 24
三、致良知 …………………………………………………… 26
四、小結 ……………………………………………………… 28
第三章 陽明的教育哲學思想 …………………………………… 29
第一節 〈訓蒙大意〉 ………………………………………… 29
一、核心概念及終極目標──「蒙以養正」 ……………… 30
二、教育目的──「明人倫」──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 ……………… 37
三、教學內容──「歌詩、習禮、讀書」 ………………… 41
(一)歌詩 ………………………………………………… 41
(二)習禮 ………………………………………………… 44
(三)讀書 ………………………………………………… 45
四、教學方法──「順性樂學」 …………………………… 49
第二節 〈教約〉 ……………………………………………… 56
一、學貴自省 ………………………………………………… 56
二、教學方法 ………………………………………………… 61
(一)歌詩 ………………………………………………… 61
(二)習禮 ………………………………………………… 62
(三)讀書 ………………………………………………… 64
三、時間規劃 ………………………………………………… 66
四、教學評量 ………………………………………………… 69
第三節 陽明教育哲學的主要特徵 …………………………… 70
一、蒙以養正,明倫以為先 ………………………………… 70
二、順性樂學,教學多樣化 ………………………………… 71
三、學貴自省,用心體會求自得 …………………………… 72
第四章 陽明教育哲學在現今兒童品格教育上的實踐 ………… 75
第一節 小學品格教育現況分析 ……………………………… 75
一、小學品格教育沿革、現況 ……………………………… 75
二、小學品格教育的困境與反思 …………………………… 86
(一)因實施模式而產生的困境 ………………………… 86
(二)因教學內容而產生的困境 ………………………… 88
(三)反思:教師缺乏一貫的哲學核心價值 …………… 89
第二節 在國小品格教育中實踐陽明教育哲學 ……………… 91
一、立「蒙以養正」為國小教師之核心信念 ……………… 91
二、國小教學以「明倫」為首要目標 ……………………… 93
三、正向激勵,思辨自省 …………………………………… 94
(一)正面的動機引發 …………………………………… 94
(二)師生檢討、生活落實 ……………………………… 95

第五章 結論 ……………………………………………………… 97
(一)時代與生命錘鍊的哲學光芒 ………………………… 98
(二)〈訓蒙大意〉──向下扎根的品格教育 ………… 100
(三)〈教約〉──反蒙成聖的實施配套 ……………… 102
(四)少品出格的今日教育問題 ………………………… 102
(五)陽明教育哲學在國小品格教育中的實踐 ………… 104
(六)未來展望 …………………………………………… 106
參考文獻 ………………………………………………………… 107
附錄一 …………………………………………………………… 117
附錄二 …………………………………………………………… 118
〈一〉陽明專書及相關著作
原典:
王守仁 原著,吳光 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1992。
王守仁 原著,施邦曜 輯評,王曉昕、趙平略 點校,《陽明先生集要》,北京:中華,2008。
王陽明,《王陽明傳習錄及大學問》,臺北:黎明,1989。
徐愛 輯,《王文成公全書》,臺北:商務,1965。
專書及相關著作: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2000。
朱承,《治心與治世:王陽明哲學的政治向度》,上海:上海人民,2008。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1984。
吳蘭,《王陽明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臺灣中華,1987。
李生龍 注譯,《新譯傳習錄》,臺北:三民,2004。
姜允明,《王陽明與陳白沙》,臺北:五南,2007。
胡美琦,《陽明教育思想》,臺北:中央文物,1980。
秦家懿,《王陽明》,世界哲學家叢書,臺北:東大圖書,1987。
張亨,《王陽明與致良知》,臺北:中央研究院,2002。
張其昀 等著,《陽明學論文集》,臺北:中華學術院,1977。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北京大學,2006。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1983。
楊國榮,《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臺北:五南,1997。
楊國榮,《良知與心體:王陽明哲學研究》,臺北:洪葉,1999。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二版,臺北:三民,2007。
錢明、葉樹望 主編,《王陽明的世界:王陽明故居開放典禮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古籍,2008。
戴瑞坤,《陽明學漢學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生,1988。
〈二〉教育專著
毛禮銳、卲鶴亭、瞿菊農,《中國教育史》,臺北:五南,1989。
王震武、林文瑛,《教育改革的臺灣經驗》,臺北:葉強,1996。
史卓恩(Roger Straughan)著,李奉儒譯,《兒童道德教育:我們可以教導兒童成為好孩子嗎?》,臺北:揚智,1994。
朱敬先,《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1997。
朱敬先,《教學心理學》,臺北:五南,1995。
何琦瑜、鄭一青 等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臺北:天下,2004。
但昭偉,《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臺北:五南,2002。
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心理,1999。
李琪明、林煥祥、洪瑞兒、洪振方、程瑞福、徐元民、鄧毓浩、蔡居澤、陳瓊花等,《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臺北:教育部,2007。
林逢祺、洪仁進 主編,《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臺北:五南,2008。
邱兆偉 主編,《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2000。
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高雄:麗文,1997。
胡正文 總編輯,《品格教育的蝴蝶效應》,臺北:千代文教基金會,2007。
張欣戊 等著,《發展心理學》,臺北縣蘆洲:空大,1998。
張凱元,《人本主義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心理,2003。
陳美玉,《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1997。
麥克林(Alan McLean)著,賴麗珍 譯,《激勵學習的學校》,臺北:心理,2009。
湯瑪斯.李柯納(Lickona, Thomas)著,曉曉 譯,《人格培養白皮書》,臺北:高富,2004。
雅克‧馬裏坦(Jacques Maritain)著,魯燕萍 譯,《面臨抉擇的教育》,臺北:桂冠,1994。
黃正傑主編,洪蘭 等著,《新品格教育:人性是什麼?》,臺北:五南,2008。
黃永和,《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
黃光雄,《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1988。
黃政傑 主編,《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2000。
楊中芳、高尚仁 合編,《中國人 中國心:人格社會篇》,臺北:遠流,1991。
溫明麗,《教育101: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高等教育,2008。
詹棟樑,《兒童哲學》,臺北:五南,2000。
賈馥茗,《教育概論》,臺北:五南,1993。
趙祥麟編《外國教育家評傳》,第四冊,臺北:桂冠,1995。
餘書麟,《中國教學法史》,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
簡成熙,《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2004。
蘇建文 等著,《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1998。
〈三〉一般專書
Don Campbell著,夏荷立 譯,《莫札特效應:音樂身心靈療法》,臺北:先覺,1999。
王弼、韓康伯、朱熹,《周易二種─周易王韓注、周易本易》,第一版,臺北:大安,1999。
林繼平,《明學探微》,臺北:臺灣商務,1984。
洪蘭,《大腦的主張》,臺北:天下,民95。
洪蘭,《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臺北:遠流,2008。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唐君毅全集,卷十七,臺北:臺灣學生,1991。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唐君毅全集,卷十二,臺北:臺灣學生,1991。
國防研究院、中華文研究所,《明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4。
張學智,《心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6。
教育部 編,《國民教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國教司,2000。
陳來,《宋明理學》,臺北:洪葉,1993。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第六版,臺北:三民,1980。
楊國禎、陳支平,《明史新編》,臺北:昭明,1999。
劉思白,《周易話解》,臺北:弘道,1981。
謝冰瑩 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2008。
羅宗強,《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天津:南開大學,2006。
〈四〉期刊論文
《中華民國教育年報97年版》,第97卷,2009.11。
《教育資料集刊》,第25輯,2000.11。
《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87期,2009.04。
《學生輔導季刊》,第107期,2009.02。
Marvin W. Berkowitz,〈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在乎」〉,《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頁106,2007.04。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頁27-36,2009.02。
王柏壽,〈王陽明教育思想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8期,頁25-52,2002。
王清平、徐德卿,〈小學道德養成教育的實踐〉,《台灣教育》,第655期,頁24-29,2009.02。
王嘉蘋,〈九年一貫下,缺角的品德教育〉,《學生輔導》,第92期,頁96-105,2004.05。
何琦瑜,〈天下品格教育大調查‧教與罰的掙扎〉,《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臺北:天下雜誌,頁82-89,2007.04。
何琦瑜,〈家長與老師品格教育大調查‧品格大不如前〉,《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臺北:天下雜誌,頁22-28,2004.02。
但昭偉,〈〈道德教育〉述評〉,《課程與教學哲學:教育哲學述評(四)》,臺北:師大書苑,頁1-6,2007。
吳宗立,〈王陽明的知行教育〉,《菁莪季刊》,第50期,頁31~38 ,2002.01 。
吳武雄,〈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之初探及其對教育之啟示〉,《建中學報》,第6期,頁11~20 ,2000.12 。
吳美瑤,〈王陽明「致良知」學說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鵝湖月刊》,第298期,頁43-54,2000.04。
吳清山、林天佑,〈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64期,頁149,2005.06。
呂雅玲,〈品格教學活動經驗分享──尊重&被尊重〉,《麗山高中學報》,創刊號,頁1-16,2007.11。
李奉儒,〈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道德教學:尊重與關懷〉,《學校道德教育工作坊研究報告》,(未出版),頁2-30,2002。
李奉儒,〈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第92期,頁38-55,2004.05。
李奉儒,〈品格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一些概念的釐清與可行的作法〉,(發表於台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主辦之「E 社會的公民倫理、公民素養與公民養成學術研討會」),2004.12。
李奉儒,〈美國品格教育、價值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轉向〉,《現代教育論壇》,第14期,頁179-192,2006.11。
李奉儒,〈道德教育的再轉向或新保守?對於品格教育的一些質疑與期待〉,(發表於東海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主辦之「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2004.11。
李明輝,〈從康德的實踐哲學論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頁415-440,1994.03。
李富言,〈哀,莫大於心死─無助感兒童的心理與輔導〉,《教師之友》,第33期,頁13-16,1992。
李琪明,〈什麼是品格教育?〉,《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頁58,2007.04。
李琪明,〈海峽兩岸德育沿革與現況之比較〉,《教育資料集刊》,第25輯,頁1-20,2000.11。
李琪明,〈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台灣的反思與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第9卷第2期,頁55-74,2006.09。
李琪明,〈臺灣品德教育之反思與前瞻〉,《學生輔導季刊》,第107期,頁1-14,2009.02。
杜保瑞,〈王陽明工夫哲學進路的哲學體系探究〉,(發表於臺灣哲學學會200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00。
林火旺,〈請跟孩子「講道理」〉,《天下雜誌》,2009年教育特刊,頁112,2009.11。
林秀,〈王陽明的兒童教育觀〉,《孔孟月刊》,第29卷第5期,頁29-33,1991.01。
林新發、王秀玲,〈品格的核心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之策略〉,《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頁171-193,2004。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等,〈我國品德教育推動之探析〉,《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頁99-108,2009.02。
洪碧伶,〈社會變遷中談青少年品格教育的推動與實踐〉,《台灣教育》,第655期,頁12-17,2009.02。
洪蘭,〈從大腦看兒童發展〉,《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頁66-70,2007。
翁開誠,〈當Carl Rogers遇上了王陽明:心學對人文心理與治療知行合一的啟發〉,《應用心理研究》,第23期,頁157-200,2004.秋。
張林森,〈陽明先生──一位贍養兒童天機的偉大教育家〉,《民主憲政》,第58卷第3期,頁20-21、23,1986.07。
張榮輝,〈正向引導~培養高品格的國民〉,《台灣教育》,第655期,頁6-11,2009.02。
陳伯璋,〈品格教育再出發〉,《台灣教育》,第655期,頁2-5,2009.02。
傅木龍,〈推動品德教育其實不難〉,《研習資訊》,第24卷第1期,頁7-16,2007.02。
傅木龍、林建福、丁亞雯、李寶琳、陳仙英演講,洪藝嘉記錄,〈中小學品德教育的挑戰與經營對策〉,《中等教育》,第57卷第3期,頁182-208,2006.06。
傅佩榮,〈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天下雜誌》,第287期,頁108-110,2003.11。
黃政傑,〈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第120期,頁22-34,2004.04。
黃盛雄,〈訓蒙大意與兒童教育〉,《幼兒教育年刊》,第1期,頁105-116,1988.05。
黃瑞之,〈論「訓蒙大意」的教育觀〉,《中國語文》,第81卷第3期,頁30-32,1997.09。
楊惠芳、趙瑜婷報導,〈學者:融入式教學 品德教育消失〉,《國語日報》,2010.05.07。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整理,〈學生平日養成運動、飲食與生活等良好習慣對提升學習力有很大幫助〉,2009.02.01。
劉貴傑,〈王陽明的人格教育思想〉,《國立空中大學共同科學報》,第3 期,頁51~71 ,2001.12 。
鄭石岩,〈中小學生道德發展的探討〉,《現代教育論壇》,第11期,頁241-248,2004.04。
蕭富元,〈生命教育,一場沒有輸家的人生競賽〉,《天下雜誌》,2009教育特刊,頁42,2009.11。
薛春光,〈融入生活的品德教育──打掃〉,《台灣教育》,第655期,頁18-23,2009.02。
鍾吉雄,〈「訓蒙大意」的教育觀〉,《中國語文》,第379期,頁11-14,1989.01。
藍先茜摘要,〈研究顯示:運動減少兒童暴力傾向〉,《星島日報》,2009.01.11。
嚴文廷報導,〈2年有品運動 教部喊6E策略〉,《台灣立報》,2009.07.24。
蘇永明,〈後現代與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25輯,頁147-168,2000.11。
〈五〉學位論文
丁淑萍,《明代社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文琯龍,《王陽明之人格教育思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王友良,《王陽明道德修養理論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1。
吳寶珍,《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吳繼軍,《明代學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以黃宗羲《學校篇》為考察中心》,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
宋鎔碩,《王陽明之教育思想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
林明進,《王陽明哲學及其道德教育實踐之研究--以南部地區國小教師為例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林杰輝,《國小教師品格教學領導與學童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邱世明,《王陽明兒童教育思想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邱慧玲,《我國小學道德教育課程標準演變及其內涵研究(1949-1993)》,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明德,《國民小學高年級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曹春桂,《王陽明《傳習錄》教學語言藝術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郭小軍,《走向澄明之境:王陽明倫理思想研究──一種德性倫理的視界》,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5。
郭麗明,《教民化俗──明代社學教育》,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
黃冠瑛,《品格教育方案對弱勢家庭兒童處遇成效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三種課程模式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楊正顯,《一心運時務:正德時期(1506-21)的王陽明》,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8。
詹益正,《國民小學低年級階段實施品德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廖鴻裕,《明代科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趙晶,《從實踐論的視角論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7。
蕭碧瑤,《九年一貫課程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道德教育內涵之研究》,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魏戰剛,《王陽明德育思想及其啟示》,西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5。
蘇苓娟,《高雄縣國小教師之品格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六)網路資料、線上資料庫
Ryan & Bohlin, K.E(1999).‘Builing character in school’.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99,from︰
http://www.amazon.com/gp/reader/0787959545/ref=sib dp pt /102-1981408-0120157#reader-link(2010.07.13)
陳康宜、陳玉珊報導,〈學者:品格教育應列入正式課程〉,《國語日報》,2007.04.06。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49800&keyword=品格教育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的即時新聞〈品德教育實施策略-學校品德核心價值調查結果〉,2009.06.17。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2575&pages=1
教育部,〈品德、品質、品味共同打造有品台灣〉,教育部電子報364期,2009.06.25。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period_num=364&topical_sn=340&page=0
陳祥麟,〈研究證實 運動使人聰明 體育課應正常化〉,《國語日報》,2009.10.03。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3704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禮記》、《論語》、《孟子》、《管子》、《朱子語類》),2010.01.13。http://libnt.npm.gov.tw/s25/index.htm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說文解字》),2010.07.13。http://chinese.dsturgeon.net/text.pl?node=26160&if=gb
王永進、施博惠、李寶琳等,《臺北市國小品德教育實施現況研究》,2010.07.13。http://www.kdps.tp.edu.tw/study/%E5%93%81%E5%BE%B7%E6%95%99%E8%82%B2%E5%AF%A6%E6%96%BD%E7%8F%BE%E6%B3%81.pdf
美國品格教育聯盟(CEP),2010.07.13。http://www.character.org/definingandunderstandingce
美國視導及課程發展學會(ASCD),2010.07.13。http://www.ascd.org/about_ascd.aspx
教育部,〈中等學校、國民小學教師教育學程科目及學分審核原則〉,2010.07.13。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150&KeyWord=%e6%95%99%e8%82%b2%e5%ad%b8%e7%a8%8b
教育部,〈民國93-97年教育部的施政主軸〉,2010.07.13。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9775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0.07.13。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
教育部品德教育資源網,2010.07.13。http://ce.naer.edu.tw/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民國92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2010.07.13。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國民教育社群網──課程綱要,2010.07.13。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臺北市品德教育網,2010.07.13。http://tmw5.tmps.tp.edu.tw/personality/
臺北縣品德教育資源網,2010.07.13。http://moral.tpc.edu.tw/
劉桂標,〈論王陽明心即理說的主要觀念〉,2010.07.13。http://phil.arts.cuhk.edu.hk/~cculture/library/hkshp/z7-gart2.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金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頁27-36,2009.02。
2. 王柏壽,〈王陽明教育思想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8期,頁25-52,2002。
3. 王嘉蘋,〈九年一貫下,缺角的品德教育〉,《學生輔導》,第92期,頁96-105,2004.05。
4. 何琦瑜,〈家長與老師品格教育大調查‧品格大不如前〉,《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臺北:天下雜誌,頁22-28,2004.02。
5. 吳宗立,〈王陽明的知行教育〉,《菁莪季刊》,第50期,頁31~38 ,2002.01 。
6. 吳武雄,〈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之初探及其對教育之啟示〉,《建中學報》,第6期,頁11~20 ,2000.12 。
7. 吳美瑤,〈王陽明「致良知」學說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鵝湖月刊》,第298期,頁43-54,2000.04。
8. 李奉儒,〈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第92期,頁38-55,2004.05。
9. 李明輝,〈從康德的實踐哲學論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頁415-440,1994.03。
10. 李富言,〈哀,莫大於心死─無助感兒童的心理與輔導〉,《教師之友》,第33期,頁13-16,1992。
11. 李琪明,〈海峽兩岸德育沿革與現況之比較〉,《教育資料集刊》,第25輯,頁1-20,2000.11。
12. 李琪明,〈新品德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美國經驗在台灣的反思與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第9卷第2期,頁55-74,2006.09。
13. 李琪明,〈臺灣品德教育之反思與前瞻〉,《學生輔導季刊》,第107期,頁1-14,2009.02。
14. 林秀,〈王陽明的兒童教育觀〉,《孔孟月刊》,第29卷第5期,頁29-33,1991.01。
15.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等,〈我國品德教育推動之探析〉,《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頁99-108,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