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一、藏經(依翻譯年代排列)
(西晉)聶道真 譯《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卷1,《大正藏》第14冊
(姚秦)鳩摩羅什 譯《妙法蓮華經》卷5,《大正藏》第9冊。
(姚秦)鳩摩羅什 譯《妙法蓮華經》卷7,《大正藏》第9冊。
(劉宋)良耶舍 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大正藏》第12冊。
(劉宋)沮渠京聲 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大正藏》第14冊。
(梁)菩提達磨述《達磨大師血脉論》卷1,《續藏經》第63冊。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10冊。
(唐)實叉難陀 譯《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卷上,《大正藏》
第13冊。
(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卷上,《大正藏》
第13冊。
(唐)不空譯《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1,《大正藏》第11
冊。
(唐)不空譯《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卷1,
《大正藏》第20冊。
(唐)不空譯《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卷1,《大正藏》第
20冊。
(唐)般刺密諦 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5,
《大正藏》第19冊。
(唐)般剌蜜諦 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8,
《大正藏》第19冊。
(唐)般若 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8,《大正藏》第3冊。
(唐)般若 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卷3,
《大正藏》第10冊。
(唐)一行 記《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1,《大正藏》第39冊。
(唐)宗密 註《注華嚴法界觀門》卷1,《大正藏》第45冊。
(唐)慧琳撰《一切經音義》卷21,《大正藏》第54冊。
(新羅)太賢 撰《本願藥師經古跡》卷1,《大正藏》第38冊。
(宋)淨源 集《華嚴普賢行願修證儀》,《續藏經》第74冊。
(宋)王日修校輯《大阿彌陀佛經序》《大藏經》第12 冊。
(清)來舟 註《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淺註》,《續藏經》第21冊。
(清)德基 輯《毗尼關要事義》卷1,《續藏經》第40冊。
(清)書玉箋記《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續藏經》第60冊。
未注譯人《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卷1,《大正藏》第21冊。
未注譯人 諸宗部 第六門血脈論《少室六門》卷1,《大正藏》第48冊。
二、專書(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王春風編著,《蓬山文史專輯第一輯苑裡篇》,苗栗市:苗栗縣文化局,
2001年。
王見川,《台灣齋教與鑾堂》,南天書局,1996年。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出版社,1987年。
江燦騰,《台灣佛教與現代社會》,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3月。
江燦騰,《台灣20世紀佛教的轉型與發展》,淨心文教基金會,1995年。
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1996年3月。
江燦騰,《當代台灣佛教》,台北市,南天書局,2000年10月二版。
江燦騰,《日據時期台灣佛教文化發展史》,台北市,南天書局,2001年。
江燦騰、張珣合編,《台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台北市,南天書局,2001
年6月。
江逸子,《因果圖鑑-地獄變相圖 釋文》,新竹市佛教淨宗學會,1970年。
李添春纂修,《台灣省通志稿․人民志宗教篇》,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
會,1956年。
吳敏霞,《日據時期的台灣佛教》,太平慈光寺,2007年。
李世偉編,《台灣宗教閱覽》,台北:博陽文化,初版,2002年。
阮昌銳著,《莊嚴的世界》下集,台北市,文開出版社,1982年。
阮昌銳著,《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出版物,1990
年。
宋光宇,《天道鉤沉》,台北:萬卷樓圖書, 2010年。
周鍾瑄,《諸羅縣志》,卷六賦役志。
林美容,《台灣民間信仰的分類》,《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台北:中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1年。
林普易,《台灣宗教沿革治》,台北市,台灣佛教月刊社,1950年。
洪敏麟編著,《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臺灣文獻館出版,1980年。
馬吉祥 仁青加布(藏族),《中國藏密聖像解說》,香港:書華出版社,
1998年3月。
高觀如居士著,《佛乘宗要》,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2000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台灣宗教政策》,台北,自立晚報出版,
1992年。
張德水著,《台灣政治、種族、地名沿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張文玲撰述、袁旃主編,《佛菩薩的故事》,香港沙田,景行出版社, 1996
年7月。
張澄基等著,《佛教概述.佛乘宗要合刊》,台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2004
年。
張炳南監修、李添春原修、李汝和主修、王世慶整修,《台灣省通誌》卷二
人民志:宗教篇第一冊,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
年6月。
連雅堂,《台灣通史》卷二十二,宗教誌。
黃鼎松主編,《我們的家鄉苗栗—史地篇》,苗栗縣政府出版, 1992年6月。
黃文博,〈王爺的故鄉-南鯤鯓廟的宗教地位〉《台灣信仰傳奇》。
善佛 講述,《大乘禪韻-大乘禪功法要》,台北:財團法人佛乘宗大乘禪功
文教基金會,2000年。
善性著,《佛乘宗大自在無上心要》,台北市,一葉文化出版社,2008年。
董芳苑著,《認識臺灣民間信仰》,台北:長春文化,1986。
增田福太郎著、黃有興譯,《台灣宗教論集》,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2001
年9月30日。
鄭志明,《臺灣「新興宗教」的現象商議》,宗教哲學季刊第一卷第四期,臺北縣,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1995年10月。
鄭志明,《臺灣大乘禪功學會的發展模式》,論命, 靈, 科學「宗教, 靈異, 科
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26,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籌備處,1997年。
鄭志明 ,《台灣當代新興佛教-禪教篇》,宗教文化 出版社,1998年3月。
鄭志明 ,《當代新興宗教-修行團體篇》,宗教文化 出版社,2000年7月。
劉枝萬,〈台灣的瘟神廟〉,《民族所集刊》,二二(1966年),。
蔡相煇,《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臺原出版社,1989年。
蔡東照著,《神秘的印度唐卡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年。
應劭撰、王利器注,《風俗通義校注》,卷八,〈祀典〉。
瞿海源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人民志宗教篇第一冊,南投,台灣省
文獻委員會,1992年。
藍吉富,《認識日本佛教》,台北,全佛文化,2007年。
釋慧嚴,《台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年。
釋慧嚴,《台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8年。
釋道安監修,張曼濤主編,《中國佛教史論集》,台北市,大乘出版社,
1977~1978年。
闞正宗,《台灣佛教一百年》,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11月,初
版。
闞正宗,《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編》,台北縣汐止市,大千圖
書公司,2004年。
闞正宗,《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漢傳佛教的延續與開展》,台北市,中國
佛教會,2009年。
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三)桃竹苗地區(上)》,台北,菩提長青社,
1990年。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
(1950~1960)》,台北,稻香出版社,1998年。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誌》,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
社團法人中華佛乘宗法界弘法協會編印,《自性相應》,台北市,中華佛乘
宗法界弘法協會,2006年。
社團法人中華佛乘宗法界弘法協會編,《諸法百問》第1冊,台北市,中華
佛乘宗法界弘法協會,2007年。
苑裡鎮志編纂委員會,《苑裡鎮志》,苗栗縣苑裡鎮公所,2002年11月出版。
三、工具書:
CBETA電子佛典集成,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8年。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新文豐出版社,1981年。
四、網路資料:
佛乘真宗,網址:
http://fszz.myweb.hinet. net ,2010年3月。
苑裡鎮戶政事務所,網址:
http://www.miaoli.gov.tw/station/index.asp,2010年4月。
苗栗縣苑裡鎮公所,網址:
http://miaolinew1.tolongnet.com/yuanli_township/normalSingle.php,2010年4
月。
維基百科,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tw/ ,2010年4月。
http://tw.myblog.yahoo.com/jw!vjsw_XiZGxuLyxkuEAz4__G2/article?mid=1726
http://www.idn.com.tw/temple/intro_t_history.php?t_id=83,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