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2008,《在台外籍配偶人數統計》。內政部統計處。
王春益,1997,《兩岸人民通婚之調查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
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王明鳳,2004,《對東南亞外籍新娘婚姻組成及運作方式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318-207。
王麗容,2006,《台北市新移民生活關懷與需求意見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現有大陸配偶人數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輔導委員會編印,2008。
江亮演、陳燕禎、&黃雅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探
討》,社區發展季刊,105,66-89。
江亮演,2008,《婚姻與家庭》。松慧出版
何定照,2008,《陸配拿身分早該修法了》。10月22日,聯合報。
吳學燕,2004,《我國移民政策與輔導之探討。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對策及建議論壇》,中華救助總會主辦,12.26。
吳學燕,2004,《台灣新移民問題-兩岸通婚》。社區發展季刊,105269-285。
林財榮,2003,《兩岸人民通婚之研究-以居住花蓮縣境大陸配偶
家庭為實證之對象》。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
文。
柯伊玲,2004,《外籍新娘婚姻願景轉變之研究﹣以在台的「越南
新娘」為例》。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志德,2008,《去除歧視思維人權邁大步》。10月22日,聯合報。
徐光國,2003,《婚姻與家庭》。揚智文化
徐源生,2003,《兩岸聯婚跨制度婚姻調適之研究-以金門縣大陸新娘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在職班。張淑卿,2004,《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假結婚」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5,318-323。張光明,2008,《台北市大陸女性配偶在台灣生活滿意度之研究》。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論文。陳小紅,1999,《大陸配偶來台生活狀況案例訪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專案研究報告。
陳小紅,2000,《婚配移民:台灣海峽兩岸聯姻之研究》。亞洲研究,第34期,35-68。陳小紅,2005,《跨國婚姻中人權問題之探討:來台生活「大陸
配偶」案例之檢視》,國家政策季刊,4(1)。
陳 儀,2008,《遭受婚姻暴力女性大陸配偶的公民權實踐》。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生。
彭懷真譯,1991,《為什麼要結婚》,允晨文化。
彭懷真,1996,《婚姻與家庭》。巨流出版。
彭懷真,2005,《婚姻與家庭》。三民書局。
黃清峰,2008,《新移民婚姻家庭與公民權:基礎理論與法學方法》。國立中山大學法律研究所民商法組,田野訪查教學活動報告書。
蔡漢賢、林姹君,2004,《兩岸婚姻的溫情面與法制面》。社區發展季刊,105,286-297。
葉蕭科,2006,《一樣的婚姻多樣的家庭》,學富文化。
新竹市政府,2007,《外籍配偶及其女子教育與輔導》北區研討
會論文集。5,25、26。
齊治平,1981,《縱橫談婚姻》。瑞泰文物。
趙彥寧,2002,《移民國家與社會科學研究﹣以「大陸新娘」的研究為例》。科技報導249期頁15。
趙彥寧,2004a,《公民身分、國族主義與親密生活:以老榮民與
大陸新娘的婚姻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8,1-41。
趙彥寧,2004b,《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
民女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32,59-102。
趙彥寧,2007,榮民娶外籍配偶婚姻與生活問題委外研究,案號
96-0470,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廖元豪,2008,《讓陸配擺脫「次等移民」的處境》。大眾時代兩岸評論。劉千嘉,2002,《大陸新娘的台灣經驗:一個社會學的觀點》。國
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30-43。
潘淑滿,2007,《榮民之大陸及外籍配偶就業、就學與福利服務
規劃之研究》。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委託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研究。
劉珠利,2004,《婦女主義理論的觀點對大陸及外籍配偶現況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05,44-54。
監察院,2004,「目前老榮民生活照顧及婚姻問題因應對策專案
調查研究報告」。
賴錦慧,1998,《花蓮地區老兵與原住民婚配之自我認同》。東華
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錦慧,1998,《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
驗》。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鎮州,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問題與可能出路:社會人文觀點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5,90-108。
韓嘉玲,2004,《 全球化化下的亞洲婦女遷移—大陸新娘在台灣
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舉辦跨界流離:全球化時
代移民/工與社會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
Marshall,C.,Rossmanm,G.B,.&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
設計與計劃撰寫.台北.五南。
Anonymous,1991,``The Future Marriage,''Commomweal 118
(20):675-677。
Bezold,Clem,1996,``The Visioning Method.''The Knowledge
Base of Futures Studies.Melbourne,DDM.
Baldridge,Pat,1997,``Turn Your Mission Statement into
Action.''The Business Journal Jan 20:1。
Constable, Nicole,2003,``A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on
Divorce and Marriage:Filipina Wives and Works.''
Identities 10(2):163-181。
Gitomer,Jeffrey,1996``,The Secret Formula for Personal
Achievement Is Yours.''The Business Journal Dec2:1。
Garvey,John,2003, ``Same-sex Marriage.''Commonweal 130
(15):7-8。
Inayatullah,Sohail,2002,Questioning the Future:Futures
Studies,Action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
tion.Taiwan:Tamkang University。
Jampaklay,Aree,2003,Migration,Marital Timing,and Mate Se
l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aikand.Uniof North Caroli
na,Dissertation。
Kleingeld,Pauline,1998,``Just Love? Marriage and the Ques
Tion of Justice.''Social Thebry and Practice 24(2):
261-281。
McDonald,Bob and Don Hutcheson,1998,``Here's How You Can
Stop the Stress Cycle.''The Business Journal Feb 16:
24。
Strauss,Norman,1993,``Make Your Visions Valid & Viable.''
Management Today Feb:92。
Slaughter,Richard A.,1996,''Glossary of Futures Terms.''
The Knowledge Base of Futures Studies.Melbourne.DDM。
Suzuki,Nobue,2003,Battlefields of Affection:Gender,Globa
L Desires and the Politics of Intimacy in Filipina-
Japanese Transnational Marriages.University of Hawaii
Dissertation。
Vacek,Edward Collins,2003,``The Meaning of marriage.''C
Ommonweal 130(18):17-19。
Wenige,Lynn,1998,``Creating a Personal Vision.''The Bus
Iness Journal Feb 16:26